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写了吕不韦传奇的一生,作为一介商人,吕不韦既有商人的头脑,也有政治家的睿智。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独特的角度,采用纪实的手法,力图对二千多年来始终困惑在世人内心深处的谜团,给出最合情合理的解密和释疑,相信读者可以从《商圣吕不韦》一书中得到圆满的解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商圣吕不韦(谲虞敏仁)/人物中国大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郭建华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描写了吕不韦传奇的一生,作为一介商人,吕不韦既有商人的头脑,也有政治家的睿智。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独特的角度,采用纪实的手法,力图对二千多年来始终困惑在世人内心深处的谜团,给出最合情合理的解密和释疑,相信读者可以从《商圣吕不韦》一书中得到圆满的解答。 内容推荐 吕不韦了解一个至今许多人仍不明的道理,钱能买来什么。他知道改变现状的途径惟有在社会现有的机制内去寻找,凭借其独有的眼光、狡诡的手腕和非同寻常的政治敏感,进行了大胆的风险投资,在尔虞我诈的商场和云谲波诡的政坛呼风唤雨,成为历史罕有的一代商圣。 吕不韦是所谓“闻者”,“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用通俗地说,吕不韦是那种看上去满脸仁义道德、做起事来完全不择手段而且还觉得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人。经学家马融说,“闻者”即奸人,司马迁也非常明确地把吕不韦归入奸人行列。 古人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在二千多年以前,吕不韦凭借非同寻常的政治敏感,进行“风险投资”,做起了一宗买卖国家的大生意。不仅买到一个国家,而且做得非常漂亮,是堪称“窃国巨贾”的大商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身为商人的吕不韦打心眼里希望光大门楣,争取政治地位,他知道改变现状的途径惟有在社会现有的机制内去寻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吕不韦做起事来为了达到目的完全不择手段。 吕不韦对秦始皇父子的恩情,秦始皇心里自然是明镜一般清楚,可他为什么竟然容不下有可能是自己亲生父亲的“仲父”呢?而吕不韦又为什么甘愿就死,而连起码的抗争也没有?他费尽心血编纂的《吕氏春秋》又是为谁而写……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独特的角度,采用纪实的手法,力图将二千多年来始终困惑在世人内心深处的谜团,给出最合情合理的解密和释疑,相信读者可以从《商圣吕不韦》一书中得到圆满的解答。 目录 血的印象,激发了吕不韦 成为大商人的潜能 因祸得福,一匹瘦马换回 改变命运的绝世美人 奇货可居,窃国蓝图在心中萌生 审时度势,为异人细说前程 黄金铺路,吕不韦说服秦宫 移花接木,吕不韦忍痛割爱 龙种降生,赢政身世成为千古之谜 钱能通神,危难时当丢卒保帅 两小无猜,小赢政情窦初开 贵人相助,落难母女遇难呈祥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暗渡陈仓,吕不韦财色双收 借刀杀人,圆了立赢政为太子的梦想 釜底抽薪,却难以割绝缪毒与赵可儿的情缘 临危不乱,“仲父"执掌国事 筑巢引凤,纳贤苑未曾建成即名扬天下 仲父教子,吕不韦用心良苦 求贤若渴,大贤失而复得 生死相博,不知鹿死谁手? 李斯出山,吕要畅谈 甘罗使赵,一石激起千重浪 隐患涌动,吕不韦忧心忡忡 屯留兵变,赢政乎?吕政乎? 千金买字,《吕氏春秋》名扬天下 观风辨势,在秦王身边安插代言人 血溅大郑宫,赢政杀嫪惊吕 秘探冷宫,吕不韦谋划救太后 “就国”前夕,一对老情人后宫诀别 韬光养晦,吕不韦避门谢客 危机四伏,赵万通精心谋划后事 饮鸩而亡,吕不韦要做天下最好的父亲 掘墓评察,留下赢姓吕姓之千古谜团 试读章节 战国时期诸侯纷战,七强争霸,这七强便是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诸侯国。韩国是一个小国、弱国,是六国中第一个被强秦伐灭吞并的国家。但是,韩国却出了两位对中国历史颇具影响的人物,他们的名字为弱小的韩国涂上一层光辉,这便是名垂青史的大思想家、文学家韩非,和大政治家、一代名相吕不韦。 