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塑造的主人公是一群在这个特殊历史环境下产生的特殊人物:援藏干部。作为援藏事业的一个侧面——援藏干部的牺牲奉献精神和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所有的真情实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整部作品聚焦了一个“情”字。
作品带读者走进了藏族同胞的家中,让我们零距离地用眼睛和心灵真切地感受了藏族同胞的淳朴善良和热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来自布达拉宫的感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炜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塑造的主人公是一群在这个特殊历史环境下产生的特殊人物:援藏干部。作为援藏事业的一个侧面——援藏干部的牺牲奉献精神和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所有的真情实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整部作品聚焦了一个“情”字。 作品带读者走进了藏族同胞的家中,让我们零距离地用眼睛和心灵真切地感受了藏族同胞的淳朴善良和热情。 内容推荐 最初自己只是想写点援藏干部的纪实性作品留作纪念。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国家原来有那么多人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做出了牺牲和奉献,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啊!走进西藏实地考察,我一知半解地解读了一些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人文和自然,想不到西藏是如此地令人震撼!从采访和实地考察中,我逐步地认识到了西藏的今天是怎么来的,也懂得了民族的团结与和谐、进步与繁荣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与藏族同胞的接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西藏人民对党和国家以及汉族干部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援藏绝不是哪个人和哪个家庭的事情,而是党和国家一项伟大的事业,这项伟大的事业只有在我们伟大的中国才合乎逻辑。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挖掘的文学艺术题材:党和国家的援藏事业;看到了一个值得弘扬的主题:牺牲、奉献和爱国精神;找到了一种值得坚守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中对人的内心和谐的呼唤。“虽然我不知道道路在哪里,但我知道方向。”于是我摈弃了一切杂念开始了艰难的创作之旅。 目录 第一章 爱国之困 第二章 回望幸福 第三章 国比家大 第四章 鲁琪赴藏 第五章 向西向南 第六章 今昔拉萨 第七章 白发亲娘 第八章 心灵震撼 第九章 初到任上 第十章 边陲思亲 第十一章 品味孤独 第十二章 喜从天降 第十三章 拥抱战友 第十四章 考验激情 第十五章 翔鹰出轨 第十六章 苦涩少女 第十七章 冬梅傲霜 第十八章 边防感悟 第十九章 爱的结晶 第二十章 艰难旅途 第二十一章 两小无猜 第二十二章 内调有变 第二十三章 美兰断肠 第二十四章 亲情碰撞 第二十五章 陌路相逢 第二十六章 真爱担当 第二十七章 玉壶冰心 第二十八章 爱的奉献 第二十九章 冬梅赴藏 第三十章 遭遇初恋 第三十一章 知夫守己 第三十二章 爱恨母女 第三十三章 青春宣言 第三十四章 乡下探女 第三十五章 爱军进藏 第三十六章 践行誓言 第三十七章 人生历练 第三十八章 风雨同舟 第三十九章 与梦擦肩 第四十章 生命如斯 第四十一章 有余无怨 第四十二章 献身高原 第四十三章 真爱无边 第四十四章 尚仁弃义 第四十五章 与爱无缘 第四十六章 田智如愿 第四十七章 不负使命 第四十八章 西藏情缘 第四十九章 职场迷茫 第五十章 心如佛来 后记 试读章节 已经是21世纪第7个年头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山东美丽的滨海城市,春光明媚,万木葱茏,鸟语花香。街上人也匆匆,车也匆匆,似乎都在追赶时代的脚步。 女主人公鲁爱国家的电脑屏上此时却正显示着一个题目:《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心理》,文章还没有进入正题。 穿着一身休闲装的鲁爱国两腿搭在老板台的边柜上,背对着书房门口正在对着电话筒不容置疑地大声说:“不行,我不同意。”。 电话里传来了儿子田鲁同恳切的声音:“妈,您不是常说,人的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做适合自己的和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吗?