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为解决“怎样给宝宝取个佳名”这一生活难题而编著,并以此为核心,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阐述和指导。不仅详细阐述了姓名对宝宝人生的影响、好名字的标准和取名的禁忌等理论知识,更教给了父母为宝宝取名的基本方法,以及怎样为男宝宝取名,怎样为女宝宝取名,如何解决重名和改名等常见问题的实用技巧。
同时,作者还尽量避免了同类书内容务虚空洞,理论纷繁复杂而不实用的缺点,精简了理论部分,圭要突出了简易可行的操作技巧和操作方法。
捧起本书,父母无需为晦涩费解的理论而头痛,只需按照一目了然的技巧操作,即可为宝宝取得满意的佳名。
本书为解决“怎样给宝宝取个佳名”这一生活难题而编著,并以此为核心,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阐述和指导。不仅告诉父母姓名对宝宝人生的影响以及好名字的标准和取名的禁忌等知识,更教给父母为宝宝取名的基本方法,告诉父母怎样为男宝宝取名,怎样为女宝宝取名以及如何解决重名、改名等常见问题。
2.复姓宝宝如何取名
四个字的名字在中国多见于复姓,单姓取四字名的也有,但极少见,这几年才刚刚出现。那么既然有四个字的名字,这种名字是否可取呢?
中国目前有不少复姓,包括:
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浪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间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于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晋楚、阎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余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等等。
以上部分复姓有的常能见到,像司马、欧阳、诸葛、上官等,以这些复姓起的名字经常是四个字的。
四个字的名字有什么优越性呢?姓名专家认为,四个字的名字主要有以下优越性:四个字的名字重名率低。从目前的四字名来看,重名的极少,因为四字比三字名从重名的概率来说就低,而且复姓都是小姓,重名的概率更低了。从防止重名的角度来说,四个字的名字太有优越性了。
从内涵上来说,四个字的名字与三个字的名字内涵相当,有时内涵还比三个字的名字丰富,因为到底比三字名多一个字。
从读音上看,四个字的名字往往比较上口。比如:上官云珠,比起关云珠、尚云珠都好听。澹台灭明,听起来就比谭灭明、台灭明有力量。这里面有个发音起伏的问题,四字名能有起伏,而三字名和单字名都难有起伏。
既然四个字的名字在防止重名、内涵、发音上都有优越性,那就应该提倡起四个字的名字。
那么如何起四个字的名字?复姓起四个字的名字不难,可如果不是复姓该如何起四个字的名字?姓名学家指出:单姓可以自造复姓,或虽然是单姓,在姓后面用三个修饰字,一样能起出理想的四字名。
自造复姓听起来有些新鲜,确实如此,因为极少有人自造复姓。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姓什么是不可改变的,哪怕姓个特难听的姓,也得用。但反过来看,现有的复姓不也是人造出来的吗?有些复姓在造的时候似乎还不太严肃,甚至有些滑稽。例如:复姓第五,公羊、羊舌。
由此看来,这些复姓古人造得也不那么神圣,新人为什么不能造复姓?
如何自造复姓?姓名学家认为,自造复姓不是改姓,应是在原来的姓氏上加个字,最简单的办法是宝宝的父母之姓相连。比如父亲姓张,母亲姓李,自造复姓就是“张李”。如果一个人叫“张惠兰”,很俗,而且重名的多。如果叫“李惠兰”,也俗,重名的更多。但是如果她叫“张李惠兰”,听着就新鲜了,而且不俗,重名率极低。这种自造复姓的方法既简便,又具有四字名的所有优越性。
父母之姓相连,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宝宝的名字中有了母亲的姓。现在宝宝一般都是随父姓,名字与母亲无关,这似乎不太合理。如果父母之姓相连,起出的名字中间夹着母亲的姓,把一家人联成一体,象征着亲情相连,终生相伴。
