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矣,故事矣;历史亦改事,故事亦历史。天地舞台,舞台天地;台下尝世间酸甜苦辣,合上演人生悲欢离舍。叙述“舞台人生”的辉煌,映射“人生舞台”的沧桑……
落难的山东小妞,“评剧皇后”的养女;艺海新星,“白派”传人,艺途坎坷、命运多蹇;从黑夜到黎明,迎解放,脱胎做新人;艺事猛进,《秦香莲》脍炙人口;浩劫难逃,终悲惨殒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芳菲永驻小白玉霜/中华名伶传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慧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矣,故事矣;历史亦改事,故事亦历史。天地舞台,舞台天地;台下尝世间酸甜苦辣,合上演人生悲欢离舍。叙述“舞台人生”的辉煌,映射“人生舞台”的沧桑…… 落难的山东小妞,“评剧皇后”的养女;艺海新星,“白派”传人,艺途坎坷、命运多蹇;从黑夜到黎明,迎解放,脱胎做新人;艺事猛进,《秦香莲》脍炙人口;浩劫难逃,终悲惨殒命…… 内容推荐 本书是有关小白玉霜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她富于传奇性、戏剧性坎坷人生的实录。作者张慧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饱含深情,以朴素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从苦难的童年到成长为继承、发展评剧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奋斗经过,以及她在这不平凡经历中的心路历史;展现出了一个不苦沉沦,追求进步光明,最终却又在特定历史时期中被无情毁灭的女性形象。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是近代中国社会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争取从女人到人的权利与尊严,在荆棘丛生、步履维坚、苦难行进的一个缩影。读者会从书中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和人生的艰难。 目录 一、从头说起 二、从“捋”入手 三、“钻锅”登台 四、“皇后”之侧 五、影星身边 六、“皇后”出逃 七、逼出“公主” 八、台上台下 九、重走老路 十、三代之间 十一、摸索实践 十二、圈里圈外 十三、送别“皇后” 十四、“公主”复出 十五、她毒蛇缠身 十六、她也出逃 十七、艺海浮沉 十八、明朗的天 十九、新的起点 二十、戏改先锋 二十一、战火洗礼 二十二、浪潮冲激 二十三、迷惘彷徨 二十四、憾海难填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福子这名字听着吉利,福子本人却没有福气。她五岁时死了娘,被流落北平的父亲卖给人贩子,后来又转卖到李卞氏手里。她只知道自己是山东人,小名叫小德子。 都说李卞氏面善心毒,造罪做孽,得不了好报。可一方水养一方人,在那个年月里这号人自有她的天下。早在白玉霜刚刚能挣几个小钱的时候,她就觉着养闺女这条道走对了。更何况北平还有个吃闲饭的婆婆,与其让她闲着,不如买几个女孩交给她养着,只当是一群猫儿狗儿,给碗饭吃就能拉扯起来,花不了几个‘j大子儿”。抻练几年,够材料的唱戏,不够材料的转手再卖出去,绝赔不了本儿。要是再能出息出几个像样儿的,再巴结出个“角儿”来,她就可以自己成班当班主,用不着搭班端别人家的饭碗了。可当时李卞氏把这盘棋端给李景春,李景春却拦三阻四不肯干。李景春为人本分,胆小怕事,觉得只有凭本事挣饭吃才舒坦。他劝妻子:“成班不易,一得有人,二得有钱,三是得有靠山。咱占哪条?哪条都不占。” “事在人为。有人就有钱,有钱还怕找不着撑腰杆子的?” “咱不是没人吗?” “没人不会找吗?找不着不会买吗?” “买?眼下官面上管得紧了,买卖人口人家说现时也算犯王法。” “拉倒吧,嘛叫王法!眼下这世道你还看不出来,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 “孩她妈,你可不能胡来呀,看打不着狐狸闹一身骚。” “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害的哪门子怕。你只管带着丫头唱戏,别的事少操心。” 李景春确实没操这份心,一是当时李卞氏手头还不富裕,没钱买人;二是李景春不久就病了,将将就就拖了一年闭眼走了。