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术与抗战(精)/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陈天白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美术家们以美术为武器,投身抗日洪流之中。他们在抗战期间创作的以抗日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既有直指日军侵略意图和行为的,又有控诉侵略者暴行、弘扬团结御辱精神、彰显保家爱国气节的,对水深火热的人民来说,是一剂兴奋剂;对侵略者来说,是揭开罪恶阴暗的力量之手。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是特定时期内的特殊文化形态,是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一环。梳理中国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功绩,不仅有利于激发当代艺术家的民族责任感,而且对建构中国当代的艺术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导论 一、抗战美术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美术抗战的研究主旨与范围 第一章 战前中国美术发展概况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新美术思潮 一、新文化运动 二、“美术革命”论辩 第二节 中国画革新 一、画派及画家 二、中国画“现代化”的形成 第三节 油画的本土化 一、风格之战 二、中国近现代油画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局部抗战时期的中国美术运动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抗战美术教育 一、新美术院校的诞生 二、爱国美术教育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新兴美术运动 一、左翼美术运动 二、美术大众化 第三章 全面抗战时期的美术活动 第一节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美术宣传活动 一、政治部第三厅的组建 二、美术科 三、美术工场 第二节 抗战美术团体 一、美术团体的结成 二、美术团体的抗日实践 第三节 美术界名人的义举 一、把艺术献给人民的徐悲鸿 二、卖画救国的刘海粟 三、为国献身的张善孖 四、保持名族气节的齐白石 第四节 抗战美术展览与美术出版物 一、美术展览 二、美术出版物 第四章 战时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 审美趣味的重大转变 一、中国画坛的现代风 二、民族绘画的持续发展 第二节 画派及其画家 一、写实主义及代表画家 二、抗战现实主义及代表画家 第三节 中国画的抗战题材 一、以抗战宣传为题材的人物画 二、抗战时期的其他题材中国画 第五章 战时油画的民族化 第一节 战时主题性油画的创作 一、民族形式 二、抗战题材 第二节 油画的浪漫、现实主义 一、抗战浪漫主义与代表画家 二、抗战现实主义与代表画家 第六章 木刻版画的黄金时代 第一节 新兴木刻版画 一、鲁迅的战时美术观 二、战时木刻版画的特点 第二节 抗战木刻版画运动与传播 一、国统区的木刻版画 二、解放区的木刻版画 第三节 木刻版画家及代表作 第七章 漫画的战斗职能 第一节 抗战中的漫画宣传运动 一、抗战漫画运动的内容和形式 二、抗战漫画运动的特点和效果 第二节 漫画家群体的抗战力量 一、漫画家及代表作 二、漫画团体、活动及出版物 第八章 战时雕塑、摄影的记忆 第一节 战时的雕塑艺术 一、纪念性肖像 二、纪念碑雕塑 三、工农形象雕塑 第二节 战时的摄影艺术 一、战时摄影观念与取向 二、战时摄影家、团体与出版物 第九章 战时通俗美术的宣传 第一节 群众性的通俗美术 一、年画 二、连环画 第二节 宣传壁画 一、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壁画 二、国统区的抗战壁画 三、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的抗战壁画 四、遗失的壁画———《国殇图》 五、抗战壁画的相关艺术家 六、抗战壁画的风格特点 第十章 结语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形成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对美术抗战的作用和影响 附录 一抗战期间的进步美术社团 二抗战期间出版的救亡美术报刊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导 论 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大地 从此蒙受了 一场空前大灾难。这场历史浩劫夺走了几 千万同胞的宝贵生命, 使无数城市和村庄变成废墟, 血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撰写这本 专著,是为了记载 中国的美术家们为抗战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为了 缅怀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无数革命先辈,更是为了让身处和 平年 代的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 过去,牢记中华民 族曾经遭受的苦难和中国人民的奋 斗,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 抗战美术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艺人绝不是这社会里的特殊阶层,也绝不是可以 脱离社会而 独立存在的,他们也像社会上的人们一样 ,必须使自己的活动与社 会发生密切的联系。”