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与区域差距的现实出发,结合我国开放政策的历程,阐明了我国改革初期,开放在地域上的非均衡发展和以对外经济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是造成我国东西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所提出的分析思路和建议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 相关范畴界定、理论综述及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
第一节 基本范畴界定: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
一、欠发达地区
二、开放型经济
三、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
四、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述评
二、研究我国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的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一、理论缘起——区域经济系统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三、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分析的理论推演
四、“要素收益——外部性——制度”框架的提出
第二章 我国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定量分析及特征研究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定量分析
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特征研究
第二节 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一般特征研究及开放度测定
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一般特征
二、我国区域开放度的测定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欠发达地区开放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要素收益增加
第一节 开放经济——要素流动——收益增加动因分析
一、开放经济——要素流动——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二、要素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三、要素收益促进区域增长在区域账户的体现
四、要素流动促进欠发达地区增长的可能性
第二节 要素收益差异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对比
一、劳动力要素收益差距
二、资本要素收益差距
三、地方政府财力差距
四、对比分析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要素收益增加的推力和路径
一、我国要素流动扩大地区差距的原因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要素收益增加的可能路径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经济主体推力——“四力模型”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外部性突破
第一节 外部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区域经济发展外部性的内涵
二、外部性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机理
三、区域经济发展外部性指标评价体系
第二节 开放型经济的外部性差异分析
一、两种指标体系测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二、欠发达与发达地区外部性对比分析
第三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部性突破分析
一、欠发达地区外部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外部性突破的重要领域
三、政府干预和市场运行结合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制动力:制度创新
第一节 制度创新与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一、制度、制度创新及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
二、国家经济政策对开放型经济的影响
三、非均衡的制度安排对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影响
四、开放型经济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制度动力分析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考及国际经验借鉴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开放型经济的影响
二、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国际经验借鉴
三、国外区域开发政策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开放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一、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步骤
二、欠发达地区制定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条件
三、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制度创新
一、欠发达地区制度创新的要求
二、欠发达地区制度创新的内容
第六章 西南六省区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西南六省区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要素分析
一、西南六省区市要素现状分析
二、西南六省区市要素收益评价
三、西南六省区市要素收益增加的条件
第二节 西南六省区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外部性分析
一、西南六省区市外部性现状分析
二、西南六省区市外部性评价
三、西南六省区市外部性突破的条件
第三节 西南六省区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分析
一、西南六省区市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机遇
二、西南六省区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思路
第四节 西南六省区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一、西南六省区市协作发展,形成合力
二、促进西南经济圈建设,自强集聚内力
三、做好重点区域建设,形成空间推力
四、积极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整合外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