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或天涯或咫尺/乡愁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剑冰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王剑冰著的《或天涯或咫尺/乡愁文丛》中,散文有的清新优雅,文笔潇洒,闪现出灵性的光芒;有的质朴自然,厚重开阔,具有沧桑的历史感。除了这些鲜明的个人风格,本书所选的一些文章还记叙了作者在唐山大地震震前、震中、震后的一些亲身经历和体验,极富现场感,具有珍贵的价值和震撼人心灵的力量,有助于读者更加立体、全面地认识灾难面前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

内容推荐

王剑冰著的《或天涯或咫尺/乡愁文丛》选取作者自己有关乡情、乡愁的散文40余篇结集而成,涉及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长的三个地方,这些散文清新明丽、隽永优美而又耐人寻味,充满清纯真挚的乡韵、乡恋、乡思、乡愁,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故土故人炽热、深挚的情感系念。

目录

地气

夜黑里

写意渤海湾

落日

那年好大雪

家乡

桃黍

瓜庵

大海遗留的滩涂

二叔

风从哪里来

野地里的村子

小庄夜归

夏天的雨

冬天的野地

土坯

新嫁娘

乡间的瓦

经历与表达

想起那个大午

生活中总有一种愿望

荒岗的意义

小荷子

相逢何必曾相识

生计

情洁如水

地震纪念日想起你

黄昏中的美儿

那时回乡是一种无奈

老屋·老人·老树

封存的心愿

寂寥的田野

芦草

遥远的雨声

田野情结

远远的少女

兔儿情

哑巴朋友

静静的农具

采桑

乡间素描

后记

试读章节

生计

被一场突降的灾难弄蒙后,一切都无所适从。房子倒塌了,一家一家的人死不复生;工厂的烟囱半截半截的,没了气息;地上到处裂着口子,温热的黑沙溢出来,不知是来自多深的地底。多大的区域遭受了损失?会不会再来一次回震,将剩余者也葬身地腹?幸存的人们坐在自家门前,麻木地看着、等着。几个小时过后,当神经受到饥饿敲打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面临的还有一个问题。

没有多少人预见性地储水存粮;即使有了水粮,震塌了房子,一时也无处去寻。

于是,就有人奔向坍塌的商店、粮店,当然那出格的事大多数人还不敢。

渐渐地,听见杂沓的脚步从不远处跑过,且越来越稠密。

“快点吧,都上地里找吃的去了!”终于有人明白地喊了一声。

一种本能支使舅母全家动员,年轻人拿了铲子、筐子奔村里的菜田而去。

正值7月,是蔬菜正旺的季节,地里有白菜、青椒、土豆、茄子、豆角、黄瓜、菜瓜、西红柿……

我下乡的地方是郊区蔬菜队,全村的人靠集体种菜为生,这时全没了集体观念。有人传是支书暗自允许的,想让大家暂时解决一下危机。这就给公开抢劫打上了名正言顺的旗号。一时间,种有土豆、青椒、西红柿的菜地被翻腾得一片狼藉,人们都知道这些菜既能顶饥又可补充营养。

舅母家的地上,也堆了不小的一堆,可想不少家庭都受了集体的益。每天做饭,舅母都做好大一锅青椒土豆配西红柿,真让人吃得倒胃口。其实没两天部队即空投食品,大部队赶来后又分发了米面。可当时我们终算是幸运者了。

两小时以后,队里民兵紧急集合,要求制止这种抢劫,许多人才知没有什么支书暗谕。得了便宜的,一哄而散;没得着多少的,自认倒霉。我是基干民兵,且还任个小职,自然拿了枪参加这次保护菜田的行动。

民兵毕竟人手少,菜田却很大。仍有人跟我们兜圈子抢便宜。喊叫不顶用,就威胁:

“不走就开枪啦!”

