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李宪堂著的《大一统的迷境(中国传统天下观研究)》对中国古代社会周期性动荡的成因做出了解释,为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用的宏观阐释框架,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层逻辑和历史命运;从理论价值来看,书中分析了天下秩序所内含的现实意义和消极因素,进而探讨这一秩序原理作为一种构型之力在民族认同和区域整合中所承担的角色和所发挥的功能,为祖国统一和大中华文化圈建设,进而为东亚一体化和新型国际秩序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文化理论借鉴。 作者简介 李宪堂,1966年生,山东安丘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经济史。主要著作有《先秦儒家的专制主义精神——对话新儒家》等,在《光明日报》《河北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天下秩序生成的自然条件与逻辑起点 第一节 塑造中国思想文化的环境因素 第二节 测天术:天下观的逻辑起点 第二章 从商代至春秋:“天下”的凸显及其文化内涵的充实 第一节 商代思想的特征 第二节 周代人文思想的兴起与“天下文明” 第三章 战国时期天下秩序的网格化与条理化 第一节 现实世界秩序的网格化和序列化建构 第二节 天下秩序的理想:大地空间的网格化与序列化 第三节 天下秩序的时间维度:圣王谱系与五德终始说 第四章 秦皇汉武:大一统宇宙图式的完善与专制王权之象征体系的完成 第一节 秦汉思想的特征与概貌 第二节 大一统宇宙论世界观的形成 第三节 专制王权象征体系的完善 第五章 大一统世界观的思维框架与概念体系 第六章 辉煌与梦魇:天下一统的文化宿命 第七章 天下秩序的生成与播植机制 第一节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天下秩序机制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 建中—分类—设对—弥合:儒家礼乐政治的秩序机制 第三节 修身与作民之教:秩序的生成与播植 第八章 传统天下观的政治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传统的本质、意义以及儒学的局限与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