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人在东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桂永梓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人在东北)》为优秀的民族教育工作者桂永梓撰写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品由《我的家族》《丈夫的家族》及《我的教育事业成长史》等三部分构成,通过桂、李氏家族五代人的生动故事和作者在大连朝鲜族学校的体验叙事,展现了中国朝鲜族的百年家族生活史,呈现了中国朝鲜从跨境民族成为共和国的公民,从农民的后代成长为国家所需各类人才的过程,是一部民族变迁史,也是一部共和国的民族发展史。 作者简介 桂永梓,1954年出生,吉林省磐石市人。1982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朝文系,大学毕业后在大连市从事民族教育工作,曾任大连市朝鲜族学校校长,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延边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朝、汉双语写作,在《吉林朝鲜文报》等新闻媒体上发表多篇作品并获奖。出版了散文集《心灵深处,那朵兰花》。 目录 第一部 我的家族 滚滚鸭绿江水 奇缘 在辉南和磐石的岁月 草原囚蝶 救命郎中 通辽少年笛声 少女飞车拾煤核儿 菜园奇事 辽河蛙鸣稻花香 鲤鱼肥处不知归 丢失的火球与辫子 我们的启蒙导师 去见毛主席 独自远行 梦起的地方 八载春秋的等待 乡村故事 悲情白菜地 率性坦荡的妈妈 我的两位姐姐 走过那片庄稼地 日出江花 延边大学 情系布尔哈通河 第二部 丈夫的家族 枫叶尽染的季节 跨过一扇门 柳暗花明 奶奶开荒 公公与婆婆 叔父李元兴参加革命 秋千荡出新天地 我们是“劳动富农” 策马扬鞭 寇河水急 腥风血雨 开原光明大院 姑母出嫁 规矩中的歌舞升平 劳动模范的魅力 要文斗不要武斗 彩虹总在风雨后 像爸爸那样坚强 我与儿子相遇 李家飞出的金凤凰 寻找伊句园 特立独行的李成海 高岭之花 聚散两依依 温暖长辈情 山长水远 李家第五代 愿作大地的孩子 第三部 我的教育事业成长史 我与学校相拥 阳光路上的民族教育 责任 春风拂面 选校址 不容忽视的一件小事 幼儿园的孩子 倾听大海的声音 成立“高玉宝中队” 选择学校的苦恼 迟到的男孩 引领学生走向明天 飞雪的日子 几次座谈会 成立后援会 三次搬迁 消失的呜叫 成立初中部入住新校舍 难忘的支持 老红军李华林教育奖学金与金道永部长 充满生机的学校 讲真话的孩子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视察 飞鸟投林 丹丹,你在哪里? 家访 家长的眼泪 参加国庆大典登观礼台 成立高中部 师之乐 向家长承诺 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习惯 教师与学生的尊严 艰难的演艺师 哨声响起 洗去心灵的灰尘 协调平衡中发展 当灾难逼近时 给学生一个舞台和翅膀 特殊的课外作业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柔弱的心让你成长 感觉新西兰 韩国学校见闻 学校不会忘记 深情惜别可爱的校园到新岗位 参加毕业典礼 附录1 青出于蓝 重聚在大连 附录2 静静清河水 母亲颂 无尽的思念 附录3 “打滚子”中的亲情 后记 序言 朝鲜族百年家族史的艺术画卷 ——读桂永梓的近作《原色记忆——朝鲜族一 家人在东北》 金柄珉 近日,优秀的民族教育工作者桂永梓向社会推 出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即《原色记忆——朝鲜 族一家人在东北》。这本书的问世在朝鲜族文化史 上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作者邀我写序,故有幸先 于读者读此佳作。在阅读过程中,一桩桩生动的故 事令我感慨万分,犹如观赏一部朝鲜民族百年纪实 电影,使我时常沉浸在其中,同作品的主人公分享 喜怒哀乐。作为这部作品的第一读者,作者敏锐的 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精妙的书写能力和语言构思 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由《我的家族》《丈夫的家族》及《我的 教育事业成长史》等三个部分构成,通过桂氏、李 氏家族五代人的生动故事和作者在大连朝鲜族学校 的体验叙事,展现了中国朝鲜族的百年家族生活史 ,呈现了中国朝鲜族从跨境移民成为共和国的公民 ,从农民的后代成长为国家所需各类人才的过程, 这是一部民族变迁史,也是一部共和国的民族发展 史。 