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赵世瑜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的其中一册,以清朝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是一部城市生活史,一部由各种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琐细至极的生活层面组织起来的历史,由皇宫和狭巷陋舍、达官贵人和乞丐妓女、富商大贾和小贩货郎、面容迥异的海外来客和荷锄肩担的农业流民的生活交织起来的历史。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以每个朝代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等各方面的情况,由小见大,由近及远,藉以达到了解当时社会前进、历史发展情况的目的。丛书把学术性和趣味性结合或者融合起来,不讲干巴巴的历史事实,而能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中,把握住历史的脉搏,获得历史知识。丛书的作者们不是写小说,而是完全根据历史事实来进行叙述的。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目录

自序

卷首 四海之内

历史的巨大惯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座城市总是一座城市”

贯穿文明史的对立

吹来北方的风

第一章 权力之家

苏三离了洪洞县

三年清知府

封疆大吏

天子脚下的喧闹

自古衙门朝南开

贵在东城

第二章 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

“奉天承运”

最大的家族

几家欢乐几家愁

此景只应天上有

高级家奴

请进来和走出去

第三章 最后的盛世

“丰年好大雪”

走遍天涯

城南旧事

东方之珠

此起彼落吆喝声

老字号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四章 不能被人遗忘的角落

农村包围城市

话说“城根儿”

八大胡同及其他

不入流

亲不亲,故乡人

第五章 既平静也喧嚣

传统与地位的缩影

开门七件事

从“留发不留头”说起

天轿的把式

红白喜事

与神共舞

结卷走出城懑的藩篱

长城长城万里长

从北方到南方

沉重的包袱

文明的撞击

冬日残雪

后记

重版后记

试读章节

皇帝在皇宫里时间久了,对民问的日常生活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就仿佛山珍海味吃腻了,粗茶淡饭也能调剂胃口。与清漪园的苏州街起同样作用的,是这里的同乐园,意思是可以在这里与民同乐吧。

清朝定鼎之17世纪,西方势力已然东来。从明末开始,西方传教士进入宫廷,带来许多中国人感到新奇的东西,包括他们的建筑艺术。对于追求新奇的皇帝来说,把异域风格融入中国园林,自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就是最典型的体现。这里既有蒙回西域风格,又有法国罗可可式的特色,楼房水池,喷泉涌起,与园中的中国景致相比,另是一番风味。

即便如此,京城中的皇家别苑依然不能满足皇帝们的好奇心,对于靠骑射发迹的爱新觉罗氏来说,自由驰骋在旷野山林之中,呼吸新鲜的空气,会使他们回忆起祖先创业的丰功伟绩,这与前朝那些沉迷于深宫之中的凤子龙孙们多有不同。加上京城夏日暑热,不如关外的老家凉爽,而西北的少数民族又需要时时笼络,于是在长城之外的热河,就成为清朝帝王的另一处别具意义的休闲胜地。

清兵入关不久,最高统治者就发现京城的夏天太热,必须选择一个凉爽的避暑去处。多尔衮在顺治七年七月发布谕旨说,京城建都年久,春、秋、冬三季还可以居住,夏天湿热难当。只是京城为历代都会所在,营建不易,不可迁移。考虑到辽、金、元三代都曾在边外修建避暑之城,所以也要在关外建一小城,供避暑之用(《清世祖实录》卷49),而选中的地方叫做喀喇城,就在今天的承德市郊。后来因为多尔衮突然死去,工程才停顿下来。

P96-97

序言

笔者即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关于城市历史的小书。在人类文明史上,城市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它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同时的,由于它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的角色,使它吸引了人们的极大注意,我们几乎可以说,城市史就是文明史的同义语。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乡村史在价值上居于次要的地位,而城市的发展也从来不可能脱离乡村的发展而存在。只不过在时人或后人的眼里,城市总是更声名显赫,而乡村却相对默默无闻而已。

中国古代的城市就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它们总是成为各级政治统治的中心,它们是乡村的主人,有时还是乡村的压迫者和寄生虫。但是,历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活剧都在这里展开,王朝代嬗的巨变、政策法令的制订、频繁而规模巨大的商业贸易、众多鲜衣怒马的显贵名宦……一切都集中在这里,这里成为人心所向、万民所趋的目的地。当然,本书并不试图提供一部关于城市的政治史,尽管书中将涉及政治这一城市的重要属性,关于发生在城市中的政治变动、改革甚至革命,关于官僚机器中的尔虞我诈和制度组织的层叠架构等等,不是本书关心的主要方面。本书也不试图提供一部关于城市的沿革史,关于它们的规模、建置等等的历史发展,应该留待历史地理学家去探讨,尽管空间的尺度始终是我们在本书中需要利用的尺度之一。

那么,读者们即将看到的是一部什么样的城市史呢?一部城市生活史,一部由各种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琐细至极的生活层面组织起来的历史,由皇宫和狭巷陋舍、达官贵人和乞丐妓女、富商大贾和小贩货郎、面容迥异的海外来客和荷锄肩担的农业流民的生活交织起来的历史。简言之,就是一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笔者以为,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虽然在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可以用“扭转乾坤”来形容,但它们毕竟只在历史中占短暂的时间,毕竟不能取代历史长河中的主流;战争与革命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和平与渐变却是几代人的生活环境。历史学家不能仅注意前者,而把后者付之阙如。正像费尔南·勃罗代尔所论证的:

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为是独一无二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它侵入社会的每个层次,在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刻下印记。有时候,几桩传闻轶事足以使某盏信号灯点亮,为我们展示某些生活方式。……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这些镜头同时显示不同社会的差别和对立,而这些差别和对立并非无关宏旨。整理、重现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情,我不认为它浅薄无聊。(《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译本第1卷,第27页)

这是说,小事可以反映大事,可以折射大事,甚至可以积累成为大事。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或如先贤所谓“履霜坚冰至”,讲的不都是这个道理么?

其实,把历史切割成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或其他部门史,只是为了研究者的方便,或只出于后人的概括。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就像在现实中一样,人们并不会去有意肢解它,它始终是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人类的生活,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每日每时的、重复而又绝不相同的生活,既会有狂风骤雨又能“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生活。如此,一部生活的历史就是年鉴派史学家所追求的“总体历史”(Total History),就是我们最应瞩目的对象。

在我们即将向读者展示的清朝历史已经结束了近百年之后,许多情形都极大地改变了。特别是我们的城市,无论它的外观还是它的内涵都已大异于我们所描写的那个时代;但是,也还有许多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东西依旧保存着,或者虽有变化,却仍依稀可见往日的痕迹。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是我们今日所见之物的前身或源头,它们就始终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人们也总在试图重现它们,再造它们,让它们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其实又岂止是城市生活史如此呢,一切历史、文化和传统,不论在今天还是未来,都将具有,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命运。

是为序。

后记

该书出版于1996年9月。书出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荣获第四届湖南图书奖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直属出版社第四届优秀图书编辑奖。时至今日,在喜爱这套丛书的读者中仍留有很好的口碑。

该书因为它的文化积累价值,应该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它首次出版十周年之际,我社艺术读物编辑部在征得作者同意以后,决定出版该丛书的插图本,即结合书中内容配上相当数量的历史图片,以达到图文并茂、可读可视的效果,相信会受到新老读者的欢迎。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片搜集及采用过程中,除了古代画作外,我们都尽量联系图片的作者,取得他们的授权。但仍有少部分图片因种种原因无法找到作者。恳切盼望这些作者能与我社联系,以便寄上稿酬。并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出版者

2006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