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油黑幕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美)安东尼娅·朱哈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1章 经济恐慌的制造元凶

新年伊始,2008年就迎来了3件大事。原油价格历史上第二次突破每桶100美元,汽油价格节节攀升,逼近30年最高。2008年1月3日,参议员奥巴马赢得艾奥瓦州民主党地方会议选举。与此同时,投票率也打破记录,登记投票的民主党人数是2000年的5倍。奥巴马在发表获胜感言时态度谦和,但目标明确。在15分钟的发言里,他重点谈几个关键的政策问题,石油问题则是重中之中。奥巴马有力地宣称,他将把美国从“石油的暴政”中永久地解救出来,发誓要做那位“结束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军队回家”的总统。本已群情激昂的群众用雷鸣般的掌声和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回应了他的这一宣言。

“石油的暴政”一词形象地归纳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感受。由于可行的石油替代品目前尚未出现,当国家预算用于购买石油的比例越来越高时,经济势必受到影响。从个体角度看,汽油价格飙升时,家庭只能放弃一些基本的生活享受,因为目前汽油也是不可替代的。在厄瓜多尔、尼日利亚和伊拉克等产油国,当地人民饱受战争、石油企业造成的暴力事件之苦,他们的人权时常受到侵犯。在石油利用的每个阶段,从勘探到生产、从运输到炼制、从消费到处理,都会产生另一种“暴政”,即环境污染、公共健康隐患和对气候的破坏;而石油行业的大亨们实行的“暴政”则违背了民主,破坏了我们自行决定为使用石油做出多大牺牲的权利。

石油行业的统治者即为我们所说的“石油巨头”。这些公司利用一系列的事件来影响我们的生活:原油和汽油价格的飙升、可行替代品的缺乏、民主的腐蚀、环境恶化、全球变暖和战争,美国公众对此已心生厌恶。2006年,盖洛普咨询公司(Gallup)照例公布了美国各行业公众认可度排行榜。石油行业在这份榜单上一贯表现不佳,但这一次却是彻底跌入谷底,分数之低创下了这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新记录。

起初,呼吁反对“石油暴政”幕后黑手的只是2008年总统候选人中的个别人。最早这样做的是民主党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JohnEdwards),他在艾奥瓦州地方选举中位居第二,仅落后奥巴马8个百分点。爱德华兹再三阐明“遏制石油巨头”的必要性,强烈谴责那些“把通向政府走廊的钥匙交到石油巨头的说客手中”的行为。上述言论,加上2008年1月28日他说过的一段话,为他赢得了“民粹主义候选人”的称号。在那一天,爱德华兹宣称:“这片国土上存在着两个美国:一个是为说客、特殊利益集团、当权者和大型跨国公司而存在的美国,另一个是为剩余的其他人存在的美国。在这里,我要宣布,少数人的美国是要完蛋的!”爱德华兹的这一说法实际上借鉴于国会议员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他曾代表民粹党和民主党参加1896年的总统选举,并宣称:“一边站着的是垄断者联盟、金钱政治、大型托拉斯……他们积极推动立法的目的是造福自己、剥削大众,另一边站着的是农民、工人、商人和其他所有创造财富却要承受税收负担的人。”

随着2008年总统大选的临近,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内的强劲对手、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都开始越来越猛烈地抨击石油巨头,最终二人都被贴上了“民粹主义”的标签。他们的声音,如同100多年前的民粹主义运动一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年的那场运动总体上反对公司托拉斯,尤其针对标准石油公司,即今天诸多石油巨头的前身。

标准石油公司由约翰·洛克菲勒(John Rockfeller)于1870年创立。到了19世纪80年代,它已控制全美90%的炼油、80%的油品销售、25%的原油生产,并且在当时汽车时代尚未到来的背景下控制了全世界煤油产量的四分之一。标准石油的商业模式以残酷无情和无视法律著称。几十起控告标准石油的官司被诉诸法庭,三个不同的州分别下令将其解散。它的对策是转战其他州,最终逼得联邦政府出面。除了那些被它兼并、贿赂、欺压或挤垮的石油生产商、炼制商和销售商之外,美国的普通民众对它控制政府的行为也深感愤慨。

