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的“自主交往训练法”是一套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关注和解读他人心理、适应现实生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书籍。相信今天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会鼓起勇气,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身边的孤独症朋友。从现在起,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迷人的微笑送给身边的孤独症人士,可能这就是最好的接纳,就是他们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 |
分类 | |
作者 | 王梅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的“自主交往训练法”是一套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关注和解读他人心理、适应现实生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书籍。相信今天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会鼓起勇气,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身边的孤独症朋友。从现在起,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迷人的微笑送给身边的孤独症人士,可能这就是最好的接纳,就是他们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的“自主交往训练法”是一套本土化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在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关注和解读他人心理、适应现实生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成效显著,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家长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帮助孩子“体验亲情、享受人生、走出孤独”。 目录 前言 帮助孤独症儿童启动快乐、走出孤独 上篇 心灵解密 一、问题出在哪儿 二、从成长中寻找原因 看清孩子的问题 看清孩子的需要 看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了解我们自己 三、寻找帮助孩子的出发点 第一阶段:从建立“物感”开始 第二阶段:关注人的行为 第三阶段:自我意识萌芽 第四阶段:安全需要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五阶段:确立与熟悉的人的稳定关系 第六阶段:开始真正的同伴交往 总结 下篇 引你上路 一、情绪调整 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用游戏实施情绪调整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治疗师的自我调整 家长的情绪调整 特殊的情绪调整游戏 总结 二、相互关注 关注由何而来 帮助孩子关注什么 根据孩子的关注点设计游戏 在关注游戏中与人建立关系 关注训练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通过游戏发展关注关系 特殊的关注游戏 多角度关注关系的建立 总结 三、相互参照 什么是相互参照 培养参照的游戏 相互参照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相互参照与一对一的认知教学有很大区别 利用参照引导学习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总结 四、意图理解 什么是意图理解 意图理解是交往的“润滑剂” 意图理解的相关实验与理论分析 语言发展与意图理解的关系 意图理解的游戏 同伴之间的意图理解游戏 强化生活中的意图理解 总结 五、拓展想象 想象与情绪的关系 怎样利用游戏培养想象力 高级的想象游戏 总结 六、合作分享 合作与分享的功效与培养契机 合作与分享的活动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角色游戏 合作与分享活动的延伸 总结 附录 一、答疑解惑 情绪调整中的问题解答 相互关注中的问题解答 相互参照中的问题解答 意图理解中的问题解答 综合问题解答 二、家长和老师的心里话 We are ready 瑞瑞真的变了 后记 英文简介和目录 参考书目和文目 试读章节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请大家一起读读下面几个故事,想一想:如果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和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案例 几年前,全国的很多报纸上都刊登了一则这样的消息:一位女博士被一个初中没有毕业的男青年拐骗,卖到了偏僻的农村,险些上当嫁给当地农民。 请思考:为什么一个博士竟然轻易地被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骗了…… 案例 一个朋友家前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家里突然停电了,恰巧家里大人都出去了,刚上初中的女儿焦急地给父母打电话,说自己害怕,而且作业写不完了!家长告诉她哪里有蜡烛,并急忙往家里赶。可是等父母一个小时后到家,家里还是一片漆黑,因为女儿不敢划火柴,也不想再求助……家长突然担心起了女儿的未来。还有一个上高中的男孩子独自在家时,看到蒸锅锅底烧煳了却不知所措,结果险些酿成大祸。这样的事已屡见不鲜。 请思考: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成绩都不错,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普通孩子在学校学的哪些知识能适应社会要求?孩子还应学点什么?如果课堂知识学好了,是否孩子适应社会就没有问题了?如果孩子学不会复杂的知识,至少要学会什么?对于孤独症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属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类,这里包括典型和非典型孤独症。他们在人际交往、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特异性行为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的孩子,他们到底应该抓紧学的是什么?是课堂上的知识吗? 案例 有一位认识很多汉字,生活能够自理并能在家里料理简单家务的17岁的孤独症才女,从学校毕业后幸运地被街道图书馆录用为管理员。图书馆负责人看她很爱护图书,也很认真负责地做图书整理工作,就让她去帮着看管阅览室。结果她中午下班吃饭时,把还没有看完报纸的几位老人锁在了阅览室内,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大祸。试想,明明知道屋里有人,她为什么不说一声“我该下班了”?