这些您怎么都忘了呢?” 爱国也同样恳切地说:“儿子,这些妈没忘,我这半生的经历难道对你还不可以成为借鉴?你那个选择带有太大的特殊性,妈不能不替你多考虑一些嘛!” “你说的特殊不就因为西藏是少数民族吗?可是您想到了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西藏的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正是我们汉民族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呢!” “可是在那个地方你才是少数民族呢!牺牲和奉献有时是不被理解的!” “妈,您这话跟姥姥的话怎么就那么像呢,这可是您一直就反对的呀!妈你想过没有,任何关系都是相互的,在失去的同时也会得到很多,爷爷、姥爷和爸爸他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好了,你不用给我找那么大的参照系,你爷爷爸爸他们是怎么回事我比你清楚!” “可是……” “没什么好可是的,我的态度是不同意!”爱国没容儿子把后边的话说完,已经把嘴对着话筒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啪”地一下扣了电话,转过身子盯着电脑荧屏发呆。 她在想:我哪里是清楚呢!爸爸作为最早的援藏干部,本来是去3年的,他却一待就是20年;田智是在人家都不愿去西藏的情况下自己争取了援藏,可94年的时候已经实行了定期轮换对口支援了,他偏偏又待了两个3年;现在又是儿子,大学毕业去当上几年的志愿者我没拖你的后腿,可是为何非要再当什么建设者嘛!我们家已经有三代女人因为援藏而改变了命运,为什么还要第三代男人继续付出?那个地方真的有神灵在召唤着你吗?…… 某市离退休老干部的住宅小区,静谧幽雅,设施配套,环境一流。 次日,天边刚刚露出了鱼肚白,院内一座复式楼房的门就被打开,年近八旬的老人鲁琪走出了房门。他耳大面方,神态安详,宽厚仁慈,一点看不出历经过岁月的风雨侵蚀。 老伴韩冬梅,一位75岁左右的老年妇女。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刻满了沟壑,双腿也已经弯曲,但她仍然能让人联想到冬天里盛开的梅花,这就像人们常说的气质,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感觉到。此时她站在门口朝老伴喊道:“先别走,再加件衣裳。” 鲁琪倒背着手站在院子里欣赏着自己的杰作:绿油油的生菜、菠菜和苔菜,还有含苞待放的蔷薇,对老伴的话他充耳不闻。 冬梅拿着衣服走下台阶,问:“我说的话你听见了吗?” “都啥季节了,还加什么衣服!”鲁琪虽不以为然,但看到老伴已拿着衣服到了跟前,还是顺从地伸开了胳膊。 冬梅把手里的坎肩帮他穿着,嘴里叨叨着:“现在是晚春了,可那科学不是还讲要春捂秋冻呢!” 鲁琪看她一眼,戏谑道:“挺时髦呀,都讲科学了。” “你没看电视报纸呀,不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嘛!还成天学习呢,我看你是老了糊涂了!” “你把科学发展观用在这里是拉大旗做虎皮!” “拉大旗怎么了?你还不是经常拿大旗来罩着我呀180岁的人了还老是逞能!” 一来了不顺耳的话,鲁琪就开始耳背,老伴刚才说的话又成了他的耳旁风。 老两口嘴里叨叨着相伴着走出小院,开始了一天的第一项日程,在院子里遛弯儿。 此时,晨曦已经洒满了整个院落,甬道两旁的青草更青,竹子更绿,五角枫的叶子已经泛着鲜亮。 走得头上已经微微冒汗的冬梅似有所思,她对身边的老伴说:“日子好过了,时间也就过得快了,不觉得一年又过去一个季度了!” 鲁琪心满意足地道:“是啊,没想到顺溜溜的就活到了80岁呢!” 冬梅白他一眼:“顺溜什么呀!还不是自己哄着自己玩啊?” “没病没灾的,那还不叫顺溜啊?” “你从西藏带回来的那糖尿病不是病啊?都28年了,还说没病呢!” 鲁琪感悟道:“也是,幸亏有个好老婆啊!” 这话冬梅听着高兴,她接着说:“再说了,你那是虚岁,明年才是你80大寿呢!” 鲁琪把腰板一挺,朝冬梅抖擞了一下精神:“我提前让自己高兴着不好啊?” 冬梅也高兴地顺上一句:“好,好,人家不是说高寿还不如高兴呢!” 听到这话,鲁琪“呵呵”地笑了。 冬梅的念想却又冒出来了,她说:“快过‘五一’了,小华也该回来了吧?” 鲁琪知道老伴的心思,关切地问道:“又想爱华了?” 冬梅瞪她一眼,道:“孩子不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你不想是吧?” “我怎么不想!可是想有用吗?人家该回来就回来了,不回来肯定有不回来的原因嘛!” “哼,还不是给你自己找借口!” “看,你咋又埋怨上我了呢?” “不怨你还能怨我呀?还不是你援藏援的。” “你别把话题扯远了好不好!其实我也很挂挂这孩子。你说都40多岁的人了,连个陪着说话的人都没有。” 冬梅瞅他一眼道:“打生下来她就没见到个男人,五六年了没见过父亲,你让她怎么去接受男人。她摊上你这么个当爹的,我看她七情六欲根本就不全!” 鲁琪又不做声了。 冬梅看看他,知道话不投机了,就闷着头走自己的路。 鲁琪神态安详地走着,听到长时间没了声音,就又看看冬梅,笑着说她:“你这个老太婆呀,到老了身上的刺也是硬的!” 