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方宁的好友沈若鱼为收集写作素材,以一个“特殊患者”的身份潜入戒毒医院。形形色色的吸毒病人、光怪陆离的离奇事件,使沈若鱼不得不中途逃离……女吸毒者庄羽暗设机关,使院长简方宁也染上毒瘾。面对无法摆脱的毒品“七”,简方宁毅然决然地给自己开了一张红处方……简方宁能否戒除毒瘾?庄羽会得到灵魂的救赎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处方(毕淑敏精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毕淑敏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简方宁的好友沈若鱼为收集写作素材,以一个“特殊患者”的身份潜入戒毒医院。形形色色的吸毒病人、光怪陆离的离奇事件,使沈若鱼不得不中途逃离……女吸毒者庄羽暗设机关,使院长简方宁也染上毒瘾。面对无法摆脱的毒品“七”,简方宁毅然决然地给自己开了一张红处方……简方宁能否戒除毒瘾?庄羽会得到灵魂的救赎吗? 内容推荐 美丽优雅的简方宁从边疆复员后,应聘到景天星教授主持下的戒毒医院任院长。戒毒是一件类似沙上建塔的工程;简方宁便是怀着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从事着这一艰险而又悲壮的西西弗式的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医院的影响日渐扩大,中药戒毒方案的研究实施也已初见端倪。她的好友沈若鱼出于好奇,以患者的身份潜入医院,接近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吸毒病人。她最终不能忍受置身于人鬼杂处的世界中巨大的精神重负,中途仓皇撤出。女病人庄羽在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驱动下,暗设机关,使简方宁也染上了毒瘾。简方宁不愿作为一个不能感知欢乐与痛苦的苟活者偷生于世,宁可选择高贵的自杀去殉自己圣洁的事业,以此昭示了人类的意志远超于毒品之上的强力。而沈若鱼在参加完好友的葬礼之后,决定继续她的事业。小说在严格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传奇因素,在一个个悬念的设置、展开与消解中结构故事,环环相扣,极具可读性。 目录 简方宁自杀了 景天星的责任 智当助手 戒毒医院之路 勉强入院 人兽米哈林 沈若鱼与简方宁的约会 两个女孩的初识 密谋入院 13号病房 身份被识破 庄羽的电视剧 院长查房 两星一宁老太太 吗啡——F肽 张大光膀子 宝蓝色的登记簿 潘岗出轨 周五护士 0号方案 富儿子 穷儿子 吟诗医生 吸毒婴儿 栗秋引发的战争 带毒红玫瑰 老三届的三大伯 为什么不一样 TC和NA 红袜子 不抽血,不抽骨髓 张大光膀子又来了 逃出医院 国际性弛禁派 白色和谐入潜 七 简方宁的遗书(1) 秦炳的药方 简方宁的遗书(2) 到戒毒医院去 女儿,你是在织布吗? 编后记 让快乐滋养我们的心 试读章节 简方宁自杀了 沈若鱼和母亲自南方旅游归来时,晒得像一段黑檀木。 先生到机场接她们,小心翼翼。好像母女俩是砍开的半个椰子,一碰就会汁液横流。本想把母亲接到自家,但老人坚持回干休所。送母亲回去安歇后,先生的精神才舒缓一些。 告诉你一件事,可别吓着。要有思想准备,把自己的红血球、白血球都调动起来,像城墙砖一样砌在那儿,抵御我这个消息的力度。先生郑重得吓人。 说吧,是不是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搞了颠覆我的小动作?家庭兵变、第三者插足什么的,我时刻准备着。沈若鱼一边说,一边向外拿着南方特产。 比这要坏得多。先生不理会她的打趣,沉痛万分。 沈若鱼不由得把手中的芒果扔到一边,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先生说,简方宁死了。自杀。 他认为沈若鱼会大哭大叫,甚至私下准备了一条新毛巾,准备妻子号啕痛哭的时候堵枪眼。 不料沈若鱼什么也不说,只把受挤压的芒果,摆在果盘的最上面,以便吃的时候优先处理,免得坏掉。 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沈若鱼,我不是和你开玩笑。