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小传(1919-2018)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小传》收集了四百多位从1919年至2018年为止的已故作家的简介。编者从零星的资料中,整理出这些作家重要的生平事迹和著作,全面展现了100年来马来西亚华文写作者的整体风貌,同时也记载了马来西亚华人从漂洋过海到落地生根的历史进程。
本书根据作家的卒年编撰,从他们的简介中,可以看到马来西亚华文写作者对文学的热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地书写生命历程,用文学记录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开拓精神,留下丰富的文献史料,可作华族后辈学习的典范。
作者简介
马仑,男,1940年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祖籍广东丰顺县。原名邱名崐,常用的笔名有:梦平、马嵛、丘岷、芭桐、冬琦、晋逖、邱子浩等。1961年毕业于柔佛州新山日间师训学院,曾任华文小学校长,南马文艺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著作丰富,内容多元,有小说、散文、少儿故事、文学评论、文人资料等。2004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奖,2014年获颁亚细安文学奖。
目录
001 艾雁(1940-2008)
002 白鹤(1913-1969)
003 毕洛(1942-2012)
004 斌子(1932-1979)
005 冰梅(1931-已故)
006 伯圆(1914-2009)
007 蔡洪钟(1916-2003)
008 蔡任平(1893-1969)
009 蔡寰青(1907-1970)
010 蔡有辉(1915-1993)
011 蔡正健(?-?)
012 曹莽(1940-?)
013 陈凯(1921-2001)
014 陈平(1924-2013)
015 陈田(1923-1990)
016 陈璧颖(1958-已故)
017 陈观斗(1882-1964)
018 陈蕾士(1919-2010)
019 陈立训(1914-1992)
020 陈立惠(1934-2013)
021 陈祈锭(1957-2014)
022 陈强华(1960-2014)
023 陈楣康(1939-2014)
024 陈晴山(1894-1960)
025 陈庆佳(1940-2011)
026 陈庆昌(1927-2015)
027 陈汝桐(1919-2006)
028 陈少白(1924-?)
029 陈绍唐(1916-2003)
030 陈世荣(1905-2001)
031 陈文龙(1949-2010)
032 陈雪风(1936-2012)
033 陈应德(1938-2007)
034 陈育青(1944-2003)
035 陈征雁(1937-2006)
036 赤阳(1939-?)
037 初阳(1937-1999)
038 戴炳权(1942-2005)
039 戴大伟(1970-2016)
040 戴英浪(1907-1985)
041 貂问湄(1920-1984)
042 丁家瑞(1916-2000)
043 东方月(1914-1989)
044 杜边(1914-1997)
045 杜运燮(1918-2002)
046 杜志昌(1924-2017)
047 端木虹(1939-1996)
048 邓国先(1939-2017)
049 方户(1941-2001)
050 方北方(1917-2007)
051 方水双(1931-2017)
052 方壮璧(1926-2004)
053 房汉佳(1936-2010)
054 斐楼(1900-1999)
055 符家燊(1938-2014)
056 符肇流(1940-2008)
057 傅孙中(1941-2013)
058 谷中鸣(1937-2003)
059 顾兴光(1939-2012)
060 管震民(1880-1962)
061 郭北(1937-1994)
062 郭金祯(1939-2015)
063 郭仁德(1941-2010)
064 海凡(1948-2008)
065 韩萌(1922-2007)
066 韩觉夫(1911-2000)
067 韩素音(1917-2012)
068 何谨(1959-2007)
069 何苦(1937-2010)
070 何乃健(1946-2014)
071 洪浪(1942-1999)
072 侯越英(1939-1996)
073 胡锦昌(1964-2014)
074 胡一声(1905-1990)
075 黄琼(1925-1999)
076 黄崖(1932-1992)
077 黄尧(1914-1987)
078 黄复生(1928-2005)
079 黄戈二(1936-2008)
080 黄和联(1959-2014)
081 黄继翔(1924-2009)
082 黄金明(1922-2011)
083 黄明治(1927-2017)
084 黄钦伦(1924-1988)
085 黄仁华(1949-2004)
086 黄任芳(1926-2004)
087 黄润岳(1921-2005)
088 黄少怀(1884-1973)
089 黄晚香(1911-2003)
090 黄伟强(1911-1986)
091 黄则南(1900-?)
