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古帝国(共3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包丽英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一个令人震惊的时代,三代叱咤风云的帝王!

成吉思汗第36代长孙女解密家族秘史!

令文学界褒奖、史学界震感的经典巨作!

荣获中国历史小说最高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长篇历史小说《蒙古帝国》的讲述了蒙古帝国的百年征战,三代风流人物前赴后继,成就了由开创帝国、征战欧洲到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的惊天大业。

内容推荐

长篇历史小说《蒙古帝国》的讲述了蒙古帝国的百年征战,三代风流人物前赴后继,成就了由开创帝国、征战欧洲到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的惊天大业。

第一部《成吉思汗》描写了蒙古帝国的创始人——铁木真传奇的一生,追述了成吉思汗的行迹,并以此为线索,展现了蒙古帝国从草原上崛起,成为“世界之鞭”这一段历史的广阔画卷。它不仅描述了蒙古帝国的文治武功,更以小说独特的艺术手法,向我们披露了铁木真那鲜为人知的爱恨情仇。

第二部《拔都》讲述“蒙古西征军”如狂飙席卷欧罗巴,兵锋指处所向披靡。这支蒙古铁骑人不过数万,其统帅是年仅三十六岁的拔都,他和他的后人建立的“金帐汗国”统治欧洲近三百年,其风光无限可谓四夷宾服。他秉承祖训,力排众议,将汗位归于拖雷一系,为日后忽必烈建立大元、统一中国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忽必烈》讲述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忽必烈的丰功伟绩。他统治着占当时世界领土近四分之三的广大疆域(3500万平方公里),其建立的行省制度延用至今。这或许就是忽必烈王朝的无穷魅力——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惊心动魄的宫廷较量,兼收并蓄的治国方略,都与这位出身草原却最终走出草原的蒙古皇帝息息相关。当他去世后,元朝完成了由盛而衰的转折。

目录

《成吉思汗》

 长生天的颜色/代序

 第一章 草原美人孛儿帖

 第二章 月圆有缺时

 第三章 凋零的“薰衣草”

 第四章 阳光与阴霾

 第五章 爱的抉择

 第六章 与成吉思汗重逢

 第七章 合兰真大战

 第八章 祺儿的心事

 第九章 青锋剑

 第十章 撒满珍珠的草原

 第十一章 陈兵居庸关

 第十二章 背信弃义

 第十三章 喋血城垣

 第十四章 失落的爱情

 第十五章 我遥远的蒙古高原

 第十六章 灭亡西夏

《拔都》

 长生天的颜色/代序

 第一章 蒙古高原的风暴

 第二章 在水一方

 第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四章 伏尔加河之战

 第五章 巧计避祸殃

 第六章 人算·天算·胜算

 第七章 蛇、信

 第八章 罗斯烽火

 第九章 燃烧的多瑙河

 第十章 谁主沉浮

 第十一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

 第十二章 雄视欧亚

《忽必烈》

 长生天的颜色/代序

 第一章 冲出地平线

 第二章 大理烟云洱海雾

 第三章 风雨飘摇的金莲川幕府

 第四章 血战钓鱼城

 第五章 兄弟阋于墙

 第六章 首鼠两端的李璮

 第七章 波罗兄弟来到中国

 第八章 克鲁伦河涛声依旧

 第九章 公主远嫁高丽

 第十章 拉开统一战争的序幕

 第十一章 一江挽歌东流去

 第十二章 敌国之富

 第十三章 圣朝,崛起在东方

 第十四章 零丁洋里叹零丁

 第十五章 日照太液池

 第十六章 特殊较量

 第十七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试读章节

王汗的黑林老营位于图拉河畔,沿途景致秀丽迷人。不过,铁木真无心欣赏风景,他只想快些谒见王汗。

进入王汗大营前,为慎重起见,铁木真派博尔术先行求见王汗,禀明来意。不久他得到回答:欢迎安答的儿子。为示诚意,王汗还派儿子桑昆到营外相迎。桑昆坐在马上以一种阔主人打量穷亲戚的神情倨傲地注视着铁木真一行,即使铁木真在博尔术的引见下向他行礼时,他也只是轻蔑地哼了一声,再无任何表示。