好多人已不是我们村子的,真得要有小本位主义了。不知谁起了头,一边高声喊着,一边就冲天勾了火。那时没人理会应不应该开枪,枪即是一种权力。我们远远地排成一排,子弹一上膛,满天乱响,真跟鬼子“扫荡”一般。

人们听见枪声,起先吓得趴在地上了,继而嗷嗷叫着跑去,有的连筐子、铲子都不要了,看了让人感到又好笑又同情。没办法,民兵得执行命令,让保护菜田就得尽力保护。

我的枪膛里只打出两发子弹,那是为了好玩。有的则打光了一排。我旁边的黑子手里的老式三八枪,响起来特别震耳,因而167

也就特别有威慑力。我看见,好多小伙子是在人们头顶放的连响。

到中午时分,尽管地边上还有几个人瞅机会摘几根黄瓜之类的,整个大田算是让我们十几个人控制住了。当然还得不停地走动,分兵把守,时不时地放一两枪。

“扫荡”了半天,民兵们早累了,坐在地头上喘气。和我一起的一位该叫三哥的小伙子,大概是太渴了,跑瓜田里摘了两根菜瓜过来,扔一根给我。他正要坐下,忽又发现了什么,抓枪奔了过去。

瓜地里,竟猛地爬起来三五个活人,扔了东西跌跌撞撞呼喊着狂跑。两个老妇跑不动,干脆就地一坐,抱着怀里篮子不动。三哥吼着,让把筐里的瓜倒下,老妇死活不倒,三哥上去扯下其中一个篮子,扔得远远的。我的心一下子随那篮子跌得好重。老妇呜呜哭起来。恰这时又有几个刚逃走的想迂回再来。我跟三哥说,你去那边,这儿我来办。

三哥是个直性子,遂端枪奔了过去。三哥一走,我便对老妇说:

“你们快走吧,不要再来了,我们村子还得靠这菜田养人呢。”

两位老妇立时拾了篮子,慌慌而去,走时顺手抢摘两个菜瓜,我也只当没看见。这块地上来的人,大都是前边不远市区的居民,想来房子倒塌,也没什么吃食了。

刚转过身子,又见不远处葱地里几个人影晃动。待奔过去,人立时跑了,唯剩下个十三四的小女孩,想跑没跑直直地站立着瞪我。她的身边,横放着好大一捆葱。这葱地里还有很多捆,是昨晚人们收好准备今天运往市区的,发生了地震也就没人管了。(P165-167)

序言

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乡愁文丛”总序 王剑冰

我们强调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当中就有乡愁。乡愁是中国人热爱家乡、牵念故里的独特情结,是一种美好自然的文化观念。社会越是变化、越是浮躁,这种情结就越显珍贵。乡愁也是一种寻根意识,记住乡愁,记住美好的童年,记住美好的向往,也便是铭记我们的根本。

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一片叶子,这片叶子无论飘落多远,都无法摆脱大树对于叶子的意义。一个人的身上总有着故乡的脉络,流着故乡的血,带着永远不可改变的DNA。一个个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个村子的化身,他们走出去,分散得到处都是,却不会把村子走失。

说起乡愁,那是一种与生俱在的情怀,住在心中的故乡常常鲜活在那里。故乡是安放你的灵魂、温暖你的寂冷的地方,是接纳你的疲惫、抚慰你的忧伤的地方。翻开一页页被繁忙弄乱的过往,记忆中的余香总在儿时的故乡。那里有我们最亲密的玩伴、最爱吃的食物、最漂亮的衣衫、最天真的憧憬。而芬芳入梦的,多是亲人亲切的面容与温馨的相聚场面。那些亲人或已故去,或还在乡里。现在多数人对故乡的感觉同对年节的感觉一样,那种热闹团圆、香气弥漫的味道是乡情中最重要的部分。“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归乡最多的时刻是年节,带着满满的怀想、满满的辛苦,万水千山相携于途,构成最为壮阔的乡愁景观。古往今来,人们因为各种缘由漂泊在外,但总是要找机会赶回故里。金圣叹曾列举“不亦快哉”之事,其一即是“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然而他们的欢喜中又带着那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复杂心理。漫长的时光已然流逝,乡愁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息,情怀早已渗透于诗歌典章,直至后来,还有余光中、三毛、席慕蓉不约而同地同题《乡愁》。

