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6编34章的篇幅来对科学家的多维生活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第一编关注科学与科研的运行和组织,包括科研方法与步骤、科研管理和科技政策、科研中的规范与越轨行为等;第二编关于科学家群体的特征进行介绍,包括性格、能力、年龄等;第三编通过举例列举了主要是按科研活动本身的特征来分类的各种类型的科学家,如实验型与理论型科学家,保守型与革命型科学家、合作型与竞争型科学家;第四编列举了按科学家于科学领域之外的活动特点来分类的各种类型的科学家,如社会活动家型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型科学家等;第五编介绍特殊时期的科学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行为的选择;第六编则对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情结、报酬待遇问题进行讨论。
本书将使读者对科学家的活动与生活方式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序言
总论
第一编 科学与科学活动的运行
第1章 关于科学、伪科学与反科学
第2章 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第3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精神
第4章 科学研究中的越轨行为
第5章 科学界的冲突
第6章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第7章 国家科技政策与科技体制
第二编 科学家的基本特征
第8章 科学家的动力源泉
第9章 科学家的成长与发展环境
第10章 科学家的能力特征
第11章 科学家的年龄特征
第12章 科学家的个性特征
第13章 科学家的宗教信仰
第三编 不同类型的科学家(上)
第14章 学术科学家、产业科学家与政府科学家
第15章 理论科学家与实验科学家
第16章 保守型科学家与革命型科学家
第17章 古典型科学与浪漫型科学家
第18章 独立型、合作型与竞争型科学家
第19章 领袖型科学家
第20章 家族型科学家
第21章 女性科学家
第22章 数学家
第四编 不同类型的科学家(下)
第23章 政治与社会活动家型科学家
第24章 行政型科学家
第25章 哲学社会科学家型科学家
第26章 文艺家型科学家
第27章 企业家型科学家
第五编 不同时期的科学家
第28章 纳粹时期的德国科学家
第29章 美国曼哈顿工程时的科学家
第30章 李森科与前苏联生物学家
第31章 “两弹一星”与中国科学家
第32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全球科学家
第六编 中国科学家问题专论
第33章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
第34章 中国科技人员的经济价值
附录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1901-2001年获奖者名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