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案内幕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海剑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重案内幕》(作者海剑)结合近年发生的重大、典型案例深究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原因、细查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犯罪手段、剖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后果,对当前突出的国有资产流失犯罪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迪。

内容推荐

十五年检界生涯,炼就非常纪实作品!

《重案内幕》(作者海剑)所取,皆是近年来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深究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原因、细查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犯罪手段、剖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后果,《重案内幕》对当前突出的国有资产流失犯罪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

目录

第一章 国资铺路难圆“高法院长"梦

第二章 副司级巡视员十二载牢狱为“爱"埋单

第三章 “少帅”李小文特大贪污挪用公款案侦破纪实

第四章 破解亿万国有资产“蒸发"谜团

第五章 “都市芳园"里的富豪迷梦

第六章 全国首例不良债权贪污案

第七章 84名群众的正义控诉

第八章 离奇分房证明引起的疑案

第九章 豪赌镇长与“豪赌通道”

第十章 疯狂贪污千余万,余生葬送在监牢

第十一章 中国首例电话劝返贪官内幕

第十二章 化工系统“超级蛀虫”,十年啃掉公款两千多万

第十三章 税务局长的“滑铁卢”

第十四章 二十杯酒就值国家的两个亿

第十五章 工控专家没有“控制”住贪欲

第十六章 京城首例特大私分国有资产案

第十七章 公积金如何损失2.6亿?

第十八章 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滥用职权案始末

第十九章 “证券界死刑第一人"犯罪历程探析

第二十章 掀起国有资产保卫战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的今天,不少手握权力者通过暗箱操作,把国有资产一步步变成私有财产……他们自以为瞒天过海,天衣无缝。对外宣称公司亏本或者操作公司破产,实际却把国有资产大肆装进自己腰包,大玩“魔术”转移国有资产的王杨们终于玩“现”了。

收到判决书后,王杨表现出了异常的平静。他只是说:“我要上诉,你们要还我清白……”是否清白?他自己心知肚明。此外,他还应该明白:钱不是万能的,尤其在法律面前。如果不是一个贪字作怪,何至于有今天的牢狱之灾?一首元曲可以恰当地概括王杨的这段经历:“一夜千条计,百年万世心……头枕着连城玉,脚踏着遍地金,有一日死来临,问贪公那一件儿替得您。”

王杨挪用公款、贪污、行贿案是一起背景复杂、手段隐蔽、犯罪人精心设计的共同犯罪案件。承办本案的侦查人员,在案情复杂、线索少、查证难的情况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使案件真相大白。

王杨,男,1964.年10月出生于北京,曾获物理学、法学双学士,民商法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并博士后出站。曾任中国出口基地建设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基公司)副董事长,金瓷实业公司(以下简称金瓷公司)副总经理(副局级),先后创办并服务于两家律师事务所;受聘于两家法研单位担任领导;某杂志特约记者,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陪审员,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2008年1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王杨犯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行贿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20年。

汪肇平,男,59岁,原国家计委科技司副司长,1992年调任某大集团公司下属金瓷公司和信泰珂中心两家国有公司总经理(正局级),父母及岳父均为军队高级干部,家庭背景极为复杂。汪肇平犯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0年。

宣判后,两人均提出上诉。

2008年5月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庭上庄严、沉寂,在庭审时还在不时给审判长“授课”的法学专家是真的悔罪服法了吗?此时,他一定是在反思,他后悔当初没有计划得再周密些,行事得再稳妥些。这个自称一心能八用的天才博士,正在为自己犯下的不可宽恕的疏忽而自责。正在为出于报复心理而未能克制自己极度偏执心态而导致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正是他的偏执和疏忽,断送了他为自己设计的先获取财富,再以金钱铺路,通过聪明的头脑和买断的关系最终坐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宝座的理想和志愿。一向信奉“窃珠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王杨,到头来梦想破碎。

与王杨共同接受宣判的汪肇平此时倒显得一脸轻松。

故事的引发源于国家审计署于2004年上报国务院领导的一份“审计要情”。

“要情”反映,金瓷公司于2003年7月、9月期间,分两次将刚从国内两家大型企业收回,本应纳人世界银行贷款专户的资金6000万元人民币,以委托理财的形式转入投资公司账户,使国家财产面临极大风险。经领导批示,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因其中涉嫌职务犯罪,此线索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交办给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查办。

2005年6月,中纪委责成某大集团公司纪委对金瓷公司总经理汪肇平实施“双规”。

2005年8月19日,在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共同确定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成立了“8.19”专案组,指派刘克阳等检察官负责侦办这起案件。