诚然,远在故乡之外的游子,生发的多为眷念之情,即使老杜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返乡之举,回到家乡也还是要再出去,因“莼鲈之思”而辞官归返的张季鹰毕竟是少数。还有,余光中的《乡愁》或代表了一些人对于故乡的认知,那就是故乡即是母亲(或双亲)的代名,对于故乡的怀念即是对于母亲的怀念,回故乡即是为了看母亲,母亲不在了,故乡的概念便模糊起来。随着生活的变化,有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回乡的矛盾,记忆与现实发生了冲突,那种期待值与仪式感渐渐折损,许多美好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所以有人会说:“我是真的爱家乡,不过爱的可能是记忆里的家乡。”确实,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是时间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事实。然而不可逆转的还有那份强烈的牵绊,永恒的顾念并未因此而中辍,情感的执拗还是同那些疏离与怨怼扯断了关联。生生不息地以文字表达出来的乡愁,也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有的传统。

作家们大都已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但我们却能看出那种深深的乡愁情结,这其中有写生养自己的故乡的,也有写生活过的第二、第三故乡的,还有赞美如故知的他乡的。文丛中,地域山水皆有代表,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多方位地展现出人与历史、人与环境的关系,彰显对亲人故土的真挚情怀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深切感慨,给我们带来亲近,带来回味,带来启迪,让我们感受到温馨而深挚、苍郁而辽阔的文字力量。

我们说,在意乡俗年节,提倡尊崇温情,爱护碧水蓝天,留住美好记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复兴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这样会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得愈加贴近期待与理想,也会使我们愈加容易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大象出版社倾心打造这样一套阵容壮观的“乡愁文丛”,就是带有这样的初衷。该文丛是具有欣赏性、研究性、珍藏性的文学工程,也是一种文化的记忆与期望。“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随着时间的挥手远去,这种记忆与期望会愈加显现出它的意义。

2017年初春

后记

在这个关于乡愁的集子中,我实际上涉及了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都是我童年与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生长的地方,我的感情里,是把它们作为我记忆深处的故乡的。这或可是一种广义的故乡。狭义的故乡我的着笔自然最多。

故乡总是存在于我们童年或少年的回忆中。从古到今,多少人不是“少小离家”,走上那条通往外界的小路?即使“老大回”,也不是归去,而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有的,却是连暂时的行为也没有,故乡和童年就那么远去了。为何长期回不得故乡?原因是多方面的。故乡,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成了天涯般的一个概念。

故乡又不会消隐,它时时会引发你的怀想,哪怕只是童年的那么点印象,也让你有个根的感觉,让你知道,你是有故乡的。对于故乡来说,你只是一个游子,何时想回,故乡都会在那里等你。如此,无论是偶然的忆念,还是偶尔的梦中,你又会觉得故乡近在咫尺,所有的事情似在眼前。

再者,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感觉,那个童年的故乡、梦里的故乡,总是一成不变地塑雕在印象里,真的回去了,又发现早已不是原本的味道,虽咫尺般亲近,却天涯般陌生。这是一种矛盾心理。故乡是不可能不变的,除了方位,周围的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大到山川田园,小到屋舍树木。世上的每一个人,对于历史长河来说,他对故乡的感觉,只限于他所在的那一个小小时间段,没有真正意义上恒久不变的故乡。说到底,乡愁是不同的人对不同时期的故乡怀有的一种眷恋情结。

我们怀想故乡,说明我们还有一份感情在,还有一种牵挂在。只要这种感情和牵挂在,即使人在天涯,故乡也近如咫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