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平实的语言,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阶级与阶层、社会组织、家庭、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全景式展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风貌,堪称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小百科”,在社会史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现代社会史(上下)(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静如//刘志强//卞杏英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平实的语言,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阶级与阶层、社会组织、家庭、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全景式展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风貌,堪称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小百科”,在社会史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内容推荐 《中国现代社会史》是张静如教授在其之前主编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的基础上,对原书进行修改、调整、补充,从而出版的新作,展现了他对社会史的基本观点和对一些问题的独到见解。 目录 上册(1911—1927) 第一章 经济 第一节 经济政策 第二节 工商业 第三节 家业与手工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五节 财政与金融 第六节 近代城市 第二章 政治 第一节 大总统 第二节 内阁 第三节 国会 第四节 地方制度 第五节 外交 第三章 教育与文化 第一节 教育事业 第二节 文化事业 第四章 阶级与阶层 第一节 地主、军阀、官僚和买办 第二节 工人、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 第三节 其他社会阶层 第五节 社会组织 第一节 职业组织 第二节 其他社会组织 第六章 家庭 第一节 家庭结构与规模 第二节 家庭功能 第三节 家庭生活水平 第七章 社会习俗 第一节 日常生活习俗 第二节 婚丧礼俗 第三节 岁时节令习俗 第八章 社会意识 第一节 社会心理 第二节 意识形态 下册(1927—1949) 第一章 经济 第一节 工业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第四节 对外贸易 第五节 财政金融 第六节 近代城市 第二章 政治 第一节 以党治国 第二节 五院制度 第三节 国民大会 第四节 主要党派及政治力量 第五节 外交 第三章 教育科技文化 第一节 教育 第二节 科技 第三节 文化事业 第四章 阶级与阶层 第一节 地主阶级 第二节 农民阶级 第三节 资产阶级 第四节 工人阶级 第五节 知识分子 第五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职业组织 第二节 抗日救亡组织 第三节 主张民主政治的组织 第六章 家庭 第一节 家庭类型 第二节 家庭功能 第三节 家庭观念 第七章 生活方式和风俗 第一节 劳动生活 第二节 消费生活 第三节 闲暇生活 第四节 风俗 第八章 社会意识 第一节 社会政治心理 第二节 道德、宗教及文化观念 第三节 政治法律思想 第四节 其他社会科学思想 试读章节 二 近代城市 城市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社会经济的性质,决定着城市的功能结构和面貌。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当时绝大部分城市只是封建地主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商人的聚居地。它们在政治上统治着乡村,在经济上剥削乡村。城市里集中着官府、地主宅地,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商业、手工业及劳动人民。城市大部分属消费性的,其功能结构很简单,城市面貌也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形式。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也开始发生缓慢的变化。旧城市不断改变原来的面貌,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不断涌现,从而改变了数千年来中国城市的传统格局。 大致说来,近代中国城市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在帝国主义控制下,由“租界”发展起来的大城市。这类城市以上海、天津、汉口等最为典型。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的南岸。据历史记载,南宋时这里已开始形成市镇,1290年正式设上海县治。此后数百年变化不大。1843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辟为通商口岸。从此,上海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1845年11月,英国与清政府上海地方官员签订上海地皮章程,规定划出一定的地界为英国人居住,以后形成为租界。随之,美、法也争相仿效英国,强占地盘,开辟美租界和法租界。在租界内,帝国主义者可以制定法律,设立政权机构、捕房和监狱,建立武装组织“万国商团”,驻扎军队,建兵营,停泊军舰等,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租界以外,由中国政府管辖的地区也不断发展。1860年,江南制造局及江南造船厂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闸北及苏州河一带也兴建了不少工厂。公共租界(即英租界与美租界)、法租界及华界三大部分的发展,形成了近代上海城市的雏形。 据1928年上海社会局的调查,上海中外工厂达178l家。黄浦江及苏州河两岸密布着工厂、码头、仓库,以致几乎找不出一段空地。随着上海市工商业的发展,上海的人口也迅速增加。据统计,1865年上海人口为69万人,1910年为129万人,1927年达到264万人,成为当时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城市。 上海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租界与“华界”不相统属,即使租界内也是各自为政。这就导致了它的畸形发展。工厂盲目分布,布局极不合理,工厂与住宅混杂,市政混乱,鲜明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城市的特色。 第二种类型,是在帝国主义独占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如青岛、大连、哈尔滨、广州以及台湾等。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胶州湾东口,原来为一荒僻的渔村。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于1891年在此设总镇衙门。1897年,德国以“曹州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了青岛。