选择刘克阳担任本案主办检察官是有原因的。

刘克阳,副处级检察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反贪污贿赂局的主侦检察官。二十年多前的一次选择,让部队里学医的刘克阳踏人了反贪阵营。如今,他已经是反贪战线的一名老兵,并且战功累累、业绩卓著。但是,接触过他的人都有另外一种感受:他没有反贪侦查员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无形的威慑力,跟他在一起就如春风拂面般的自在和温和。可是,经他手来办理的三十多件受贿和挪用等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是十五年以上的重刑,是真正的大案和要案,而且没有一件错案和冤案。

接到任务后刘克阳没有半点懈怠,他与专案组成员一起研究了与本案相关的几家公司:

一是金瓷科技实业公司(以下简称金瓷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国企,1992年世界银行向中国政府贷款2亿美元用于扶持我国高新技术发展,世界银行提出要求,此笔贷款不能由政府操控,要以公司商业运作的模式进行使用。为此,国家计划委员会专门成立了金瓷公司,其职能就是在考察、确定国内40余家符合要求的企业之后,对此笔贷款进行转贷和日后的回收,身为国家计委科技司副司长的汪肇平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二是信泰珂中心。该公司原系国家计委下属国有企业,成立于1992年,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汪肇平,1998年该中心与金瓷公司一同划归某大集团公司下属,均为国有企业。

三是中国出口基地建设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基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隶属外经贸部,作为当时具有进出口权的16家大型国企之一,该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1998年与部委脱钩后,挂靠到某大集团公司.下属,总经理、董事长薛某。三家公司因同属某大集团公司,可称为三兄弟公司。

四是北京某民营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董事长王某、总经理孟某,在此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基本摸清上述公司脉络和初步掌握案情的基础上,刘克阳和专案组侦查员决定接触汪肇平。

但初步接触并不顺利。傲慢自大的汪肇平只承认于2003年7月、9月份,批准同意将本应上缴财政的世行贷款以委托理财的形式转借给投资公司。但同时又表示,这件事是公司领导班子决定,是公司与公司之间正常借贷行为,目的是使这笔提前收回的世行贷款升值,以弥补支付“贴水”可能造成的损失。1-3

后记

本书完成后,那种紧迫感却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通过本书,我尽可能地还原了一个个案例,揭开了国有资产流失背后那一个个无比贪婪的灵魂和那一桩桩肆无忌惮的罪行。

真的希望每个案子都能振聋发聩,每个案子都能发人深省。

从内容上讲,本书结合近年发生的重大、典型案例深究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原因、细查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犯罪手段、剖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后果,对当前突出的国有资产流失犯罪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迪。

从具体写法上来说,对多个案例我从侦破的过程来予以叙述。一个原因是想告诉读者,在捍卫国有资产的队伍中有一支铁军,那就是我们的办案一线的检察官们——尽管不同篇章里我们给予他们不同的称谓,例如承办人、侦查员、办案人员等,但他们的核心职责是一致的,彻查职务犯罪,维护国资安全;另一个原因是警告那些徘徊在违法犯罪边缘的人,尤其是觊觎国资这块蛋糕的罪犯,再高明的犯罪也会被发现,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坚持真实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的原则,努力使本书客观真实而又生动耐读。在案件的反思和分析部分,遵循法制纪实文学的创作规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案卷的内容和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做了艺术上的处理和加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人名、单位(公司)名、地名等均采取了必要的技术处理。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谨向一直以来指导和热心帮助的中共北京市纪委、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等单位负责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易炜翰、唐颖、乔旭、王峻、赵海莉等检察系统的兄弟们给予素材的支持,感谢汪宛夫、丁一鹤等新闻界的朋友提供了相关图片资料,使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还要特别感谢审读本书的专家,正是有了他们的严格把关,本书才更加严谨。

在写作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海剑

2011年5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作品没有仅仅以披露这些重大案件而告完结,而是用犀利的笔对各类重大案件进行毫不留情的解剖。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方工

当一个国家在巨变中迅猛发展时,莺歌燕舞的社会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但是需要认识并逐步清除不和谐的因素。这正是海剑报告文学作品值得一读的地方。

——《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萧立军

独家、权威、第一手,深入、建设性,作家的敏锐,学者的理性和检察官的严谨,这是海剑系列作品的突出特点。

——著名作家周梅森

海剑的系列作品,其阅读价值自不待言,相信不同的人会从中得到不同的收获。

——清华大学人丈学院教授王传利

从海剑系列纪实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办案检察官和作者的法律智慧,并发现各类猖獗的犯罪案件对中国的法制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及一个职业法律人的悲悯情怀。

——最高人民检察院《方圆法治》杂志社社长赵志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