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巾生今世(邱美缇昆曲五十年)/昆曲艺术家传记文献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岳美缇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五十年前我从昆曲闺门旦改行小生,俞振飞老师把我定位在巾生一行:巾生大都是年方弱冠,尚无功名、婚姻的年轻书生。从此我女扮男装,成了昆曲舞台的女小生。我追随俞振飞老师、沈传芷老师将近四十年,在老师的春风雨露和昆曲艺术的滋养下一路行来,如今虽是华发丛生,却依然在舞台上演我的巾生。

昆曲使我的人生享受着美丽和华彩,也让我饱受着坎坷和跌宕。

内容推荐

昆曲对我来说,是一种感召,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它悠长历史的重量,感触着它繁华和败落的兴衰沉浮,也每天思考着它六百年生命的神秘基因,它让我们为之魂牵梦绕的魅力是什么?是一种美!一种凝聚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古典美,优美华丽的曲词、繁复精致的身段,无不充满了动人的美!它将文学、舞蹈、歌唱、表演极完善地糅合在一起。文人学者可以从曲词中看到中国文字的飞扬文采,音乐家可以从曲调里感受到传统丝竹的悠扬低回,园林家甚至可以从中体味中国园林的玲珑曲折,画家则于水袖翻穿间想象中国绘画的气韵生动。从不同角度去看昆曲,它都有着极丰富的内涵,为此,余秋雨老师说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典范,大家都为之盛赞。

目录

自序

上编 一个孤单的女小生

 与昆曲结缘

开蒙之初

大樟树下的孩子

 寸草春晖

改行小生

机缘

模仿开始

毕业

“包袱”背了半辈子

信,再也回不来了

风云突变

 有影无踪忆流年

别亦难

青春年华

往事如烟

重逢日再携手

 惊梦醒来三十春

第一次当导演

梦绕《牡丹亭》

一曲琴声,断送青春

魂萦洛水边

演个小人物

女小生的路

 谜一般的日子

意外

为什么录《邯郸梦·三醉》

唱唐诗宋词

钓鱼台“听课”

奇怪的大寨之行

重唱《贺新郎》

 画竹情怀

 缘未了,情未了……

下编 独步芳尘

 青云桥下独徘徊

众里寻他千百度

山穷水尽疑无路

春光烂漫唱相如

美哉!司马相如!

 柳枝梅影一生缘

寻找

艳非常,使人惊诧

 我的另一个舞台

 云开月朗——昆曲的形式美

 我爱唱曲

 昆曲——一种神秘的基因

昆剧巾生表演的艺术特点

从脚下练起——谈昆曲小生的台步

美若兰花——谈昆曲小生的指法

 形神的聚焦点——谈眼神的训练

 流动的美——昆曲表演中的水袖运用

褶子的功夫

情动于中——我对体验的理解

小生的气质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开蒙之初

1954年,学校原定春暖花开的3月1日为开学日期,但考虑到要让这些第一次离家的孩子们有个适应环境的过程,为此,在阳历年前就通知学生们来学校报到了。

12月25日一早,我焦急地看着妈妈在为我收拾被子、床单、面盆、热水瓶、饼干箱等等,心里高兴得真想跳起来。可是妈妈却一脸不放心的样子,再三叮嘱:“住到学校去就要自己管好自己,晚上起来上厕所一定要套件衣服。”“要听老师的话,不要犟头倔脑!”我从小脾气很倔。因外婆特别疼爱哥哥、弟弟,而我像个受气包,我可不服气!对老人的“重男轻女”我就是要“反抗”!这也就少不了挨妈妈的鞋底板,可我从不讨饶。今天我却一个劲地点头,好像不点头妈妈会不让我去似的。

离家时,我和妈妈坐在三轮车内,除了哥哥、姐姐,还有楼下邻居和小朋友都来送我。我在弄堂里是个“孩子头”,每天放学回家,总是有一群小朋友在弄堂口等着我。我们不是跳牛皮筋,就是唱歌跳集体舞,一到寒暑假,还自己排节目,把家里的床单、被面偷出来,用绳子围成舞台,自己演给自己看。

我这一走,我们的小集体眼看就散了,但我保证假期中回来,一定把学校里学的功夫教给大家。所以小友们在送我的时候都喜笑颜开,我也像坐在八抬大轿里一样得意洋洋。只听得邻居在说:“看人家妹妹,年纪这么小就不要家里负担了,要是唱戏唱出道,岳家姆妈侬就好享福了!”我一时真为从此可以减少爸爸妈妈的负担而感到万分欣喜。

我家到华山路1448号不过四站公共汽车的路程,但我坐在三轮车里觉得这条路好像要比平时要长出几倍来,怎么还没有到?急得老想站起来看。踏车的老伯伯对我喊了好几次:“小妹妹坐稳了,不要老是动呀!”