你最好的朋友,有着几十年友谊纪录,你临去南方前还和她朝夕相处的简方宁——她死了。听到没有? 沈若鱼说,咱们俩距离不到一米,我怎么会听不到?你安的什么心?为什么说了一遍又一遍?! 先生说,看你没有反应。 沈若鱼暴躁起来,你想要看什么反应?沉默不语就不是反应吗? 先生说,沈若鱼,我真惊讶。以前老是怕我死在前头,你可怎么办?现在我放心了。你对心爱的朋友暴死,都能这般无动于衷,还有什么风雨经受不起? 沈若鱼说,我已料到她会死。就像一个科学家计算出了冥王星的轨道外面,还有一颗冥外星。他在宇宙中发现了冥外星的踪迹,正如他预计的那般如期到达,你说他有什么好吃惊的? 先生说,我想起一部电影的名字——女人比男人更凶残。 沈若鱼说,女人比男人更能忍耐。要是她决定死了,那就一定有活不下去的理由。 先生说,我觉得你从戒毒医院出来以后,更冷漠也更理智了。 沈若鱼说,你的意思,是让大家都到那里去留留学?可惜简方宁这个戒毒医院的院长不在了,你想走后门插班,没机会了。 先生说,你就不想知道你最好的朋友是怎样告别人世的?真的大智若愚到了这种境界? 沈若鱼说,所有的事,我都知道。 先生大惊道,你怎么一身巫气?简方宁前天去世,昨天她丈夫潘岗给我打的电话,死因不清,对外还属概不披露阶段,基本上是独家新闻。你怎么知道的? 猜的。沈若鱼淡淡地说。 我不信。先生摇头。做个试验,你先说她是死在哪里? 办公室。沈若鱼回答。 对了。可你怎么知道的? 她的办公室,真是个求死的好地方。家里有保姆,死起来,多受干扰?凡是有头脑的人,都不会愿意死在家里。再说吓唬了孩子,肯定方宁不忍。所以她不死便罢,倘若死,只有到办公室。沈若鱼冷静得好像在评点某一电视剧中的女主角。 你说她是怎么死的?先生又感惊骇。 吃安眠药。沈若鱼成竹在胸。 料事如神。先生伸出大拇指。紧接着又是那句:你怎么知道的? 这还用说?简方宁是个医生,整天同药打交道,自然是这件兵器最拿手了。电工自杀,肯定去摸电门。农民一仰脖就喝敌敌畏。死是大事,又没经验,谁不想做得利索些? 沈若鱼说得头头是道,好像有一道现成的文字答案,悬挂面前。 你说她屋里还有什么吧?先生的脸因为恐怖有些变形,还是忍不住问。 就是说除了她办公室常用的办公物品以外,还有什么?沈若鱼借重复问题的机会,延长了一下自己思考的时间。 是啊,说啊。先生估计沈若鱼回答不出。 可以把范围缩小一些吗?办公室很大。沈若鱼稍显困难地回忆着。 窗台上。先生宽宏大量地提示。 在窗台上,有一只空的药瓶。药瓶里装了一半的清水,水里插着一束……不,不是一束,那太奢侈了,方宁舍不得的。她不愿把自己的死,搞得那样豪华……沈若鱼自言自语着,目射精光,好像在把一幅破碎的图片拼起来,殚精竭虑。 片刻之后,她坚定地说,在简方宁的办公室的窗台上,有一只空药瓶。瓶里有半瓶清水,里面插着一枝盛开的红玫瑰…… 天啊!若鱼,你不要说下去了。如果你不是我的老婆,我简直要到公安局报案,说你涉嫌谋杀了简方宁。你人不在这里,怎么会对现场知道得这样一清二楚?莫非有特异功能?先生真的向后退了一步,远距离打量。 沈若鱼笑了,说,不是你提议玩这个游戏的吗? 先生说,我现在提议,永远不谈这个话题。 沈若鱼说,那不可能。我还要问你,以简方宁做事的严谨和一贯风格来看,她应该有一份很精彩的遗书啊。 没有遗书,更谈不上精彩云云。只有一张小纸条,写着:这件事与他人无关。底下是签名,还有时间,精确到小时和分,同医嘱一样规矩。是深夜写的,然后就吞了大量的安眠药。还有一点异常的是,墙上原来有一幅油画,现在不知去向。怎么样,这你不知道吧?先生恢复了往日的镇定。 沈若鱼说,真对不起,就连这幅油画,我也知道。 潘岗说,别人这几天一直在询问他,以为他们夫妻之间有什么别扭。简方宁年富力强,人又漂亮精干,事业有为,正在向学术上的顶峰攀登,为什么自戕?实在是谜。你既然这么了解情况,还是找有关部门谈一谈。也算对朋友和她的家人,尽了最后的心意。先生郑重地说。 沈若鱼说,那也得看我愿不愿意、简方宁愿不愿意。 先生说,简方宁已经不在了,你如何征求她的意见? 沈若鱼说,我有通灵之术。 景天星的责任 沈若鱼走进景天星教授的办公室。 我是沈若鱼,简方宁的朋友。她说。您可能不了解我,但我很熟悉您,包括您爱吸中华牌罐装香烟。 景天星虽已退休,但终生的学者生涯,仍在沿着惯性运行。她几乎没有老迈之人难以排解的寂寞孤独感。年轻时,她就立志把一生献给科学,认定冰冷的学术世界是自己的终身伴侣。刚开始很多人为她的婚姻之事操心,以为曼妙女子矢志不嫁,如果不是生理有残疾肯定就是待价而沽,等待一位白马王子。 景天星用实际行动粉碎了人们的判断,她留苏留美,在对第一世界的周游中,更坚定了孤独一生的决心。 