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居住的这个美丽星球之上,人类能够徒步到达且海拔超越8000米的所在,只有14处,那便是分属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14座高峰。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成功攀登了这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
回顾过去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回首他们走过的崎岖山路,一路艰险承载了他们的欢笑,也饱含着他们的泪水,而那一个个印在雪山之巅的脚印,是他们坚忍不拔毅力的最好见证!这个英雄的团队,就是中国西藏登山队“14座高峰探险队”。这本书,见证的就是这个英雄团队的历史。
这本关于登山的书,讲述的是人类挑战自然的过程。
这本关于奇迹的书,讲述了攀登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惊心动魄的历程。
这本关于团队的书,记录了一个英雄的团队是如何用14年的时间,完成14座高峰的登顶。
这本关于梦想的书,传递了每一位登山家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登山精神。
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历经14年多的不懈努力,以队伍的形式完成世界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探险,震动了世界登山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从登山运动上说,十四座探险队代表中国人创造了高山探险奇迹,体现了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水平;从人文精神上说,十几个藏族的队员为了完成14座,耗费了人生最宝贵阶段的14年多的时间,冒着生命危险把“十四座”一个个登下来。回顾这段历史,点点滴滴总能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动;从时代精神上说,十四座探险队与雪山奋斗的14年,体现了队员们的坚韧、执著、勇敢、奉献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些精神恰恰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此外,也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前言
序:记忆注解
序二:日标存顶峰
历史·成绩
激情·挑战
欢笑·泪水
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登上世界第_高峰——乔戈罩峰
登上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
登上世界第四高峰——洛了峰
登上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
登上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
登上世界第七高峰——道托吉利峰
登上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
登上世界第九高峰——南伽帕尔巴特峰
登上世界第十高峰——安纳普尔纳峰
登上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鲁姆Ⅰ峰
登上世界第十二高峰——布洛阿特峰
登上世界第十三高峰——迦舒布鲁姆Ⅱ峰
登上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
西藏登山队队员简介
桑珠
次仁多吉
边巴扎西
洛则
普布次仁
仁那
感谢篇
中国人的壮举——前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姬嘉
14座山峰成功登顶后的队员庆功照片
“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庆功大会
国家体育总局电贺西藏登山队胜利登顶世界14摩高峰
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为西藏登山队成功征服世界14座高山致贺电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贺电
西藏登山队贺电
使命:传递奥林匹克的火种——2008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峰
2006年5月,洛则前往尼泊尔登山,此行他的目标是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一座——安纳普尔纳峰。与以往出国登山不同,洛则此行身边除了只有一个话藏登山学校的学生外,并没有与他朝夕相处的队友。他此次将和波兰登山队一起,去挑战安纳普尔纳峰。这座山峰以雪崩、滚石、裂缝等险情让探险家们望而却步,这几乎是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最难攀登的一座。天生的登山民族夏尔巴人常说:“宁愿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情愿去攀登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而不去登危险的安纳普尔纳峰。”
