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7天表演特训营(重塑身心感知自我创造角色)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姜若瑜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以课堂实录形式呈现的以美国方法派为核心、结合中国演员特色的表演训练手册,是作者研究和运用方法派训练方法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的成果总结。在为期七天的表演特训中,作者通过强化对演员的创造力和真实感受的训练,引导他们富有表现力地传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将其运用到角色的创造中。本书尤其适用于有一定经验的职业演员以及渴望走上职业演员道路的表演学习者,通过补足他们在以往的表演学习中容易忽视的对感知的认识及训练,引领他们认知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表演,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从而帮助他们重塑被束缚了的创造工具——身心。 目录 第一章 大课:身体感知及行动真实(为二十个演员设置的课堂) 第二章 私课(为一个演员设置的课堂) 第三章 大课:剧本分析及角色创造(为演员的终极目标设置的课堂) 附录:对自己和角色提出上百个问题 后 记 序言 所谓的工坊(workshop),意指一个工作的场所 ,也称为工作室。由一群人为了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聚集 在一起,多以艺术活动为主。 工坊或工作室是近年来从国外传来的一种共同探讨 、共同磨炼演剧技能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教与学的疆 界,真正地体现出学无止境,能让更多已走出学院,或 虽从事演剧工作但并未系统受过专业训练的有志之士继 续精进技艺,完善自身。 表演!单看这个词就已让热爱演剧艺术的人心驰神 往,多少人都曾怀揣着演员的梦。在无数的综艺节目中 ,收视率最高的都与表演、演员们的生活或工作有关, 它们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一部电影动辄几亿的票房 足以证明大众对表演的关注。 表演已经进入了大众的生活。自媒体的出现,让人 们有了尽情展现自我的平台,视频信手拈来,每个人都 是技艺优良的导演、演员、剪辑。大量的视频使得观看 者不一定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获得观剧的满足。各行各 业在年关将至时举办企业年会,虽然员工们的专业是金 融、商业、互联网技术,但他们当众表演时能大胆地展 现自我,各个年会上不乏精彩的表演。这些非演员的视 频充满了生动的日常,年会中精彩的表演也形成了良好 的观演效果,使大众不需要观看一出剧就能满足对不同 生活状态的好奇心。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在丰厚的资本注 入及互联网的传播下,使大众对明星逸事依旧猎奇。但 是随着具有专业评论水平的大量信息在互联网上唾手可 得,观众对表演的神秘感渐渐消失,他们开始不满足于 有些演员原有的表演方式,对演员表演的要求越来越高 …… 我一直认为艺术家时刻要站在大众的前沿,他们有 责任带领大众去感悟和认识美。美来自生活,来自生命 对生活的认知,来自一个生命对客观事物积极而又好奇 的体验。演员要通过他们所扮演角色的生活,让人们从 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演员是否能 够真情流露?是否能够用角色的生命体去感染并引领观 众认识生活、认识生命、认识美,去传递思想?这是表 演的根本,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 现代人对生命的感知是粗粝的。我们的生活在手机 的牵制下被推入一个没有交流的情感世界,渐渐地我们 失去了生而为人的鲜活质感。 作为演员的我们更应有能力感知生命,感动万物, 充满想象,懂得思考。但是究竟该如何做呢?可以借诗 人和文学家对生命、对万物的感受充实自我。 唐宋的诗人、词人正是用他们的一双双慧眼、他们 对生命的感知带领着世世代代的人去认识美,体验生命 ,传播文化。 曾读到叶嘉莹先生评讲宋代晏殊的词: 清平乐·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叶先生道:“……晏殊写秋天依然也写得珠圆玉润 ,……梧桐树叶飞落,一片秋色,而对于秋天的这种感 受都在这‘细细’‘叶叶’的微小变化之中体现出来。 ……晏殊的词非要深深地体会,以心领神会,才能见出 其内含的生发感动的生命。” 演员应该像他们一样去细细地感知四季的更迭、蓬 勃生长的生命。 又如唐代白居易的一首小诗: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情趣、豁达的心 态、对生命的赞美。 因此,我希望能够努力帮助演员们返回到生命体最 应该持有的状态,帮助他们获得鲜活的感受,运用自己 的呼吸,感知自己的心跳,体验自己的生命。演员们创 造的不应该只是人物形象,而是鲜活的生命!演员用自 己宝贵的生命去创造另一个人的生命,就像魔法师,用 充满魔力的自己让一个存在于文字中的人复活,让这个 文字中的人与我们一样去体验生命、赞美生命! 开设工坊为的是帮助有一定经验的演员,帮他们重 新唤起在长期的工作中渐渐耗尽了的原本对表演的初衷 、热情、冲动和敬畏之心,以及重塑被束缚了的赖以创 造的工具——身心。希望能够在短短的时间中为他们的 下一次征程做一个铺垫。 导语 演员内在真实的情感+角色言谈举止的外部展现=角色形象 如果“我”不存在,角色就没有安身立命之地。 