吕不韦的家乡是韩国的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当时的阳翟,不过是一个小镇,只比周围的村子大一点,房屋多一点,整齐一点,街道宽一点,长一点,街道两旁有几家店铺,店铺门口飘着大同小异的幌子。镇子上最显赫的房子,要数吕不韦家的宅院了。这个占地数亩的宅院,位于镇子最繁华的地段,临街是高大气派的门楼,门楼两侧是整齐的铺面。进得门楼,院子宽敞整洁,迎面是正房,有接待客人的厅房和卧房、账房。东西各一排厢房,有车棚、马厩、厨房、库房和伙计、下人住的下处。家中雇有站店铺的伙计、做饭的厨子、守门人和车夫等一应杂役不下十余人。至于这座大宅院中到底藏有多少货物、珍奇和黄金,在整个镇子都是一个谜。人们只知道吕不韦的父亲是一个精明的马贩子。他以过人的心计和相马、识马的眼力,白手起家,经营大半生,赚下了这数亩宅基,盖起了一排全镇最显赫的正房,奠定了吕氏家族的洪基伟业。吕不韦比父亲更精明十倍,读书读到十几岁,他便跟随父亲投身商场,走南闯北。不到二十岁,他便能独挡一面,逐渐取代了日渐衰老的父亲。于是,吕氏这份家业在他手上迅速光大,由贩马进而贩牛,贩羊',贩粮食,贩绸布,从翟阳走向京都,从韩国贩到赵国、燕国,成为“跨国”巨商。几乎是转眼之间,高大的门楼盖起来了,气派的店铺盖起来了,东西厢房盖起来了,至于那辆由两匹大白马拉的漂亮的马车出出进进,拉进来多少珠宝黄金,那就只有吕不韦一个人知道了。 这天,吕不韦正在百里之外一个叫朋户的镇子做一宗蚕丝生意。一位同镇的乡邻看见了他,打马走近他,说:“吕不韦,你父亲生病多日,你没回家看看吗?’’吕不韦说:“忙于生意,有十几天未能回家了……”正要询问父亲生病的详情,那乡邻说:“那就该回家看看。”说着,便打马匆匆走了。 吕不韦是个孝子,听到父亲生病的消息,便忐忑不安。他知道年过花甲的父亲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常常生病,一病就卧床数日甚至数十日,但由于调治及时,护理周到,总能转危为安。只是不知道这次父亲病情是否严重?自己不在身边,能否及时调治?这时候,有一个算卦的,肩扛一面写着“未卜先知”字样的幌子,在街上缓步而行。吕不韦便趋步上前施礼。那算卦的问道:“先生要问卜吗?”吕不韦说:“正是。请先生赐教。”于是报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那算卦的微眯双眼,掐着手指,口中念念有词。少顷,那算卦的抱拳道:“恭喜先生!先生要发大财了!”吕不韦心中一动,却也未当作一回事。他知道,大凡算卦的,无不善于投其所好,商人爱财,所以他开口便是恭喜发财。吕不韦信口问道:“以先生之见,在下之财,发在何处?”算卦的当即说出一个字:“马。”吕不韦仍不以为然。自己是贩马起家的,发“马”之财,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他道出初衷:“先生,在下问卜,并非问财运如何。只是闻知家父有疾,心中甚为不安,故请教先生。”那算卦的又问了吕不韦父亲的生辰八字以及吕不韦得知父亲生病的时辰和方位,当即说出两个字:“无妨。” 得了“无妨”二字的卦辞,吕不韦心中稍稍有所安定,但还是归心似箭。他料理完生意上的事情,便登上马车,命驭手快马加鞭,直奔翟阳。进得吕氏大院,吕不韦匆忙下车,将卸货等一应事宜交与驭手和前来迎接的伙计,直奔父亲的卧房。 卧房内,父亲躺在病榻上,正由家人喂汤喂饭。父亲尚能吃喝,足见确无大妨,吕不韦见状,一颗悬着的心方才放了下来。待家人喂过汤饭,吕不韦走近病榻,对父亲说:“父亲,不韦回来了。”父亲看看吕不韦,原本晦暗的脸上立刻溢出些许光彩,问道:“生意还顺利吧?”吕不韦说:“生意极顺利,父亲放心好了。”然后便详细询问父亲的病情及调治情况。最后,吕不韦凑到父亲面前,问道:“父亲,您还想吃些什么?”于是列数自己从朋户镇上买回的时新果蔬和具有异乡风味的点心食品。父亲听后,只是摇头,这不免让吕不韦失望。可是,当吕不韦说出“父亲,您好好歇息,安心调养”准备离开的时候,父亲却突然说出他想吃的一样东西:马肉。吕不韦笑看点点头,说:“您放心好了,只要天下花钱能买得到的东西,儿子都能给您买来。您耐心等候,不过半个时辰,儿子一定让您吃上热乎乎、香喷喷的马肉。”说完便告辞,亲自去买马肉,尽他的孝心去了。 人上了年纪,往往有些怪脾气,特别是生病的时候。老爷子本来没有胃口,可是一说出想吃马肉之后,胃口突然变得好了起来,恨不能立刻就吃上一碗香喷喷的马肉,一想到马肉,涎水就顺着嘴角直往外流。他支楞起耳朵,努力捕捉院子里的脚步声。可是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过去了,老爷子的口水浸湿了半截枕头,也没有听到儿子的脚步声。馋极了的老爷子忍不住在心里骂了起来:“狗东西!你跑到哪里去了!把老子害得好苦!” 吕不韦这时候正在跟开汤锅的讨价还价。当然,他们讨论的不是一块马肉,而是一匹马。如果为一块马肉讨价还价,百万富翁吕不韦就未免太掉价了。P2-3 序言 什么样的人可以买到一个国家?在今天,这似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二千多年以前,有一个人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漂亮!