中国朝鲜族作为跨境民族迁移到中国后,经历 了颠沛流离、拓荒生存、生根开花的历史进程,中 国这片热土成为中国朝鲜族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 和政治空间。在中国东北,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 开垦水田,并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参加了中国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立 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朝鲜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他们辛勤 耕耘、奋发向上,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文化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朝鲜族学者出版了 不少有关中国朝鲜族历史的学术著作和作品,如《 中国朝鲜族移民史》《中国朝鲜族抗日斗争史》《 中国朝鲜族教育史》以及历史人物评传,还有多部 历史小说等等。毋庸置疑,这些著作和作品,对于 民族历史与精神世界的观照乃至民族文化的教育起 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还没有 哪部纪实作品能够系统梳理朝鲜民族家族史。当然 ,通过一些文人的回忆录也能看到朝鲜族的家族生 活史,但都不过是吉光片羽。从这个意义上讲,此 作的问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一部以文 化视角反映朝鲜族家族生活史的扛鼎之作,既是一 部家族史的文本,又是一部文本的家族史。我相信 ,此作将会在朝鲜族文化研究和家族史研究上成为 重要的历史文献。 首先,作者清醒地把握时代精神,在历史脉络 中书写桂氏、李氏两大家族的五代日常生活史。桂 、李两家的日常生活史与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 中国朝鲜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日帝的铁蹄下 ,两家前辈因生活所迫扶老携幼跨过鸭绿江,来到 中国东北拓荒种田,开始了离散者的生活。两家中 的进步青年,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接受党的教育 ,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和抗日斗争。日本帝国主义 投降后,两家做出历史性的选择,留在中国,分配 到土地,正式成为中国东北黑土地的主人。随着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民族自治政策的确立,他们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党的关怀下,桂、 李两家几代家族成员经过奋斗和努力,走上生活的 康庄大道,有的成为教师,有的成为技术员,有的 成为科学家,有的成为公务员,有的通过海外留学 从事中外合作业务,有的在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所 做研究工作,可谓人才辈出。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不 同辈分的人们不同的意识世界,反映了时代:给他 们烙下的印记。真实地呈现出中国朝鲜族的百年生 活变迁史。如果说,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生活是拓荒 与抵抗的历史,那么,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的 生活则是奋斗向上、多元选择的历史。作者通过两 家的家族史,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朝鲜族的移民史乃 至发展史,展现着朝鲜族作为共和国的公民如何融 入主流社会,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新征程。 