单姓改复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出现过的。过去女性出嫁以后,姓王的嫁给了姓张的,就改叫张王氏;姓赵的嫁给了姓李的,就改名李赵氏。这实际上也是自造复姓。从这点来说,父母之姓相连这种自造复姓的方法是无可非议的。
除了自造复姓以外,用单姓也可起四个字的名字。比如一个人姓金,取名“金杨颜童”,听起来十分好听。这种取名方法就是直接起四个字的名字。 起四个字的名字应该注意的是,首先在发音上要尽可能地有起伏,这样好听。另外,名字中的字多了,更要注意发音不能绕嘴。其次是要注意别有歧义。
日本人习惯用四个字的名字,中国人起四个字的名字时,注意别与日本人的名字相似。比如:日本人喜欢用“子”、“雄”、“夫”、“郎”等字结尾,我们就最好不用这些字结尾。因为弄不好就起成日本名了,让人误以为宝宝是日本人了。
总的来说,给宝宝取四个字的名字,是解决中国人重名问题的有效办法。
3.少数民族宝宝如何取名
如何给少数民族宝宝取名字呢?姓名学家指出,给少数民族宝宝取名字,既要突出本民族的特色,又要突出时代和社会特色,两者兼顾,才能给少数民族宝宝取得一个满意的好名字。
取名保持本民族的特色,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取名风俗和传统。不同的少数民族对宝宝取名字的习俗各有不同。
哈尼族的宝宝出世第三天,必须取名。部分哈尼族实行父子连名制,给宝宝取名忌讳与祖辈、父母兄长相同。三天内如有外人进家门,就请来者取名,并拜为干爹,如果宝宝出生时脐带绕脖者,男的取名“挎德”、“挎龙”,女的取名为“实折”、“实跃”等。
彝族的宝宝出生后由第一个来家里的异姓人取名,并认作干爹或干妈;倘若宝宝满月仍无异姓人来家,就择吉日杀鸡献饭,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祖父祖母给宝宝取名。取过奶名后,如果宝宝体弱多病,经常啼哭,便认为是名字没有取好,要到河、沟上搭一木桥,让第一个过路的人重新给宝宝取名,拜作干爹。另一种方法是拿一点银器放在碗里,盛上清水后祈祷,然后把碗放在神台上,在预定期限里外人来家里就拜认为宝宝的干爹,由来者给宝宝取名。宝宝长大成人或入学读书后,再取一个学名。
拉祜族的宝宝出生后第三天,由长辈根据宝宝的性别和出生日的属相取名。凡是男性都以“扎”字开头,后面加当日属相为名;女性则冠以“娜”字加属相为名;如属虎日生的男孩取名“扎拉”,女孩就叫“娜拉”,属兔日生的男孩叫“扎妥”、女孩叫“娜妥”。取名后宝宝多病时,可根据出生的时辰改名。例如,天亮时生的男孩叫“扎体”,女孩叫“娜体”;也可以根据宝宝的特征改名,生得胖的男孩叫“扎儿”,女孩叫“娜儿”等等。
佤族宝宝出生当天,亲友送水酒、鸡、米等前来贺生,请魔巴杀鸡看卦。根据本家族的谱系和出生顺序、时辰及时取名;男女取名各自排序,男子取名多用“岩”字开头,女子取名多用“娜”字开头;男子当父亲后,寨人根据其儿子的名字又有新称呼,对外人称其名字时,则用旧名字。
傣族的宝宝出生后,亲友们来祝贺、送礼,取名字时长子称“岩”,次子称“衣”,三子称“尚”,四子称“赛”。长女称“月”,次女称“衣”,三女称“安”,四女称“爱”。没有子女前都叫奶名,有子女后称某某他爹、某某他妈。如生了儿子取名“岩保”,其父被呼为“波岩保”,其母呼为“咪岩保”。如生女儿取名“月章”,就称其父母为“波月章”、“咪月章”。当有了孙子,进入老年后就不再叫某某他爹了,而是在寺院为其取的法名前加一个“布”字,如:“布娥”、“布罕”、“布干”。
布朗族的宝宝出世后,亲友们馈送鸡蛋、红糖、腊肉、鸡、鸭和布料作贺礼。宝宝的乳名根据出生的时辰属相冠以性别组成,不愿按属相取名的就按性别加上自己的意愿,如“艾更”、“叶更”等,祈求宝宝能健康成长。取名后病多、身体孱弱的,要重新取名。
回族的宝宝出生即四处报喜,闻者送“祝米”(糖、米、鸡、布料等),三天内请阿訇(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举行取“经名”的宗教仪式,由阿訇对婴儿低声念大、小宣礼词,并在婴儿身上吹两下(男左女右),然后在伊斯兰教所尊祟的“圣人”、“圣女”中选出一个名字告诉主人,即为婴儿的经名。
给少数民族宝宝取名字,即要突出本民族的特色,又要贴近时代和社会,这样才能为少数民族宝宝取得一个好名字。
P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