然而,洛则却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行程。前方的山峰,充满了未知的困难和艰险。支持洛则坚定走下去的理由,只是因为他的肩膀上承担着“西藏登山队团体登顶14座山峰”的任务。由于2005年仁那的不幸罹难,已经完成攀登12座山峰洛则需要补登1993年错过的安纳普尔纳峰,以最终实现和次仁多吉和边巴扎西的一起登顶。
1984年,洛则和边巴扎西一样,也在家中放羊。西藏登山队招募新的登山队员的消息燃起了他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出身农村的洛则当时最大的希望是找一个单位,从此吃上。公家饭”。“那个时候想过当兵。我去应征了两次,第一次是因为自己身高不够,第二次则是被人顶替了,所以没有去成。”21岁的洛则并没有放弃改变自己放羊命运的努力,西藏登山队员的招募给了他新的希望。
其实,当时的洛则对于登山的印象是很模糊的。最早见到的登山运动员威风凛凛,是家乡有一个小伙子当兵之后转到当时的八一登山队,他的生活让洛则羡慕不已。“我就觉得,找到这种工作也是很不错的。”洛则笑着说,“当时觉得登山运动员的工作很‘帅’,虽然听说很辛苦,但是我们农村出来的,什么苦没有吃过呢?况且这份工作对自己文化水平要求也不高,刚好自己身体素质比较好,所以就去了。”
1984年11月,洛则和边巴扎西他们一起参加了西藏登山队在日喀则的集训。训练的内容包括长短跑、篮球、排球等基本运动项目的训练。“我们农村出来的,也不清楚怎么训练。反正教练让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洛则说,“那时候最高兴的是拿到统一的运动装。我想当兵,当兵也是有统一制服的,可惜没有当成;现在,我成了登山运动员,也有了自己的制服。”
登山训练生活对洛则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洛则说“我们好像军人,穿着统一的衣服,和老队员们一起去开会,去接受登山教育。大家都穿着统一的运动服,统一的军大衣,特别整齐。登山,挺不错的。”而登山的艰苦,洛则没有意识到;而登山的危险,他只能从电影纪录片中略见一斑。
1985年3月中旬,洛则作为协作人员参加了西藏登山队对卓奥友峰的攀登。第一次外出登山给了洛则一个下马威:5000多米的高海拔让他头疼不已,睡也睡不好。洛则很担心,也很有压力:难道是自己身体不好么?如果身体不能适应登山的话,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只能回家?教练关心新队员,问洛则说:“你头疼不疼?”洛则不敢实话实说,生怕自己就此回家,只是笑笑说:“还可以。”当时的登山装备比较落后,用来烧火的燃料还是煤油,洛则负责的是把煤油从1号营地背到2号营地:“那个煤油桶很大,又没有装满,所以背着油总是晃来晃去的,这无形中给我添了很大麻烦。那次也是我第一次上到雪线以上,穿着登山靴,虽然也知道怎么走,但是都是理论的东西,缺乏实际经验。再加上当时使用的冰爪是原苏联产的,齿比较短,遇到有些冰块,根本插不进去。所以,走起路来一步一滑。后来还是老队员告诉我,休息一会儿,再一步一步稳稳地把冰爪插入冰中,不要着急慢慢走。”回忆起第一次登山,洛则记忆忧新,“这个工作还真是辛苦。特别是我好不容易把煤油背到营地之后,我已经累得看不清楚人了。休息了一会儿,我发现连太阳都看不大清楚了。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登山?自己的体力是不是真的比较差?”那天晚上,洛则睡在冰上,早上5、6点的时候,头疼得受不了了,开始趴在一边呕吐,吐出来的都是黄黄的胃液和胆汁。呕吐之后,洛则吃了点东西,继续把食品等物资送到3号营地。走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洛则居然感觉慢慢好了,头也不疼了,感觉也不难过了。到了海拔7200米的3号营地的洛则非常兴奋,因为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真的适合登山。下山的时候,洛则唱着家乡的小调和队友们聊天下山。下山的时候很困难,洛则在一边观察老队员们怎么下山,然后慢慢地模仿着他们的动作渡过一个个难关,安全回到大本营。第一次登山,洛则经受住了考验:“我那时非常高兴。因为在十几名新队员中,有七八个上到了7200米的高度,我是其中一个,这就意味着我不用回家了!”
卓奥友峰的顺利登顶,让整个登山队兴奋不已。一路上的鲜花掌声将洛则送入了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一一拉萨。因为登山,洛则第一次到了日喀则,第一次到了拉萨。洛则说:“我们藏人有一个说法:‘不到拉萨,人生就等于少活了一半。’而那个时候,为我们庆功的人也特别多。在那一刻,我觉得为登山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从最初招募的30个人,到卓奥友登山前的15人,再到最后剩下的10余人,洛则经历了一次次考验,顺利地留在了西藏登山队。1985年底,洛则作为西藏登山队的一名新队员,前往日本学习攀岩。“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其实我觉得我运气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当时我还没有正式成为西藏登山队的一员。1984年11月,因为登山训练,我第一次到了西藏比较大的城市日喀则:1985年6月份,由于卓奥友峰登顶成功,我又有机会第一次到了拉萨;1985年底,我第一次出国。对于我来说,人生的改变,都是登山带给我的!”洛则说。P108-110
8000米,一个人类朝圣苍天、拥抱世界的圣地。
8000米,一个鸟飞绝、人踪灭,浮出云海、傲视四方的高度。
8000米,谁可以在那里留下自己深刻的足迹?