桂氏家族是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辗转 多个地区,仿佛吉卜赛人的生活,相比之下,李氏 家族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尽管移住、定居的历史 过程和特点有所不同,但离散与抵抗、生根与发展 等主导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是一样的。桂、李两个家 族的家族史不仅是中国朝鲜族历史的一部分,更是 20世纪世界范围内普遍具有的离散者的拓荒史和抵 抗史的一部分。 …… 知识性与人文历史的结合也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在作品中作者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书写地域历史和 文化,对于人们了解两家生活的人文背景和生活场 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鸭绿江的人文故事、开 原县城、乌兰浩特等地的历史文化等等,无疑展现 了作品的人文价值和知识含量。另外,记事与抒情 的有机结合在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众多故 事中,结合情节发展,有意穿插艺术歌曲和诗歌, 不仅强化了艺术感染力,也表现了能歌善舞的朝鲜 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明朗的性格特征。 最后,作品的第三部分是作者根据自己在大连 朝鲜族中学从教的切身体验,书写民族教育的发展 和特征,同时也阐述自己对民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作者对教育的认识植根于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政 策,植根于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爱。作者对 现代教育的本质与使命的理解是颇为深刻的,她认 为,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爱心 为前提。通过作品我们能够看到大连朝鲜族学校从 小到大,从小学发展到高中,从一般学校一跃发展 为名校,是与党的民族政策分不开的,是与几代领 导集体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分不开的,更是与热心 于民族教育的朝鲜族教师的辛勤耕耘分不开的,同 时也是与朝鲜族社会有志之士的关心、支持分不开 的。这是一部出类拔萃的女校长的成长史,通过作 品,读者将被这位不断为民族教育发展思索、敢于 创新、扎实推进,一心一意奉献一切的女校长深深 打动,大连朝鲜族学校的发展将成为改革开放后中 国朝鲜族教育的一面旗帜。 桂永梓女士毕业于延边大学,到大连朝鲜族小 学工作,任小学校长后,先后创办了朝鲜族初中和 高中并将学校办成了名校,确实为大连朝鲜族教育 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她曾任大连 市政协委员、获得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国庆观礼台 代表等荣誉,并成为纪实作品《城市金达莱》的主 人公,作品记录了她的奋斗人生。她作为大连市朝 鲜族的名人,还在大连百年城雕留下足印。另外, 她还发表散文集《心灵深处,那朵兰花》等,曾获 得多项文学奖项。特别要强调的是,她是用汉朝两 种文字写作的“双枪”知识女性。即将问世的这部 书是作者在病榻上完成的,是其炙热的社会使命感 和民族责任感的结晶,她这种为民族教育事业、为 民族文化的发展燃烧自己的精神理应得到高度评价 。我相信本书将在中国朝鲜族读者中产生积极的反 响,也相信,本书将会成为汉族及其他民族了解朝 鲜族的必读书。是为序。 2018年1月5日于宁海书斋 导语 《原色记忆(朝鲜族一家人在东北)》作者桂永梓清醒地把握时代精神,在历史脉络中书写桂氏、李氏两大家族的五代日常生活史。作者以敏锐的文化洞察力,深刻揭示了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的朝鲜民族意识世界,通过民族话语来展现中国朝鲜族身份认同的特征。有关专家认为,它将会在朝鲜族文化研究和家族史研究上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后记 两个家族的先人们用生命编织了近百年的家族 历史并给予我一份要记录的冲动。他们的命运是同 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家族中每个人的故事构成了家族的历史,每个 家族的故事就构成了民族的历史,每个民族的历史 就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我以真实的历史去追寻先辈 的足迹记录了他们曾经的故事,这是一次艰难的追 述。