其实她会说这样简单的话,只是她没有意识到。 请思考:对没有一点儿文化的人都知道的“家长里短”,孤独症患者又能掌握多少呢?难道他们只掌握文化知识就行了吗?对普通的孩子呢?考试分越高、知识越多就越能适应社会吗? P2-3 序言 帮助孤独症儿童启动快乐、走出孤独 作为与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打了十多年交道的教育工作者,当得知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时,我感到无比欣慰,我相信孤独症孩子和他们的家庭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当我看到《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附属文件中提到要在全国各个省、区、直辖市建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而且此工作已经开始落实时,我们摩拳擦掌,下定决心要为孤独症儿童多做一些实事。 经过和我的团队老师商量,我们觉得目前的严重问题是面向孤独症儿童和家长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很难掌握恰当的康复方法,经过几年训练以后的孤独症儿童预后不容乐观,而质量好的现场培训的受益面又有限。当今虽有一些关于孤独症训练的书籍,但多属于科普类或专业医学类,多以阐述理论为主,操作性差。对读者而言,理论联系实际的书最受欢迎。有鉴于此,结合我们多年的研究,编写一本有理论、有操作方法、有新意的书,应该是可以最有效地帮助孤独症儿童家长的。 同时,在从事了多年特殊教育工作之后,我也越发感到普通孩子在成长中也有不少心理问题,反思后发现很多问题是教育过程造成的,或是我们“不懂孩子,不会教育”造成的。所以,从孤独症研究中学到的“解读孩子”的本领,对我们审视和帮助普通孩子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人性是相通的。因此,我们这本书对那些受孩子成长困扰的普通孩子的家长们也是有帮助的。 在当今鱼龙混杂、训练方法五花八门的情况下,我们这支年轻的团队秉承“讲求人性,启动快乐,走出孤独”的理念,学习和研究世界上流行的两种介入疗法(“地板时间”和“人际关系干预法”),并在借鉴他人方法的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本土化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这套方法通俗地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他们能正确地看待孤独症儿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帮助孩子“体验亲情,享受人生,走出孤独”。 这套方法简称为“自主交往训练法”,它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学习问题,依据心理理论和其他社会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在借鉴了“地板时间(Floor Time)”、“人际关系干预法(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简称RDI)”的基础上自创的一种训练方法。我们经过几年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特别是在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关注和解读他人心理、适应现实生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我们也深知,要改变一个人不可能仅靠一种方法,比方法重要的是“理念”。因为我们有了人性化的理念,一个个孤独症孩子开始喜欢他们的老师,开始接纳父母了,他们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给老师和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快乐是需要与大家分享的,因此,我们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2007今夜嘉年华”组委会的支持下,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下推出了这本手册,以期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收获快乐和幸福! 由于本书强调可读性、可操作性,因此在章节的安排上像是驾驶员培训用的“操作手册”——上篇“心灵解密”就像是讲交通法规,讲清楚基本理论、基本理念是“上路”的基础,我们要想掌握这套方法,认真解读这一篇是至关重要的;接着是下篇“引你上路”,就像是“练车直至上路行驶”环节,用大量的案例说明操作原理、步骤以及应注意的操作问题;最后附录部分的“答疑解惑”,就像是开车后的故障排除。有了这样的架构,相信我们培训的“驾驶员”应该可以“合格上路”了。 本书的写作分工是,上篇阐述重要的理念,主要由我负责撰稿。下篇阐述操作重点和具体做法,由一直参与训练的老师们分工完成写作:“情绪调整”由我和北京顺义特教学校的沈淑红老师合作撰写,案例部分主要由沈老师完成;“相互关注”由北京朝阳新源西里小学的王艳老师撰写;“相互参照”由北京星外宝贝康复训练中心的王国光老师撰写;“意图理解”由北京朝阳新源西里小学的朱振云老师撰写;“想象拓展”和“分享合作”由我撰写。每部分后面的总结由我完成。附录主要把我们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家长提到的问题进行专项答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操作,由我负责撰稿。全部完稿后由我负责全书统稿。 对于我们来说,完成这样一本书是一个尝试,因此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后记 特殊不是问题,特殊更不是罪过。 我们郑重地呼吁:理解和接纳特殊的人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相信今天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会鼓起勇气,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身边的孤独症朋友。从现在起,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迷人的微笑送给身边的孤独症人士,可能这就是最好的接纳,就是他们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这是我们共同的企盼!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领导给予的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感谢中残联康复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各项目学校和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妇女出版社编辑的辛勤工作。感谢辛勤工作在一线的这些编者和老师们!我们要感谢的还有很多,实在是挂一漏万。总之,感谢所有关爱这群特殊孩子的人们!有了他们这些铺路石,我们的教育、康复事业一定会蓬蓬勃勃地发展壮大,千万孤独症儿童都会幸福、健康地成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