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方紫鸾继《墙外花枝》后的又一倾情力作。它是一部半自传体日记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方方和她的一帮闺蜜及死党的爱情、婚姻生活。女主人公打着“不婚”旗帜却追求唯一纯真的爱情,一见钟情爱上一个周围所有人都认为不值得爱的男人,活在自己的爱的世界,这样纯粹的爱却以一场车祸带走那个男人的生命而结束。她周围的一帮闺密却过着有家无爱、有爱无家或者游离多个感情之间的生活,都市婚姻爱情的百般姿态都在这里一一展现。
该书语言幽默、犀利并配以生动丰富的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将现代都市女性的情感生活描摹得入木三分。小说道出了都市人情感空虚、婚姻僵死的状态,也带来一股“将爱进行到底”的纯粹爱恋向往气息。
半自传体日记小说,讲述女主人公方方和她的一帮闺密及死党的爱情、婚姻生活。幽默、犀利的语言配以生动丰富的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将现代都市女性的情感生活描摹得入木三分,道出都市人情感空虚、婚姻僵死的十分精髓,也带来一股“将爱进行到底”的纯粹爱恋向往气息。是追求,是放弃?是执著,是逃避?都是每个个体的自我选择和接受。从这里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选择,接受我们该接受的。
今生难忘的情人节
情人节,曾经是我最喜欢的节日。鲜花、烛光晚餐,还有深情的目光,都曾经出现过。
但三年前,乐乐、小雨、TINA陪我过完那个情人节后。我便在心中告诫自己,从此我的生命中只有文字,这个与爱人相守的节日不再跟我有任何关系。
也就真的那样度过了三年。
这三年间,每次,乐乐说,咱俩过,我送你花。就算买不起蓝色妖姬,但我公司的油墨随便用,我能自己加工,弄不成蓝色妖姬,也能弄成紫色妖妇。
乐乐跟我是二十几年的朋友,我们是小学中学的同学,是看着彼此一双纯净的眼睛渐渐变得丰富起来的。对于彼此的性情非常了解。
我知道乐乐的好意,她怕我在那样的日子胡思乱想。但,我还是会说,哪都不想去,你自己找朋友,或者干脆跟你老公浪漫去吧。
乐乐找乐说,我老公就喜欢跟别人浪漫,我也就不喜欢跟他浪漫。好,你不跟我去,我自己去酒吧泡帅哥,我泡到了,你可别眼馋。
呵呵,我憨憨的笑,不眼馋,你好好泡。
乐乐就是说得凶,实际上她从来没有去泡过帅哥。
她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做业务部经理,每天工作忙碌,身心疲累。要不是怕我一个人的情人节会伤感会无助,她早就回家睡大觉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泡帅哥。
不过,她的的确确也没有兴趣跟她老公过什么情人节。他们尽管是8年的夫妻了,但客气的像是一个屋檐下同居的室友。
今年的情人节,我几乎忘记了那是个很浪漫的节日。直到手机短信来了,一个小女孩子发来的关于情人节的祝福。我只笑笑,感觉很麻木。
情人节?曾经是我多么在乎的日子,现在想想那样的在乎多么傻气,多么的肤浅。什么节不节的,只要乐和,每天都是。
小雨说,你一写小说的,也太正经了。还容易被别人认为走在时代最前沿,你冤不冤呀。我套用乐乐的话回答(当然,乐乐很可能是跟郭德纲学的,郭德纲相声里的话语,她比她的业务还熟悉),现在人们都装假正经,我是不是该装不正经了?
小雨耸肩,优雅的翘起她两条细长的玉腿,说,我的意思是不管是什么节,你都封闭着自己,能乐和吗?你看我,尽管非宇忙得没有时间陪我,可我自己找乐趣,人可以不在,但礼物不能不送。今年就宰了他一套倩碧的化妆品。
小雨算是我朋友中最幸福的了,整天除了接送上幼儿园的女儿,就是开着车四处悠闲,什么好吃好玩的,能怡情的,都去尝试。谁让人家嫁了一个有本事又顾家的好男人呢。不过,就这样,小雨还不满意呢。
乐乐说,人比人气死人,诅咒小雨下辈子找个民工,拉扯着一串超生游击队,连头发都没空洗。
哼,小雨扭捏一下脖子,说,我就是嫁给了民工,也是工棚里的一枝花。咱会生活,那是与生俱来的,没辙。
乐乐大笑,认同,说,其实这点,咱们都得像小雨学,我就知道打工挣钱,看见老板笑,立马想,是要涨薪水嘛。你就知道成天写,也没写出一本《金瓶梅》。
于是乐乐开始丰富她的生活,开始扩大她的生活圈子。他们那圈子经常有聚会,乐乐总想带我去,但,我没兴趣。除了我的朋友们,我不喜欢见人。
情人节的前一天晚上,乐乐半夜拉我出去唱歌。我说得写小说。她说你要真每时每刻都写小说,10部《金瓶梅》都出来了。我说我不会写《金瓶梅》那样的,最多也就《梅花三弄》。娜娜蹲下身,强迫着,帮我换鞋子,说,咱没文化,就知道《金瓶梅》。
终于跟着她去了,一出门,一接地气,心哆嗦了下。从初一就开始大门没出二门没迈。腿真有点软。眼前直冒金星,嘴巴里嘟囔着,不抛弃,不放弃。
乐乐说,赶紧翻翻白眼,许三多的好运就被你沾上了。
我说,我喜欢袁朗,那伙卡拉的人里,如果有《突击士兵》里袁朗那样的,就算我没白出闺房。
乐乐正言厉色,要是有袁朗那样的,我还能拉你去?早留给自己了。
我们俩在星空冷夜里大笑。
我只唱了一首歌《寂寞的恋人啊》。
娜娜说《我可以抱你吗》?
