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中国(文艺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一座辉煌的殿堂!光芒四射,睿哲如海。她以其无穷的魅力,持续、永恒地吸引着一代代学人。《文化中国》系列丛书的目标,就是引导读者步人这座伟大的殿堂。

本书为其中的文艺卷,本卷佳句迭引,名诗荟萃,读之令人心旷神怡。读者将随行文而进入学习与鉴赏融为一体的最佳境界。

内容推荐

《文化中国(文艺卷)》以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为线索,叙说了远古歌谣,神话,《诗经》,《楚辞》,汉代的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父子、班固父子、蔡邕父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唐宋时代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陆游,以及明清时代《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巨大文学成就;以及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颜真卿等大家书画艺术成就。

目录

《击壤歌》与《南风歌》

伯夷叔齐《采薇歌》

美妙的神话传说

中国上古历史文献的集结——《尚书》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挚而有别”的恋歌——《关雎》

悲戚的戍征生活——《采薇》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

《春秋》《左传》“母与子”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战国策士的言论集结——《战国策》

中国第一“才子书”——《庄子》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忠贞品格的颂歌——《橘颂》

宋玉与《登徒子好色赋》

四面楚歌

高祖还乡歌《大风》

贾谊《吊屈原赋》与《过秦论》

枚乘与《七发》

文君夜奔相如

太史自陷囹■

史迁发愤著《史记》

扬雄悲书《反离骚》

刘氏父子校典籍

班氏兄妹成《汉书》

《越绝书》与《吴越春秋》

《两都》《二京》相辉映

蔡邕“倒屣”迎王粲

曹操重金赎蔡琰

“古直悲凉”数曹公

曹植七步成诗

王粲过目成诵

阮籍以酒任官步兵

刘伶纵酒放浪形骸

洛阳纸贵

汉代乐府

《孔雀东南飞》

花木兰代父从军

陶渊明《归去来辞》

采菊东篱下

世外桃源

江郎才尽

“四声八病”永明体

池塘生春草

澄江净如练

众家争撰《后汉书》

裴松之注《三国志》

刘勰与《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鬼之董狐”干令升

《世说新语》刘义庆

“山中宰相”陶弘景

王勃“覆被”悟“腹稿”

武则天赞《讨武■檄》

千古慨叹幽州台 

七律独推《黄鹤楼》

布衣诗人孟浩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王绝句堪称道

边塞诗人数岑、高

天生我材必有用 

高力士为李白脱靴 

“三吏”“三别”垂千古

“李绝”与“杜律”

春风得意马蹄疾

贾岛“推敲”撞韩愈

陆羽与《茶经》

“弱马”“锦囊”苦李贺

一代文宗韩退之

子厚遭贬,寄情山水

前度刘郎今又来

白居长安“大不易” 

李绅《悯农》传千古

欧、陆力辩“夜半钟”

风流才子杜牧之

无题胜有题

黄巢翰林皮日休

“花间”魁首温庭筠 

由《长恨歌》到《长生殿》

由《莺莺传》到《西厢记》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

范仲淹借题规劝 

欧阳修醉卧醉翁亭

春风又绿江南岸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柳三变“奉旨填词”

“三苏”举家出川 

苏东坡“大江东去”

苏轼提携“四学士” 

李清照“寻寻觅觅”

明诚夫妇比高低 

壮岁旌旗拥万夫 

家祭无忘告乃翁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语天然万古新

感天动地窦娥冤

王实甫钟情《西厢记》

小桥流水人家

《高祖还乡》 

罗贯中纵情演《三国》

施耐庵闭门写《水浒》

吴承恩困穷撰《西游》

世情小说《金瓶梅》

冯梦龙发愤著《三言》

汤显祖泪洒《牡丹亭》

演《长生殿》洪异下狱

李香君血溅桃花扇 

写《聊斋》巧用鬼狐 

《红楼》一把辛酸泪 

田庐尽卖写《儒林》

纪昀与《四库全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

顾恺之捐资百万

《洛神赋》图卷

《画品》与《书品》 

莫高壁画与云冈造像 

唐太宗追寻《兰亭序》

阎立本忍辱为画师 

佛道画师吴道子

张旭颠与怀素狂

书法大家颜真卿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董叔达“一片江南”

崔子西画扇入朝 

宋徽宗宣和画院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竹锁桥边卖酒家

南宋绘画四大家

桀骜狂放梁疯子

书画兼工“大小米”

元初大家赵孟j顷

“逸笔草草”倪云林

“梅花屋主”王冕

明代主流画派——吴门四家

戴进与吴伟

白阳与青藤 

董其昌“借古开今”

陈洪绶人物写意 

八大山人与石涛 

郑板桥与“扬州八怪”