标准石油并非个案。在它完善了公司托拉斯的形式之后,数百家托拉斯纷纷效仿。托拉斯是一种企业联盟,其董事会持有每家成员公司的股份并管理所有公司的业务。尽管这些公司是以大联盟的形式出现,但是每家公司仍保留其独立的法律地位,虽然在包括标准石油在内的多数情况中这只是一个神话。当时,“托拉斯”很快就成为大公司的代名词。

当年报纸上的一张漫画是这样描绘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们正襟危坐,托拉斯们高高在上。托拉斯个个肥头大耳,身材是正常人的三倍,戴高帽、长尾巴。当中最显眼的莫过于标准石油,它是唯一一家以公司名称命名的托拉斯,其他的托拉斯都叫“铜”、“铁”、“糖”、“锡”、“煤”、“纸袋”,诸如此类。托拉斯的头顶悬挂着一幅标语:“这里是垄断者拥有、控制和牟利的参议院!”画面左下角有一块招牌,上书:“人民入口”,招牌下的那扇门却被闩住了,门上写着:“此门不通”。

面对托拉斯的强权,民众的抗议声日渐高涨。为改变现状,各地民众聚集到一起,参与到后来被称做“民粹主义与进步主义”的运动中来。一些团体试图寻求革命的途径,最终集体努力的结果是进行根本的改革,包括制定规范竞选经费、保护工人权利、公众健康等方面的新法律、以及确立第一批全国反托拉斯法。反托拉斯法的目的在于打破托拉斯对政府施加的影响。1911年,联邦政府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Sheraton Antitrust Act),将标准石油拆分成34家独立的公司。19世纪末,标准石油已经不能像其鼎盛时期那样占据绝对的行业垄断和霸主地位,也不能实施当年那样有效的政治控制了。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1911年对标准石油的拆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被证明是失败的。于是,新的反托拉斯法出台。更重要的是,随后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部门——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用以帮助政府制裁美国企业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行为。该委员会此后一直是规范企业结盟和串通行为的核心政府部门。但是,尽管《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在美国国内的石油行业颇见成效,石油巨头们在国际舞台上仍以卡特尔的形式运作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标准石油解散后形成的公司中最大的三家,即新泽西州的埃克森、纽约的美孚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雪佛龙,与海湾、德士古、BP和壳牌组成了卡特尔,人称“七姐妹”。这七家公司占有全球原油储量的大半,控制着各国的经济命脉。

数十年来,为了限制“七姐妹”的影响力,美国国内提出过不少对策,展开过争论,也做过一些尝试。这些对策包括:减少“七姐妹”进口原油的配额、将炼厂收归国有、成立国家石油公司和开展大规模的反托拉斯行动。其中一些对策成功了,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击垮公司卡特尔的事件是,产油国形成了它们自己的卡特尔,即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截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OPEC成员已将其原油完全收归国有。“七姐妹”在1973年时的利润的三分之二来自海外。此时,它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投向美国市场。之前,它们不屑于关注国内市场,将其舍弃给了那些“独立的”石油公司。石油巨头在这个阶段的信念是:“不兼并,就倒闭”,因此它们先是收购独立石油公司,后来开始了相互兼并。

率先对美国的反托拉斯政策发难的是里根政府。当时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企业兼并采取了极端纵容的态度,这一态度在随后的几届政府中得以延续。正如克林顿政府中的一位反托拉斯律师乔纳森·贝克(Jonathan Baker)坦承的那样:“原先那些保护小企业、防止政治权力集中的想法都被抛弃了。”1991年起,在石油巨头及其律师强有力的影响下,美国石油行业进行了2600多起兼并活动。这些兼并导致美国独立的石油公司、炼厂和加油站濒临倒闭。  超大型石油公司之间的兼并都发生在1991年之后,至今仍是商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兼并。埃克森与美孚、雪佛龙与德士古、大陆石油与菲利普斯、BP先与阿莫科继而与阿克,这些兼并造就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司。在此过程中,壳牌也参与了兼并浪潮,收购了几家具有潜质的公司。

