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化”的专著,书中选择了大学教师专业化运动最富代表性的英、德、美三个国家,从历史学、组织学、社会学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比较和分析,读者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西方大学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及所面临的挑战。
在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教师队伍的规模跨越式增长的背景下,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有必要认真思考大学教师专业化问题。
本书选择了大学教师专业化运动最富代表性的英、德、美三个国家,从历史学、组织学、社会学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比较和分析,读者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西方大学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及所面临的挑战。
本书为我们理解和分析中国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序
绪论:“认识你自己”
一、大学教师专业化研究的论题由来和基本立意
二、大学教师专业化研究的进展与概况
三、本研究的主要论题及框架设计
四、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第一章 西方大学教师的神圣化特权:中世纪遗产
一、西方学术生活的体制化和学术专业的萌芽
二、萌芽状态学术专业的神圣性质
三、“神圣化”大学教师的社会特权
第二章 西方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历史学解读
第一节 德国大学教师的国家主义建构
一、德国学者社群的神圣化传统和民族化变革
二、第一次大学运动与德国学术专业的萌芽
三、柏林洪堡大学与德国学术专业的成熟
第二节 英国大学教师的妥协式变革
一、英国大学教师变革的历史前提
二、英国大学教师变革的历史概况:以牛津为例
三、英国大学教师变革的新型尝试:新大学运动
第三节 美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上升
一、殖民地时期北美学院的初建和教学人员的神圣性特征
二、独立战争后院校组织的创新和教学人员的专业化上升
三、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成立与美国学术专业的成熟
结语
第三章 西方学术专业的基层建制:组织学分析
第一节 德国学术专业的讲座制度
一、讲座制度的形成与德国学术专业的权力分配
二、讲座制度的运行与“研-教-学”连续统一体的系统构建
三、讲座制度的巩固与德国学术生活的理想设计
第二节 英国学术专业的学院建制
一、学院:英国大学教师专业化变革的组织依托
二、学院特色:英国学术专业类型特征的组织根源
三、学院忠诚:英国学术专业迅速定型的组织文化
第三节 美国学术专业的系科组织
一、系科:美国大学和学院教师专业化的组织依据
二、系科组织:美国学术专业的权力基础
三、系科制度:美国学术生活的核心支撑
结语
第四章 西方学术专业的身份模式:社会学阐释
第一节 德国学术专业的“政治阶层模式”
一、讲座制度与德国学术专业社会特权的获得
二、国家主义与德国学术专业身份特征的官僚化
三、专业特权和官僚身份的奇特结合
第二节 英国学术专业的“神圣身份模式”
一、学院的形成与大学教师的神圣化
二、英国国教与大学教师有限的世俗化变革
三、学术专业神圣性的保留和身份特征的强化
第三节 美国学术专业的“自由专业模式”
一、超越与建构:美国学者社群身份模式的形成机制
二、专业标准的构建与美国学术专业身份模式的内在逻辑
三、市场机制的运行与美国学术专业身份模式的外部特征
四、专业标准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自由专业模式
结语
第五章 学术专业的理论反思:寻找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第一节 学者社群专业化运动的逻辑梳理
一、构建专业市场
二、赢取社会信任
三、形成专业垄断
四、独享特权地位
第二节 学术专业的系统界定
一、完整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专业化繁衍机制
三、组织化专业建制
四、专业服务承诺
五、专业伦理规范
六、学术专业价值的合法化
七、专业自治特权
第三节 学术专业:作为“准专业”
一、学术专业作为“准专业”的外部原因:政府对学术专业的资助
二、学术专业作为“准专业”的内在原因:学术专业内部的分化割裂状态
三、“去专业化”:学术专业作为“准专业”的理论确证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