“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几个大字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我到了!”

偌大一幢花园洋房好气派!从门口到洋楼要经过一个操场和一个花园,靠右边是一条长长的柏油小道,道边种满了芙蓉、玉兰等很多名贵的花木。以后我们就常在这操场上练把子、练跟头、练操、练舞蹈。这时从校门口到洋楼前,放了一长溜的桌子,许多老师正在接待一个个前来报到的同学和家长。妈妈迫不及待地拉着一位刚走过来的女同学说:“你们快来认识认识,今后就要在一起学戏,一起生活了。”妈妈是怕我孤单,赶紧给我找个朋友。我心里直怪妈妈这么性急,令这位女同学好尴尬。不想这位同学的妈妈马上拉着我的手说:“是呀,你们今后在一起的日子比自己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哩,胜过亲姐妹呢!”大人的话讲得我和那位女同学你看我,我看你,心里觉得甜甜的,嘴里也笑出了声。

一间朝阳的大房间,有十只铁床,排列成三行,这就是我们二十个女生的卧室。房间里挤满了家长和同学,闹闹嚷嚷一句话也听不清楚。我眼睛一扫就找到了贴了我名字的上铺,妈妈赶紧爬上去帮我整理被褥,我却两眼直愣愣地看着一张张陌生的笑脸。心想:怎么初试、复试时,这些脸我一个也没见过?此时我感觉很好,对自己将要在这里生活的这个大家庭,油然产生出一种亲情来。

第一餐午饭每人一盆“菜心狮子头”,大大的肉圆烧得浓油赤酱,在家里这么大的肉圆起码两个人分吃。今天因为学校一下子还没有做好那么多凳子,大家都站着吃。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吃饭,又有那么多人看着我们吃,热闹极了,就像在看展览会。午饭后,家长才放心地离校回去。

我们六十个小同学,都是来这儿学昆曲的,可是什么叫昆剧,我看一个也讲不上来。这时被大家称为“小外国人”的芝泉,还有披长发生得一双凤眼的洵澎和几个出众的俏姑娘,不知谁先唱起了越剧,听说一个在唱“傅”派《楼台会》,一个在唱“戚”派《楼台会》。我那时连京剧越剧都分不出,更不知什么“戚”派、“傅”派,只觉得同学们都比我灵,心里有点自卑,一个人站得老远听别人轮流着唱。

下午我们都到小礼堂看演出。哪里是什么礼堂!只是一个大教室,临时用课桌搭了一个小舞台,算是“礼堂”了。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看老师们演出昆剧。

第一出戏开始了,只见打扮得花花绿绿的一个是小姐,一个是丫头,又是梳头,又是照镜子,拿着扇子跑来跑去,别的什么也没看懂,后来才知道这出戏就是昆曲顶顶有名的《游园》。第二出戏叫《断桥》。这个故事我完全不知道,只见一个又高又瘦穿一身白衣服白裙子叫白娘子的和一个又矮又胖穿一身蓝衣服蓝裤子叫小青的,他们一出来,大家就笑开了。因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男的装扮女的,尤其白娘子肚子疼起来的样子很可笑,台上白娘子叫一声“噢哟”,台下也跟着叫“噢哟”,一边叫一边笑。后来又有一个胖胖的叫许仙的出场了。他们三个在台上追,锣鼓越敲越响,我们坐在台下更是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了。值班的汤老师不住地打手势叫大家安静些,大概这一批生来是演员的料,看着、看着,就迫不及待地参与演出了。当白娘子一声:“冤家呀——”,台下就跟着“呀——”,许仙喊到“啊呀娘子呀——”,下面也跟着“啊呀——啊呀”地叫,叫到最后,台下的声音大大盖过了台上的演出。

这就是昆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没几天正式上课才认清了演“白娘子”的叫朱传茗,演“青儿”的叫张传芳,演“许仙”的叫沈传芷,这些名字一下子都记住了,一辈子也忘不了啦!