姜文、陈坤、周迅、俞飞鸿、梅婷、舒淇重磅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名师表演课堂大公开 结合影视剧案例进行讲解,为职业演员提供精准有效的实战指导 《激昂的幻梦》作者李·斯特拉斯伯格曾说,方法派绝不能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它是活生生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其传承的炬火永远会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点亮。本书正是它的一次新航行的果实。在姜若瑜老师的表演特训营上,方法派将以更适合中国演员文化背景、创作场景的方式,帮助他们开启重塑身心、感知自我、创造角色的表演旅程。 后记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述,此书的读者群不是针对希望 继续升学的学生,而是针对在学校学习期间错过学习某 些表演概念的已毕业的年轻人,或毕业多年但是在实际 的表演实践中仍然对表演认识有需求的年轻演员,或从 事相关工作的年轻人。 行文中凡是出现在课上的演员,我都隐去了他们真 实的名姓,虽也希望能在书中放一些教学中与他们在一 起的照片,但是考虑到他们也许会有不便,也就作罢。 另一个原因则是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文 字的内容上,而不会为文中提到的某位演员分心。但最 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因为我的文字而给他们带来潜在的 不必要的烦扰,他们来上课之前已是作品不计其数的演 员,只是他们不满足于自己过去的成绩,希望能进一步 突破自我。与他们一起上课我也是受益人,因为在和他 们交流表演的过程中,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是不一样的 教学体验,是我在大学课堂上不可能得到的另一种宝贵 的经验。我特别感谢这些演员,但就不在此一一点名致 谢了。在私课中出现的有关剧本的一切信息,也是我根 据那位演员参演的剧进行的虚构。 我想表达的一切都在后记之前的所有文字中了,但 是我仍然想要有个后记,除了要交代书中我所虚构的部 分,更是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虽然我不能一一列出 他们的名字,因为实在有太多的人我想要感谢!感谢上 天总是把善良、真诚、慷慨、阳光、纯净的人安排在我 身边,感谢爱我、宠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所有支持我 的人,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人,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感 谢所有容忍我的人,感谢所有挑战我并最终使我更懂得 坚持的人,感谢所有被我狠狠责备过的学生……千言万 语都说不尽我的感恩之心,因为有了你们,我最终才能 汇聚这些文字。 但是我也必须列出与这本书关系极大的几位友人, 你们在我心里有着同样的分量,想到你们,我的内心总 是出现丰富的视象,所有的时间、地点,怎样的相识… …从相识最早的开始,那一定是我的老同学林玉芬导演 ,与她相识于多年前的金秋时节,那时我们是那样年轻 ,我们共同拥有着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感谢她始自青 年时代的友爱和信任;与导演、演员焦刚老弟相识于二 十多年前春末的南锣鼓巷中戏校园,我们常站立于平房 门口大声地交谈,至今我耳边还会响起他爽朗的笑声, 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与罗宇同样相识于多年前 的金秋时节,那时我被她的高挑、文静所吸引;和小树 相识于夏日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咖啡厅粗粝宽大的桌旁 ,我们谈论着我翻译的迟迟不能出版的书稿,感谢她成 为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交谈的小朋友;和坤儿、Sam相 识于被橙色晕染的落叶缤纷的季节,感谢他们,还有山 下学堂的姑娘们对我的极度信任和优容;与编剧李樯老 师相识于春末万物复苏、一片新绿的时节,感谢他对我 的慷慨认可及赞许;感谢有缘成为亦师亦友的刘雨嘉、 于歆玥,她们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帮我整理资料;感谢为 这本书付出心血而我们却迟迟未见面的肖潇,感谢后浪 出版公司再一次对我的信任;最后,感谢自我青年时代 传授我知识、给我力量,而后又信任地交与我教鞭给学 生答疑解惑的中央戏剧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7天,也许你会在表演上重新认识自己,找到 那把钥匙,点燃那团花火。 表演是终身工作,是终身学习,也是终身修行 。有幸能遇到姜若瑜老师,找到那把钥匙,点燃那 团花火,一路同行。 ——陈坤 姜老师基于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浓缩和提炼 出来的表演方法,在《7天表演特训营》里呈现。 看看吧! ——周迅 如果你热爱表演,这本书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从另一个角度探索表演的奥妙。 ——俞飞鸿 跟着姜老师的方法进入角色,是我每一次创作 时必做的功课。 ——梅婷 如何重新调整好呼吸,震动初心,让现实走入 非现实…… ——舒淇 精彩页 第一天 这些天总是有些闷热,但时不常就会下一阵雨,天就会凉爽一些。 山下学堂除了它的时尚感,最有特点的就是让人感到放松、平静。 中午一点半,在一楼的小剧场要与二十个演员见面,之后七天会与他们一起度过。