我说不怕吐你一身,就抱吧。
乐乐白净秀气的一张脸,非得整出特别“二”的表情,说,怎么就吐了呢?
音乐声音太大,我在她耳边喊,被你恶心的。
我们俩会心的笑。朋友,默契到这种地步已经不是缘分的问题了,是经过了太久的时间,而形成的一种真正的情感,像亲人一般,为了对方的快乐而快乐,没有任何的计较。在这样的浮华的年代,能有这样的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但满屋子的人,除了乐乐和小雨,我全都不认识。也一点不想融入进去,对,没有袁朗那样的,也没有高城那样的。但是人家大家都特别的乐和,我整个就一格格不入。
一个喝的有点多的胖胖的哥们儿,举着酒瓶子,歪着脑袋说,有什么不开心说出来,大过节的,得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乐乐赶忙挡在中间,说,千万别跟我姐们儿贫,她翻脸比翻书都快,除非你是李南星。
乐乐跟我是发小,当然知道,从十几岁,看了第一部新加坡电视剧《调色板》,就迷上了那个新加坡的电视艺员李南星,清俊而一脸的正气。
乐乐常说,你也忒念旧了,李南星早成李大爷了,你得面对现实了。
我点点头,说,所以现在换成袁朗了。
乐乐屏气凝神,再使劲咽了咽唾沫,说,亲爱的,不好意思,可你已经成方大妈了。
我口中的一口白茶全喷到了她脸上,幸好,她的脸上没有妆。她一边用纸巾擦脸,一边安慰我,别内疚,别内疚,咱们谁跟谁呀,再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要是故意,就喷硫酸了。
我忽然想哭,特别羡慕乐乐。从小,她就没心没肺,我就心事重重。乐乐说要不怎么你写小说,我只能写短信呢?此话一出,引得众人大笑,而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小雨说,你呀,就是给自己整枷锁的人,太不喜欢放过自己了。学学我,学学乐乐。
我说,你有能让女人感到满意的家庭,乐乐有很好的事业。你们可以放过自己。如果我放过了自己,曾经的苦就白吃了。
小雨说,你不放过自己,就还得吃苦。
哈,我笑,都成哲学家了。
小雨说,没办法,世道逼的,曾经我也很天真很傻。
我晕,她接受新事物真快,这句被预测将要流行的网络语言,已经被她活学活用了。
大家这么一通折腾,倒真让我意识到情人节的存在了。尘封很久的记忆便跃动而出。 那是五年前的情人节,那时我已遇到了愿意和我感受唯美的人。
那天,我穿了我最好看的衣服,娇嫩的淡粉色的上衣,领口和袖口的花边更显得娇娆,配上长长的莱卡质地的黑色裙子,外面是一件白色的丝棉的长风衣。再加上我眼眸中流露出的温柔纯净的光彩。我自信于自己的美好。
他把我带到他的同事中,那时我们还不能确定是否会继续,但他已经很骄傲很兴奋甚至很膨胀......
那时我们在彼此的眼中还有一丝神秘还有太多眷恋。那天我们独处的时间并不多。我清晰的记得他牵着我的手散步时说,就是到了我们白发苍苍时,我仍然会牵了你的手在月光下散步。我的心底便只剩了悸动,我的眼中便仅余了纯情的美好。
几个月之后我和他结婚了。算是当下很时兴的闪婚一族。我以为我们会相守并一起享受每一个情人节。但转年的的情人节我便孤单了。
对,就是自那以后,我让自己做到,情人节与我无关。
乐乐的短信又来了,亲爱的,情人节快乐。今天晚上,是就咱俩吃饭过节,还是我带你出去,跟一帮人一起过?
我回,写小说。
她回,要不,你就一天给我写出一本《金瓶梅》,要不,晚上六点,你家楼下,我在车里等你。
我问,干嘛?