对桑昆明显的无礼,铁木真无动于衷,依然平静而坦然。桑昆的心底猛然生出一股难捺的怒火,让他自己都始料不及。他没想到,他这个草原第一大部的堂堂太子,居然会对一个不值一哂的无名小卒无端地充满了惊惧与戒备。

铁木真回身请出夫人孛儿帖。桑昆怔怔注视着向他婷婷下拜的孛儿帖,一时间只觉心旌摇动、情难自抑。他的身边从来不乏美女,但这个女人却是独一无二的,她仿佛是水做的身姿,雪绘的容颜,云给的飘逸,月赐的明慧。很早就听人说过这个草原美人,但她真人却比人们所描述的还要高贵,还要迷人。孛儿帖半晌不见桑昆回话,微微有些尴尬。铁木真会意地走到妻子身边,握住她的手。他们站在一起,就像天地间最和谐的一道风景。桑昆的眼睛似乎被什么狠狠刺了一下。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他从马上傲慢地躬了躬身,随即请铁木真一行人营。

黑林王汗的营地戒备森严。路上,铁木真关切地询问了几句王汗的近况,桑昆心不在焉地敷衍着,然后,他们便沉默了,直到王汗的大帐前,两人再没说一句话。铁木真将博尔术和妻子留在帐外,自己先行晋见王汗。桑昆将他引到王汗座前,铁木真大礼参拜,态度谦恭而从容。

“起来吧。你就是铁木真,也速该安答的儿子?”王汗居高临下地问。

“正是儿臣。”

王汗目不转睛地端详了铁木真良久。“像,像!你的脸盘尤其像我那安答。来,坐下吧,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听说你还带来了我的儿媳,怎未见她?”

“她和博尔术候在帐外,等父汗传唤。”

“嗨,哪儿来这么多虚礼!合勒黑,你代本汗去迎他们一下。”为显示对铁木真的恩宠,他吩咐元帅合勒黑。

“扎。”合勒黑躬身而退。

王汗指指桑昆:“你们两个,已经认识了吧?”

铁木真看了看桑昆,恭敬地回答:“认识了。”一旁的桑昆却一脸不屑。

不多时,合勒黑请人孛儿帖和博尔术。风姿绰约的孛儿帖一走进大帐,帐内仿佛立刻明亮了起来。王汗忘乎所以地凝视着孛儿帖,一时好似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帐中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孛儿帖镇定地从博尔术手中取过貂皮战袍,交给铁木真。铁木真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献给王汗:“父汗,这件貂皮战袍是您的儿媳亲手缝制的,也是我们夫妇的一片孝心,请您收下。”王汗回过神来。他接过貂皮战袍,双手在上面轻轻摩挲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铁木真,宴席就要摆上,你和孛儿帖今日须陪为父痛饮几杯。”

“扎!”

酒宴尽欢而散。王汗的态度远比铁木真所能设想的要好,让人不安的只有桑昆,他傲慢敌意的目光似乎隐在一片暗影中,时时闪露着难以捉摸的内涵。铁木真有一种预感,这个瘦削沉默的青年,将成为他们克烈之行的最大障碍。  王汗留铁木真夫妇在克烈部小住几日,铁木真同意了。按照铁木真原来的设想,他很想乘便考察一下克烈军队的编制及训练情况,怎奈桑昆处处作梗、横加拦阻,为避免节外生枝,铁木真只好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打算。这是整个做客期间最让铁木真扫兴的事实:无论他如何努力,都不能改善与桑昆的关系,桑昆似乎是他天生的敌人,并且可能成为永远的敌人。

辞行的日子终于到了。在铁木真逗留克烈的十多天里,王汗与他朝夕相处,情同父子。离别在即,王汗念及也速该巴特昔日的恩义,当面许下重诺:“铁木真,我的义子,我将帮你收拢离散的旧部,恢复祖宗的基业。你既称我为父,我自会对得起你。”

