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原宜山)办学一年四个月,并在此确立了“求是”校训和校歌,并将宜州作为浙大的“精神家园”。
本书记录了浙江大学70年前千里迁校,教育救国,薪火相传的悲壮和曲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过硝烟的大学--浙江大学西迁纪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谢树强//黄柯云//黄庆军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原宜山)办学一年四个月,并在此确立了“求是”校训和校歌,并将宜州作为浙大的“精神家园”。 本书记录了浙江大学70年前千里迁校,教育救国,薪火相传的悲壮和曲折。 内容推荐 浙江大学在宜州确定校训、唱响校歌,浙大人一往情深地把宜州视为浙大人的精神家园;在宜州人眼里,意外在宜州停留的浙江大学,也是宜州的一座精神大厦。 本书记录了浙江大学70年前千里迁校、教育救国、薪火相传的悲壮和曲折历史,全书由国破山焚、求是大儒、文军长征、西迁断章、东方剑桥等五个部分组成。 目录 第一编 国破山焚 第一章:山河哭泣 第二章:学府落泪 第三章:赴汤蹈火 第二编 求是大儒 第一章:天涯孤旅濯剑 第二章:山川奇气钟此 第三章:背负求是大厦 第三编 文军长征 第一章:天目预演 第二章:建德开篇 第三章:赣水苍茫 第四章:铁城求是 第一节:民谣宜山 第二节:磨砥校训 第三节:校歌嘹亮 第四节:走过硝烟 第五章:相期遵义 第一节:黔北春暖 第二节:一川风月 第三节:情溢湄江 第四节:烛照黔北 第六章:龙泉铸剑 第一节:芳野生辉 第二节:龙泉铸剑 第三节:剑吐锋芒 第四编 西迁断章 第一章:哭妻泣儿泪如泉 第二章:将星陨落铁城痛 第三章:雄关如铁血与火 第四章:箪食瓢饮死存活 第五章:以血为墨笔如剑 第五编 东方剑桥 第一章:漂洋过海求索路 第二章:雄风万里强国梦 第三章:东方剑桥满眼春 试读章节 四千东北义士以生命为代价,敦促当局抗战救国。 除了军人,除了学生,敦促当局抗战救国的还有: 国民救国敢死队; 自愿敢死队; 青年舍身团; 青年跪哭团…… 为了国家,他们愿意慷慨赴死; 为了民族,他们愿意殉国捐躯。 除了愿意慷慨赴死,愿意殉国捐躯的国民救国敢死队、自愿敢死队、青年舍身团、青年跪哭团外,敦促当局抗战救国的还有名重中华民国的鲁迅、陶行知、邹韬奋、李公朴、胡愈之、胡秋原等一批富有良心、正气,热血奔涌的文化人,他们也沥血洒泪地写下了像烈火一样炽热的掷地有声的文字:《友邦惊诧论》、《傅将军到哪里去了》、《宁死不屈的准备应战》、《我们决不放弃东北》…… 那些文字是唤醒民族灵魂的号角,讨伐民族仇敌的檄文。 所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都在用他们的作为,千方百计唤起让人们已经绝望了的当局不再丧失职守,希望当局代表国家,代表民族带领四亿五千万同胞死里求生共赴国难。 非常不幸,已经尽丧职守的当局,首先畏惧的不是山河破碎,不是畏惧民族灭亡。他们畏惧学生、民众悲愤的血泪把国民政府的威仪冲涮得荡然无存。 为了国民政府的威严,当局调集了本来应该惩罚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宪兵、警察、枪支、弹药和高压水龙头,驱散了在南京街头把政府机关围得水泄不通的人千人万垒起来的人墙、人潮。 人千人万的人墙、人潮,那是中华民族用血肉筑起来的守护门户,抗击强盗,抵御侵略的一道巍巍长城。当局的宪兵、警察、枪支、弹药和高压水龙头到底把这道巍巍长城冲垮了,毁掉了。失去长城,失去屏障已经门户洞开的中华民族也就无可避免地走到了疆土坍塌,山河破碎的那一天。 野心勃勃蓄意挑起事端,蓄意侵吞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倭寇,在制造震撼南京、震撼中国、震撼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仅仅四个月的时间,生吞东北全境。随后,日本侵略军狼烟千里直逼关内,又在山海关、热河以震荡北平的炮声,突破中国军队的长城防线,当日本侵略军的炮弹落进北平的卢沟桥,“七·七事变”开始的时候,日本开始大举侵略中国。从七月七日至七月二十七日,日军集结三十万的兵力,于七月二十八日夜大举进犯北平、天津。七月二十八日,七月三十日,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后的第十三天,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狂妄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军投入了二十万的兵力,三百余门大炮、两百余辆战车、两百架飞机,数十艘军舰,以海陆空的绝对优势,大规模的进攻上海。 经过国军七十三个师全军将士三个月的苦战,国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后,于十月中旬陆续退出上海。 屡挫屡摧中国军队锋芒锐气的日军,攻占上海后的一个月,又兵分三路直取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日南京沦陷。 至此,只虑内忧、不顾外患的堂堂中华民国,居然和历史上的北宋相似得如此惊人。历史上的北宋,也是只虑内忧、不顾外患,而又慎言兵事,极度轻武,自然无力抵御辽、金、西夏的不断侵扰。遭受侵扰的时候,只能是不断地求和,不断地溃逃,无路可逃的时候,金兵攻下京城开封。一国之君的徽、钦二帝名节难全被俘北去。 堂堂中华民国虽然没有落到一国之君被俘被辱的境地,但国都被占也已经颜面丧尽了。 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穷途末路得几近束手无策而又奄奄一息的当局,继续不断地求和,继续不断地溃逃,继续不断地丢失疆土: 在烽火狼烟中走到一九三八年的中华民国,张家口、大同、太原、保定、石家庄、济南已经不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整个华北,几乎全部沦落。 后来,虽然也有诸如台儿庄之类的一个接着一个的血战,也有一大批诸如战到最后,拔剑自刎,壮烈殉国的张自忠将军之类的将士们战到最后的坚守,结果还是坚而不守。 国军守不住武汉,守不住长沙,守不住广州,守不住南宁…… 国军守不住每一座应该守住的城池; 国军丢失了每一片不该丢失的山河。 不该丢失而被丢失的山河,为一个国疲民弊的民族哭泣; 应该守住而又未能守住的城池,为一个弱不禁风的国家落泪。 P10-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