没工夫。婚姻是少慢差费的事。谈一次恋爱花的光阴,够我完成十篇论文的了。在这种逻辑面前,人们只有知难而退。 老处女的身份使得她有格外的幸运。社会上,人们对不同于自己生活习惯的人,报以非议,某些时刻又会因了世俗的相互争斗,给他们机会。特别是一个女人,若是没有家庭,人们会出于古怪的怜悯,在事业和仕途上不屑与她们计较。 景天星从厚重的书丛里,矜持而傲慢地打量着沈若鱼,说,你是简方宁的朋友。很好,我希望有人能记得她。我很忙,看在你是简方宁朋友的分上,我会见了您。这就足够了。 沈若鱼说,教授,要是我理解得不错,就是说您下逐客令了?可是我们实际上什么还没有谈呢。 景天星说,你愿意,可以这么看。 沈若鱼说,我相信只要一句话,您就会求我留在这里同您长谈。 景天星说,太自信了吧?但你可以试试。 沈若鱼一字一顿地说——对于她的死,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授雪白的短发垂了下来,横着遮住了她的眉眼,一时看不清面目表情。 我今天来找您,因为我知道,您是她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您,她不会从事这种非常的事业。如果她不从事这种事业,今天就会健康地活在阳光下。您是她死亡中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我对您和简方宁所从事的工作的了解,比您想象的要多得多。比如0号戒毒方案和蓝斑。 噢?那是很尖端很秘密的!景天星大惊。你怎么知道的?她犀利地追问。 您告诉我,你们是怎么相识的,我就告诉您后面的一切。 景天星完全可以拒绝,她这一生,拒绝的事物太多了。作为一个独身女人,作为学术界某一领域的泰斗,她已把拒绝别人当做维护自身权威与神秘的法宝。但是在最心爱的助手的死亡面前,她丧失了勇气。 P3-7 序言 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 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而且她说她从小就是一个好学生,她的数学与语文是同样的好。(总算找到了一个喜欢也学得好数学的同行了,王蒙大悦焉!)她的开始写作源起于父亲的建议,而她的戒骄戒躁是由于儿时的母亲的教导。为了写作,她在完成了医学院学业以后又去上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学系并以“优”的成绩毕业,继而读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有几个作家老老实实地这样学过文学?)再说,她同时是或者更加是一个医术精良的内科医生,她对此充满自信与自豪…… 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我本来以为新涌现出来的作家都可能是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刺儿头反骨、不敬父母(而且还要审父)、不服师长、不屑学业、嘲笑文凭、突破颠覆、艰深费解、与世难谐、大话爆破、呻吟颤抖,充满了智慧的痛苦、天才的孤独、哲人的憔悴、冲锋队员的血性暴烈或者安定医院住院病人的忧郁兼躁狂的伟人——怪物。 毕淑敏则不是这样。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而在我们国家,常常是杀人之论火暴易红,救人之论黯然无光;大而无当之文如日中天,诚实本分之作视若草芥;凶猛抡砍之风时赢喝彩,娓娓动人之章叨陪末座。一句话,乖戾之气>中击文坛久矣,恨比爱强健,斗比和勇敢,骂比分析痛快,绝望比清明时髦,狂妄比谦虚现代,乌眼鸡驱逐掉了百灵与夜莺,厮杀的呐喊遮盖了万籁,而与人为恶的文风正在取代与人为善的旧俗…… 所以就更显得毕淑敏的正常、善意、祥和、冷静乃至循规蹈矩的难能可贵。即使她写了像《昆仑殇》这样严峻的、撼人心魄的事件,她仍然保持着对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任者的善意与公平。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时刻跟随着毕淑敏的笔端。