徽班进京与京剧诞生

试读章节

“采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编撰文学作品,而是通过“诗”中所反映的民众情绪,来观察王者政务的得失。在《食货志》中班固又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孟春”,即开春的第一个月,由于农事将忙,聚居的人群就要散去,负责礼仪的“行人”们便敲着木铎到各地去采诗。“三百”或“三千篇”诗歌未必全来自行人的“采诗”,然其中的多数大致是由这一渠道而集中起来的。由于其时“诗风”较盛,民间或公卿官员自作诗以“献”于官府者,也不在少数。如西周末年,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见面时连话都不能讲,只能相互看看而已(“道路以目”)。当时邵公就进谏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国语.周语上》)这表明,“献诗”、“献曲”是自古就有的事。

《诗》,从它的每一个单篇诞生之日就开始流传。西周的贵族们十分重视学《诗》,至春秋时期,《诗》几乎渗透了整个社会生活:男女交际赋诗,宴享典礼用诗,借诗喻志,以诗明理,以至当时列国间的外交活动,也常常用诗来表达,对此,《左传》中就有许多记载。如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晋楚■之战,就曾几次引《诗》以明理,连楚庄王也随El引述《诗》之《周颂》。

又,鲁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鲁穆叔到晋国,以回报知武子的聘问,晋侯设宴招待,使乐工演奏“《肆夏》之三”,又歌“《文王》之三”,再歌“《鹿鸣》之三”。《肆夏》为古乐名,《文王》则是《诗》中《大雅》之首,其三篇为《文王》、《大明》、《绵》;《鹿鸣》为《诗》中《小雅》之首,其三篇为《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在演奏《肆夏》与《文王》时,穆叔均“不拜”,唯歌《鹿鸣》时,穆叔“三拜”。原来,“三《夏》”(即《肆夏》之三),“天子所以享元侯也”,是周天子招待诸侯领袖的;“《文王》”,“两君相见之乐也”,是两位国君相见时相互庆贺的,作为使臣的穆叔,怎么敢享用这些音乐呢?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则分别是“君王嘉奖寡君”、“慰劳使臣”、“教导使臣”的,所以穆叔再三拜谢。

——由此可见,《诗》不但广泛用于外交场合,而且都有既定的内涵,并且与特定的礼仪紧密结合。《诗》既然如此广泛深入地参与生活,孔子对它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孔子既以《诗》为教材,列为“六艺”之一,又强调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都充分反映了《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秦汉以后,《诗经》与《尚书》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不但全部被焚烧,而且“偶语者”即“弃市”。汉惠帝四年“除挟书律”后,仍不见《诗经》面世。

后来《诗》的出现,得益于它和“乐”的结合,由于三百零五篇“皆弦歌之”,所以,秦始皇虽然烧掉了简帛中的《诗》,却无法烧掉人们已深深印入脑中的《诗》。“汉兴,鲁申公为《诗>>till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汉书·艺文志》)这就是汉初的《鲁诗》、《齐诗》与《韩诗》。西汉宣帝、元帝时期,鲁、齐、韩三家《诗》学曾广为流行,三家都是“今文《诗》”。后来,由鲁人大毛公(毛亨)、赵人小毛公(毛苌)相继传授的“古文《诗》”兴起,既有毛氏之《传》,又有郑玄为之作“笺”,竟使三家“今文《诗》”先后消亡,而毛氏“古文《诗》”独传于世。现存《诗经》,便是由“毛传”、“郑笺”而又经孔颖达为之“正义”的《毛诗》传本。

《关雎》一诗,是《国风》部分《周南》的第一篇,也是《国风》及全部《诗经》的第一篇。国,指诸侯所封之国;风,言民俗歌谣之诗,由于其德、其情,足以感人,如“风”之化物,故称之为“风”。

在十五“国风”中,《周南》、《召南》依旧说被视为“正风”,其下十三国风则被视为“变风”,原因在于,“二南”中的诗篇,更符合封建社会中“德化”的要求。又,“周”本指岐山之阳周族初起的地方,后曾为周公旦、召公■的采邑,故其地的世风民俗更堪为表率,能够推及于他邦。

诉说男女爱情的诗歌,在《国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周南》之《关雎》,又特别表现了情深而不失礼,真挚而有度的风格。其词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召南》,是封建时代《国风》中最被看好的诗篇。之所以看好,就在于它所讲的男女之情,是立足于“德”,而不是看中于“色”。正像朱熹所说的:“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都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诗集传》序)