铁木真深深施礼,表达内心深切的感激。

桑昆奉命送铁木真出营。一路上,两人默默无语。到达营外,铁木真勒住坐骑,客气地说道:“太子请回吧,我们后会有期。”桑昆也不虚套,摆摆手,目光中依然凝固着冰冷的敌意。铁木真毫不介意,挥马离去。

目送着铁木真远去的背影,桑昆内心五味翻腾。他有一种预感,他的父汗正在将一只猛虎放归山林,对此,他却无能为力。他与父汗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复杂的矛盾——既无法相容,又无法分离。父汗对他缺乏应有的信任,他是克烈汗位唯一的汗位继承人,可从血腥屠杀中夺得汗位的父汗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防有人会觊觎他的位子,即使对他这个独子也不例外。如果说这些矛盾还算潜在的话,铁木真的出现,则完全是个危险的信号了。以他这些天来的观察,铁木真绝非久居人下之人,他早晚会成为克烈部最危险的敌人。可惜,父汗不仅执迷不悟,相反还沉浸于铁木真的殷情。若非如此,他早就设法对铁木真下手了。铁木真不除,克烈恐怕终受其害,他无论如何得想个办法,以绝后患

铁木真,咱们走着瞧!P16-19《成吉思汗》

序言

我至今记得,发现那本书是在北大图书馆的第一借阅室中。当时,书被摆在第三排书架的一个不很显眼的地方,黄色的封面已经有些发旧。以前,我只读过日本小林高四郎的《成吉思汗》、法国格鲁塞的《马背皇帝》、清朝文学家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但我还没有读过一本关于成吉思汗的小说。我怀着新奇将书借了出来,这是我在北大图书馆所借的第一本书,而且,它在不久之后改变了我的生活。

小说通篇将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动力归结为对女人的征服欲,作者刻画的场景和人物对我而言都异常陌生。事实上,那绝不是阿爸一再向我描述的草原、河流,更不是天地间纵马驰骋的我的祖先。不是!我熟悉那种感觉,在我血液中流动了多少年的感觉:遥远的古代,被称作蒙兀室韦的我的先祖圣人化铁熔山,冲破天堑阻隔,率部众走出额尔古涅昆的陡峭山岭。浩浩荡荡的人流,结筏负囊,渡过波涛汹涌的额尔古纳河,向西,一直向西,融入到辽远的蒙古高原,他们在这里生存生活,更从这里走向世界。因此,我的心可以感受到的祖先始终都是草原人,成吉思汗始终都是草原人,他的一生从未摆脱过草原留给他的深深印记。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爱恨情仇,原本应该像阳光、像草地、像蓝天一样淳朴、明晰、自然。

但这本小说却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我的视野,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读我的祖先,还原被尘封的历史。

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涉猎一切我能找到的蒙元史料,开始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那段历史,即使在各类研究成果浩如烟海、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蒙古史的繁复、沉重、冗涩仍令许多读者望而却步。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的内心分明映出一个人不朽的影像,这个人的一生都有许许多多让人迷惑不解的地方。战争中他杀人如麻,内心深处却善良淳朴。他有着政治家、军事家的冷酷无情,却为人光明磊落。他目不识丁,可在草原行将统一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立蒙古文字。

他东征西讨,南攻北伐,从森林环绕的贝加尔湖到流水滔滔的申河,从咸海周围的大草原到古老中国的华北平原,到处都有他战马驰骋留下的足迹。

他实行了较为宽松的对外政策。在他的手上完成了草原的统一,为大一统的元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统治的地域横跨欧亚,包括今天的维吾尔、西藏、云南、台湾都在元朝前后成为中国的版图。

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事实证明,他绝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他生于草原,长于草原,草原人所特有的豪爽奔放的个性使他不刻意追求帝王之威。很少有皇帝像他那样,终生不离马背,无论酒色,还是享乐,都严格地加以节制,绝不过度。无与伦比的自制力是他性格中最鲜明的特点,他的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可有一点谁也无法否认:他是草原铸就的天才!

