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石化部批准勘探方案;1975年10月81日,召开会战誓师大会;1976年3月21日,新濮参一井成功喷油……本书汇集了23个开发与建设中原油田的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讲述了中原油田开发与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济硕果(中原油田开发与建设)/共和国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郑明武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75年7月,石化部批准勘探方案;1975年10月81日,召开会战誓师大会;1976年3月21日,新濮参一井成功喷油……本书汇集了23个开发与建设中原油田的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讲述了中原油田开发与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它汇集了23个开发与建设中原油田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康世恩视察东濮探区;石油部长到东濮办公;大庆支援东濮油田;中央支持东濮会战等。 目录 一、发现油龙 地质调研组充满希望的论证/002 石化部批准勘探方案/007 勘探发现濮参一井/010 二、艰苦勘探 召开会战誓师大会/016 会战人员到达探区/019 新濮参一井成功喷油/022 召开东濮会战誓师大会/026 康世恩视察东濮探区/030 运输队完成搬迁任务/034 东濮会战报喜/037 三、会战高潮 石油部长到东濮办公/042 辅助工程相继开工/048 文留油田建成投产/053 大庆支援东濮油田/059 中央支持东濮会战/064 油田开始独立发展/067 四、科技攻关 石油部提出搞科技会战/072 宋振明调研中原油田/076 科技会战拉开序幕/083 推广标杆队先进经验/090 开展科技攻关/099 全国大力支援会战/107 科技会战取得重大成果/114 试读章节 地质调研组充满希望的论证 1974年12月,西伯利亚的一股寒流袭来,中原地区进入真正的冬季,黄河两岸的平原上出现了霜冻。中原大地的人们出行的次数少了,他们已经开始“躲冬”了。 此时,在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里,指挥杜志福正在组织召开南阳外围勘探地质分析会。 指挥部领导和地质师们,对着挂在墙上的勘探形势图,在热烈地讨论着,分析着。 会议室里虽然没有通暖气,也没有点火炉,但是没有一点寒意。大家找油心切的热情,驱除了寒冷。地质分析会一直开到深夜。 为了让北上濮阳勘探的决策有更可靠的依据,杜志福同指挥部领导们研究决定,成立地质调研组,前往河南省地质局、石油物探局第二指挥部、地质部新乡地质勘探大队进行调研。 地质调研组由副指挥胡振民和地质人员朱水安、王点玉、赵绍奎4人组成。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对中原地区的找油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1954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黄汲清就预言过,华北平原是勘探石油有远景的地区。中原油田的早期勘探,就是华北区域石油普查中的一部分,也是华北最早开展石油勘探的地区。 1955年,地质部、石油工业部,开始在中原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先后运用重力、磁力、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开展了地质普查。 从1955年到1964年,勘探人员用了10年时间,对中原广大地区进行了地质普查和初探,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初步掌握了中原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提出了开封凹陷有生油可能的理论,证实了济源盆地有油气生成运移过程。 从1969年开始,胜利油田为寻找后备资源,西进中原,先后组织了12个勘探专业队伍,分别在山东东明,河南开封、兰考等地区开展地震连片测量和钻探工作,发现了东明和梁占构造,证实了该地区的地下沙河街组有过油气生成和运移过程,这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1973年冬,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质量,石油部物探局第二指挥部上了两个磁带地震队,在东明集和长垣地区进行了多次覆盖试验工作。 地质调研组成立后,胡振民、朱水安、王点玉、赵绍奎等4人,迎着阵阵寒风,驱车前往郑州、开封、新乡进行地质调查。 胡振民等人坐在吉普车上一路颠簸,寒风灌进车里,异常寒冷。等到了郑州,除身体健壮的胡振民外,其他3人都感冒了。 为了不耽误调研,胡振民等人在河南省地质局看完地质资料,到门诊部要了药,又驱车过黄河,来到地质部新乡地质勘探大队,查阅这个勘探大队提供的濮阳地区地震处理剖面资料。 几天的奔波,再加上3人感冒,大家都很疲惫。本来到了新乡,可以休息两天,但是,胡振民给大家鼓劲:“感冒算个啥,再跑几天就好了,咱们还是抓紧时间去第二指挥部吧。” 就这样,吉普车从新乡出发,向南驶去。 车离黄河北岸还有一公里路程,前面出现堵车,胡振民和调研组同志坐在车上焦急不安,但谁也没有办法。 当时的黄河中下游,只有洛阳有黄河公路桥。郑州到新乡过黄河是利用一座旧铁路桥改造的公路桥,桥面窄,只能单行车,车过黄河,一等半天是常事。 此时,胡振民、王点玉、赵绍奎、朱水安抓紧过黄河的停歇时间,又研究分析起从郑州和新乡获取的地质资料。 当车到开封时,已是下午,第二指挥部的指挥张福成、主任地质师吴奇之、主任工程师何振香已在开封等调研组几个小时了。 石油人见石油人分外热情,当晚,第二指挥部的地质专家就给调研组介绍了已经解释出来的濮阳凹陷地震勘探资料,并分析对地震勘探结果的认识。 第二指挥部主任地质师吴奇之,对进濮阳凹陷勘探充满信心,他认真地向调研组深入浅出地阐述他对濮阳凹陷生油层的认识。 听了专家的论证,调研组王点玉这位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的地质专家表现得十分振奋。 第二指挥部专家的谈话一结束,王点玉就急不可待站在地质资料解释图前,一手指着濮阳凹陷剖面上东西两个凹陷中间的一条隆起带,冷静地分析道:“再仔细地看看,这是不是像大庆长垣构造的模样。” 随着王点玉指的方位,指挥部和调研组的专家一边看一边分析。 听到专家的议论和王点玉的分析,胡振民这位没有上过大学的石油人,凭着20年搞石油的实践,也摸出了石油地质的门道,他操着一口陕西话说:“对着呢,对着呢。” 夜已经很深了,调研组和第二指挥部的地质专家们还在议论着,大家没有丝毫睡意。 地质专家王点玉向第二指挥部提出建议:“应再集中几个地震队,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再到濮阳探区进行地震勘探,把濮阳凹陷中央隆起带上的文留构造拿下来,然后在高点上确定井位,明年二季度再由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上钻机。” 王点玉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