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雪春编著的《绿色治理:全球环境事务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在内容和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讨论的是“环境全球事务”(即他概括为的“全球环境话语”和“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尤其是理论层面(话语)和实践层面(制度)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这是他博士论文的主体部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博士论文的重要特点是不仅一般性描述了这样一种相互建构关系,而且尝试做出一种定量意义上的量化分析,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议程为例做了实例性解析。正因为如此,该论文获得了2009年度山东大学的优秀博士论文奖;后一部分讨论的是“环境全球事务”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探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管理、可持续发展途径和可持续发展外交,而前提则是我们必将逐渐强化的“生态理性”或“生态主义”回应方式。可以看出,他努力地将前后两个部分置于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之下,并且包含了一种明确的环境政治价值取向:即在更积极地融人环境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序言/1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
第二节 研究方法/5
第三节 结构安排/12
上篇 全球环境事务/15
第一章 全球环境话语/17
第一节概念界定/17
第二节 全球环境话语的变迁历程/20
小结 /31
第二章 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32
第一节 概念界定/32
第二节 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变迁历程/36
小结 /45
第三章 全球环境话语与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相互关系/46
第一节 两者相互关系的确定:定性判断与量化分析/46
第二节 两者相互关系的一种描述:形式、内容及性质/59
第三节 两者相互关系的解析:主要变量与基本过程/79
小结 /113
第四章 个案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议程/114
第一节 对联合国气候变化议程的总体描述/114
第二节 议程展开:情境、行为体、规则及建构进程/116
小结 /129
第五章 全球环境事务若干问题及未来展望/130
第一节 当前问题与思考/130
第二节 未来全球环境事务展望/138
小结 /142
上篇总结 /143
下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149
第六章 从全球环境事务中学些什么:趋向生态理性和生态主义的反应/151
第一节 环境认知与环保起步/151
第二节 环境关切及管理体制建设/155
第三节 推进环境行动/159
第四节 理解生态理性和生态主义/165
小结 /169
第七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权威、确定性、环境友好/170
第一节 凝聚权威:政治可持续/170
第二节 增强确定性:科技去风险化/175
第三节 促进环境友好:环境价值经济化与社会化/179
小结 /185
第八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环境友好型政府与绿色新政/186
第一节 环境友好的公共管理:环境友好型政府的范式基础与原则/186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政府对中国特殊语境的适应性/198
第三节 绿色新政:加快中国公共部门的环境友好进程/203
小结 /208
第九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现代化/209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远景追求及其分化/209
第二节 生态现代化:谋求中国可持续性的一种现实路径/212
第三节 中国生态现代化战略:一种简明观点/217
小结 /225
第十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外交:国际生态竞争力建构/226
第一节 中国环境外交原则/226
第二节 中国环境外交面临的挑战/230
第三节 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外交策略/232
小结 /235
第十一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236
第一节 评价原则/236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数模型/237
小结 /247
下篇总结 /248
结论/251
第一节 绿色发展:人类发展的生态转向/251
第二节 生态民主: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255
参考文献/259
附录1 英文首字母缩略词表,/283
附录2 文中所用图表/285
致谢/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