这个人,就是我心中景仰的祖先。

我决定动笔,用我的吉如合(蒙语,意为“心”)重新书写那段历史。那一年,我十八岁。我曾渴望做一名化学家,为此,高中毕业时我考取了北京大学化学系。如今,我义无反顾地背离了原定的目标。

写成吉思汗不能避免战争,但只有战争又岂能写尽他的人生传奇?于是,我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伴随他一生一世的爱与恨,情与仇。我试图将成吉思汗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一个个人物的陪衬得以刻画和揭示。在所有的人物当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他的长子术赤。术赤的个性鲜明独特,他出生前母亲遭到篾尔乞的掳掠,身世一直蒙着淡淡的阴影。特殊的身世形成了特殊的性格,术赤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对父爱的渴望体现在行动上却是疏远。身为战神的儿子,他一生东征西伐却厌恶战争,甚至后来宁愿选择客死遥远的花刺子模。他一生的悲剧带给他父汗的是永远的隐痛。成吉思汗是个征服欲和占有欲都很强的人,长子于他却没有归属感,这在他不能不说是一种深切的痛苦。骄傲阻止他向儿子袒露父爱,矛盾中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丰满。父子之情作为全书中成吉思汗的一条情感主线,诠释着人物欲罢不能的情怀。

亲情之外,英雄美女,相得益彰。如果抛却国仇家恨,成吉思汗无法不令女人崇拜,于是围绕着成吉思汗出现了许多女人:童年定亲,九年苦苦等待从未变心的翁吉赤惕美人孛儿帖;与他有爱有恨的耶遂、耶珊姐妹:为换取部落免遭杀戮,情愿以身为礼的忽兰;不愿参与许亲骗局与父亲反目离家出走的祺儿……还有他的女儿、他的孙女。书中正是通过描写蒙古女性不能自主的命运和有限的抗争,通过描写她们的情仇爱恨,揭示蒙古军队所向无敌的动力所在。

与许多开国皇帝不同,成吉思汗一生从未大肆杀戮功臣(公然与他分庭抗礼的萨满教主呼克出除外)。他对早期结识的朋友友爱殊深有口皆碑。正是这种知人善任、矢信不移,使他将各民族各阶层的优秀人才汇聚麾下。哲别曾是泰亦赤惕部的一名敌将,在蒙古历史上著名的“阔亦田”大战中,他一箭射中成吉思汗的脖颈,几乎置成吉思汗于死地。战后他却投降了成吉思汗,他并没有隐瞒自己所做的一切,成吉思汗欣赏他的坦率,将他置于左右。哲别后来成了成吉思汗麾下一名百战百胜的将军,西征期间,他率领的远征军连战连捷,创造了蒙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耶律楚材,一位有着高深文化修养和高贵人品的优秀知识分子。尽管与成吉思汗在文化方面存在着鸿沟,却赢得了成吉思汗始终不渝的友情,并被当做“天赐我家”的奇才留给了第二代可汗窝阔台,最终成为蒙古历史上的一代名相……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战场上溘然长逝,他的儿孙如他所愿,接过了策马驰骋的长鞭。1229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即位。1234年,金国灭亡。次年,窝阔台汗召开忽勒里台大会,决定进行第二次西征,同时确定由术赤之子拔都担任西征军统帅。这支向欧洲挺进的军队只有六万人,却从1236年秋至1242年春相继征服了伏尔加河流域的重镇不里阿耳、钦察和南、北俄罗斯,并在里格尼茨战役中击败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波德联军,进入波兰、匈牙利。接着,拔都亲率大军渡过多瑙河,攻陷格兰城,西欧诸国在恐慌中束手无策。恰在这关键时刻,窝阔台汗病故,半个欧洲因为窝阔台汗的死被上帝拯救。消息传来,拔都当即收起长鞭,掉转马头,回到萨莱城,建立了四大汗国中疆域最为辽阔(东起也儿的石河、西至俄罗斯、北达北极圈附近、南越高加索山)的金帐汗国。

