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现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风采和成就,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巩固社会实践成果,2013年寒假校团委发起“实践归”来话成长”社会实践征文大赛,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所思、所感、所获,以及社会实践中值得感动的情景与瞬间。我们意图为青年学子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用潇洒的笔墨记录下社会实践中的青春风采,用平实的语言抒发实践路上的成长感悟,用多元的视角描绘一幅幅践行青春的画卷。马晓琳主编的《实践归来话成长》这册文集的付梓不仅是山东大学社会实践工作的精彩总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一路走来,在实践路上饱览社会人生的万卷诗书;一路走过,于青春奔跑中收藏学无止境的无上箴言。青春行走于广袤的土地,无须炫耀,无须浮夸,只为球知,只为识广,只为体验,只为成长。
如今,马晓琳主编的《实践归来话成长》这册文集的付梓不仅是山东大学社会实践工作的精彩总结,更是山大青年学子投入社会实践的青春纪念册。
《实践归来话成长》有青年学子的成长:那是在支教路上怀着梦想与责任前行不辍,那是坚定目标在专业领域奋斗拼搏,那是寒暑假主动承担家务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是行走在广袤农村乡野之中深入了解基层生活……学生们通过记述实践经历和体会,从而进行对社会的再思考,实现思想和精神的升华;读者通过这些真挚的文字,可以见证从象牙塔中走出的青年的成长,分享同属于年轻人的成长体验。
明湖畔记事
撰文背景
屈坤,2012年暑假参与“绿行者”关于游客环保意识对济南景区生态环境影响的专题调研。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笃行之,是一种勇于实践的决心,是一种乐于实践的触动。实践归来,也总忘不了那些事,萦绕心头上,如茗茶般轻烟袅起,百般回味……
时问定格在那个盛夏的7月。水面清圆,微风徐徐,送走昏沉的热浪。犹见大明湖畔,一一风荷举,一姿一态便极尽了千年的文韵。而我却无暇为之赏心,无暇为之欢悦。因为,我要找寻一个答案。
手中的一叠问卷,即是这个答案的衍生之处。“绿行”有我,播撒绿色环保的信念便义不容辞。作为2012年“绿行者”关于游客环保意识专题调研团队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够在这片碧波天地间听见人们对于环保真实的心声。
在这一日所做的问卷调查,有人说其无趣而无益。不然。有些事情,却依然印记在心”……
“同学,你在做什么?”
长椅上,端坐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两鬓斑白,慈眉善目,显得还算精神矍铄。看得出来,离开热舍,老奶奶正享受这片柳荫中的消暑时光。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我们在此所做的活动。
“我知道了……给我一份问卷吧。”
难以置信。问卷调查很多人都会敬而远之,而这时,第一次有人主动要求填写问卷,着实令我又惊又喜。不敢怠慢,马上递上纸笔。
我们的问卷,只有九个选择题。不一会儿,老奶奶便顺利写完了问卷,整理好后交给了我。
“坐下来聊聊吧。”
没有什么理由拒绝热心的老奶奶,或许是因为太紧张,我径直答应了她。小心翼翼地坐下来。就这样,我们的对话,开始了。
先是聊聊家常。老奶奶告诉了我她年轻时的故事。作为一名老会计,在与金钱打过的交道里,有她的青春,有她的奋斗。有提着两箱钱骑行在乡间小道的惊险,有每月依靠油布票勉强度日的艰辛。曾经的时光,过去的故事,铭记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蓦然回首,人生在不知不觉中匆匆走过,曾经的蹉跎岁月已然消逝。奔波几十载,在她的讲述中,有那般的弥足精彩。一生清白,问心无愧,对于眼前的这位老奶奶的敬意,便油然而生。
话题又转到了这一次的问卷,以及当今风口浪尖上的环境问题。
“努力啊!你们一定得努力啊!”