1898年,德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中德租界条例》,租借青岛99年。1914年11月,日本利用欧战的机会派兵驱逐德国人,强占了青岛。为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日本陆续在青岛设立银行,开办工厂。同时,中国资本家也在青岛开办了一些工厂,使青岛的城市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工业发展,人口迅速增加,1914年为16.5万人,1922年增加到29万人,1928年达31.8万人。1922年,青岛由北京政府接收。 P86-87 序言 1992年6月、1993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我和刘志强主编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我和卞杏英主编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两部书。在此基础上,经过修改、调整、补充,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取名《中国现代社会史》。 什么是社会史?对此,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社会史应该包括历史上出现过的社会所有的全部生活和文化;有人认为社会史是那些提取政治、经济后的剩余物,或者说是政治、经济生活之外的社会生活;也有人认为社会史是不涉及政治的人民史。见解不同是正常的,可以相互交换意见,求同存异。事实上,不同的见解已存在很长时间了,但不妨碍社会史研究的进展。无论按什么观点做,做出来的成果,都是有益的。 我以为,社会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历史学中层次最高的部分,立于各类专史之上。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是动态的具有复杂相互关系的人群结构。研究社会,必须考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考察社会组织、社会阶级和阶层、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社会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习俗,等等。总之,研究社会,就要研究物质的和精神的社会生活诸方面。所以,研究社会史,也就是研究社会生活诸方面之史的演化和变迁。这样,社会史的对象,应该说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全进程,其研究范围极为广泛。 强调社会史是研究社会生活一部分的说法,很难自圆其说。因为它把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即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排除了。既然称作社会生活,却把最重要的内容去掉,那怎么能叫做社会生活呢?而且广大群众的生活,哪一样又能够离开政治、经济呢?离开了政治、经济,什么问题也解释不清楚。比如,研究家庭自然要考察它的结构、规模、功能,但如果不问其经济状况,肯定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而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是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联系在二起的。再说,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独立成专史,如家庭演变史、社会关系演变史、生活方式演变史、社会心理变迁史、人口变迁史,等等,各有其丰富的内容。如果把一个个专史排除掉,或设法与社会史区别开来,社会史就没有内容了。把别的专史不研究的问题归之于社会史,然后将其对象称之为社会生活,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社会史不是研究“政治、经济提取后的剩余物”,而是研究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全部历史。 说社会史主要是描述社会下层群众生活的,也不妥当。如果社会史只研究社会下层群众活动,恰恰把社会截然分开,使那些以政治、经济、文化为核心,其他社会生活概不涉及的历史叙述,完全成为社会上层人物的历史。其实,即使像政治制度、政治事件之类,不只是与社会上层和大人物有关,而总是有不同范围的群众在不同程度上的参与。由此可以看出,“不涉及政治的人民史”的提法就更不对了。因为完全离开政治而写非政治性的群众生活,那是毫无意义的。严格地说,能够上史书的群众生活,很难完全脱离政治,表面上似乎与政治无关,其实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一切社会现象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吃、喝、穿、住等等,都与其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总之,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研究,把社会下层群众活动同上层人物的活动连接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同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连接起来,从整体上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轨道。 研究社会史干什么?大致说来,有两方面作用:第一,从社会生活诸方面综合说明社会整体的历史发展。社会是复杂的,它的演化和变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社会合力的结果。历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综合说明社会是怎样向前发展的。因此,必须研究社会史。第二,为研究社会生活诸方面的专史打基础。一部中国社会史,无疑需要以各种专史为基础,因为各种专史所研究的内容其深度远远超过综合性质的社会史。但是,反过来说,社会史又成为各种专史深入研究的必要基础,因为研究任何一门专史,必须有社会的整体观念,必须对社会其他方面有所了解,而且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又是相互沟通和渗透的,某一领域发生的历史现象往往要到另一领域中寻找原因。所以,研究社会史,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在《马志尼和拿破仑》中说过:“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的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 说实在的,本书的作者们并不是研究社会史的,而都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由于在研究中我们深感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不考察社会整体的发展,就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深层原因。但是,又苦于没有现成的中国现当代社会史为基础,只得自己班门弄斧搞点社会史,希望能对社会史的研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有一点帮助。 张静如 2003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