这些兼并活动也帮助石油巨头重新确立了石油主要拥有者的地位。尽管石油巨头在今天的地位不可与“七姐妹”所谓的“光辉岁月”同日而语,但它们占有的石油储量仍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在美国开展业务的最大五家石油公司组成一个国家,它们拥有的原油储量加起来可以排进全球十大富油国。如今,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壳牌和BP通过各自拥有的石油储量和对原油期货市场的参与来实施对原油价格的控制。期货市场已经取代OPEC成为原油价格的主导者。该市场在基本面上监管不足,容易受到过度投机和操纵的影响。

P1-6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为什么要入侵和占领伊拉克,答案就在这本书里。准备好纸和笔,记录下这个充斥着秘密、谎言和欺诈的行业。”

——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退役上校安·赖特

“在一个鼓吹战争和暴力的世界里,朱哈斯带给我们的是思考和行动;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请阅读此书并拒绝做石油巨头的帮凶。”

——诺贝尔和平奖得奖组织全球推广大使乔迪·威廉斯

“终于,一本赤裸裸地揭露石油巨头发家史的作品问世了。它从洛克菲勒时代的标准石油崛起一直写到今天石油行业的种种丑闻和巨额利润。正如作者所展示的,世界环境、全球经济和百万民众的生计都因此遭到了破坏。”

——美国和平、世界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克莱尔教授

后记

2008年,我做了一件看似不靠谱儿的事情:拿着石油公司的薪水,译了一本抨击石油行业的书。尽管用的都是业余时间,还是让很多朋友替我捏一把汗:本书一旦出版,饭碗还能不能保得住啊?

无论如何,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石油行业外的作者边调研边抨击,业内的译者边翻译边嘀咕。作为译者,我必须忠实地传达作者的原意;而作为业内一员,我却并不完全赞同她的观点。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时时会想:“如果不是石油公司寻找并提供能源,你还能开车出去采访吗?还能坐在冬暖夏凉的屋子里安安稳稳地写作吗?”但我很快意识到,我的想法是受感情左右的,如果我不是效力于石油公司,会不会也像她那样对石油行业的高额利润颇有微词呢?作者写作本书时,桶油价格超过100美元,令全球瞠目;而我译完本书时,油价已跌破35美元,逼近成本价。如此看来,我们都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反思自己的立场。

虽然身处石油行业,但我尚不能从能源角度谈论天下大势,我人行时间不长,读过的同类书籍不多,也无法断言本书的相对价值;但还是斗胆说说这本书,除了作者本人,恐怕我是读得最仔细的那个人。这本书不乏可取之处。首先是作者的勇气,她敢于直面势力强大的国际石油公司,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次是内容的翔实,几乎涵盖了与石油相关的方方面面;再次是引发的思考,作者的观点你我未必完全赞同,但至少她提出的问题值得探讨。这本书也存在不足: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她提出的问题多,给出的答案少。当然,如果全球能源问题由她这样一位行业分析师通过调研就能解决,那一切纷争也就迎刃而解了。越是复杂,越有争鸣的意义。从译者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障碍来自对美国的具体现实了解得不够,好在所有的“知之不深”都为我提供了探索的动力和学习的契机。

众所周知,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已近50%。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博弈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不仅取决于业内人士的表现,也取决于广大国民的认知。能源问题,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身边小事。能够通过翻译一本书来普及能源知识,用一技之长来尽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