092 黄哲真(1957-1990)
093 黄振忠(1938-2010)
094 黄尊生(1894-1990)
095 慧适(1940-2009)
096 集文(1939-2016)
097 纪青(1943-2013)
098 金明(1914-1999)
099 金叶子(1948-2002)
100 静星(1941-?)
101 邝国祥(1904-1971)
102 柯杰雄(1942-2010)
103 赖敬文(1952-2016)
104 蓝小忆(1948-1974)
105 郎格非(1941-2010)
106 老杜(1924-1980)
107 老蕾(1915-?)
108 李安东(1917-1999)
109 李冰人(1903-1996)
110 李定华(1912-2007)
111 李锦宗(1947-2017)
112 李禄祥(1927-1981)
113 李梅子(1910-1988)
114 李瑞青(1917-2010)
115 李士源(?-?)
116 李寿章(1939-2009)
117 李一文(1935-2008)
118 李永平(1947-2017)
119 李蕴朗(1914-1969)
120 李作梅(1908-1998)
121 连啸鸥(1909-?)
122 梁园(1939-1973)
123 林潮(1920-2006)
124 林风(1942-2013)
125 林岩(1910-1996)
126 林参天(1904-1972)
127 林从周(1905-1981)
128 林广明(1938-1998)
129 林和贵(1936-2012)
130 林晃升(1925-2002)
131 林健安(1908-1971)
132 林连玉(1901-1985)
133 林明心(1905-1991)
134 林鲁生(1898-1983)
135 林守驷(1881-1965)
136 林姗姗(1900-1980)
137 林英强(1913-1975)
138 林蕴光(1893-1977)
139 刘戈(1934-2015)
140 刘柳(1914-1999)
141 刘强(1892-1962)
142 刘伯奎(1913-1996)
143 刘果因(1904-1991)
144 刘隆昌(1944-2016)
145 刘前度(?-?)
146 刘贤任(1917-1986)
147 刘子政(1931-2002)
148 柳潇潇(1957-1985)
149 龙延川(1918-1986)
150 鲁莽(1939-2003)
151 鲁白野(1923-1961)
152 吕晨沙(1945-2014)
153 吕少雄(1926-2009)
154 马汉(1939-2012)
155 马夫之(1937-1997)
156 马摩西(1918-1971)
157 马天英(1900-1982)
158 梅子丘(1940-1990
序言
生死殊飘忽
——向已故马华文人敬礼
2017-2018年,我的生活
格外繁忙,大部分的时间栽
进旧书报堆里头,翻箱倒筐
地不断翻找资料,连每天惯
有的作息时间也给弄乱了。
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很辛
苦,却非常有意义,因此再
辛苦也要苦撑下去。老天让
我在古稀之年有机缘再度编
写马华文人作家的传略,我
感到任务重大,也很荣幸,
因此无论如何都要致力完成
与潘碧华博士合作编撰的专
集——《马来西亚华文作家
小传(1911-2018)》。
当我决意接受这项任务
后,约有两周的时间,“辗
转相忆心”后便陷入了迷茫
恍惚、彷徨乏助的状态中,
我常吟咏着唐朝白居易《长
相思》的名句:“思悠悠,
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我多希望能够为马华文坛
多做点事,多留下文献记录

但转瞬间,我即惊觉自
己当下所叙述的文人墨客皆
已亡故——只有“逝日”哪有“
归时”?
故友已乘黄鹤去,我连
吟哦沈俭期的“情为契阔生
,心由别离死”名诗也不行
呐!我是否有重提他们光环
的能耐?
于是,“寂寞书斋里,终
朝独尔思”(唐朝杜甫诗句
)、“黄鹤西北去,衔我千
里心”(南朝汤惠休诗句)
,我在日记簿里抄录清朝方
以智的佳句:“死生容易事
,所痛为知音”——而今,
我的知音安在?