中年丧夫的李卞氏精神头儿不减,办完丧事就自立门户,很快还真成了气候。白玉霜越唱越红,给李卞氏挣下了本钱。李卞氏办事拿得起,放得下,从不拖泥带水。这些年,在堂子和戏班两下里混事,练就了一身闯荡江湖的本事,三教九流都有朋友,官面上也有那么几个说得上话的熟人,算得上左右逢源。没有多少日子,她就从人贩子手里陆续买了好几个小女孩,一大半放在北平李景春老娘跟前。名字都是福子、喜子、顺子、金子、银子、箱子、柜子之类。 福子起初住在北平,跟着李老太太过,小姐妹都叫她大姐。李老太太对孩子们知冷知热,从不打骂,虽受李卞氏给的钱数限制弄不上好吃喝,但是老太太会调配,粗茶淡饭也让孩子们吃得滋润顺口。 老太太肚子里故事、笑话讲也讲不完,那都是从戏出儿、鼓词儿上趸来的。老太太信命,认为任何悲欢离合的故事,都是命里该着。 福子从小性情温顺,心眼儿实在,从不多说少道,还知道心疼老太太,有活计抢着干,尽量少让老太太操心受累。因此老太太特别喜欢福子,拿福子当做亲孙女,除了说今说古,也常对她讲讲李家的根底,李卞氏的为人,白玉霜的来历等等,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福子只听不问,把一切都记在心里。她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已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儿时的记忆只有支离破碎的一些片断:她伏在爹爹的背上睡了一觉又一觉,爹娘还是只管走啊……走啊……耳边响着的是杂沓的脚步声和娘的咳嗽与呻吟…… 在一个大城门洞子里,娘在地上蜷曲成一团,爹跪着向过往的人讨要,有人扔下几个铜板,爹让她磕头,磕响头…… 娘大口大口地吐血,穿黑制服的男人们把他们一家三口轰出了门洞,推到了护城河边上…… 半夜里,爹爹的嚎哭声惊醒了她。娘浑身湿淋淋,躺在爹爹的怀里再没出声,再没动弹,她懂得什么叫死了。 爹和一个戴瓜皮帽的男人嘀咕着什么,而后爹接过一沓脏兮兮的票子揣进怀里,瓜皮帽拉起她就走,她不去,瓜皮帽把她挟在腋下,又掐又打,任凭她扯破嗓子喊爹,爹只是低头抹眼泪,没有抬头,更没动身…… 从此她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小德子,山东人也成了天津人,成了李家的福子…… 福子明白自己是卖给李家的人,命运在人家手心里攥着。她影影绰绰觉得白玉霜的道儿兴许就是自己的道儿,或者还有什么别的道,她想不出来,她还太小。但是有一条她从一进李家门就懂了,那就是李卞氏是主宰这家人命运的“大拿”,惹谁都不能惹她,她掌管着自己的生与死。P16-19 序言 评剧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它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白派是评剧艺术中一枝独秀的流派,以其幽咽婉转、细腻传神的演唱赢得了广大的观众。 小白玉霜是评剧白派艺术的继承人,她不仅忠实地继承了白玉霜创立的白派艺术,并有所发展,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形成了新白派。小白玉霜的表演风格朴实凝重,平易自然,不尚雕琢,不追求华丽,却在质朴中见深邃,平淡中寓变化。如果不是具有广博的修养和深厚的功力,是很难达到艺术创造中这种上乘境界的。 小白玉霜的唱工一如她的表演。她继承了白派唱腔平实浑厚、幽咽婉转的特点,同时又根据自身条件和舞台实践经验,对白派唱腔予以丰富和提高。小白玉霜的嗓音天赋并不是太好,但她会用。她能切合不同人物在不同规定情境下的具体要求,寓情于声,不卖弄,不故意耍花腔,只凭借感情的流淌自然而然地唱出来,表达感情细致人微。她的演唱明白晓畅,浑然天成,如入高山幽谷,俄见淙淙溪水蜿蜒流过,于自然熨贴、了无痕迹的变幻中蕴涵着一种美的极致。 小白玉霜的唱腔和表演风格是统一的。她那声情隽永、耐人寻味的美妙歌声,她那恬淡蕴藉、大家风范的动人表演,给观众印象至深。以至在她逝世三十多年之后,一些无缘亲眼见过她演戏的年轻后进,也在迷恋她的艺术,孜孜不倦地学习,足见白派艺术魅力之久远。王冠丽就是其中佼佼者,她有实力,肯钻研,假以时日,她一定会获得辉煌的成功。白派艺术后继有人,这是值得欣慰的。 小白玉霜是善良的,真诚的。她为人豁达大度,能无私热情地帮助每一个有求于她的人。她从不在背后说别人的不是,甚至对伤害过她的人也心存宽容。她胸怀坦荡,率真而任性,使她从不设防,以致在她周围的宵小之徒得以售其奸,令她陷入一次次的陷阱。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并不慌张,但却是那样地孤独无助,无力让自己摆脱困境。