①对 水深火热的人民来说,抗战美术是一剂兴 奋剂;对侵略 者来说,抗战美术是匕首,是揭开罪恶阴暗的力量之 手。但是,对抗战美术这一重要抗战史资源的研究,多 年以来很不充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从艺 术史的角度来看,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美术具有非常重要 的影响,可以说它引导了中国美术的走向长达几十年, 而这种影响一直波及当代中国美术。学术 界对抗战美 术以及各种抗战文化资源的研究都还很不充分,一些研 究领域至今还是空白。抗战美术是中国国家叙事中的重 要组 成,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民族文化价值与 历史内涵,是中国艺术叙事的重要组成,它充分地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提供了清晰的、图像的文化记忆与 叙事途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美术家们以自身的美术技 能为武器, 投身抗日洪流之中。他们走上街头,画宣 传画和壁画宣传抗日。 由于抗战时效性宣传的需要, 许多在战前追求艺术性创作的美术 家,在抗战中响应 时局需要,创作美术宣传作品,积极参加抗敌活动。在 14年抗战期间创作的有关抗战或以抗日为题材的美术作 品,是名副其实的抗战美术,这些美术作品是集艺术与 社会意识形态表达于一体的符号化载体。它的使命在于 用鲜活的美术形式表 达社会意识形态内容,使民众在 观看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一 目标,抗战美术不仅需要呈现抗战宣传内容,而且要以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指导观看者对待这些内容的态度 。所以,抗战美术的宣传效果需从美术作品本身的鲜活 度和民众的接受度两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抗战美术 的鲜活度取决于题材的现实性和感染力,抗战美术作品 主要表征的内容包括前线的战事情况、政治策略以及民 众的生产生活,现实场景的艺术再现和艺术提炼使民众 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亲近感,所以,民众愿意去看、去了 解、去模仿图像中参与抗战的革命战士和民众的行为。 其次,增强抗战美术作品的宣传效果必须从民众的接受 能力出发,抗战时期的美术宣传,必须从少数精英群体 扩展到普通大众群体,在提倡“普及提高”的文艺大众 化过程中,民众的艺术审美会有提高, 遵循适应与超 越原则,美术作品的表征方式也应有所转变才能取 得 相应的效果。20世纪初以来,美术家们逐渐觉醒并认识 到,美术 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或者标榜文人精英的符号 ,它应该具有社会功 能,是为民族、为社会、为大众 传播力量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加快了侵略步 伐,中国东北 三省陆续沦陷。1936年12月12日,“西 安事变”的爆发迫使蒋介 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从而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7月7日 ,日军全面侵华,白热化的民族战争情势使中国再次面 临危机。一年内,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败多胜少,损失 惨重。 此时,知识分子从他们自己的世界中觉醒,转 变思想,将艺术热忱放于次要地位,投身到抗日救亡的 队伍中去,用艺术的手段为抗日 的宣传工作付出了艰 辛的努力。美术家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战争的残酷和生 存的泥沼中,从多方面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以艺 术服务战场。抗战美术作品的创作,首先,反映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人民群众是战战时期思想政治教 育图像媒介传播的重要受众群体,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活 动以人民的现实诉求为中心,是美术工作者的共同课题 ,能够将革命宣传和政治动员的战争诉求同人民群众生 产生活的利益诉求相结合,才使得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 育图像媒介能够发挥巨大的宣传作用。马克思曾指出,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只 有将人民的利益诉求摆在首位,关照人民生活,表达人 民心声,才能真真触动人民的内心,从而生发参与革命 斗争的意识和动力。其次,引发抗战中家国同构的共情 点。创作和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内容和手段进行情感渲 染,利用人们的情绪的情感,引发民众心底最直接的情 感共鸣以达到突破其心理防线并最终感化对象的目的, 从而影响其认知和行为的转变。抗战时期这一策略广泛 应用于全国军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对敌的策反工作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战时美术作品以具象的表达方式 将国破家亡的场景呈现在受众面前,有助于深化军民对 家国互构关系的 导语 本书具有非常重大的学术价值,史料丰富,研究深入,对抗战时期的中国海关问题,立意新颖,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书研究存在众多难点,也给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