马来西亚华人文人不太
受到重视,多少年来,多少
文坛史事已随逝水东流,数
以百计先贤生命已殒落,是
不可能再有访问探究根由的

幸而打从40年前(即
1977年)起,我尝试编撰
一些马新作家及文化人的生
平事略,曾先后投函结交不
少的本土文人,获得许多回
音、赐教、创作小史及影照
等,让我有机缘在1979-
2016年间,相继出版了编
纂文人小传专集,计有:《
马华写作人剪影》(1979
)、《新马华文作家群像》
(1984)、《新马文坛人
物扫描》(1991)、《新
马华人作者风采》(2000
)、《新马文人集影》
(2010)、《柔华作家百
人文集》(2008)等,那
都是全凭三四十年来马新文
友们惠助资料的成果。
我自信是全马结交最多
文友的写作者之一,令我抱
歉的是,由于个人太忙碌,
与这批文人作家长期保持联
络的并不多,经常互访者更
少,因此这么多年来,只能
“相忆无期见,中宵独上楼”
(唐朝崔道融诗句)、“久
别名山凭梦到,每思旧友取
书看”(宋朝陆游名句),
而逝水悠悠,生命有限,“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唐朝李白诗句),多少文
友已相继辞世了。然而,斯
人已远,但文气犹在,遗著
弥足珍贵,我们不该就此遗
忘他们。
于是,根据个人原有的
文人传略集,然后竭尽所能
参阅积存的旧报书刊,和相
关的文史工具书,加上数十
则刊登报端的讣告、敬告知
文、噩耗讯息、泣谢及挽词
等剪报,摭拾整合成篇。有
些着实缺乏新资料、逝期及
图照等,明知他们已永别文
坛,也无法一并列入本书,
乃这部史料集一大憾事。
宋朝范成大的名诗《喜
收旧知书》正转达了我的心
声:“故人寥落似晨星,珍
重书来问死生。笔意不如当
日健,鬓边应也雪千茎”,
令我吟味再三。
为了编好这部马新文坛
上较少出现的“本土文人敬
悼集”,更须“感恩前尘当下
”!面对诸多困阻后,不能
不承认我的能力有限,我近
乎是在抑郁症的状态中,加
上我左边的眼疾(青光眼)
引起干扰,可说心力交瘁。
所幸得到马大中文系潘碧华
博士,也是现任马来西亚华
文作家协会会长(2019)
的协助,获得马大马来西亚
华人研究中心提供研究经费
、马大中文系师生为文稿打
字、校对及修饰,以及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答应出版
的支持力量,方使我有无限
动力完成这项任务。
为此,我祈祷在天有灵
的物化故友保佑,让这本饱
含集体记忆的书问世之后,
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向这
些故世的马华文人缅怀、效
仿与敬礼!
马仑
2019年3月31日士姑来公
主园小丘楼
导语
本书收录已故303位马华文人,都在马来西亚的华文文艺界活动过、耕耘过,特予简介其生平事迹,加以赞许与表扬,深切悼念和追思。摘自1919-2018年,他们有的是属于“二战”后,1946-2018年的笔耕者,其中不乏早在“二战”前已在本土文艺界活跃的前辈,曾为繁荣马华文艺而备尝艰辛,更令后人追思致敬。
精彩页
001 艾雁(1940-2008)
原名潘经智,马华散文作家,生于1940年10月10日,祖籍中国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溪前乡。初中毕业于巴生中华中学,1959年新加坡中正中学高中毕业。居住于雪兰莪州丹绒加弄市镇,是一位佛教徒。
曾任临时教师,兼任华文报通讯员多年。自1962年担任银行分行出纳主任,迄1995年底退休,共33年。中学时代开始对写作有兴趣,文章散见各报副刊。自称由于各种因素,对写作总不能锲而不舍,时写时辍,于1980年后封笔。1972年出版散文集《青春的痕迹》。碧澄主编的《马华文学大系·散文(一)·1965-1980》(2001),收录艾雁写于1977年和1978年的3篇佳作:《贺年片·回忆·祝福》《缅怀》和《又是清明》。
艾雁约于2008年上半年往生,享年68岁。
002 白鹤(1913-1969)
