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凶手挣扎/五十年代台湾新移民小说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柏杨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柏杨写于1950年代的写实小说《凶手挣扎》,“明显被忽略”,其中表现出的大陆知识分子的心境和处境,“是战后初期台湾这个殖民社会一幅生动的写照”。

《凶手挣扎》包括两部作品《凶手》、《挣扎》。《凶手》写于1950年前后,是柏杨写作生涯中最早的创作。爱与恨贯穿全书。在《挣扎》中,柏杨以不同的人物与场景,探讨人生痛苦的根源。换言之,也是以呈现人生的悲剧性为主题。

内容推荐

《凶手挣扎》包括两部作品《凶手》、《挣扎》。

《凶手》写于1950年前后,是柏杨写作生涯中最早的创作。爱与恨贯穿全书。他在序文中说:“恨如果建筑在爱--不自私的爱上,恨就跟爱一样的美。只是,谁能把握这个分际呢?悲剧就在这分际上发生。”在柏杨笔下由爱恨延伸出的故事,特别重视这分际,而往往结局都是以悲剧收场。《陷阱》中的家康,为了援救被指控为共产党的女友婉华,自己却成了阶下囚,而婉华竟在他入狱后成了他人妇,家康对她的恨显然是不可言喻。此外,还有因不可抗拒的命运酿成的悲剧,如《旅途》以及《跟踪者》等篇。在爱情以外也有动人的亲情,像是《卧轨》中的母女情深。本书中另有一篇非常特别的《夜掠》,写一个青春渐褪的女性为满足性的渴望所进行的一场冒险,有极深沉、细腻的心理刻画。

在《挣扎》中,柏杨以不同的人物与场景,探讨人生痛苦的根源。换言之,也是以呈现人生的悲剧性为主题。在序文中他说:“没有经过长夜痛哭,不会了解人生;个人的悲剧由于个性,社会的悲剧由于时代。”像《平衡》中的姜隆、《辞行》中的克文,都是正派奉公守法的人,却因此而让生活陷入困顿,最后贫穷的压力葬送了他们的生命。至于《路碑》中的李永平,为了筹措区区的三十八元为待产的妻子买止血剂,却因不可得而自我了结,留下了两个呦呦待哺的幼子。类似的悲剧也发生在《一叶》的魏成、《火车上》的疯子、《进酒》的大维等人的身上。从个人延展至社会,对于人生的悲剧来源,柏杨在一篇篇短篇小说中呈显出来。

对于那些使人陷于困境的人,柏杨道出了他心中的愤怒:“那些使人陷于绝境和绝望,而又不准人挣扎,其甚还责备挣扎的人,应受到严厉的谴责。”相对的,“挣扎……应受列最大的尊敬”(《序》)。重视人性尊严,柏杨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凶手挣扎》是战后初期台湾这个殖民社会一幅生动的写照。

目录

阅读柏杨(序二)

凶手

提要

旅途

鸿沟

陷阱

卧轨

西吉屿

跟踪者

夜掠

凶手

约会

挣扎

提要

相思树

一叶

火车上

进酒

归巢

辞行

窄路

路碑

平衡

客人

朋友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万里无云的下午。

国钧把饭碗一推,抹抹嘴,就一溜烟跑回宿舍,第一件事是飞快地刷起牙来,白沫喷到鼻孔里,他不得不连打两个喷嚏。漱过口,他又刷第二遍,接着洗脸,刮胡子,一条长长的伤口流出鲜血。他穿好衣服,打上领带,在镜子前面仔细端详了一会,又梳了梳头发,把皮鞋擦亮。然后,从抽屉里摸出乒乓球拍子,兴兴头头地,向饭厅走去——他本来是要跑的,为了表示镇静,才故意安步当车,但他的心已经飞了。

燕君和几位女同事并肩走出来,女孩子们都是细嚼慢咽的,她们刚刚吃完。

“方小姐,”国钧说,竭力做得非常自然,“打乒乓球呀!”