《关雎》一诗,就是《周南》、《召南》的代表篇章。它以雎鸠鸟“关关”呜叫的声音为“兴”,以采摘荇菜的过程为喻,表现了“君子”与“淑女”真挚而有度的爱情追求。据说,雎鸠鸟十分忠贞于爱情,“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朱熹语),就像人有一夫一妻制,不是群婚相乱;雌雄并游时也不过于狎■,既有十分真挚的爱情,又有一定的“礼仪”节制(“挚而有别”)。如笔采择“荇菜”(一种长于水中的野菜),首先顺流而采集,采回之后,还要加以简择。“笔”字,一般释为“择菜”,也有人说是以菜蔬杂肉做成羹汤,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做好后,才能摆到餐桌食用。而“君子”与“淑女”,虽一见钟情,日夜思念,甚至辗转不能入睡,然亦须以“礼”相迎,先有“琴瑟”之友情,方有“钟鼓”之迎娶。所以,旧时的解说,常以此诗为周文王与妃子大姒的爱情。

由于《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所以,认为《周南》、《召南》乃“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及《邶风》以下,风气大变,其歌颂爱情的诗篇,则表露得更为直接,更为鲜明,更为狂放。P14-17

序言

本书叙说了自太昊伏羲氏、神农氏及黄帝以来,历时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真实性、准确性是本书的命脉;生动性、可读性是本书的灵魂。

全书计四卷,约100万字,四卷具体内容分别是:

第一卷,《哲学卷》。

以中国哲学、儒学为基本线索,叙说了大舜、周公、老子、孔子、孔门弟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贾谊、董仲舒、扬雄、桓谭、王充、许慎、何休、郑玄、王弼、何晏……以及法显、玄奘、孔颖达、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宏深哲理及生活轶事。放眼宇宙天道,品味人生哲理,是本卷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卷,《军事卷》。

以中国军政人物及兵家学者为基本线索,叙说了黄帝、商汤、周武王、姜太公、管仲、孙武、孙膑、吴起、项羽、刘邦、张良、韩信、刘秀、马援、班超、虞诩、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吕蒙、陆逊……以及唐太宗、李靖、李■、赵匡胤、朱元璋等人的奇谋伟略,及其鲜为人知的生活轶闻,再现了古代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用兵方略,其问充满了智慧与哲理。

第三卷,《文艺卷》。

以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为线索,叙说了远古歌谣,神话,《诗经》,《楚辞》,汉代的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父子、班固父子、蔡邕父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唐宋时代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陆游,以及明清时代《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巨大文学成就;以及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颜真卿等大家书画艺术成就。本卷佳句迭引,名诗荟萃,读之令人心旷神怡。读者将随行文而进入学习与鉴赏融为一体的最佳境界。

第四卷,《科技卷》。

以中国科技史为线索,叙说了自伏羲、神农以来,中国之天文、历法、数学、医药、水利、丝绸、玉雕、陶瓷、青铜、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及建筑等诸多方面的创造发明,从伏羲结渔网、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到郑和远航、李时珍医药、徐霞客探险……古人探索之足迹,历历可见。其智慧足以引发今人之深思;其献身精神,亦令今人为之肃然起敬。

中华文化,一座辉煌的殿堂!光芒四射,睿哲如海。她以其无穷的魅力,持续、永恒地吸引着一代代学人。本书的目标,就是引导读者步人这座伟大的殿堂。

后记

本书自创意编撰,至最终定稿,历时已跨越八个年头。其间,编撰大纲数经更易,文稿撰写多次修订,此间所历之艰辛,难以尽书。文字,图片,初稿,二稿,三稿,……以及多种联络函件,人日“积稿盈尺”,实乃双倍有余。

本书文字参考书目,牵涉整个传统文化,经、史、子、集各个部类,大至《四库全书》、《二十五史》、《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等,及多种个人专集,细至各种研究性书册、近期报刊文章等,“挂一”则“漏万”,故不具列。

本书图片主要参考书目有:《中国通史陈列》(朝华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哲学卷》、《中国文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少年图典》(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旅游指南》丛书(《开封》、《长沙》、《西安》等,中华书局),《长安珍宝》(贾铭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山东博物馆藏品选粹》(山东省博物馆),《成都风景园林》(王泽富摄影,四川大学出版社),《人间天堂——杭州》(张沐华等摄影,浙江人民出版社)等。另外,本书采用了相当数量的各地宣传资料,不具列。

本书的编撰,尚有多家单位和个人提供图片支持(凡选用图片,均已注明)。作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拍摄有关图片时,亦得到了相应的支持。凡此,谨一并致谢。

此书的最终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及院领导,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与支持。我的家庭亦为此付出了繁杂劳作,特别是夫人张萍,不但承担了此书全部的文字录入工作,更从精神上时时处处为我分忧。在此难以细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我辈绵薄之力,或能略统宏绪。由于本人知识领域之局限,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诸家赐教。

谢祥皓

2006年5月12日

于山东社会科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