8000米,谁可以看到那里瑰丽的风景?
在人类居住的这个美丽星球之上,人类能够徒步到达且海拔超越8000米的所在,只有14处,那便是分属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14座高峰。它们是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乔戈里峰(8611米)、干城章嘉峰(8586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卓奥友峰(8201米)、道拉吉利峰(8172米)、马纳斯鲁峰(8172米)、南伽帕尔巴特峰(8125米)、安纳普尔纳峰(8091米)、迦舒布鲁姆I峰(8068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迦舒布鲁姆Ⅱ峰(8034米)、希夏邦马峰(8012米)。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有多少登山英雄魂牵梦萦于这地球之巅,梦想踏足于所有的14座雪峰,成就超越人类极限的空前伟业。然而,超出想象的艰险,瞬息万变的气候,无法预知的困难,使他们壮志难酬,空留遗憾,甚至永久安息在山峦之中。时至今日,全世界也只有意大利登山家梅斯纳尔(其弟在攀登过程中遇难)、波兰登山家库克奇卡等为数不多的人,实现登达了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壮举。
这14座山峰全部位于亚洲,其中9座(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卓奥友、希夏邦马、乔戈里、布洛阿特、迦舒布鲁姆Ⅰ峰、Ⅱ峰)位于中国的边境线上和境内,而我国一度却无人成就全部攀登的壮举。这在中国人心中,是一个难以言说的遗憾。
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弥补这个遗憾,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成功攀登了这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将三位登山家——次仁多吉、边巴扎西和洛则的名字,留在了14座山峰的峰顶,他们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攀登的团队(三人以上才能成为“团队”)。
回顾过去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回首他们走过的崎岖山路,一路艰险承载了他们的欢笑,也饱含着他们的泪水,而那一个个印在雪山之巅的脚印,是他们坚忍不拔毅力的最好见证!这个英雄的团队,就是中国西藏登山队“14座高峰探险队”。这本书,见证的就是这个英雄团队的历史。
这本关于登山的书,讲述的是人类挑战自然的过程。
这本关于奇迹的书,讲述了攀登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惊心动魄的历程。
这本关于团队的书,记录了一个英雄的团队是如何用14年的时间,完成14座高峰的登顶。
这本关于梦想的书,传递了每一位登山家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登山精神。
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名登山者,从凌晨3点就开始在茫茫冰雪之中艰难跋涉,在漆黑的夜晚就着星光缓慢行走。沉寂的空间,极度的寒冷,冰雪的世界,除了头灯上微弱的灯光点亮眼前的黑暗,周围一片漆黑。天亮之际,自己早已和山脊融为一体,而这个时候地平线已经升起了阳光和温暖的希望,神秘的顶峰就在前方……这一刻,每一个人都可以体验到书中的登山家们经历的艰难与哀痛,体验过的喜悦与梦想。
你可以跟随这个英雄的团队一起,踏上14座高峰探险的旅程:西藏登山队队长桑珠的军事化管理风格会让你的登山生活更为有序,攀登队长次仁多吉平和的登山心态会让你明白生活有如登山,只要实现目标,其实并没有必要那么赶路;你可以和边巴扎西一起骄傲地对所有人说:“I come from China。”(我来自中国),你也可以和洛则一起体验登山英雄的另一种柔情,还可以跟登山队“管家大人”普布次仁一起学习如何管理登山的后勤工作,你更会为仁那和吉吉“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而感动……而登山队高山摄影师阿克布拍摄的珍贵雪山照片,则会让登山运动的豪迈精神通过一张张首次公开的照片传递到你的灵魂深处。你更不会忘记每一次为“14座高峰攀登计划”而付出艰苦努力的英雄:旺加、加布、达琼、大齐米、洛桑云登……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撑起了14座山峰的传奇。
山在那儿,总有一些勇敢者去攀登。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