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M.谢尔登编著的《跟随他的脚踪》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然而从诞生那天起直到今天,它所谈论的问题却依旧真实。正如世事变迁,人们行为的终极原则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19世纪的美国小镇,一位牧师因为在家中接待了一位垂死的流浪汉,内心受到极大冲击。他在牧师优越的位置上不禁思考,在自己生活的每个场景中“耶稣会怎么做?”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个跟随主脚踪的问题。此后各色不同的人也在感动之下,开始在自身的处境中根据耶稣教导的原则来生活,其中有报刊主编、巨额财产拥有者、天才歌手、大机构主管……报刊主编开始考虑是否要报道残酷的拳击比赛和带露骨描写的新闻,高级主管要考虑是否要隐瞒自己机构的犯罪行为,天才歌手要看待自己内心想一夜成名的动机。
“耶稣会怎么做?”如此提问,不是时髦,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生活真实、无可逃避的复杂中,挑战无处不在。他们是如何顺应感动去克服各种困难,凭着信心抗拒世俗的潜规则,守住自己的承诺?有人又是如何屈从了环境压力,一直活在自责中?他们效法耶稣脚踪的行为如何对他们的每日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以至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查尔斯·M.谢尔登编著的《跟随他的脚踪》中许多感人的故事中,故事亲历者们内心真实的挣扎一一披露。在现代世界的场景中,如此的感动和挣扎每一天还在许多人心中延续。究竟我们今天该怎样来回应心中的感动和现实中的真实,怎样来真正地跟随他的脚踪?那就来看《跟随他的脚踪》吧!
一个星期五的早晨,亨利·麦克斯威牧师正在准备主日崇拜的讲稿。他已经被打扰了好几次,眼看着早晨就要过了,而他的讲章只写了一点点,因此麦牧师急得烦躁不安。
当麦牧师应付完最后一次打扰,他上楼对太太说:“玛利,如果再有人来拜访,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不然你就说,我很忙不能下来。”“好,亨利,但是我待会儿要去探访幼儿园,就只剩你一个人在家了。”玛利说道。
于是,麦牧师上楼进了书房,关上门,过了几分钟,他听见玛利离开了屋子,然后,一切都归于寂静。他坐在桌前舒畅地吐了口气又开始写,他的讲稿主要出于彼得前书2章21节:“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他特别强调讲章的第一部分——耶稣的受苦与替死作了我们每个人的挽回祭,唤起我们注意基督在各种情况下为我们受苦的事实。接着他举出例证,以耶稣的生活及教训说明如何遵照他的榜样做人。现在他正在写第三点和结论——我们必须效法他的牺牲和榜样。当他正想用逻辑的方法写到“第三步是什么呢?——”的时候,刺耳的门铃声响了。他坐在桌前皱了皱眉头,没有动,很快地,门铃又响了一下,麦牧师走到一个能够看到楼下大门的窗口张望,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站在台阶上。他心想:“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像是一个流浪汉,我还是下去一趟吧!”他放下没写完的讲章,下楼打开了大门,沉默了片刻,这个落魄的青年开口了:“先生,我失业了,我想或许你可以帮我找个差事做做。”牧师回答说:“我想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现在的工作机会太少了。”他一面说着一面慢慢地关上了门。。“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我想或许你能够写一封短信介绍我到铁路局、商店或是其他的地方去看看。”年轻人一边说着,一边不安地把他那顶褪了色的帽子在两只手上拿来拿去。
“抱歉!今天早晨我忙得很,希望你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我这儿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给你做,我只有一头牛和一匹马,都是我自己来照顾。”麦牧师关上大门,听见那位青年走下阶梯。他上了楼走进了书房,从窗口看到那个青年人缓缓地走向街心,手里还握着那顶帽子——一副沮丧、无家可归、被世人遗弃的样子,牧师凝视了片刻,叹了口气,回到书桌又继续再写。之后,再也没有任何的搅扰了。两个小时后,当他的妻子回来时,麦牧师已经写好了讲章,他把活页纸收好,钉好,夹在圣经里,这样主日崇拜的讲章总算完全准备妥当了。
“亨利,今天早上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晚餐的时候他妻子说道:“当我和布朗太太去访问这间幼儿园时,游戏刚完,孩子们都围在桌边等着吃点心,忽然门开了,进来了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顶肮脏的帽子,靠着门边坐下来,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怔怔地看着那些小孩子,很明显,他是个流浪汉。起先,姬勒小姐和她的助手阮思小姐都有点害怕,但他只是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过了几分钟就走了。”
“大概他很累,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我想就是刚才来过的那个年轻人,他是不是看起来像个无家可归的人?”
“对啊!风尘仆仆、衣衫褴褛的,一看就像个流浪汉,我猜他最多不过30岁。”
“那就是同一个人了。”麦牧师若有所思地说着。
过了一会儿,他的妻子问他:“你的讲稿写好了没有?” “希望礼拜天大家都喜欢你这篇稿子。”麦太太笑着问,“那你打算讲些什么呢?”
“‘跟随基督’,我举主耶稣为我们的罪上十字架流宝血作例子,然后再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效法他的牺牲和榜样……”
“我相信一定很精彩。可是最近几个星期天天气总不太好,希望这个礼拜天不要下雨。”
“是啊!下雨天会众总是那么少。”麦牧师叹了口气说。
星期天早晨,雷蒙城意外地竟是一个清新暖和的天气,聚会在11点钟开始,教堂里坐满了衣冠楚楚,非常体面的人士。
这个雷蒙城的第一教会,他们自信拥有世间最好的音乐,四声部的诗班又是那么的精彩出色,通常所有的音乐都是配合着讲道的主题,而这一首圣诗又是经过精心修改而成的现代化诗歌——“耶稣!我愿舍弃所有,背起十架跟随你。”在讲道之前,还有女高音独唱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无论何处,我愿跟随,随他随他一路行。”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