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子兵法通说/国学经典释读丛书
分类
作者 邓球柏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古今,贯通中外,将《孙子兵法》视为仁爱之道、和平宝典,从战略学、决策学、行为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危机管理学等角度诠释《孙子兵法》,是作者对《孙子兵法》的深刻体会。《孙子兵法通说》是作者奉献给每位渴望成功、渴望和平、渴望幸福、渴望平安、渴望富有、渴望胜利、渴望吉祥、渴望自由、渴望快乐、渴望仁爱的中外人士的精神食粮。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兵书。正如明末著名军事家茅元仪在《武备志》中所说的“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兵法》继承了《孙子兵法》以前的军事思想,如西周初《周易》所保存的点滴军事思想、西周末或春秋初的《军志》《军政》和春秋前期《管子遗著》中的军事思想,以及《逸周书》《左传》《国语》中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被公认为世界兵学文献中的瑰宝。它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备受青睐。它的作者孙武被尊为“东方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超越中华文化圈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它被誉为“兵学圣典”、“武经之冠”、“世界古代第一兵家名书”。本书对《孙子兵法》作了详细的诠释。

目录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后记

试读章节

孙子曰:兵者①,国之大事②,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④。

注释

①兵者:战争这样的事。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这里是指战争。

②国之大事: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古代兵器的总称,也就是战争。张预说:“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

③李筌说:“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杜牧说:“国之存亡,人之死生,皆由于兵,故须审察也。”王皙说:“兵举,则死生存亡系之。”张预说:“民之死生兆于此,则国之存亡见于彼。然死生曰‘地’、存亡曰‘道’者,以死生在胜负之地,而存亡系得失之道也,得不重慎审察乎?”

通说

孙武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不可以不认真研究。揭示了战争对于祖国和人民的重大意义,要求国家领导人认真对待战争、仔细慎重研究战争,切不可粗心大意。“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是对“兵者,国之大事”的解说。“地”与“道”都具有关键的意思,亦即“大事”。“兵者”除了指战争外,还隐含有“兵法”的意思,“不可不察也”亦可以释为不可以不研究兵法。

故经之以五事①,校之以计②,而索其情③。

注释

①故经之以五事:因而要以五项大事为研究对象。经之:研究对象。经:经度,经纬。引申为研究。之:研究的对象。五事:治国之道、天时、地利、将帅、法制。

②校之以计:以智谋为校量的内容。旧说为比较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校:比较,较量。

③而索其情:通过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的工作寻求作战方案。索:求索。情:旧说为彼我胜负之情状。似不如解作作战方案。

通说

孙武认为战争既然是关系到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我们就必须认真审察、仔细研究。那么怎样来审察研究确定作战方案呢?孙武认为,必须以治国之道、天时、地利、将帅、法制为研究对象,以智谋为较量的内容,通过陈述、比较分析敌我双方的种种情况,最后作出总体作战方案。曹操说:“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李筌说:“谓下五事也。校,量也。量计远近而求物情以应敌。”杜牧说:“经者,经度也。五者,即下所谓五事也。校者,校量也。计者,即篇首计算也。索者,搜索也。情者,彼我之情也。此言先须经度五事之优劣,次复校量计算之得失,然后始可搜索彼我胜负之情状。”贾林说:“校量彼我之计谋,搜索两军之情实,则长短可知,胜负易见。”梅尧臣说:“经纪五事,校定计利。”王皙说:“经,常也。又经纬也。计者,谓下七计。索,尽也。兵之大经,不出道、天、地、将、法耳。就而校之以七计,然后能尽彼己胜负之情状也。”张预说:“经,经纬也。上先经纬五事之次序,下乃用五事以较计彼我之优劣,探索胜负之情状。”

一曰道①,二曰天②,三曰地③,四曰将④,五曰法⑤。

注释

①道:治国之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路线、方针、政策。张预说:“恩信使民。”《说文》:“道,所行道也。”

