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欧海盗/斑斓阅读外研社英汉双语百科书系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英)理查兹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鲜红的夕阳,漆黑的骷髅旗,沾满血污的战刀以及成堆的让人睁不开眼的黄金。”海盗的故事总是那么迷人,千百年来,它为文学家、艺术家和诗人们提供了丰沛的创作源泉,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海洋文化相对发达的西方,不知有多少男孩子都曾梦想做一个驰骋在大海之上寻找失落的宝藏、劫富济贫的海盗。现在,就让我们从下面这本小书来看看被称为“北欧海盗”的维京人的真实历史吧。

内容推荐

他们是横行北大西洋海域的劫掠者;是四处寻找宝藏的探险家;是心灵手巧的手工业者;是不畏艰险的商人……不同的背景下,“北欧海盗”有着不同的身份。到底何为真实的历史?朱利安·D·理查兹教授借助近代考古发现,结合现代历史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全面地考察了维京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北欧海盗”之谜。

目录

图目XII

第一章 维京人的过去与现在155

第二章 早期斯堪的纳维亚诸王国163

第三章 异教徒与基督徒174

第四章 乡村的变迁184

第五章 城镇与贸易194

第六章 漂洋过海——远洋航行和海外扩张201

第七章 英格兰的外来定居者216

第八章 爱尔兰海周边地区的劫掠者和商人230

第九章 维京人与皮克特人:是种族屠杀还是种族融合?241

第十章 北大西洋地区的殖民活动250

第十一章 世界的边缘:格陵兰和北美洲259

第十二章 对维京人的重塑270

年表288

试读章节

人们对维京人的成见主要源自其富有侵略性的异教信仰。一些维京劫掠者进犯毫无防卫能力的修道院之所以备受指责,不仅仅是因为抢掠这些地方的财富轻而易举,更直接的原因是,这些地方信奉基督教。“异教”本身通常被用作一一个蔑称,本书一般会避免使用这个词。新近的研究对基督教传入之前存在的诸多信仰的性质及其对其他宗教的借用进行了考证。皈依基督教不再被视作是一次性的教化行动,尽管当时的斯堪的纳维亚国王们喜欢把它描述为一步到位之事。事实上,皈依基督教是一个渐进过程,在中世纪早期多元信仰并存的社会里,基督教与更古老的信仰共生并俘。

维京人思想意识的方方面面在艺术上也有所体现。在21世纪的西方社会,人们通常将艺术区分为应用性艺术和纯艺术,并将艺术家的活动与人们的日常活动分离开来。用现代概念衡量的话,所有维京艺术都属于应用性艺术,有时被视作是对实用器物进行装饰的艺术。但是,维京时代的装饰纯粹是功能性的吗?它是否蕴含了思想意识成分?在其他文化中,这种纯艺术与应用性艺术之间的区分在多大程度上是成立的?

类型学研究经常通过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动物饰品的演变来确定物品的年代,也用以勾勒维京社会和文化扩展的轨迹。这些动物饰品是文明的印证,表明维京人尽管进行破坏掳掠,却也不失品位。近年来,一些考古学家如比约恩’米勒(Bjorn Mvhre)已开始从民族象征和民族身份的角度研究艺术风格,而这些则是维京特色的一种有力的表现方式。另一些考古学家则关注装饰图画可能包含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含义。例如,动物饰品可能反映出图腾崇拜的某些信息。然而,有一个重要事实不能忘记——我们对维京艺术的了解通常来源于金属器皿和石器等易于长久存留的物品;木器和织物则鲜有存留;人们身上可能刺有的精美文身则根本没有任何遗存。

皈依基督教之前的信仰体系

在我们看来,“宗教”包含了一系列的信条和行为规范,这些信条和行为规范体现了所崇拜的思想,并由男性或女性神职人员加以解释和宣讲。但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基督教传入之前没有人懂得这些。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宗教”更多地是一种“信仰体系”,即看待世界的方式,它仅仅是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对其诸神的崇拜并不是绝对的崇拜,甚至连无条件的拥护都谈不上,根本不像基督徒与上帝的关系。按照斯堪的纳维亚的神话传说,世间万物都将在“世界末日,,终结,所有的凡人和神祗都将丧身火海。根据这种信念,我们行为的结果先前早已注定,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重要的是我们以何种行为方式去面对它。

