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并非全是冷冰冰的数字与乏味的人物,在益博轩编著《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故事》中,你可以触摸到中国历史的真实与鲜活,你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
这是一套充满阅读快感的历史读物,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历史的全貌,从先秦一直到清朝的结束,基本达到了完整、丰富、简单的编辑宗旨。让你轻松阅读中国历史,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的原则,增长知识和智慧,是中国人“补上历史课”的首选范本。
本套图书的文字、体例和结构简单易懂,每个主要朝代都力求“面面俱到”,每个重点事件、人物各有突出,每个朝代都标有年代的指南。虽然每个故事只有干字左右,却包含了几个相互连接又相互独立的故事,让你爱不释手。
本套丛书是孩子阅读中国历史全貌的快速读本。
《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故事(先秦上古-公元前221年)》是丛书之一,讲述了先秦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
先秦的历史,绽放出灿烂的光芒:流传千古的故事,万人传颂的帝王,名垂青史的诸子百家,杀身成仁的侠义剑客……在这段充满激情的岁月中,你看到的是热血,听到的是赞歌。
益博轩编著的《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故事(先秦上古-公元前221年)》讲述了先秦的历史,书中每个重点事件、人物各有突出,简单易懂。
文化的始祖
伏羲是一位圣明的天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始祖。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并且熟悉人间万物的自然法则。他发明了八卦,分别是乾(天),坤(地),坎(水),离(火),艮(山),震(雷),巽(风),兑(泽)。
伏羲教人民用这几种符号记载万事万物。他还效法蜘蛛结网,用绳子编织成网,教人民捕鱼打猎。
智斗龙王
那时候的人跟我们现在的人大不相同。那时候人们靠打猎为生。野物打得少,就少吃一些;打不到,就饿肚皮。所以,在那个时候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
伏羲心里很难过。他想:要是老这样下去,岂不是要饿死一些人吗?他左思右想,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想出办法来。到了第四天,他走到河边一面转悠,一面想办法。走着走着偶尔抬头一看,看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水面上跳起来。这引起了伏羲的注意: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他打定主意,就下河去抓鱼,没费什么功夫,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伏羲欢喜得很,就把鲤鱼拿回家去。
伏羲把鱼分给他们吃,大家吃了,都觉得味道不错。伏羲就带着大家去捉鱼。这样,没到三天,人们都学会捉鱼了。
到了第三天,龙王忽然带了乌龟丞相跑来干涉,他恶声恶气地对伏羲说:“谁让你来捉鱼的?不许你们再这样做了!”
伏羲没被龙王的话吓倒,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龙王:“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什么?”
龙王气冲冲地说:“你们吃什么,关我什么事?就是不准你们捉鱼。”
伏羲说:“好,不准捉,我们不捉;以后没有吃的我们就来喝水,把水喝得千千的,把你们所有的水族都千死!”
龙王本来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听伏羲这么一说,心里果然害怕。他怕伏羲和他的儿孙们真来把水喝干,自己的命就难保了。正在进退两难,乌龟丞相凑到龙王耳朵边上,悄悄向龙王说:“你看这些人都是用手捉鱼,你就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捉去,但是不许用手捉。他们不用手就捉不到鱼。这下子既保下了龙子龙孙,又保住了龙君你的性命,让他们看着河水干瞪眼,该多好呢!”龙王一听这话,高兴得哈哈大笑,转过脸来向伏羲说:“只要你们不把水喝干,你们要捉鱼就来捉吧,可是得遵守这么个规矩,就是不能用手捉。你们若是答应,就算是说定了,以后双方都不准反悔!”伏羲想了想,说:“好吧。”
伏羲等龙王走后,就想不用手捉鱼的办法: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把办法想出来。
这时候,他看见两枝树枝中间,有个蜘蛛在结网。蜘蛛把网结好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呀、苍蝇呀都被网粘着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伏羲看见蜘蛛结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葛藤来当绳子,像蜘蛛结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呈十字形绑到网上,又拿了一根长棍绑到中间,网就做好了。他把网拿到河边往河里一放,手握长棍在岸边静静地等候着。隔了一会儿,把网往上一拉,哎哟,网里净是些欢蹦乱跳的鱼。从此以后,他的儿孙就都知道用网来打鱼了,吃的再也不缺了。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用网来打鱼。
龙王看见伏羲用网来打鱼,气得干着急。可是他们并没有用手捉鱼呀!龙王坐在龙宫里心急如焚,就把一对眼睛急得鼓出来了。所以后来人们画的龙王像,眼睛都是鼓出来的。那个不知趣的乌龟,看到龙王急成这样,还想替龙王出个主意。哪知道刚刚爬到龙王肩膀上,嘴巴凑到龙王耳朵边,就被龙王一巴掌打到面前公案上的墨盘里。乌龟在墨盘里翻了两翻,染了一身墨汁。现在乌龟身上乌漆漆的,据说就是那回被龙王打到墨盘里染的。
伏羲一直是中国历史中相当伟大而又神秘的名字,至今,他所创立的八卦仍然是人们未解的谜题,不过他的聪颖的确是不容置疑的,不然怎么连龙王都输给他了呢?
P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