②天:天时。包括阴阳、寒暑、时令等自然条件。张预说:“上顺天时。”  ③地:地利。包括远近、险易、广狭、死生等地理条件。张预说:“下知地利。”

④将:将帅。张预说:“任贤能。”

⑤法:军法制度。包括曲制、官道、主用等军法制度。张预说:“节制严明。”

通说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所以孙武首先强调要“经之以五事”。杜牧说:“此之谓五事也。”王皙说:“此经之五事也。夫用兵之道,人和为本,天时与地利则其助也。三者具,然后议举兵;兵举必须将能;将能然后法修。孙子所次此之谓矣。”张预说:“夫将与法在五事之末者,凡举兵伐罪,庙堂之上,先察恩信之厚薄,后度天时之逆顺,次审地形之险易,三者已熟,然后命将征之。兵既出境,则法令一从于将,此其次序也。”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④。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②。

注释

①理想的治国之道就是要使人民与政府同心同德。张预说:“以恩信道义抚众,则三军一心,乐为其用。《易》曰:‘悦以犯难,民忘其死。”’

②人民与政府同心同德,人民就可以为政府效力,与政府同生死共存亡。这样的政府与人民,人民在战争中就会为祖国出生入死,还会害怕什么困难呢?“不畏危”,一作“人不疑”,一作“人不危”。均无“畏”字,且“民”作“人”。作“人”盖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也。

通说

这一节阐明了理想的治国之道、清明的政治对于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性。曹操说:“谓道之以教令。危者,危疑也。”强调教令,而忽视了恩信仁义等理想的治国之道。李筌说:“危,亡也。以道理众,人自化之,得其同用,何亡之有?”杜牧说:“道者,仁义也。李斯问兵于荀卿,答曰:‘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轻为之死。’复对赵孝成王论兵曰:‘百将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臆也。’如此,始可令与上下同意,死生同致,不畏惧于危疑也。”孟氏说: “一作‘人不疑’,谓始终无二志也。一作‘人不危’。道,谓道之以政令,齐之以礼教,故能化服士民与上下同心也。故用兵之妙,以权术为道。大道废而有法,法废而有权,权废而有势,势废而有术,术废而有数。大道沦替,人情讹伪,非以权术而取之,则不得其欲也。故其权术之道,使民上下同进趋,共爱憎,一利害,故人心归于德,得人之力,无私之至也。故百万之众,其心如一,可以俱同死力,动而不至危亡也。”贾林说:“将能以道为心,与人同利共患,则士卒服,自然心与上者同也。使士卒怀我如父母,视敌如仇雠者,非道不能也。黄石公曰:‘得道者昌,失道者亡。”’梅尧臣说:“危,戾也。主有道,则政教行;人心同,则危戾去。故主安与安,主危与危。”王皙说:“道,谓主有道,能得民心也。夫得民之心者,所以得死力也;得死力者,所以济患难也。《易》曰:‘悦以犯难,民忘其死。’如是,则安畏危难之事乎?”张预说:“危,疑也。士卒感恩,死生存亡,与上同之,决然无所疑惧。”P3-6

序言

球柏教授的新著《孙子兵法通说》即将与读者见面了。作为老同乡、老朋友、老知己,我无法推辞球柏教授的要求,为他的新著作序。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兵书。正如明末著名军事家茅元仪在《武备志》中所说的“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兵法》继承了《孙子兵法》以前的军事思想,如西周初《周易》所保存的点滴军事思想、西周末或春秋初的《军志》《军政》和春秋前期《管子遗著》中的军事思想,以及《逸周书》《左传》《国语》中的军事思想。孙武在继承前人的军事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独自创立了《孙子兵法》这个博大精深的军事科学体系。