目的是不让家族的文化记忆流失,让我们的后 代了解历史,更好地融入到祖国大家庭中,做中华 人民共和国合格的公民,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 繁荣昌盛。我用中文书写,是为了让更广大的读者 走近朝鲜族的生活,进而了解朝鲜族的历史,我们 是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 学习,让56朵花更加绚丽多彩。 我在大学时代便萌生了要写父母的想法,那想 法虽然有些朦胧,却好似潜在内心深处的一股暖流 ,一直保持着它的温度。后来,接触到我丈夫的家 族后累加了这一想法。近两年间腰部的不适促使我 结束了长期的酝酿,让我体会了下笔千言的感觉。 我的眼前出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爸爸背着背架站在 大江边上要出发的景象,父母的迁徙犹如一首激越 的阿里郎之歌般豪迈。起笔后我再不感到朦胧,反 而越来越变得清晰。 从我记事起爸爸只要把行囊放在背架上,我就 知道这意味着出发,到新的地方去!多年来我一直 困惑他们为何会这样?在这种探寻中我理解了他们 ,并在此记录了桂氏家族十一次举家迁移的经历。 在与各民族几种语言的交织中,他们不断融入,不 断吸收,使他们从漂移到生根,从陌生到找到归属 感,他们经历了艰难的跋涉过程。 两个家族前辈的勇敢开拓,面对困苦时的乐观 态度,融入新环境时的适应性,在不断地吸收多种 文化的同时,对原有文化的苦苦坚守,都令我感动 不已。 在书写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地为过早逝去的幼小 生命垂泪,为英年早逝的先辈们献身革命的精神动 容,为慈爱的奶奶及父母兄弟姐妹的离去而潸然泪 下,这是一部心酸的家族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近百 年的家族史,也是共和国艰难崛起时的一段鲜活的 历史。历史启示我们,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中,我们 后辈应该借鉴什么?反省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好 未来的路?怎样才能无愧于前辈们的付出!同时也 启示我们浩瀚的世界只要敢于走出去,无论道路如 何崎岖,脚下的路都会是平坦的。 我大学毕业后,教育成了我的终身追求,我有 感而发记录了我的教育经历,那也是我的成长史。 民族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集 中体现,我有了一份想记录和讴歌的感动。我愿以 此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多年的辛勤培养和信任,让我 成长为一名校长,并获得很多殊荣。 在我落笔之际,几个鲜活的大字出现在眼前“ 向历史致敬!” 为了记录这段历史,两个家族的成员都给与了 很多关注。我采访了众多家人,有了他们的理解、 支持和帮助,才得以成书。97岁的姨母申永浞、82 岁的大姐桂永玉、71岁的大姑姐李敬淑,向我讲述 了详实的历史故事以还原历史;82岁的三叔父李元 彬、79岁的姑母李顺福、76岁的四叔父李元镐、姐 姐桂永信、居住在日本的李爱顺、居住在韩国的李 今希等都回顾了历史并提供了照片资料等。 我怀着崇敬之心请求我大学的班主任,曾任延 边大学校长的金柄珉教授为我的作品写序。他在百 忙之中认真阅读了文稿,他严谨负责的态度让我看 到了师者的风范。我衷心感谢延边大学教育基金会 给与的关心与帮助。 在此一并致谢! 2018年1月10日于大连 精彩页 第一部 我的家族 滚滚鸭绿江水 鸭绿江是父母生前常常提起的江河。据唐朝杜佐《通典》记载,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成,故合二为一,并称为“鸭绿江”。因为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提到鸭绿江,我便天真地问妈妈:“鸭绿江是绿色的吗?”妈妈笑着回答:“鸭绿江只是江河的名字,并不是绿色。” 我长大后,爸爸曾对我说过:“要想知道新义州和丹东哪边的日子过得更好,晚上看灯光就知道了,哪边的灯更亮,哪边的日子就过得更好。” 当年过鸭绿江的依稀记忆,爸爸是在祖父祖母的不断讲述中加深了印象。 