看戏的兴奋一直持续到晚上。一个小个子女生,一骨碌爬到床的上铺,拿起一条白被单披在身上,把一只枕头塞在上衣肚子里,学着戏里的白娘子“噢哟,噢哟”肚子疼得叫,大家笑得前俯后仰。一霎时,好几个抢着爬上去,争先恐后地学,有的学许仙跌跤“啊呀”,也有的学许仙哭“末嘿……”,出尽怪相。我笑得直不起腰来。只听得值班老师高声训道:“已经12点了,还不熄灯睡觉?”大家这才一个个爬回自己的床上。我还没躺下,就听见我邻床上的一个小同学轻声地说:“我和你一起睡好吗?”我回头一看,哟!好几张床上都是挤着两个人,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一个人睡过一张床,也有点害怕,就马上让出一半床来给她睡。翻来覆去睡了好一会儿还是睡不着,只听得有人说话:“隔壁厕所里有声音,啊会有鬼哇?”突然有一个同学大声叫道:“妈妈……我吓呀!我要回去呀!”话音未落就大哭起来。大家又爬了起来,有的去劝她,有的也跟着说:“我也要回家去……”一会儿,挤在东面墙角床上的几个也跟着哭了起来,马上传染给西面墙角那几个,连劝别人“不要哭”的也跟着哭起来,满屋子刚才还笑得闹作一团的小姑娘,没一会儿却都大哭起来了……P5-8

序言

五十年前我从昆曲闺门旦改行小生,俞振飞老师把我定位在巾生一行:巾生大都是年方弱冠,尚无功名、婚姻的年轻书生。从此我女扮男装,成了昆曲舞台的女小生。我追随俞振飞老师、沈传芷老师将近四十年,在老师的春风雨露和昆曲艺术的滋养下一路行来,如今虽是华发丛生,却依然在舞台上演我的巾生。

昆曲使我的人生享受着美丽和华彩,也让我饱受着坎坷和跌宕。

昆曲小生,尤其巾生,是昆曲的台柱,它有众多的经典剧目、经典人物、经典唱腔,是要下一辈子功夫的。它是个有高难度的行当,除了要有好的天赋外,难在它的声音要求真假混合声,难在它的身段与唱腔要细腻融合,难在唱做分寸拿捏,做到不温不火,要有深厚的底蕴,稍一过分,便油腔滑调,惹人生厌;半点不足,整个角色顿时黯然失色,更难的是要在一言一行、一招一式中有儒雅、真性的气质!

昆曲对我来说,是一种感召,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它悠长历史的重量,感触着它繁华和败落的兴衰沉浮,也每天思考着它六百年生命的神秘基因,它让我们为之魂牵梦绕的魅力是什么?是一种美!一种凝聚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古典美,优美华丽的曲词、繁复精致的身段,无不充满了动人的美!它将文学、舞蹈、歌唱、表演极完善地糅合在一起。文人学者可以从曲词中看到中国文字的飞扬文采,音乐家可以从曲调里感受到传统丝竹的悠扬低回,园林家甚至可以从中体味中国园林的玲珑曲折,画家则于水袖翻穿间想象中国绘画的气韵生动。从不同角度去看昆曲,它都有着极丰富的内涵,为此,余秋雨老师说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典范,大家都为之盛赞。

如今,我每周都要去戏校给“昆五班”十三四岁的小小生上课,从唱腔到台步,一个字一个腔,一个眼神一个水袖,这么点点滴滴地和他们共同度过了两个春夏。虽然很累,但很欣慰,他们爱昆曲、爱小生,从他们真挚的眼神中告诉我,他们会努力,决不放弃!有时,我看着一个个青涩、稚嫩的身影、表情,想象着十年后,他们将会是一个个俊朗、儒雅的巾生,是昆曲舞台上又一个柳梦梅,又一个潘必正,又一个张君瑞……

美缇

2007年12月17日

后记

十多年前,我写了一本小传——《我——一个孤单的女小生》。那时正是我最彷徨的时候。既感到坚持艺术的艰难,又满怀着对自小所学的昆曲艺术的一往情深,恰值我的舞台伴侣远走他乡,那其间复杂心情,甘苦自知。

小传《我——一个孤单的女小生》当时印数不多,后来有人把它转载到网上。不时有年轻朋友来问:“此书何处有买?”我心想是现在关注昆曲的朋友多了吧!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刻也被国家纳入重点扶持的剧种,社会上对传统艺术、高雅艺术的关心与十几年前相比已是大不相同了。

适逢文化部规划为昆曲演员出书,这样我便有幸为我这本小书又续上了90年代以后的一段历程和感悟。此书的前半段为“一个孤单的女小生”,后半段为“独步芳尘”。

感谢复旦大学毕业研究生、昆曲《伤逝》的编剧张静同学。她非常热爱昆曲,为我这本书出了很多力,帮了很多忙。还要感谢大画家陈佩秋老师,她欣然命笔,为我题写了书名——“巾生今世”。

书中照片由上海戏校、上海昆剧团、上海电视台、台北石头出版社及好友们拍摄提供,在此一并深谢了。

此书是这几年我断断续续地写来,既是念想,也是总结。时而翻阅,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岳关缇

2008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