他就是堪称“窃国巨贾”的大商人吕不韦。 吕不韦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得很清楚:“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而孔子所谓的“闻者”,《论语》中是这样解释的:“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表达,“闻者”就是那种看上去满脸仁义道德、做起事来完全不择手段而且还觉得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人。所以经学家马融在读到这里时直接批注:“此言佞人也。”这就是说,“闻者”即奸人。 虽然司马迁非常明确地把吕不韦归入奸人行列,但笔者却不能苛同。如果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吕不韦做起事来为了达到目的完全不择之手段,笔者却认为非常恰当。 吕不韦生于战国末期,出生在韩国阳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县,后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在中国古代,虽然也早有像司马迁这样的聪明人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商人基本上没有多少地位,很少有人能像范蠡那样由从政而经商,变身为“陶朱公”流芳千古。身为商人的吕不韦打心眼儿里希望光大门楣,争取政治地位,他知道,改变现状的途径惟有在社会现有的机制内去寻找。与一般商人眼光不同,吕不韦凭借非同寻常的政治敏感,发现在赵国邯郸当人质的秦王之孙子楚“奇货可居”,遂决心进行“风险投资”。 吕不韦既有眼光更有手腕。为了让子楚成为秦国的统治者,进而成为自己光大门庭的敲门砖,他实施了几个非常有效的连环公关策略:用金钱把子楚包装成一个贤人;游说当时泰国太子的宠姬华阳夫人,让她以子楚为嗣;把已经怀孕的宠妾送给子楚,进一步笼络他,同时也为自己未出生的儿子谋划了一个光辉的未来——按照《史记》的记载,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实际上就是吕不韦的儿子。 古人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在吕不韦的精心策划下,事情的进展就如瓜熟蒂落一般自然顺畅,子楚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当上了丞相、文信侯。年幼的赢政即位后,他得到了地位更为尊崇的“仲父”的称号。 功成名就的吕不韦,如何在被自己扶上王位的子楚和已贵为王后的旧情人之间巧妙周旋呢?而身为“仲父”之后的吕不韦,又是如何与儿子国王和情人太后相处呢? 此外,吕不韦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起,到秦王政十年(前257)免职,在秦国专权12年。而这一历史阶段,正是秦国军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应当说,秦始皇能够实现统一,在“仲父”吕不韦专权时大势已定。后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建立,吕不韦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然而,这样一个有大功于秦始皇父子两代的奇人,最后却莫明其妙地被秦始皇逼得饮鸩自尽。 关于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先与吕不韦有孕,然后归子楚的说法始见于司马迁《史记》,然而明代已有学者指出此说乃“战国好事者为之”,或者是有人借此丑化秦始皇,“而六国之亡人侈张其事,欲使天下之人谓秦先六国亡也。”至于吕不韦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恐怕已经成了永远无法解说清楚的历史之谜,但吕不韦对秦始皇父子的恩情,秦始皇心里自然是明镜一般清楚,可他大权在手之后,为什么竟然容不下有可能是自己亲生父亲的“仲父”呢?而吕不韦又为什么甘愿就死,竟然连起码的抗争也没有呢?他费尽心血编纂的《吕氏春秋》又是为谁而写……种种疑问和困惑,相信人们可以从《商圣吕不韦》一书中得到圆满的解答。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独特的角度,采用记实的手法,力图对二千多年来始终困惑在世人内心深处的谜团,给出最合情合理的解秘和释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