冬梅直杠杠地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要想改造我,等下辈子吧!” 鲁琪赶紧接她的话:“下辈子你还嫁给我呀?” 冬梅也笑了:“看美得你个老东西!”P1-3 后记 如果说这部作品是无心插柳之举,肯定会有娇柔做作之嫌。谦虚的人总是说“被赶着‘鸭子’上架”,其实“鸭子”何尝不想试试自己的高度!攀登了超越了完善了自己就该是自己的冠军。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是与若干位高尚的人对话,写一本好书是作者对自己灵魂的洗礼。虽然我不敢承认自己写了一本好书,但是创作的过程我却认同了这个观点。 最初自己只是想写点援藏干部的纪实性作品留作纪念。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国家原来有那么多人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做出了牺牲和奉献,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啊!走进西藏实地考察,我一知半解地解读了一些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人文和自然,想不到西藏是如此地令人震撼!从采访和实地考察中,我逐步地认识到了西藏的今天是怎么来的,也懂得了民族的团结与和谐、进步与繁荣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与藏族同胞的接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西藏人民对党和国家以及汉族干部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援藏绝不是哪个人和哪个家庭的事情,而是党和国家一项伟大的事业,这项伟大的事业只有在我们伟大的中国才合乎逻辑。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挖掘的文学艺术题材:党和国家的援藏事业;看到了一个值得弘扬的主题:牺牲、奉献和爱国精神;找到了一种值得坚守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中对人的内心和谐的呼唤。“虽然我不知道道路在哪里,但我知道方向。”于是我摈弃了一切杂念开始了艰难的创作之旅。 令人感动的是催生这部作品诞生的所有人和事,是周围产生的正能量让我完成了现在的作品。创作过程中,几十本关于西藏的书无偿地走到了我的案头;“老西藏”拉着我的手详细地介绍着当年援藏的故事;北京一位还在职的领导说“只要跟西藏有关的人我都见”;著名作家“西藏的马丽华”说如果需要我的作品你就大胆地引用;西藏有关部委的领导不仅亲自接见我,还赠送了礼品和资料书籍等;援藏干部们说如能把援藏事业写成故事或搬上屏幕让更多的人知道,给国人增加点信心信念信仰,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每天凌晨四点到早上七点半、下午的五点到晚上的十点是我敲击键盘的时间,周末的日子除了必尽的工作职责和家庭义务我几乎全天候地坐在电脑前,我在用时间和心血履行着一种使命和责任。当一天连一千个字都敲不出来、身体和精神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我也曾经想到过放弃。这又何苦呢!为此影响了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值吗?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多次这样问自己。2007年底参加市里的一个年度工作会议,已经萎靡不振的我听了领导的讲话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鼓舞,既然认定了是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半途而废呢!之后我夜以继日地创作,甚至连除夕之夜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眼睛再也不能看屏幕的时候,我用包大年初一的饺子来放松自己。当2008年3月20日最后一个句号敲定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捧着这沉甸甸的初稿就像从自己身体中剥离的孩子,那种感觉就是爱恨交加。其后一个爱好文学的朋友成了我初稿的第一读者,她在读后感中写道:我很为你遗憾,要是这个本子两年前写出来的话现在就不是在电脑上读而是在电视上看。