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的其中一册,以明朝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是一部城市生活史,一部由各种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琐细至极的生活层面组织起来的历史,由皇宫和狭巷陋舍、达官贵人和乞丐妓女、富商大贾和小贩货郎、面容迥异的海外来客和荷锄肩担的农业流民的生活交织起来的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陈宝良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的其中一册,以明朝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是一部城市生活史,一部由各种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琐细至极的生活层面组织起来的历史,由皇宫和狭巷陋舍、达官贵人和乞丐妓女、富商大贾和小贩货郎、面容迥异的海外来客和荷锄肩担的农业流民的生活交织起来的历史。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以每个朝代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等各方面的情况,由小见大,由近及远,藉以达到了解当时社会前进、历史发展情况的目的。丛书把学术性和趣味性结合或者融合起来,不讲干巴巴的历史事实,而能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中,把握住历史的脉搏,获得历史知识。丛书的作者们不是写小说,而是完全根据历史事实来进行叙述的。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目录 楔子 首卷 一 街市行纪 二 走进胡同 三 城里人与乡巴佬 甲编 一 宫样与苏样 二 丰腆精食与粗茶淡饭 三 宫风士韵民用 四 船舫马房 乙编 一 社交礼仪 二 家礼:冠婚丧祭 丙编 一 节日与仪式 二 幽默人生 三 大众传播:民谣 四 粉墨登场 五 旅游生活 六 逗闷的乐子 丁编 一 皇冠心态 二 天潢印象 三 变性人的生活 四 士绅百态 五 市井众生相 六 人在江湖走 七 妇女面面观 末卷 一 城市风景线 二 文化变革的冲击波 后记 重版后记 试读章节 明代城市大多经过系统的规划,街道两旁居民住房,一般以官沟为限,不得超越,否则就是违章。明中期以后民居吞食街道现象的漫延,势必带来很多弊端。首先,向外伸展的虚檐、披檐,大多将官沟堵死,一遇雨季,骤涨漫街,水道不通。其次,虚檐、披檐左右相连,无砖墙相隔,板薄蓬干,容易发生火灾。第三,街坊居民中的中下户,住房里面大都是泥地,屋又低矮,屋中阴暗。如果再在屋外加盖重檐,屋中采光更差,阴气闭郁,阳道不畅,容易得病。 明代城市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名色繁多:有茶楼、茶坊,门上挂着水帘子,屋内支起炉子,以茶招揽四方客人,专售梅汤、和合汤、胡桃松子泡茶。有酒馆、酒店,挂着大大的“酒”字旗。如果是一座大酒楼,就更加气派。里面有百十座阁儿,周围都是绿栏杆。四处街衍窠子里的粉头妓女都到酒楼赶趁,怀抱琵琶,弹唱曲儿,或者吹笙品笛,替公子王孙或食客侑酒。有各种食店、面店,买卖各种吃食。如羊肉面店,日宰羊数只,面如银丝,有蒜面、肉内寻面,兼卖扁食、夺魁。此外,还有杂货铺、绸缎铺、当铺,如此等等。 在这众多的店铺中,涌现出了一些在全国知名度相当高的店铺。它们不仅在本城消费者中颇有声望,同时也在全国各地的客商中留下了良好的信誉。 明代城市文化的繁荣,得力于雕版印刷业的发达。北京是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印刷业虽不发达,但全国几大印刷地的书籍都汇聚京城发售。洪家老铺就是当时北京一家久负盛名的书铺。据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记载,这家书铺位于西河沿,主要刻《绅齿录》一类的书籍。读过《儒林外史》的读者,一定对马二先生留有印象。这位马二先生,就是当时相当风行的八股文的选家。而在明代确实存在着许多这样的人物。明代实行八股科举取士,书生们要揣摩风气,必须要熟读八股文章,因此那应时的制艺必须要刻本,这种士子的八股文章,着实给书坊店铺做了一桩好买卖,而一般操持选政的作家,便成了书坊店里的台柱子。据说,自明末以来,时文选家当数吕留良最为有名,天盖楼出的本子风行海内。将这些选本拿到书坊发卖,“其价一兑至四千两,可云不胫而走矣”。(王应奎《柳南续笔》卷2)此外,在万历末年,江西的艾南英、陈际泰等人的八股选本也风行一时,苏、杭的书坊店铺,纷纷高薪聘请他们,评选文章。 P6-7 序言 有一个事实,本来是彰明昭著的,却几乎为所有的中外人士所忽略(黑格尔似乎谈到过),这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最爱历史,历史典籍的时间最久,最完整,最有系统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从蒙昧的远古轩辕黄帝开始,一代接一代,历数千年,一直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历史典籍从没间断过。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算是一部通史。从班固以后就有了断代史。而且每一个朝代,在开国之初百废待举的丛杂混乱中,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为前一个朝代修史。这就是所谓“正史”。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杂史”、“野史”等等名堂,以致在《四库全书》中竟形成了“史”这一“库”。 我们不能说,上面提到的史籍都是完全可靠的,都是实事求是的。那是不可能的,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史”。中国史籍何独不然?一个推翻别的朝代的新朝代,为被推翻者修史,哪里能全讲真话呢?