赫赫战功似乎从未令拔都得意忘形,他的宽容、明达、体恤下情为他在新臣民中赢得了“赛因汗”(赛因,蒙古语,“好”、“优秀”的意思)的美称。他可以为了蒙古帝国的利益最终默认与他结怨颇深的堂兄弟贵由(窝阔台汗长子)的即位,也可以为了蒙古帝国的利益力排众议,将四叔拖雷之子推上汗位。他在战争中收获了终生不渝的爱情,更在战争中透支了太多的健康。蒙哥即位时他已不能回到蒙古高原,然而,站在伏尔加河畔遥望东方,他仍然不能不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感到骄傲。

而此时,经历了诸多艰险和波折的蒙哥在鼓乐声中登上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家族中又一位有作为的大汗。他恢复了一度被破坏殆尽的帝国秩序,在短短九年的统治中,开拓疆域,强盛国力,他派胞弟忽必烈征服云南,派另一个胞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建立伊利汗国,西藏亦在他统治期间纳入中国版图。他身后,忽必烈登临汗位,成为元朝的开国皇帝。

四大汗国共同听命于元朝中央政府,元朝的版图东起大海,西达地中海沿岸,北涉极地附近(曾在此驻军7人),南至印度尼西亚。在哥伦布没有发现新大陆之前的十三世纪,世界的版图只有欧亚非三洲,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亚洲4400万平方公里,非洲3020万平方公里,而事实是当时的非洲并未完全开发,只有埃及君主掌握着北非的一部分,疆域最广北达黎巴嫩,南及尼罗河第四大瀑布,面积也就200万平方公里,元王朝拥有的版图3500万平方公里,占中世纪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统一战争结束后,元王朝在忽必烈的统治下国泰民安、经济强盛、科技发达、军事强大。当时的元大都,商贾云集,各国外交使节频繁往来,拥有一百余万人口的元大都水路、陆路交通发达,货物堆积如山,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少有的太平盛世,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正是元世祖忽必烈。

二十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从初稿时的140万字,到第二稿的120万字、第三稿的104万字,直至第七稿完成的蒙古帝国(90万字)。先后写下的近600万字,仿佛祖先的注视,使我能够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纵或已然过去的历史像划过苍穹的流星,我仍希望能用自己的笔留住那一刻的辉煌。

蒙古人信奉的长生天,颜色是永恒的蓝。草原上的小河是蓝色的,湖泊是蓝色的,蒙古高原是蓝色的,而爱,是永恒的。

书评(媒体评论)

《蒙古帝国》无疑是一部有吸引力的历史演义小说,既有史书所记载的金戈铁马、铁血丹心的战争史实,又有亲情、爱情的纠葛造成的儿女情长。

——《中国图书商报》

本作品从成吉思汗在斡难河发迹,到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横跨近百年时光,生动描绘了蒙古帝国壮丽的征战史,娓娓讲述草原儿女真挚感人的爱恨情仇,塑造了成吉思汗、拔都和忽必烈等一批有血有肉的蒙古族领袖形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蒙古帝国》写成吉思汗,并没有以后裔者的立场和蒙古族的单一性民族观念来叙述,而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民族理念的高度来观照。而在金戈杀伐之余则是亲情、爱情、人情的缠葛如丝。

——《中国新闻出版报》

也许今天很多人还在搜寻有关成吉思汗的点点滴滴,那不如从一位后裔、一位女性熟悉而又细腻的娓娓道来中去感受一段不一样的历史、三位蒙古英雄鲜为人知的情义故事。

——人民网

《蒙古帝国》不仅是包丽英以后人身份对于祖先的一份致敬,也带领读者重回那段辉煌壮丽的峥嵘岁月,重温史上最伟大帝国的盛世风华。

——新浪读书

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所产生的艺术魅力,让你一走进作品,就爱不释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新鲜感、历史感。作者既写出了“历史”,也写出了“小说”,是一部广博丰赡、气势恢弘、激情浓烈、流畅可读的心血之作。

——中国传记文学会名誉会长 王维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