这一崭新的军事科学体系自问世两千五百余年来,受到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称颂和推崇。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史记。孙子列传》)南北朝时,《孙子兵法》被尊为《兵经》。宋元丰年间朝廷颁定《武经七书》作为武学教科书和武学开科取士的标准。《武经七书》把《孙子兵法》列为第一,从此,《孙子兵法》被尊为《武经》之首。历代的军事家学习和运用《孙子兵法》克敌制胜者,不胜枚举。战国以来的著名军事家如孙膑、吴起、韩信、赵充国……都从《孙子兵法》中吸取智慧,在所指挥的战争中应用《孙子兵法》原理,或在自己的著作中阐释和发挥《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注孙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唐李问对》)明代名将戚继光说:“孙武之法,纲领精微,为莫加焉。”(《纪效新书》)伟大领袖毛泽东对《孙子兵法》亦有高度评价,他说:“孙子的规律”,“仍是科学真理”。(《论持久战》)

《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被公认为世界兵学文献中的瑰宝。它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备受青睐。它的作者孙武被尊为“东方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超越中华文化圈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它被誉为“兵学圣典”、“武经之冠”、“世界古代第一兵家名书”。日本、法国、俄国、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均有译本,不少国家将它作为军事院校必读之书。

早在唐朝中叶,当时日本的奈良王朝多次派遣唐使和大理留学生来华,全面学习中国文化典籍。一位名叫吉备真备的留学生(后任遣唐副使)在多年留学后将《孙子兵法》携回日本,并设馆讲学,从此这部中国古代兵学的奠基之作便开始在日本传播,孙武被推崇为“百世兴家之师”。公元1660年,第一部日文版《孙子兵法》在日本问世,将日本的《孙子兵法》普及研究推上了高潮,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武学的兴盛和武学流派的发展。时至今日,《孙子兵法》在国外的研究,日本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专业研究人员之众,专著出版量之富,涉及领域之宽,都是其他东、西方各国所不能比拟的。朝鲜、越南因与我国接壤,加上历史文化传统上的密切联系,也较早地传人了《孙子兵法》。根据记载,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朝鲜就刊印了一题名为《新刊增注孙武子直解》的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稍后,越南出现了署名施达志的《孙子兵法》译本。

俄国汉学家斯列兹涅夫斯基于1860年完成了《孙子兵法》的第一部俄文译本。斯列兹涅夫斯基将他的译作题名为《中国将军孙子对其部下的指示》,刊行于当时的《战争手册》第13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伏罗希罗夫学院的建议,苏军据1910年贾尔斯英译本重译了《孙子兵法》,并将其列为军事学术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战后,苏军上尉西多连柯于1955年直接由中文版译成俄文本,书前有苏联著名军事理论家拉辛将军撰写的序言。其序云:“军事科学的萌芽在远古时代即已产生……在这方面,人们奉为泰斗的通常是希腊的军事理论家,其中最著名的有色诺芬,还有后来的韦格蒂乌斯。韦格蒂乌斯在很长时期内是拜占庭(6—10世纪)与西欧(15—16世纪)的军事理论权威,但实际上排在最前面的应当是古代中国,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中最杰出的是孙子。”西多连柯的俄文新译本的面世,扩大了《孙子兵法》在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影响。嗣后两年出版的《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一书,也突出论述了《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科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书中写道:“在古代中国,军事理论得到了特别高度的发展。远在公元前400—公元前500年,在古代中国已经写成了若干军事著作。这些著作中最早、最优秀的是孙子的著作。”“孙子总结了当时中国奴隶主所进行的战争的丰富实践,奠定了古代中国军事科学的基础。”

《孙子兵法》的西传,以法国最早。早在1722年,一位曾在北京生活过多年的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奥特,根据《武经七书》的满文手写本,并对照汉文版本,将《孙子兵法》译成法文,作为《中国军事艺术》丛书中的第二部在巴黎出版,从而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第一部《孙子兵法》译本。阿米奥特在该书扉页上写道:“中国兵法。公元前中国将领们撰写的古代战争论文集。凡欲成为军官者,都必须接受以本书为主要内容的考试。”