陆游诗:“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有人称史籍为“相斫书”或“断烂朝报”,似乎又贬得有点过了头。总之,我觉得,同别一些古国,比如印度,比较起来,中国史籍还是比较可靠的,其中神话和谎话,还不算太多的。 史籍多而全,有什么好处呢?换句话说,历史有什么用处呢? 用处是很多的,意义是很大的。我们常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又说“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类似的说法还多得很。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写了一部通史,命名为《资治通鉴》,所谓“资治”就是“有助于统治或治理”,用意昭然。历史还有“求真”的作用。历史事实是什么样子,我们就说它是什么样子,不歪曲,不浮夸,不有意或无意地说谎。从事实中抽绎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前途的走向,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坚定我们的信心,尽量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尽量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一直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走向人类大同之域。这样的意义还不够大吗? 但是,学习历史求得历史知识,却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我们且来“鉴古知今”一下。在过去,学习历史要分清层次的。专门研究历史的专家(我想把研究生也包括在里面),必须读二十四或二十五史,再加上一些“杂史”和“野史”等等。章学诚说:“六经,皆史也。”那么,六经也是必须读的了。至于古代一些著名的通史,当然也在必读之列。低于这个层次是一般高中等知识分子。如果他们能读《资治通鉴》和《纲鉴易知录》一类的书,就不错了。再下一个层次是一般识字不多或根本不识字的老百姓,他们大概对历史知识没有多大的兴趣,可他们的历史知识是并不少的。这大概主要归功于小说和戏剧等。一部《三国志演义》就能给人们不少的历史知识。中国人有几个不知道关老爷等“桃园三结义”的人物的呢?诸葛亮更是“大名垂宇宙”。一部《说岳》,又能告诉他们关于岳飞和秦桧的故事。《说唐》则讲的是唐代的故事。在中国,这类的书多得很。从这类的书中又产生了各地各种的戏剧。于是老百姓的历史知识就显然非常丰富了。至于这些知识可靠与否,那是不言而喻的。里面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的东西,大量存在。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历史知识,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类小说,不但影响了老百姓,连文人学士也逃脱不掉。清初诗坛祭酒大诗人王渔洋就曾写过过落凤坡吊庞凤雏的诗,为时人所讥。 建国以后,文化事业有了进步。为一般读者所写作的历史书籍,日益增多。据我个人的看法,通过小说和戏剧来学习历史知识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渠道大大地增加了。联想到我在上面讲过的历史的重要性,这个现象是十分值得欢迎的。 现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独具慧眼,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新办法,达到供一般读者历史知识,特别是历代社会情况的目的。他们的办法是以每个朝代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等各方面的情况,由小见大,由近及远,藉以达到了解当时社会前进、历史发展情况的目的。这部《长卷》把学术性和趣味性结合或者融合起来,不讲干巴巴的历史事实,而能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中,把握住历史的脉搏,获得历史知识。《长卷》的作者们不是写小说,而是完全根据历史事实来进行叙述的。这比以前利用小说和戏剧来学习历史知识,要好得多多了。我为中国的读者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一套丛书即将出齐。我祝它成功。我相信,它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的。一个不懂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不会知道去爱国的。这就是我一贯的信念。 是为序。 后记 该书出版于1996年9月。书出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荣获第四届湖南图书奖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直属出版社第四届优秀图书编辑奖。时至今日,在喜爱这套丛书的读者中仍留有很好的口碑。 该书因为它的文化积累价值,应该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它首次出版十周年之际,我社艺术读物编辑部在征得作者同意以后,决定出版该丛书的插图本,即结合书中内容配上相当数量的历史图片,以达到图文并茂、可读可视的效果,相信会受到新老读者的欢迎。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片搜集及采用过程中,除了古代画作外,我们都尽量联系图片的作者,取得他们的授权。但仍有少部分图片因种种原因无法找到作者。恳切盼望这些作者能与我社联系,以便寄上稿酬。并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出版者 2006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