记得有一次,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先生与我谈起留学的话题。我说:“如果我出国,一定要学一个咱们公司用得着的专业。”而他回答:“那倒未必。中国海油之外,天地大得很。”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我们在从事某一行业的同时,一定要具备大视野和大胸襟来体察和包容更为广阔的世界。我捍卫自己身处的行业,是因为我见证了石油公司在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而我同样乐于与中国读者分享大洋彼岸的相左观点,因为我理解,即便我们捂上耳朵,还是会有人发出这些声音。与其置若罔闻,不如坦然应对。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感谢傅静蕾小姐和译言网站(www.yeeyan.com)向我推荐了这个机会;感谢李心华先生和宫佩珊小姐通读全文,修正错误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感谢朱一然先生和林其敏小姐分别在石油和法律方面提供资料,解惑答疑;感谢责任编辑林伶小姐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努力;感谢中国海油带我进入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行业;感谢家人的支持,我希望借此书令长辈欣慰,为晚辈做榜样。法语中有一句话,大意是“我最引以为豪的成就是耗费我最多心血的那一些”。如果此言不虚,我也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

至于饭碗能否保得住,我倒不怎么担心,因为我服务的是一家以“容人、容智、容天下”为企业文化的公司,我大概不会因为翻译了一本书而不得不到中国海油之外的“大得很”的“天地”去另觅出路吧。

李晓春

2009年立春于北京六铺炕

目录

第1章 经济恐慌的制造元凶

第2章 黑暗中的掠夺之手

第3章 黑金集团的疯狂反扑

第4章 油价高企的背后真相

第5章 吸金无数的兼并黑洞

第6章 不为人知的政治陷阱

第7章 黑金蚕食下的地球村落

第8章 推动战争的幕后黑手

第9章 石油暴政的末日终结

序言

你不知道的石油世界

石油到底值多少钱?是86美元/桶、140美元/桶,还是40美元/桶?

到底是谁操控着石油的价格,是谁将全球经济的命脉玩弄于股掌之中?是供求关系,是美元贬值,还是另有玄机?石油背后的世界,远比你想象的惊心动魄。

决定桶油价格的不是市场,而是一手遮天的石油巨头,他们的交易行为早已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了;将小布什政府在全球建立的军事基地、设施及其军事部署落实到地图上,竟能惊奇地发现它们都直接追随油田所在地或是石油运输的路线;石油行业所谓的“新兴能源技术”比传统的方法更具风险性和环境破坏性;小布什和赖斯管理石油公司的经历远多于其政府工作经历;洛克菲勒正是由于制定了石油世界的游戏规则,才一跃成为全球首富,成就石油帝国……

石油陷阱无处不在,“黑金王国”的背后到底蕴藏着多大的阴谋?石油在成就人们生活的同时,又让多少人因之而哭泣?石油又是如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财富、人权、安全、环境、公众健康、民主……

在这个鼓吹战争和暴力的世界里,石油的“暴政”还能走多远?今天,谁来为石油巨头的恶行买单?

内容推荐

石油陷阱无处不在,“黑金王国”的背后到底蕴藏着多大的阴谋?石油在成就人们生活的同时,又让多少人因之而哭泣?石油又是如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财富、人权、安全、环境、公众健康、民主……

在这个鼓吹战争和暴力的世界里,石油的“暴政”还能走多远?今天,谁来为石油巨头的恶行买单?

本书揭示了国际石油价格高企的真正原因,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实质企图,以及石油世界种种不为人知的黑幕。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为什么要入侵和占领伊拉克,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编辑推荐

石油,全球经济的命脉;石油,让粮食成了武器;石油,让全世界进入战国时代。

本书作者通过探寻石油行业繁荣背后的秘密,揭示了石油巨头任何对决策者、立法者和消费者隐瞒其商业行为,并披露了石油巨头实现目的的真正手段,那就是金钱、势力和谎言。书中揭示了国际石油价格高企的真正原因,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实质企图,以及石油世界种种不为人知的黑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