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甚至可以说是幼稚的人,一个生活中的弱者,在她生前受尽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在她身后,甚至是逝世几十年之后,还被自称是她的“好姐妹”的人在报章上撰文对她进行恶意中伤,这真是令人难以容忍。 但公道自在人心,任何为人民付出过的人,留有芳菲在人间,人们自会永远记得他,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寄托着对他的怀念。 本书是有关小白玉霜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她富于传奇性、戏剧性坎坷人生的实录。作者张慧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饱含深情,以朴素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从苦难的童年到成长为继承、发展评剧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奋斗经过,以及她在这不平凡经历中的心路历程;展现出了一个不甘沉沦,追求进步光明,最终却又在特定历史时期中被无情毁灭的女性形象。这不仅是她(包括白玉霜)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是近代中国社会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争取从女人到人的权利与尊严,在荆棘丛生、步履维坚、苦难行进的一个缩影。读者会从书中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和人生的艰难。 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前进,一切苦难和悲剧终将被消除。我们这样企着。 后记 我和曹其敏曾为《戏剧家传论丛书》合著了《小白玉霜传》,于1988年出版。由于愿意多方面宣传这位早逝的、卓越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我又应邀为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中华名伶传奇丛书》撰写了这部《芳菲永驻小白玉霜》。为了有所区别,本书重点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虽仍以艺术生活为主,但对具体剧目的分析和评论就从简或省略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书中有些事件以及人物对话是小白玉霜生前亲口所述,或者是当事人(现多已去世)的翔实介绍,我不忍舍去,更不愿另行杜撰,因此不避一稿两投之嫌,亦收录于本书中。 还有一件值得提及的事情没有写入正文,那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和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选用小白玉霜生前的录音,陆续将她的主要剧目《秦香莲》、《杜十娘》、《闹严府》、《朱痕记》、《桃花庵》、《劝爱宝》和《金沙江畔》等拍摄成音配像制品,予以保存和发行。为小白玉霜配像的是天津的青年演员王冠丽。由于是晚生后辈,没有赶上观摩小白玉霜的表演,艺术上难免稚嫩,有某些不足,但终究还是在无法欣赏小白玉霜“笑貌”之时,使人聆听到小白玉霜的“音容”,既为评剧艺术宝库积累了珍贵资料,又通过它们使评剧白派艺术得以传播开去,为评剧史充实了华彩篇章;另一方面也是对逝者本人和广大怀念小白玉霜的人群的极大慰藉。 此书素材,除与李再雯(小白玉霜)十八年的交往中陆续积累之外,诸多师友如马少波、席宝昆、季义芬、花小仙、李福安、郭丽娟、曹世成等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是曹其敏,书中引用的20世纪30年代的报刊资料,均由她代为收集。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此书是难以问世的,特在这里向这些“书后作者”致以衷心感谢。 张慧 2000年9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