“我还要洗手。”燕君说。

“我等你。”国钧跟在背后。

“奇怪,为什么不邀我们打?”一个女同事朝着他大声嚷。

“你肯赏脸吗?”

“卖你的什么贫嘴!”

燕君回到房间,国钧在走廊上踱着,用乒乓球拍无聊地击着掌心,腿都站酸了,看看表,已等了半个小时。女同事们从他身旁经过的时候,都给他一个鬼脸,他想抽纸烟,又害怕嘴里有烟味。

好容易,燕君慢慢地走出来,国钧伸手试探着想挽她,被燕君一甩,只好搭讪着缩回。

到了空无一人的游艺室,燕君停住脚。

“走呀!”国钧说。

“不是打乒乓球吗?”燕君装糊涂说。

“大慈大悲的小姐,”国钧跺脚说,“饶了我吧!”

燕君笑了,转身从后门穿出去。后门外有一片幽静的竹林,斜阳稀疏地漏到地上,两只麻雀追逐着在枝头上飞。他们踏着落叶,走了一段路,找到一条石凳,燕君坐下来,国钧也坐下来,把手臂绕到她背后,温柔地抱住她的细腰,两个人的鬓角摩擦着。

“答应我,燕君!”国钧哀求说。

“答应什么呀?”

国钧一条腿跪下去。

两人的爱恋已非一日了,从燕君踏入这个学校教书那天起,她那光鉴照人的艳丽,就抓住所有男同事们的心,经过一番艰苦竞争,国钧才慢慢占到优势。燕君很喜欢打乒乓球,国钧也很喜欢打乒乓球,两人经常在游艺室对垒到华灯初上。最初,他们是认真地打;逐渐地,他们边打边谈;后来,打乒乓球竟成了约会的借口。燕君这个从患难中长大的北国女孩子,她选上国钧,不是偶然的,她每逢看到他那蕴藏着坚毅意志,像军舰锅炉似的胸脯,心就怦怦乱跳。不过,她瞒着她的感情,两年来,国钧不知道碰了多少壁,有一次在她给他难堪后,竟吐出大口鲜血,燕君难过了半个多月。  现在,燕君到底点了头。国钧从头昏脑涨中发现他所面对的竟然不是幻觉,就疯狂地把燕君抱到怀里。这时,夜幕正拉下来,一颗星从天边把它钉住,燕君抚在国钧胸前的纤手,也滑过他的肩头,两人的嘴唇吻在一起,身子都要合而为一了。

一个月后,他们的婚礼,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喜筵中掀起闹新郎新娘狂潮。同事们和男女学生们,轮番敬酒,如登仙境的国钧一律来者不拒。几个好朋友在一旁劝他,燕君也用眼瞪他,他也知道勉强人喝酒是一种虐待狂的心理作祟,可是,表面上,敬酒总是好意。

“我替他喝!”燕君接过敬酒的杯子。

“好,”大家哄堂叫,“新娘心疼新郎哩!”

“我来!”国钧夺过杯子,一饮而尽。

跟着雷动的掌声。

他们的洞房设在乡间,夜深,人静,柔和的灯光下,燕君换上粉红色睡衣,斜靠着沙发,一面慢慢地剥着橘子,一面不时地抬起眼皮瞟一下坐在她身旁的新婚丈夫——他今天更英俊了,她用手塞一瓣到他嘴里,他嚼着。

“我的肚子有点痛。”国钧说。

“一定是酒喝得多了。”

“简直不可思议,”国钧摸弄着燕君的脸说,“你成了我的妻子!”

燕君含情脉脉地望着他,把脸凑上来。

“睡吧!”国钧说。

“不。”

“又不,”国钧抱起她,“从今以后,你是我的妻子,不能再不了。”

“小心我不理你。”她蜷卧到床角。

“我替你脱衣服。”

“别毛手毛脚的,我会。”

“我的肚子痛得厉害。”

“请个医生好不好?”