马华诗人暨教育家。白鹤是吴鹤琴的笔名。他原籍中国福建诏安,1913年12月12日生。5岁丧父,由大哥吴太山栽培长成。赋性聪颖,善读书,在乃兄自办的松斋义学读完高小,即升当地县立的诏安中学,每试辄名列榜首。初中毕业后,又进厦门集美中学,完成高中课程。嗣后再负笈申江,进上海复旦大学攻读文科至毕业;举行毕业式时,适逢日人发动侵华战争,复旦移校于重庆,白鹤随校方西北上,住陪都三载,替国家做后方宣传工作,甚得好评。滇缅公路筑成后,他历12天长途跋涉之苦,取道仰光,转入马来亚,与乃兄相聚。
南来森美兰宁宜,行装甫卸,即受聘于吉隆坡中华中学执教;2年后,又应聘于新加坡中正中学,甫一载而日军南侵。于仓猝之间,携未婚妻冯金玉回宁宜太山庄避难,并与冯金玉举行结婚仪式。马来亚光复后,先应聘于槟城钟灵中学,继则历任实兆远南华中学、太平华联中学等教职,然后重返槟城钟灵中学任教多年。其于吉隆坡执教时,曾兼任《联邦日报》副刊编辑一年半。1947年,他在槟城主编综合刊物《教育新闻》;1949-1950年,担任《星槟日报》的副刊编辑。后来,他在《北斗报》当编辑,写了不少的社论及其他文体的作品。又担任过政府设在槟城的师资训练班讲师。自钟灵中学退休后,旋被聘为槟城佛教义学校长,直至逝世。由于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生前热心协助推动佛教事业。
白鹤多才多艺,对于琴棋书画均有涉猎,虽不是名家,却样样能之。常用的笔名尚有:吴逸牛、吴牛、一尘、白翁、牛溲斋主等。出版过3本书:杂文小品集《牛溲斋随笔》(分上、下二集)、诗集《苦难篇》和文史小品集《文史札记》。他的诗集《苦难篇》,好语如珠,具有象征主义的倾向,为读者所称颂。
白鹤不幸于1969年因故疾肠癌复发,虽经槟城与吉隆坡两地中央医院尽力抢救,终难挽回天命,与世长辞,得年58岁。
003 毕洛(1942-2012)
原名张齐清,祖籍中国广东乐会(今属海南),有“魔鬼诗人”之称,马华诗人暨报人。1942年2月14日,出生于森美兰芙蓉。曾从商,兼任大马电视台采访员,后来出任《建国日报》总编辑,并任马来西亚编辑人(华文)协会总务。他在台北出版第一本诗集,并于1976年7月易名为《玻璃鱼》,在吉隆坡再版。另著有散文集《西出澳洲有故人》。
毕洛移居澳洲之后,定居在墨尔本。曾任澳洲华文作家协会墨尔本分会会长。他为本地保健月刊《大家健康》定期撰写有关最新医药与保健课题的“健康专栏”多年,话题十分生活化且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皆很高,在字里行间,他还不时勉励读者要及早保健,以便步人高龄时,能够“寿而康”,过上快乐的晚年生活。
从澳洲返回吉隆坡,与结交50余年的好友游枝相聚时,他自嘲“身中数刀”来形容他几次开刀做手术的经历。作家游枝在悼念文章《给齐清送行》里头写道:
“张齐清,如果他活在古代,是肯定的侠客。他在人生江湖数十年,接近他的,都受过他侠义的照顾。我不觉得他的远去是我失去一位贵重的好友。他与我共生五十余年,风雨同宿,祸福共当,他往那里去了,都永远活在我的世界里。”(载2012年3月30日《南洋商报·商余》)
毕洛于2012年3月22日在澳洲墨尔本辞世,享寿70岁。
004 斌子(1932-1979)
1950年代中期马华作家;原名陈光平。1932年6月21日生,祖籍海南省文昌县,原居彭亨州,在关丹受英文教育。
1957年曾到柔佛州北干那那某小学当英文教师,不久移居新加坡,出任澳洲广播电台东南亚华文部主任。1964年11月,创办《恒光》月刊,共出版5期,于1966年终刊。1956年前后,发表了不少的小说与散文。1958年,出版了第一本书《阳光下的人群》(短篇集);翌年1月,又印行了散文集《生命的浮雕》。代表作《森林里的枯骨》已被译为几种语文。
1964年11月1日,由斌子主持的新加坡恒光出版社出版了《恒光》月刊创刊号。这是一本印刷装帧精美不俗的文艺杂志,选登不少文艺创作、学术论文和一些漫画及奇文怪论。
约于1968年后,他返回彭亨州居住;之后,似未有新作发表。马仑于1980年12月主编的《马华当代文学选·第二辑(小说)》(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