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唐代88位诗人的诗作234首,宋代77位词人的词作217首,元代54位曲作家的作品105首。
本书正文中作家的排列,大致以生年先后为序;个别情况则依据卒年;生年无考的,则按在世年代先后为序。
每位作家均加附100字左右的小传,主要介绍生卒年、籍贯、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注重吸收近年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按诗、词、曲分类,以作者先后为序,通过作者小传、疑难注释、名家鉴赏、情景插图等方式,向读者全面介绍作者经历、创作背景、意象内涵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共收录唐代88位诗人的诗作234首,宋代77位词人的词作217首,元代54位曲作家的作品105首。 本书正文中作家的排列,大致以生年先后为序;个别情况则依据卒年;生年无考的,则按在世年代先后为序。 每位作家均加附100字左右的小传,主要介绍生卒年、籍贯、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注重吸收近年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按诗、词、曲分类,以作者先后为序,通过作者小传、疑难注释、名家鉴赏、情景插图等方式,向读者全面介绍作者经历、创作背景、意象内涵等。 目录 唐诗 虞世南 蝉 王绩 野望 寒山 杳杳寒山道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山中 卢照邻 长安古意 骆宾王 在狱咏蝉 杨炯 从军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杜审言 渡湘江 苏昧道 正月十五夜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宋之问 渡汉江 沈俭期 独不见 贺知章 咏柳 回乡偶书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张九龄 望月怀远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凉州词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夜归鹿门山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过故人庄 春晓 宿建德江 李颀 古从军行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选四) 出塞 采莲曲 长信怨 闺怨 芙蓉楼送辛渐 祖咏 望蓟门 …… 宋词 元曲 附录 序言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自序云:“凡一代有一代之 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 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 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氏意在强调每一时代都 有其最具特色之文学,这种 文学样式在这一时代所达到 的繁荣程度和艺术高度,“ 后世莫能继焉”。王氏此说 影响巨大,其后文学史家常 常称引此说,几成共识。 诗、词、文、曲是中国 古代文学的主要品类,是中 华传统文化标志性的艺术成 果。它们在其悠久的存在历 程中,各有其发生发展期、 高峰期、持续发展期。在其 高峰期,成为“一代之文学” 。 每一时代之文学,对后 世的影响除了其自身元素之 外,后人的诠选和笺解也是 一个反复阐释、不断增益的 经典确认和影响过程。 人类对经典的确认不是 有限行为,而是持续性的无 限行为。意大利著名学者贝 奈戴托·克罗齐(1866— 1952)在其《历史学的理论 和实际》中提出了一个著名 的命题——“一切历史都是 当代史”。这是一个耐人寻 味的历史哲学命题,它指向 人类对历史之意义的理解和 不断阐释,每一次阐释,既 是对历史的,也是对现实的 ;既是对非我之既往的,也 是对自我心灵之已然与未然 的。每一次阐释都是当代人 与古人的心灵对话和文化默 契。历史因为这种持续的阐 释而对人类的存续不断地产 生价值和意义。 丹麦文学理论家勃兰兑 斯曾经说过:“文学史,就 其本质意义上来说,是心灵 史,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 。”(《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序》)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 的积淀,淘洗出许多堪称经 典的作品,它们是中华民族 心灵史的记录,对未来人类 的心灵史不断发生着深刻微 妙的持续影响。 这套丛书以唐诗、宋词 、元曲为主,三者都是文学 中的文学,是各种文学样式 中审美抒情意味最浓郁的文 学样式。相对于小说戏剧, 诗词曲短小优美有韵的体性 特质,便于读者随时阅读和 记忆,尤其是其中的秀句名 言,特别容易记忆和传诵。 因此经典的诗、词、曲作品 ,既适合用作童蒙读物,也 方便人选小学、中学、大学 教材。在此基础上,比较集 中的精选笺释读物,则可以 满足不同层次的爱好者进一 步拓展阅读。 文化和文明与时俱进, 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文化 背景、阅读方式和思考习惯 。因此,对经典文化遗产的 重新诠选、笺释、鉴赏导读 ,便成为每一时代专家学者 对文化传播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优秀的学者善于将自己 的阅读经验通过这种方式传 达给大众,又往往能做到后 出转精,既充分参考前人的 选读经验和解释成果,又利 用自己的智慧和文化积累, 用最适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 话语方式重新阐释经典,为 当代人理解古人以滋养自己 的心灵疏通脉络,化解障碍 。这就是唐诗、宋词、元曲 、经典美文总能以“一百首” “三百首”“鉴赏辞典”等形式 不断翻新的心灵史依据和文 化史价值。 每一次“翻新”,都是一 次重新阐释、解读、鉴赏。 其方式方法就会有许多因人 而异的因素。陈寅恪先生倡 导阅读古人须具备“理解之 同情”。理解古人之处境、 身世、写作背景、写作意图 ,都是基本前提。面对既成 而不可变的文本,这些基本 的阅读准备是不可或缺的, 这就是作者小传、作品注释 的基本任务。在此基础上, 将古人的作品置于当代文化 视阈中,与解读者个人的学 养、人生经验、人生观和世 界观相融洽会通,碰撞出心 情志趣审美趣味的火花,古 人的作品便在这碰撞和融洽 中得到了新的文化和审美的 阐释。所谓“作者未必然而 读者未必不然”“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 理正在于此。至于具体而微 的解读视角、鉴赏技巧,正 是每一位选注笺释者可以发 挥之处。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 中心乐云教授是一位优秀学 者,学养深富,多年来致力 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 作,又比普通学者更具文化 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 而他在繁忙的教学和研究之 余,又主编这套《中华诗文 鉴赏典丛》,其意义和价值 已如上述。相信他对丛书编 著团队的选择一定是有新意 的,这套丛书必将是一项优 质的文化传承工程。我期待 其早日刊行,以慰读者之期 盼。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华诗教学会常务副会 长及秘书长 张海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