她答,靠,就是不过节,总得吃饭吧。
我说,哦,是。
就在这天,就在今年的情人节,我终于走出了家门,跟乐乐小雨去参加聚会。也就在这天,我再次遇到了他,真正的相识了,那个至今我最爱的人。并且在我以为不会再涉足感情的时候。
人生就是那么难以预知,谁都不能把未来预言,不能说满话。就如我多少次告诉她们,爱情将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了,我也并不需要。但是,就那样遇见了,就那样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连自己都惊讶的目瞪口呆。而我的脸上,久违了的笑容便如同早春勃勃滋生的叶子,刺溜,在眨眼的功夫,就布满了。
情人节,2007年的情人节,一定是我此生最难以忘记的。
P3-7
月光下的舞蹈
衣向东
当今的文学,已不像从前那样神圣而又神秘了,文学已经走进了普通人家的台灯光影下,成为无数人消磨时光派遣情感的工具。我们看到有很多并非作家的人突然出手,其作品却能一炮打响,他们当中有官人、有商人、有打工仔,也有什么都不做的闲人。《亮剑》的作者都梁先生,就是一个经商之人。还有,你随便去一些人的博客走动一下,很容易看到许多精美的短文和独具特点的语句。
我认识方紫鸾,就是从她博客上的那些文字开始的。那些文字颇具个性,充满了活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后来,我读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墙外花枝》,就更为惊讶,预感到这个人的作品说不定哪一天横空出世,一发而不可收。果不其然,《墙外花枝》卖得很好,后来还多次再版,并被很多报刊转载。
不过在我看来,方紫鸾写作《墙外花枝》的时候,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写作状态,靠的是自己的才情和对文学痴迷而狂热的追求,尽管作品中随处可见精彩的场面和感人的细节,但整体架构显得散乱无序,看起来像一匹纵情驰骋的野马,很多地方使了蛮劲儿。
《单身女人日记:爱一天,算一天》,是半自传式、章回体的长篇日记小说。在这部作品里,方紫鸾把她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克服了《墙外花枝》中的一些弊病,读后甚为欣喜。
语言率真而幽默,是这部作品的第一大亮色。我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经常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为那些意料之外的精彩对话拍案叫绝。这些语言不但韵味无穷,而且凸现了时代的特质。也就是说,这些语言是从当下大众化语言中提炼出来的,贴切而传神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他们生活空间的丰富多彩。我甚至相信,随着这本书的问世,里面的很多语句会成为当下流行语。因为那些话语实在是充满了机智的俏皮的幽默,说到了人的心坎里,又把人们想说而不知如何表述的心声准确灵动地表达了出来。“妙”,真的是“妙”。
其次是人物鲜明的个性。主人公“我”的周围,常年团结了一帮美女,这些人有的跟“我”一样是单身,有的却是家庭幸福,老公孩子都齐全。但她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是平时在单位、在人群面前的淑女形象,她们疯狂地快乐,大胆地展示自我个性,尽情地消费和享受现代生活。小说中写了20多个人物,不管男女老少,都个性鲜明,呼之欲出。并且她们的的确确生活在现实中,小雨、乐乐、阿辉、雪儿、TINA、东东等等,不就是哪天很可能会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嘛。
第三是情感的真挚和人性的大胆袒露。小说中“我”的故事,代表了这个时代一个族群的生活现状,她们的单身生活,表面看起来快乐风光,其实不然,在欢笑的背后,是难言的无奈和辛酸。这些单身女人并不是喜欢单身生活,她们渴望把自己嫁出去,却又总是迟疑,不愿把自己糊弄给别人。她们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寻找真正的爱情,只能一次次被撞得头破血流。后来,她们退缩到人群背后,成为月光之下的舞蹈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过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略带凄美却也洒脱丰盈的生活。当小说中标榜不婚主义的“我”真正爱上一个男人之后,这个男人却像张爱玲笔下的“范柳原”,充满魅力又难以把握,她只能抱着“爱一天,算一天”的心态,用飞蛾扑火的姿态,享受着并不踏实的快乐。但是好梦不长,相爱不久的一天,这个男人被一场车祸带走了,“我”的一段甜蜜爱情也就在车轮下粉碎了。奔放而浓烈的情感,撕心裂肺的痛苦,以及在孤独寂寞中的伤感,构成了情节跌宕的感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方紫鸾在这部小说中,完成了从无意识写作到有序写作的过程,也开始了从畅销书写作到纯粹的文学写作的转变。这两点至关重要。
当然有一点还需要方紫鸾以后去完成,那就是从自我生活的写作到经验写作。写自己生活的作者,常常一本书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因为他们占有的那部分生活已经写尽了。
只有靠生活经验写作的作家,才会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很远。我相信方紫鸾今后的创作,路数会更宽广,也一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