惟其冷静才能公正,惟其公正才能好心,惟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而不至于使自己使读者使国家使社会陷于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里。也许她缺少了有的批评与憎十艮,但至少无愧于、其实是远远优于那些缺少应有的爱心与好意的志士。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如《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她宁愿忏悔自己的多疑与戒备太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人性(《翻浆》),而与泛恶论的诅咒与煽动迥异其趣。至于她的散文就更加明澈见底了。 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和谐与健康的因子。 而另外的多得多的天才作家的另一面,实在是文学界的病友。我尊敬与同情我的病友,我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有病,他们太痛苦了,他们因痛苦而益发伟大了。但同时我也赞美与感谢大夫,为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我祝愿在大夫与病友的比例上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失调。有病人也有医生,这才是世界,这才有各种写不完的故事。 不知道这是我的幸还是不幸,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被误解与被攻击的原因之一。我既觉得病人之可哀可叹,又觉得医生之可亲可信,特别是当我给一个比我年轻的作家作序写评的时候,我承认每一片树叶的价值。当然,我宁愿多称赞一点祥和与理性,但我也许又发放了太多的苦口的良药,真对不起。 后记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得到两次策划并编辑毕淑敏作品的机会。作为一个编辑,最大的享受和幸运在于,她享有职业给予的天时地利,能把自己爱读的、有价值的书推荐给读者,就像美食家把美食通过媒体与众人分享一样。 也许这个比喻并不贴切。因为更多的时候,你面对这些文字的时候,会觉得你是置身于生机盎然的百花园中,这里有芳香馥郁的玫瑰,有清凉坚定的芦荟,有淡雅忧伤的丁香,有平和低调的薰衣草……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翡翠菩提》是我们最先推出的两本书,以后我们还会有更精彩的图书陆续推出。这套书的最大特色,不但在于有趣、新颖的故事性,对心灵探索的价值及给人以启迪的哲理;也不只限于它广博的知识与细致迷人的行文,它最大的功用在于——它能帮助你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聪明、更善良、更有价值。这是编辑的根本用意所在,也是她能献给读者的最大礼物。 王蒙先生对毕淑敏的才情与人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理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如果我有亲戚朋友,我有孩子,我有孩子的朋友和老师,如果他们都是普通而正常的人员,我都会向他们推荐……” 20多年过去了,毕淑敏的长篇小说《红处方》《拯救乳房》《血玲珑》《昆仑殇》《女心理医生》等作品吸引了无数读者关注的目光,她的散文,特别是心理散文在当今文坛更是独树一帜。 毕淑敏是在世界屋脊当兵11年,当医生20多年之后,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的。这使她的作品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角与内容。特别是心理学博士课程的学习,使她的心理散文更是具有现代意识,一种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韵味和洞察万事的真知灼见洋溢在字里行间。 有人说,读毕淑敏的散文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沉浸在美好中的一种享受。