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方略、发展愿景、道路选择、历史必然、现实需要、价值取向、战略设计、精神动力、文化传承、利益追求……《中国梦是什么》(作者本书编写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什么是中国梦”。
在新的历史阶段正确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及历史和理论的支撑,探讨“中国梦”在新的时代实现的正确途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梦是什么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本书编写组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时代方略、发展愿景、道路选择、历史必然、现实需要、价值取向、战略设计、精神动力、文化传承、利益追求……《中国梦是什么》(作者本书编写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什么是中国梦”。 在新的历史阶段正确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及历史和理论的支撑,探讨“中国梦”在新的时代实现的正确途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中国梦是什么》(作者本书编写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中以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方式,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阐述“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来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从“中国梦”的道路选择、精神支撑、力量之源三大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提出“圆梦”之路。在新的历史阶段正确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及历史和理论的支撑,探讨“中国梦”在新的时代实现的正确途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梦,是什么 一、时代方略 二、发展愿景 三、道路选择 第二章 中国梦,为什么 一、历史必然 二、现实需要 三、价值取向 四、战略设计 第三章 中国梦,怎么样 一、精神动力 二、文化传承 三、利益追求 第四章 中国梦,百年寻 一、血洒维新 二、梦殇共和 三、自立东方 四、圆梦小康 第五章 中国梦,怎实现 一、逐梦之道 二、逐梦之术 三、逐梦之行 第六章 中国梦,我的梦 一、人人有梦 二、梦启南方 三、梦想花开 附录:广东省居民对“中国梦”概念认知情况 调查报告 后记 试读章节 19世纪初,盛行于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圣西门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傅立叶领导了空想社会主义运动,欧文进行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实验,他们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20世纪初期、中叶,列宁、毛泽东分别在苏俄和中国领导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20世纪后期、2l世纪初期的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学发展,使社会主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不断改变着中国,改变着世界。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党的执政方向、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施政方略,把握历史机遇、应对各种艰难挑战。 中国梦,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想象和新的追求空间。 在1949年前的100年时间里,世界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命途多舛的中华民族因为外敌入侵与内战不绝而错过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晚期,崛起的国家是英国,能源是煤炭,通讯方式是报纸、杂志以及书籍,标志性产业是铁路、蒸汽机,生产方式是工厂机器生产代替作坊手工制作。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早期,使美国、德国迅速崛起,能源是石油,通讯方式是电话、收音机、电视机,标志性产业是电力、汽车,主要是汽车,生产方式是大规模流水线自动化机器生产。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他发现,进入2l世纪,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据此,他认为,这一结合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 在杰里米·里夫金看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最明显的特点是,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的崛起,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等广泛应用,通讯方式是互联网,标志性产业是3D打印(三维制造),生产方式分散合作式、个性化、就地化、数字化生产。 根据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经验,我们可以预见到第三次工业将带来三个巨大的转变: 一是批量化向个性化转变。我们的服装过去是大批量生产后,由顾客到商店购买,今后将发展成为根据顾客的需要订做。这种订做在今天会推高生产成本,但有了3D打印技术,成本的增加几乎为零。 二是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特别是能源方面。数以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跟我们现在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 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 三是素质化向智能化转变。这个转变现在已经逐现端倪,那就是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 我们曾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时不再来,时不我待,复兴的中国必须通时达变,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历史是一个百变的仙女,她在给予我们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空前的压力。当前的中国,面临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五重压力: 一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压力。 受此影响,西方主要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也正面临着其带来的四大困扰: 债务困扰。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经是16,4万亿元,超过了它15万亿元的GDP总量;欧盟特别是希腊的债务是其GDP的200%,日本则达到230%。 货币政策困扰。日本、美国纷纷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日元贬值,要命的是这种宽松货币政策目前暂时看不到头。 就业困扰。美国现在的失业率达8%,日本为6%。 发展困扰。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都降下来了,日本为2%、美国为2,2%。 在国际大环境下,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后金融危机肘代带来的出口、汇率、通货膨胀等困扰。 二是面临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压力。 过去,中国在领土、领海等传统安全领域没有什么压力。随着“十二五”规划中海洋大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要走向大海、走向深蓝,与此而来的是一连串问题,诸如东海钓鱼岛问题、南海黄岩岛问题等等。此外,如海啸、地震、“非典”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也带来巨大压力。 三是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压力。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国际公认的标准为人均GDF’为3000~6000美元)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人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 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P6-9 序言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革命先驱探索和奋斗的目标,是改革发展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中国梦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三)实现中国梦,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制度成果,就是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当前,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并在实践中认真总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和教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有机结合上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使其朝着法治为基、诚信为魂、效率为先、公平为本的既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变革和完善。这是一条前人没走过的充满艰辛和风险的道路,又是一条朝着美好梦想迈进的必由之路。 田丰 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2013年5月 后记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后,这个词成为国内外热议的一个词,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梦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明确了未来30年的奋斗目标,深化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尊重,强调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方向,升华了我们党领导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理念,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昂扬意志,描绘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为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树立了精神的旗帜。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本质属性、重要遵循和根本保障,对引导全省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从2013年6月开始,在全省广泛组织开展“共筑中国梦”百姓宣讲教育活动。为配合此活动,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讲师团的指导下,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了《中国梦是什么》一书。 全书共六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本质属性,并以中华民族近百年走过的历史道路为鉴,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遵循和根本保障,同时用生动活泼的例子展现了广东人如何敢为人先,在这一片热土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书后附录了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广东省居民对“中国梦”概念认知情况调查报告》,该调查是省内反映最快的关于中国梦的民意调查之一,旨在真实了解广东省居民对中国梦的认知现状,为省委、省政府开展中国梦教育宣传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感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曾凡光教授,他在“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所做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演讲,他对中国梦的解读和阐述,成为本书内容的主线。 感谢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董小麟教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李义丰副教授对本书的内容与编写提供了宝贵意见。 感谢广东省省情调研中心专家顾问郑梓桢教授,广东省委党史办卢荻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夏辉副教授、刘勇副教授、邓江年副教授为本书各部分的审阅、修正、纂补做了大量工作。 《广东省情内参》编辑部为本书的编辑、整理、写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第一、二、三章由刘光金撰写,第四章由刘勇撰写,第五章由谢桂青、杨晓雯撰写,第六章由王静、肖慧、宋海啸撰写。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田丰作序,省情中心专家顾问陈实教授承担了全书的统稿工作。 附录中的调查报告由广东省省情调研中心王璐、王小琴执笔,整个《2013广东中国梦问卷调查》得到腾讯大粤网和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积极支持与协助。 广东人民出版社从本书的策划、编撰到出版,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细致指导,保证了本书的质量。 可以说,本书是对中国梦的一次集体解读,在此,对关心和支持本书编辑出版的领导、单位和个人一并衷心致谢。 由于时间短促、思想和技术水平有限,本书错误与疏漏之处无可讳言,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望广大读者对全书所述有嘤鸣之爱。 编者 2013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