对于现世与来世之间的界限,维京人并无严格的界定;人兽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限也不甚明晰。在斯堪的纳维亚神话里,超自然的力量分为许多等级。神族有两系:一是埃西尔神族,包括主神奥丁(Orinn)与雷神托尔(Thor);一是瓦尼尔神族,包括尼约尔德(Njord)、弗雷(Freyr)和弗蕾娅(Freyja)。诸神还有侍从,如瓦尔基里、奥丁的渡鸦以及巨人、小矮人、精灵、山神、幽灵、小鬼等等。巫术以及塞欧教(seior)习俗也是维京人信仰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尼尔·普赖斯(Neil Price)指出,塞欧教相当于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萨满教,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部分习俗可能是从萨阿米人那里习来的,因为萨阿米人有着与其相类似的特点。一些随葬物品,如金属和木制的手杖、形如椅子的银制护身符和动物面具,可以表明墓葬主人的职业。

在丹麦菲尔卡特的环形古堡的墓地中,有一个墓室据考证是一个女巫的坟墓。安放她尸体的棺材是一辆四轮货车。她没有按当时的习俗佩戴一对胸针,但是戴有两个银趾环和一个哥得兰匣形胸针。有人认为这表明她来自波罗的海地区。她的随葬器物包括一只盛水果的青铜碗、两只角制酒器和一把铁制烤肉又,似乎还有一根木制手杖。此外,还有一些护身符(其中一个是形如椅子的银制护身符)、一个羊皮袋子(大概用来装莨菪籽)和一只玻璃酒杯。在她的脚边,有一只上锁的、里面装有布料的橡木箱、一把剪刀、一块石板磨刀石、一个陶制锭盘、一块小猪下颌骨以及一堆猫头鹰吐出的食丸。

在奥塞贝格,从一座舟葬墓棺(参见第203页)中出土了两具女性遗骸,一个大约死于25岁,另一个大约死于50岁。年轻女子生前可能是一位公主,年老者可能是其奴仆。不过,墓葬中的其他物品表明墓的主人至少有两个身份,一是公主身份,二是高级女祭司身份,而且这两个身份可能属于同一个人。两张小挂毯描绘的巡游场景上面还有费蕾娅和奥丁的像,一些随葬品表明这些挂毯描述的不仅仅是神话,而是确有其事。这些物品包括:一个装有巫师手杖的橡木柜、两盏与挂毯中所描绘的在巡游中使用的灯具相似的铁灯、五只木制动物头像和一辆雕有群猫像的小车,而猫是弗蕾娅的圣畜。

在整个斯堪的纳维亚,丧葬习俗似乎不止一种,而且因区域不同存有明显差异。不过,无论是火葬还是土葬,通行的做法是:给死者穿戴齐整,为其佩戴饰物,并以一定的日用器皿作为陪葬品。其目的似乎是为其来世的生活作准备,当时的人们认为来世与现世大同小异。在奥丁神一派的信仰里,被杀死的武士墓穴中须有其武器作陪葬品,富人们则以他们的马匹、狗和奴隶陪葬。陪葬舟船、马车或马匹表示通向来世。若无法以整条船来陪葬,则可用一块刻成船只形状的石头代替。

在挪威和瑞典中东部许多地方,火葬是最流行的丧葬形式;而在丹麦(日德兰北部除外),火葬则极为罕见。在瑞典,火葬在温德尔时代前后盛行,并(与舟葬)一直持续到维京时代。火葬墓冢通常集中在农场四周。骨灰或者直接放进墓坑,或者放进袋子、陶器或金属容器中,抑或是撒在地面上。迄今所知的火葬形式多种多样。在日德兰南部与中部地区以及挪威北部地区,土葬自维京时代之初即已盛行。遗体可以直接埋在地下,也可以置于棺材、墓室或车辆中。与人们的普遍想法所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墓葬的随葬物品都较少。9世纪的墓葬最简朴,刀具是最常见的随葬物,男性和女性墓葬中均是如此。10世纪时,丹麦出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富有骑兵的墓葬,其随葬品包括武器和骑马装备。在12世纪前的瑞典墓葬中,随葬品也时常可以见到。

……

P174-178

序言

“鲜红的夕阳,漆黑的骷髅旗,沾满血污的战刀以及成堆的让人睁不开眼的黄金。”海盗的故事总是那么迷人,千百年来,它为文学家、艺术家和诗人们提供了丰沛的创作源泉,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海洋文化相对发达的西方,不知有多少男孩子都曾梦想做一个驰骋在大海之上寻找失落的宝藏、劫富济贫的海盗。现在,就让我们从下面这本小书来看看被称为“北欧海盗”的维京人的真实历史吧。