有些期待,但是也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个小群体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虽然其中有两人曾是我的学生,她们想要什么我是很了解的,但是其他的演员呢?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否也和我认识的一些演员或我的学生们一样呢? 我要用方法派的训练理念及一些戏剧表演练习,结合我这几十年来所积累的,为帮助我们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演员而设计的练习来训练他们。希望在这七天的时间里能够通过练习,及对表演理论的讲解,从表演元素开始,到情感的建立,并触及一些创造角色的方法,来帮助他们。 我知道一定会有挑战,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固有经验,想要打破,需要勇气。而且七天的训练只能开个头…… 无论怎样,我还是很期待,很想了解他们的困惑与希望。 我曾经的研究生玥也自告奋勇来协助我——她已在门口等着我了。 今天有些闷热。看到路过的人们大多无精打采的,我想中午上课真不是好时机。虽然闷热,但是一进玻璃门后马上凉爽下来。小剧场里很安静。我以为二十个演员也许还在楼上参观学堂的教室,其实他们都已在小剧场的观众席中等待上课了。 我站在观众席台阶上旁听着学堂老师介绍课程及上课规则等。听到介绍到我,我赶紧走出来面对他们站着,于是学堂老师把课堂交给了我。 我面对的是真实存在的二十个年轻演员,他们的眼中都充满了一股劲头,他们大多数直立着后背坐着,专心地注视着我。我看到他们认真和渴望的样子,很是高兴!我喜欢这样的眼睛、这样的神情、这样的身体表达。 几句自我介绍之后,我就切入正题了。 关于文字 演员一辈子都要与文字打交道! 演员要读剧本、做笔记、做剧本分析、做关于角色的准备工作等,这些都需要文字的参与。如何与文字成为朋友,受益于它?首先要对文字感兴趣,不能惧怕。 如果想要做个好演员,一定要爱上文字,要开始读书。不一定读了书就能成为好演员,而多读书,就一定能做得比现在好。 这几天请他们去购买并阅读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为什么一开始就推荐他们去读此书?原因很多,与文字有关,与感觉有关,与创造角色有关…… 以与创造角色有关为例。我们都很容易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衡量别人,即使是生长于相同的环境、群体中,同一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有差异,更不用说来自不同的家庭,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不同,每个个体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认知都存在着差异。演员最需要认知的就是人类的情感。虽然《局外人》是一部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但是其中对个体情感的认识能够给演员提供另一个角度去了解人性。例如,主人公把对母亲的情感深藏于心,没有昭示自己对母亲离世的悲伤,并不代表他不爱自己的母亲,而是他忠实于自我……主人公“离经叛道”的行为是极好的例证,让演员能更多地了解人性的复杂。 其次,演员要学会反观自我:是否有些时刻我们的情感和行为的表达是错位的,有时我们的表达是否为了迎合世俗的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迎面走来的这个人和你的关系非常一般,他曾经的一些做法让你感到不舒服。但是因为人的个性不同,待人接物的习惯不同,有人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态度,得体地与他打招呼;有人会假装没看到他,眼神躲向别处;也有人会不留余地根本不搭理他。大家想一想社会中表现的人与人的关系更多是哪一种呢? 再有,演员在创造角色时常常会说人物的逻辑有问题:“这个人物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否认,有时编剧在建构人物时会出现组织、安排得不得当,使得人物的存在和他的发展轨迹出现一定问题的情况。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样解决?我想除了和导演、编剧商榷以外,还另有一个解决办法——把自己择出去。不要用自己的逻辑去揣摩人物的逻辑,要努力站在人物的角度去思考,也许有些原来觉得难以理解的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由此会顺畅很多。千万不要用自己的逻辑去合理化人物的情感和行为。 《局外人》有很多细腻的感官感受描写,能引导我们演员认识和关注感官细节。加缪对光影、人与外界接触时身体感官感受的详尽描述……这一切会怎样影响人的心理感受?这样的细节也正是我们的演员所需要的,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从来都是以背诵为手段,少了很多对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事物观察能力的训练。这致使我们的演员大多过于理性,极大地缺乏感性的支持。演员们对角色的认识也大多从理性入手,他们能够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能够找出编剧逻辑的破绽,于是便抓住人物的逻辑问题,使自己从创造角色之初就走了远路,而在实际扮演角色时他们又缺乏感性的建立,使得最终呈现的人物形象稀松平常。 《局外人》也会给演员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机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