因为她的散文有诗的灵性,美的气质。 在<造心>一文中,她这样写道: 造心的时候,可以有很多讲究和设计。 比如预埋下一处心灵的生长点,像一株植物,具有自动修复、自我养护的神奇功能。心受了创伤,它会挺身而出,引导心的休养生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心整旧如新。 比如高高竖起心灵的避雷针,以便在危急时刻,将毁灭性的灾难导入地下,耐心等待雨过天晴。 比如添加防震防爆的性能,在心灵遭受短时间高强度的残酷打击下,举重若轻,镇定地维持蓬勃稳定。 再如,她歌颂母亲的一段话: 母亲于是成了一种象征。她是低垂的五谷,她是无尽的蚕丝,她是冬天的羽毛、夏天的流萤。她是河岸的绿柳依依,她是麦田的白雪皑皑。她是永不熄灭的炉火,她是不肯降下毫厘的标杆……(《当我们想家的时候》) 这些精彩如虹的排比,令人耳目一新的佳句,读后使人如饮甘泉,如啜醇醪,使我们不但领略了行文的节奏美、音乐美,更看到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女作家,立足于现实的开阔胸襟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此外,叫人过目不忘的是她独出心裁的妙喻。她的笔尖饱含琼浆玉液,在字里行间尽情挥洒,既绘声绘色又轻松幽默。 甚至她连写自己的病痛也是那样妙趣横生: 以后若干年里,疼痛像一只忠实的小狗,亦步亦趋伴随左右。陪我上高山,下平原。宠辱不惊,休戚与共……面对每年都是正常的体检单,我认为疼痛是一幅精神的海市蜃楼。但那个不计名利的家伙,不理睬书面上对它置若罔闻,以相当稳定的节奏骚扰我,兢兢业业风雨无阻。果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它也像熟练的老仆,越发殚精竭虑服务周到了。伴随症状也渐渐多了起来,好像老仆嫌自己孤单,特带了孙男弟女集体拜访……(《无胆之人》) 这些妙不可言的比喻,充溢在行文的字里行间,俯拾即是。 毕淑敏是位勤于思索、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极富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作家。她以独特的审美经验、文化心理和思想素养,将寻常事物的真谛、将人生与命运的主旋律、将人内心深处的渴求,挖掘出来,表现出来。因此,她的散文总能给人一些新鲜的独特的东西。她驾驭自己的如椽巨笔,或写景、或状物、或言理、或抒情,如行云流水一般气象万千,鲜活又自然。一抹白云,一泓碧水,一声蝉鸣,一只彩蝶,在毕淑敏的笔下,都或浓或淡地蕴涵着温馨而又绚烂的哲理。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讲哲理有水到渠成的精妙,无令人生厌的说教,使很多人产生心灵的撞击与共鸣。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愿这些文字能给繁忙、迷茫的你以抚慰,疲惫无助的你以力量,紧张、自卑的你以信心,孤独、苦闷的你以快乐! 亲爱的读者,人人都渴望得到幸福,但五味杂陈就是生活。但愿我们都能携一颗宽容快乐的心上路,去把握生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于胭梅 2008年12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红处方》内容深刻,人物生动形象,是对灵魂深处最直白的剖析。太震撼了!只是简方宁的死给人带来一缕遗憾的灰色。 ——刘岩松 我不喜欢这个结局,虽然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一个带着悔意的恶魔和一个要挽救她的天使一同陨落了。这种恶意的报复给人的震撼太大了,让人害怕的不是毒品而是人性的恶,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被毒品侵害过的人性的恶。也许这就是现实吧! ——晓琨 一部极其经典的、关于吸毒者生活的描述。你在书中可以体会善与恶的较量。人物的描写入术“八”分,且极具特色,许多比喻是您在其他书中永远也读不到的。绝对值得细读! ——水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