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药学专业岗位群(药师、药物生产技术人员、医药营销人员、药品检验人员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和补充。在微生物学知识方面减少医用的内容,增加药用相关知识的分量。在免疫学基础知识方面体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本教材包括绪论及四篇(20章),并将实验指导附于教材之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药学类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作者 | 陆曙梅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药学专业岗位群(药师、药物生产技术人员、医药营销人员、药品检验人员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和补充。在微生物学知识方面减少医用的内容,增加药用相关知识的分量。在免疫学基础知识方面体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本教材包括绪论及四篇(20章),并将实验指导附于教材之后。 目录 绪论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免疫与免疫学 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二、细菌的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一、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三、细菌代谢产物及其应用 第三节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 一、细菌的感染 二、细菌的致病性 第四节 细菌的检查方法 一、细菌的形态检查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生化反应检查 四、血清学鉴定 五、动物试验 六、PCR技术 第二章 放线菌 第一节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二、培养特性 第二节 放线菌的作用 一、放线菌与抗生素 二、病原性放线菌 第三章 真菌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培养特性 三、抵抗力 第二节 真菌与医药的关系 一、真菌与药物的关系 二、主要致病性真菌 三、其他常见真菌 第三节 真菌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一、真菌的实验室检查 二、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四章 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三、病毒的增殖 四、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第二节 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一、病毒的干扰现象 二、干扰素 第三节 病毒感染与机体的免疫性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感染类型 二、病毒的致病作用 三、机体的抗病毒免疫 第四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五节 噬菌体 一、生物学特性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细胞的关系 三、噬菌体的应用 第五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一节 螺旋体 一、钩端螺旋体 二、梅毒螺旋体 第二节 支原体 一、肺炎支原体 二、脲原体 三、其他支原体 第三节 立克次体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四节 衣原体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三、人体正常菌群及其生理作用 四、微生物与药物污染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一、有关概念 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二、菌落变异 三、毒力变异 四、耐药性变异 第二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体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第三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制 一、突变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的实际意义 一、在诊断、预防、治疗中的应用 二、在检查致癌物质方面的作用 三、在遗传工程方面的应用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八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一、抗原的概念 二、抗原的特性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二、宿主因素 三、免疫方法 第三节 抗原的异物性、特异性和共同抗原 一、异物性 二、抗原的特异性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二、动物免疫血清 三、同种异型抗原 四、自身抗原 五、异嗜性抗原 六、肿瘤抗原 七、超抗原 第六节 佐剂 第九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二、激活补体 三、结合具有Fc受体的细胞 四、穿过胎盘和黏膜 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一、IgG 二、IgM 三、IgA 四、IgE 五、IgD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一、多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 第十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三、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二、抗原提呈细胞 三、其他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分子 一、细胞因子概述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主要生物学活性 三、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 第十一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HLA的分布和功能 一、HLA复合体的定位与结构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三、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和功能 第二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 二、HLA与疾病 三、HLA与输血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二、抗体产生的二般规律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二、Th1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三、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第四节 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 一、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二、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三、免疫调节 第十三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固有免疫 一、固有免疫屏障结构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第十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一、Ⅰ型超敏反应 二、Ⅱ型超敏反应 三、Ⅲ型超敏反应 四、Ⅳ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一、自身免疫病 二、免疫缺陷病 第十五章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免疫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 二、人工被动免疫 第二节 免疫治疗 一、免疫增强剂 二、免疫抑制剂 第三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第三篇 常见病原性细菌与病毒 第十六章 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 病原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二、链球菌属 三、奈瑟菌属 四、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病原性球菌所致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节 肠道杆菌 一、埃希菌属 二、沙门菌属 三、志贺菌属 四、肠道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肠道杆菌所致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三节 铜绿假单胞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 二、无芽胞厌氧菌 第五节 分枝杆菌属 一、结核分枝杆菌 二、麻风分枝杆菌 第六节 其他病原性细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 二、炭疽芽胞杆菌 三、布鲁菌属 四、鼠疫耶尔森菌 五、流感嗜血杆菌 六、百日咳鲍特菌 第十七章 常见病毒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 肝炎病毒 一、甲型肝炎病毒 二、乙型肝炎病毒 三、其他肝炎病毒 第三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四节 其他病毒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三、汉坦病毒 四、EB病毒 五、单纯疱疹病毒 六、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七、狂犬病病毒 第四篇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制剂 第一节 抗生素 一、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二、医疗用抗生素的基本要求 三、寻找新抗生素的基本程序 四、抗生素的制备概况 五、抗生素的效价和单位 六、细菌的抗药性 第二节 维生素 一、维生素C 二、维生素B2 三、维生素B12 第三节 氨基酸 一、谷氨酸 二、赖氨酸 第四节 酶及抑制剂 一、常用的酶制剂 二、酶抑制剂 第五节 其他微生物制剂 一、微生态制剂 二、核酸制剂 三、生物碱 四、螺旋藻 第十九章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 第一节 药物中微生物的来源 一、药物原材料 二、制药用水 三、空气 四、操作人员 五、制药设备及包装容器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 一、药物中微生物的限定标准 二、药物变质的判断 三、微生物污染对药物的影响 四、变质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五、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 第三节 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 一、加强药品生产管理 二、使用合格的防腐剂 三、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实验指导 实验室规则 实验一 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实验三 细菌代谢产物观察 实验四 微生物的分布 第一节 药物的抗菌试验 一、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二、药物的体内抗菌试验 三、影响抗菌试验的因素 四、对照试验 第二节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一、无菌检验的基本原则 二、培养基 三、对照试验 四、抑细菌和抑真菌试验 五、无菌检验的基本方法 六、无菌检验的结果判断 第三节 微生物的限度检查 一、微生物限度检验的基本原则 二、细菌总数的测定 三、霉菌总数的测定 四、控制菌的检验 五、活螨的检查 实验五 消毒与灭菌 实验六 放线菌与真菌 实验七 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 实验八 药物的抗菌试验 实验九 免疫学实验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