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的孙子,并与王时敏,王鉴,王(辉)合称清初“四王”,又称“江左四王”。
纵观王原祁一生的画风,其早年跟随其祖父王时敏学画,他的山水画直接渊源于祖父而面貌更强烈,笔墨气味亦更醇厚,致力于摹古,形式变化丰富,但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是感受,他的早期作品如《仿子久山水图》,是作者三十岁时的作品。此图仿效黄公望笔意,出神入化。画面笔墨简淡,风格古秀。王原祁中年时期的作品,从摹古中脱出,形成自己的特色,笔墨比较秀润,这一特点可以从《富春山图》看出,此图画面云山秀水,用笔秀雅脱俗,没色清淡圆润,为他中年山水画的代表作。后又受到王鉴指教,至六十岁时作画,已显示出一种“熟而后生”的老练,如作者七十岁所作的《南山积翠图》笔墨与设色境界高妙。其用笔锋颖幻化,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属。其用色绛翠斑驳,是浅绛和青绿手法的极致运用与融合。画面中累见笔笔交叠,色色相浸之处,全然不拘小节而直渲天然真趣。本书收录了王原祁的经典山水画作品。
王原祁(1642~1715),清初画家。王时敏孙。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印称西庐后人,室名扫花庵、古期斋、罨画楼。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官户部侍郎。
思想除了儒家程朱理学的影响外,还受到道、释精神的启发。绘画才艺出众,对于诗文也顿为擅长。有记载:“工诗善文,兼精六法,寸缣尺素,流传禁中,时称艺林三绝。”但真正奠定他在艺术史上地位是他的绘画艺术。
秉承家学,画山水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干笔焦墨,层层铍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长浅绛设色,其重彩之作,青绿朱赭,相映鲜明,丘壑变化较少,怛功力甚深,在力度、厚度上发展了黄公望的笔墨。弟子颇多,称“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时敏合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称“清六家”。
供奉朝廷,主持编撰《佩文斋书画谱》,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清代娄东画派的实际领袖,秉承“南宗”绘画体系,以随笔和题跋形式记述其绘画创作经验,著有《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