她还把当年青藏铁路通车时自己的心情和表现告诉我,把她创作的诗送给我让我写进作品;一位干过党委书记现在已经退了休的老大姐说她能力有限,但她仍然带着老花镜帮我查找本子里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她说在读稿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流泪,这部作品让她重温了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历史年代;看过这部书稿的年轻人说想不到我们国家还会有援藏人这样一个群体,从这里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党员干部什么是改革开放;采访过的“老西藏”诚恳地对我说,我们盼着你能完成这个作品,但是你可千万别累着呀……最最感动的还是这部作品形成的年代——中国的2008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抗击冰雪灾害;行走在余震中的胡锦涛总书记的身影和温家宝总理花白的头发;奥运会后中国的国际声望;神州七号的太空行走——祖国,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我被你感动!可以说是2008催生了这部作品,也放大了这部作品的分量。所以我要借用马丽华老师诗里的一句话:三生有幸!三生有幸! 当然,创作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我担心有人会说这是在为少数人歌功颂德,担心有人说自己好高骛远不务正业,担心作品中对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会被人对号入座——带着顾虑的创作,是在不影响工作职责和子女义务的前提下默默进行的。回首这部作品,除了累就是泪!但我相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累得很值,泪得其所!在这里我要告诉看到这部作品的每一个人,我只是想把我的观察与思考,把我的认知和感悟,把我的经历和体会,通过文学和艺术这个平台告诉大家。通过我的感动引起更多人的感悟,通过更多人的感悟让更多的人懂得对生活感恩,通过更多人的感恩为社会和谐营造一种环境,通过更多人的内心和谐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假如“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就让他笑吧。假如有人主动接受批评与鞭挞,那就让他接受吧。假如有人说都这年代了还讲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谁信呢,那就让人怀疑吧。我心依然! “事情”这个词实在是太妙了!记得我到西藏考察和采访时,一位我曾经请教过的西藏文学界的朋友说过:不要说你才在西藏待了二十天,就是二百天你也写不了西藏的事。事实确实如此,我不仅承认自己对西藏和援藏的事了解不多这个事实,同时我还知道自己对于西藏做的事实在是太少了,自己的思想水平、艺术创造能力、采访考察等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问。对于援藏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我只能写它的一个侧面——援藏干部,写援藏干部的牺牲奉献精神和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所有的真情实感,我相信国情、家情、人情,亲情、友情、爱情,感情、心情、激情……人类所有的情都是相通的,共有的,所以整部作品聚焦了一个“情”字,虽然其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很多“情”都是虚构的,但我相信它是真实的。因为我理解了援藏事业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我走进了援藏人的内心并体验和感受过他们的家庭生活,我随着西藏的发展而成长并亲眼看到了她与祖国一起繁荣强大,我曾经与藏族同胞手拉手心贴心用心感悟过真正的热情纯朴和善良,所以我敢肯定地说,这部作品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创作中也让我有一种灵魂上升的感觉,在这里我要把我心中的感激感悟感恩表达出来。感谢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组织部、西藏大学的领导对我的热情接待,是你们提供的资料赠送的书籍献上的哈达,给了我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获得了最宝贵的综合资料;感谢西藏南木林县新一届援藏干部,是你们带我走进了藏族同胞的家中,让我零距离地用眼睛和心灵真切地感受了藏族同胞的淳朴善良和热情;感谢张永发、刘成俊、马丽华老师等,是你们的《西藏岁月》、《阅读西藏》、《千年吉隆》、《雪域戎马情》、《走进西藏》以及《山东教育援藏》、《在援藏的日子里》、《西藏我的第二故乡》、《西藏今昔》等作品启发了我的思路,走进了我的故事,甚至借给了我没有感悟到的东西;感谢陈献民、宋庆华、阎海峰、王传法等朋友和老师们,是你们从阅读和专业的角度给予了我鼓励和指导,使我作品的质量得以提升;感谢出版部门在该作品还很难成为畅销书的情况下认知了这部作品,我衷心地祈祷着它能成为常销书作为对出版部门的报答;感谢市里的有关领导以及所有关心爱护帮助过我的人们,谢谢你们对我创作的关注和精神上的支持。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大家!祝愿大家扎西德勒! 王炜 二○○九年元宵之夜于山东家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