国钧没有回答,他感觉到似乎有一个东西在肚子里爆炸,他弯下腰,扶着床,支持了一会,像血管破裂了似的,鲜血从痉挛的大口里,喷了出来。燕君顾不得掩住已被解开了的内衣,赶紧跳下来扶住他,想把他扶到床上,可是国钧已匍匐到地下,发出颤抖的、使人血液都冻结的号叫。P8-12

序言

《圣经·哥林多前书》有段话:“我如果有先知讲道的能力,更能了解人生的奥秘,知道世界上各种知识,而且又有完善的信心,能够移山倒海,可是却没有爱,那就算不了什么。我如果把所有财产周济穷人,甚至舍身自焚,可是却没有爱,仍然没有价值。爱是什么?爱是长久的忍耐,是长久的恩惠。爱是不嫉护、不炫耀、不狂妄、不做蒙羞的事、不求自己的利益、不轻易发怒、不牢记别人的坏处、不忘恩负义,只刻苦地追求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期望、凡事自己克制。爱是永不止息的去爱。”

人,如果剔除了爱,只不过是一个会言语的禽兽。然而,爱与恨是一件物体的两面。宗教家们忘掉恨,道德家们反对恨,伪善的人们假装着不恨。事实上,没有恨便很难显示爱,恨跟爱同样的根深蒂固。爱恨交织,才是完整的生命。我们恨嫉妒,恨炫耀,恨狂妄,恨做蒙羞的事,恨只图自己的利益,恨轻易发怒,恨一直牢记别人的坏处,恨忘恩负义,恨曲解或违反真理。

恨如果建筑在爱——不自私的爱上,恨就跟爱一样美。只是,谁能把握这个分际呢?悲剧就在这分际上发生。

《凶手》各篇,都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我写作生涯中最早的创作。文字功力和文学能力,当然尚未成熟,但感情是成熟的,感情万古不变,各种爱恨交织的故事,在人世上发生已很久了。

1958年11月8日于台南成功大学柏杨小说系列

后记

抗日热血青年在台湾文学史最后的纪事,停留在四川沙坪坝的西南联大和武汉大学的珞珈山。这些青年在文史最后的身影停格在火车站拥挤混乱中的生离死别。之后,这些台湾人眼里的外省人,初来乍到刚从日本人手中接收的台湾,火车站人潮汹涌的逃难场景不再,代之以大萧条时期于海岛“异乡”寻求生存的寂寞小站;文学的长河中,柏杨小说补遗了失落的1949之后文学编年史。小说中刻画大陆知识分子的心境和处境,“是战后初期台湾这个殖民社会一幅生动写照”,应为文学史家所重视。然而十年牢狱之灾后,读者都将关注的眼神聚焦在让他入狱的原因——批判社会与时政的杂文。文史学家一致认为柏杨写于50年代的写实小说,“明显被忽略”。

柏杨小说表达方式非常前卫,在当时就已经开创了几十年后所谓的“极具电影感的对白方式”写小说。他习惯将人物的多面像,用一片一片对白,铺陈在同一个平面上;像一幅立体派油画,将每一个面像同时拼凑在一张画里。柏杨独具的小说风格,我试着以立体派的绘画语汇,呈现柏老当年开创性小说语法,在装帧设计中。

徐荣昌后记于人民文学出版社

抢救纸本书行动三号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杂文家和史学家的柏杨先生,早已为大陆读者所熟知。然而,作为小说家的柏杨,似乎还没有为大陆广大读者所熟悉。其实,柏杨的小说是不可忽视的。柏杨自道,他的人生是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坐牢,十年历史。

作为一个作家,哪一个十年可以忽视?

柏杨小说系列中所选的小说,似可说是柏杨小说佳作之集大成者。

——陈建功

二十多年后的今年夏天,我有机缘阅读柏杨的小说,如同初读《丑陋的中国人》时一样发生深层的心里震撼,却也有明显的差别,《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而敢于直面直言说出自己的独自发现,让我看到一个独立思考者的风骨,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隐藏在一篇篇小说背后的柏杨,却是一个饱满丰富的情感世界里的柏杨,透过多是挟裹着血泪人生的情感潮汐,依然显现着柏杨专注的眼光和坚定的思想。

——陈忠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