1910年8月,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沦为殖民地社会,致使长期以来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1925年的春夏交替之际,爸爸桂学范11岁,跟随我的祖父桂晶洙与祖母、叔父桂学龙、姑母桂英淑一家五口人,朝着江对岸那点点亮光指引的方向,一路跨江渡河到达安东(今丹东),又辗转来到广阔的天地——辽宁省奉天省的。 爸爸桂学范1914年5月24日出生,祖籍是朝鲜平安北道宣川郡,本贯遂安桂氏。据相关史料记载:始祖桂硕逊原为中国明朝礼部侍郎,天水人,太守桂炅横的三子。高丽末,东渡后成为朝鲜民族中的稀姓之一。因功封于遂安伯,其后裔定遂安为本贯。 据爸爸讲述:祖上有两兄弟,分别居住在两个地方,老大住在“虎洞居”,我家祖上属老大这一支;老二住“二岭居”。两支统称为朝鲜遂安桂氏家族。 爸爸曾讲述祖上的一则古老传说故事:桂氏家族曾出生过一名英豪壮士,双腋之下长有翅膀,并有盖世之功,力大无比,双臂可分携两人,凭借其腋下翅膀,翻山越岭,过江渡河不知疲倦。壮士出世,举世震惊,以武论英雄的古代,强势者闻之甚慌。趁其熟睡,遣数人缚之,用红烙铁除其羽翼,壮士当即尽失飞功与武力。传说尔后桂氏家族再未出此武力强大之人。 此番背井离乡是祖父祖母在饥饿与困苦中的选择,他们热望一片肥沃的土地,祈求找到希望的绿洲…… 他们在奉天省的北陵地界落脚后到城外的杨家荒居住。 眼前广阔无垠的土地上稀疏地种着稻禾,弯弯曲曲的土路边上无数的杨树、柳树迎风招展,不远处的河沟里长着茂盛的宽叶芦苇,在风中发出飒飒的声音。村庄里,大黄牛舔着小牛犊“哞~哞”地亲昵着,狗儿们也摇头摆尾地玩耍着,夏日的河中不时地传来蛙鸣,树上的蝉儿在吱吱地叫着。 这里有待开发的土地,浑河、蒲河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他们深深地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 1926年,我的妈妈6岁,随着外曾祖母、外祖父申奉国、外祖母都英国,大舅申文浞、二舅申仁浞、姨母申永浞,一家7口人渡过鸭绿江来到中国。 我的妈妈申珉浞,1920年1月12日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本贯平山申氏。 鸭绿江边薄雾蒙蒙 一叶扁舟川流江中…… 一首《越江曲》在鸭绿江上再度响起,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过去和今天…… 妈妈天性聪明伶俐,从小就深受外祖父宠爱,妈妈还不懂事的时候,就经常给她讲鸭绿江对面的故事。 外祖父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外祖父受曾祖父的影响从小信奉基督教。他与曾祖父都乐善好施,倾全家之所有接济穷人。外祖父不顾妻儿的囧境和困惑,心中只装着自己的信仰。 有一年,朝鲜旱情严重,又爆发了瘟疫,染病而亡者无数。温病猖獗之时人人自危,家家门窗紧闭,就连亲人过世都忌讳处理,生怕自己被传染上。在无药可医的当时,传染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家家有亡者,哀鸿遍野,环境随之急剧恶化。村庄里唯有年轻的外祖父临危不惧,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和阻挠,毅然肩负起埋尸重任,他认为上帝会保佑自己,坚信神与他同在,如果人人自危,势必导致村将不村,难有生存者。 人们生怕被外祖父传染上疾病而避之不及,外祖母也在战战兢兢中渡过那段难熬的时光,一边担心丈夫的安危,一边还要照顾饥不果腹的几个幼小的孩子,外祖父置家人的利益于不顾的做法,深深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若干年后,当外祖母重病卧床时,也将家中所剩无几的一点家当倾囊而出捐献给了教会,导致家中一贫如洗。这是后人对外祖父耿耿于怀的原因。 在瘟疫肆虐的当年,村镇里尸横遍野,外祖父整天赤手抱尸,清理恶臭满蝇之地,然而死神似乎也畏惧勇敢者与他擦肩而过,那些求生欲望强烈之人却无辜地故去,而曾祖父全家却神奇般的安然无恙。 外祖父的坚定、果敢与担当赢得众人的信赖,自然成了十里八村人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当时,已有很多先驱者撑着一叶扁舟成功渡江到江对面,过上耕者有良田的好日子。很多人向外祖父打听并商议此事,经过反复考量他决定改变这民不聊生的现状,望着滔滔的鸭绿江水,他思忖着,筹划着,并准备首率家人渡江。第一步租用合适的船只,第二步找适合过江的航线,于是外祖父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家乡父老,租了一条船率领全家踏上了离乡之路。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