此言可谓耳熟能详矣,岂知“一定得”三字给予我的震动?一个素昧平生者,似同屋檐下的老者,向她的孩童转达这般谆谆教诲、殷殷期望。好似没有回路,这一句话,既使我受宠若惊,又使我有些手足无措。要知道,孔老夫子能“十有五而志于学”,我们却大都依旧为着个人的前程与出路而苦思冥想。
“现在,咱周遭的环境太差了……”她停顿了一下,略略清了一下嗓子。“别看老济南的小清河终于治理好了,这种事情又有多少啊?今天乱排废水,明天雾霾一来,空气又不达标……
“在一些问题上,政府真的做不出来什么有成效的东西。一检查,啥都好;一走人,平日偷排的污水、废气又来了,处理的设备也都关了……
“人们意识太差了。就在这园子里,人家乱扔垃圾,你能给他全改过来了吗?小青年晚上就在这里撒欢,你还能给他讲这些吗?……
我的思绪,停留在未来的某一天。
也许,“仁者乐山”,登高远眺,烟雾朦胧中,望见垃圾山,危乎高乎……不!
也许,“智者乐水”,湖畔小憩,苍翠浪花中,品味水中污,大哉美哉……不!
我们听到,他们好似命悬一线的探路者,急切地求救着……
我们听到,生命如斯碧绿,却无力舒展枝桠赏心清新之气……
就这般,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你们的努力,才有可能使这一切变得更好。”
纵使平日的卷帙浩繁,这般真实的声音,或浅吟,或低唱,或呼号,或呐喊,若一泓泉水,流向我们的心田中。
而在这之前,我却还从未意识到这一切。
……
古人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青春可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积蓄力量,以待鲲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青春也可以投身社会,服务人民,在实践行动中追逐五彩梦想,燃烧绚丽光彩。自20世纪80年代山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山大人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每一次实践的起航都寓意着独一无二的青春成长轨迹。
为充分展现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风采和成就,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巩固社会实践成果,2013年寒假校团委发起“实践归”来话成长”社会实践征文大赛,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所思、所感、所获,以及社会实践中值得感动的情景与瞬间。我们意图为青年学子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用潇洒的笔墨记录下社会实践中的青春风采,用平实的语言抒发实践路上的成长感悟,用多元的视角描绘一幅幅践行青春的画卷。征文活动受到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自活动开启至今我们已经收到千余篇作品,从这些文字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学子的成长:那是在支教路上怀着梦想与责任前行不辍,那是坚定目标在专业领域奋斗拼搏,那是寒暑假主动承担家务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是行走在广袤农村乡野之中深入了解基层生活……学生们通过记述实践经历和体会,从而进行对社会的再思考,实现思想和精神的升华;读者通过这些真挚的文字,可以见证从象牙塔中走出的青年的成长,分享同属于年轻人的成长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小熟知的诗句只有在亲历社会实践之后才能体会得更深刻,唯有跋涉于高山长河,流连于万家灯火,方知天地之广阔、人间之冷暖。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生命不止,实践不止,深深浅浅的足迹,印证着一步步的成长。因为社会实践,青年们走出象牙塔,得以最近距离地观察、、了解社会·更加深入地调研基层生活。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更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接触到不同于自己人生轨迹的别样生活。或许,社会实践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以另外一种祝角、另外一种身份去接触这个社会,丰富人生。扶这些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文章中,我们很清晰地发现,社会实践结束后,每个人似乎都少了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成长的踏实;少了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成长的奋斗。而那些不曹改变的是青春的积极进取、青春的热情活力。“成长”这个词,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过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一路走来,在实践路上饱览社会人生的万卷诗书;一路走过,于青春奔跑中收藏学无止境的无上箴言。青春行走于广袤的土地,无须炫耀,无须浮夸,只为球知,只为识广,只为体验,只为成长。如今,这册文集的付梓不仅是山东大学社会实践工作的精彩总结,更是山大青年学子投入社会实践的青春纪念册。我们真诚祝福,正值青春年少的青年们,能够在实践中汲取知识和营养,将所学所想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展一己之才华,丰万民之恒生,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炔发出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