1910年有了第一部德译本《孙子兵法》,那是布鲁诺-纳瓦拉翻译的,书名为《孙子兵法——一位中国军事经典作家论战争》。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被废黜后,在侨居生活中读到《孙子兵法·火攻篇》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时,不禁喟然叹日:“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决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第一部英译本《孙子兵法》1905年发表于东京。译者是在日本学习语言的英国皇家炮兵上尉卡尔思罗普,他将日文版《孙子兵法》转译成英文在东京出版,书名为《孙子兵法》。五年后,英国著名汉学家莱昂纳尔.贾尔斯,根据中文原版《孙子兵法》进行重译,书名为《孙子兵法——世界最古老的军事著作》,由伦敦扎克公司出版,从此《孙子兵法》得以在英语国家广为传播,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军界和民间出现的《孙子兵法》热奠定了基础。

英国军方首脑人物也十分推崇《孙子兵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名将蒙哥马利元帅曾提出要重视对中国《孙子兵法》的学习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期任英国空军元帅的约翰·斯莱瑟曾称赞《孙子兵法》“能全面彻底地以明确的表达方式和简练的语言告诉别人怎样作战”。他认为《孙子兵法》最能“引人人胜”之处在于它具有一种时新的特点,“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一样”,对现代战争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他主张“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该把这部著作列为必读之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思想对战争指导与战争实践的巨大作用,军事战略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以及其他社会因素日益紧密的结合,核武器的出现和威慑战略地位的加强,都使西方的战略学家们把视线转移到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上来,希望从中吸取新的启示。美国著名的大学,尤其是军事院校如西点陆军学院、印第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科罗拉多空军学院、国防指挥参谋学院等均将《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美国政界首脑和前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等人在谋划全球战略时也常常求教于《孙子兵法》。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军官怀里揣着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便是英译本《孙子兵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孙子兵法》的译本已有数百种之多,《孙子兵法》被译成日、法、英、德、俄、朝鲜、越南、捷克、西班牙、希伯莱等近30种语言文字。先后面世的研究《孙子兵法》的专著已超过干种,专业或业余的研究人员上万。1990年召开的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分别以《古为今用,服务人类》《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研兵为和平》为题作了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孙子兵法)——超越时代的经典——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综述》一文。今天,人类已经跨入了2l世纪,世界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科技日新月异。精确制导武器的产生、信息战,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然而产生于冷兵器时代的《孙子兵法》迄今仍盛行不衰,并形成了当代全球范围内的“孙子热”,从纯军事领域的研究转向非军事领域的应用性研究。这部古代兵法在许多领域闪烁着它那独有的光芒。大到政治斗争、经济决策、文化建设和外交活动,小到竞技比赛、日常工作,越来越多的人从《孙子兵法》中汲取营养,诱发灵感。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从事经营管理的企业家们,有许多人潜心研究《孙子兵法》,从中得到谋略和智慧,呈现出《孙子兵法》研究的崭新的时代特点。

球柏教授的《孙子兵法通说》就是为适应这一时代特点而撰写的。全书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古今,贯通中外,将《孙子兵法》视为仁爱之道、和平宝典,从战略学、决策学、行为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危机管理学等角度诠释《孙子兵法》,是球柏教授对《孙子兵法》的深刻体会。《孙子兵法通说》是球柏教授奉献给每位渴望成功、渴望和平、渴望幸福、渴望平安、渴望富有、渴望胜利、渴望吉祥、渴望自由、渴望快乐、渴望仁爱的中外人士的精神食粮。是为序。

熊治祁

公元2008年2月29日长沙

后记

《四书通说》和《孙子兵法通说》这五部书是我在首都师范大学执教期间先后为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级等七届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授课的讲义。讲义虽然在吸取前人和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发了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但大都是未至十分之见。因此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教。

这五部书的出版凝聚了湖南人民出版社熊治祁先生、李建国先生、黄楚芳先生、李雄伟先生、章红立女士五人的友谊和心血。在此我向他(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感谢我的研究生汪双琴同志通读了《孙子兵法通说》的第三次校样。

邓球柏

2008年正月二十一日记于长沙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