海盗行为是人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某种地理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以野蛮的方式否定野蛮的具体表现。在古希腊,人们通常把那些下海寻求生计的男子称为“海盗”,并无贬义。在原始社会末期,古代各族普遍把对外掠夺作为正常的谋生手段;如果借用英雄时代日耳曼人的话来说,那就是:能用流血的方式取得的东西,决不用流汗的方式取得。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英雄和强盗几乎没有区别,战争和贸易常常混为一体,殖民和劫掠往往水乳交融。在后世文献中那些杀人越货的强盗,很可能就是某些部族所顶礼膜拜的英雄!在耕地稀少、纬度较高而又濒临海洋、盛产木材并且拥有许多天然良港的斯堪的纳维亚,处于军事民主制时代的当地人,从8世纪到11世纪,出现一个盛行劫掠的“维京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维京时代以9世纪末10世纪初为界限,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期,主要活动是劫掠财物、人口;在后期,则以殖民、贸易为主。维京人长达数百年的海外开拓活动,对于中世纪的欧洲及北大西洋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维京人在不列颠、欧洲大陆西部、南部、东部的许多地方建立了殖民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将割据分散的欧洲连成一体,建立了一个更广阔、更巨大的欧洲;其次,维京人开辟多条海陆贸易新商路,用生产、贸易和掠杀强化了各地的联系,给“黑暗时代”的欧洲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欧洲诸民族的融合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维京人的海外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次浩劫。他们在各地肆意劫掠、血腥杀戮,必然破坏当地人安定的生产生活,使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甚或沦为他们的奴仆;同时,大量精壮劳力的外出也给斯堪的纳维亚本土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海洋意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包括海洋经济意识、海洋领土意识和海洋国防意识等内容,而西方文明在这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西方文明的海洋意识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于西方古典文明;二是继承自中世纪早期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海洋文化。虽然这两种社会背景迥然不同,但在民间,人们却往往都对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海盗们持肯定态度,因而总是把海盗和勇敢无畏的探险者联系在一起。

本书是一部研究维京人的学术专著。作者J.D.理查兹是约克大学考古学教授,国际知名的维京文化研究专家。理查兹教授亲自主持和参与多处维京遗址发掘工作,他熟练地运用现代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极为有限的篇幅内,以简练优美的文字,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了历史上的维京人生产、生活状况,确当地评述了后人特别是近现代学者对维京人的种种新诠释;该书凝聚着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近年来“北欧海盗”研究中的精品之一。

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匠心独运,以地域为基础,从维京人的故乡斯堪的纳维亚开始,逐步扩展到外围地区,每一章都各自围绕一个主题。第1章为引论,考察了“维京人”的词源及其历史概况;第2章考察维京人的起源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第3章探讨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第4章和第5章则分别展示他们的居住地——农村和城镇——的发展变化,以及民族国家的成长;第6章考察维京人向海外的开拓和扩张的状况。随后几章进行了区域性个案研究,分别考察殖民者在各地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盛衰的原因。第7章探讨英格兰,第8章考察爱尔兰海区域,第9章考察北部诸岛与西部诸岛,第10章考察北大西洋区域,第11章考察格陵兰岛和北美洲。第12章通过讨论“维京人”在19、20世纪各种背景下如何被重塑,着力强调今日之人对于昔日诸民族的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作者旨在展示那些至关重要的考古证据,并利用个案研究成果来考察各种环境下殖民者与当地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其现实意义。

正如理查兹教授所指出的,维京人远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全部。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人是兼营渔猎的农耕者、心灵手巧的手工业者和不畏艰险的经商者;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于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有着重大贡献,同时也不乏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品味。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维京人”的理解也愈加多元化、多层面: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心目中的“维京人”,有文学家、艺术家塑造的“维京人”,有街头巷尾流传于普通百姓中的“维京人”,也有广告商、旅游开发商、电子游戏商以及某些极端分子着力打造的“维京人”,如此等等。无论如何,只要你读完J. D. 理查兹教授这本小书,就都会从中受到有益的启发,进而对“北欧海盗”有新的理解。

徐松岩

2008年5月于重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