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玩偶之家培尔·金特》包含《玩偶之家》和《培尔·金特》两部剧本。 《玩偶之家》(Et Dukkehjem)是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提出挑战,揭露了在所谓的“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下掩盖的本质,并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培尔·金特》(Peer Gynt)是易卜生所有剧作中最具有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以及阐释空间的一部诗剧。它通过纨绔子弟培尔·金特放浪、历险、辗转的生命历程,探索了人生是为了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重大哲学命题。通过培尔的历险和流浪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和多重性格的人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光怪陆离的生活风貌。该剧反映的虽然是严肃的人生主题,但具有鲜明的讽刺喜剧特点及舞台闹剧因素,是国际戏剧舞台常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目录 译者序 玩偶之家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培尔·金特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序言 《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 (1828—1906)于1879年发表的一部三幕剧。同年 12月,该剧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首演。《玩 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在世界戏剧史上享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 书”。该剧描述了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 夫到与丈夫决裂的过程,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 过程。该剧因为有这样的结局,在出版之初立刻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议。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 著名戏剧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经久不衰。为女权 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18年一在中 一国,《新青年》甚至还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 ”。“五四”运动期间,易卜生的戏剧被“五四青 年”奉为救国的良药——《玩偶之家》尤其被推崇 ,而其中国化的意义阐释,又直接导致了“五四” 时期“所有价值观念的变革”。易卜生以其《玩偶 之家》拯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时也造就了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从该剧的第一个中 译本发表(1918)至今,已有十几个中译本陆续问 世,并多次被搬上舞台。从20世纪20年代起,《玩 偶之家》便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 《培尔·金特》(1867)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 ·易卜生(1828—1906)在他39岁时发表的一部五 幕诗剧。易卜生一共发表过两部诗剧,另一部是 1866年的《布朗德》。两部诗剧都是他在旅居意大 利期间所作。1862年,易卜生所在的卑尔根挪威剧 院破产。那年夏天,他前往挪威西部采风,搜集挪 威民间的神话和童话故事。当时正值挪威的民族浪 漫主义运动兴盛期,有不少作家和历史学家从挪威 的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本民族的文化根源。《 培尔·金特》一剧的许多内容都取材于挪威的民间 传说。《培尔·金特》一经出版就被抢购一空;出 版后的第一个月内就又再版了。然而,剧评家们对 该剧的评价并非都是正面的。许多评论家对该剧的 体裁和内容提出了质疑。丹麦著名剧评家戈奥格· 布朗德斯称这部诗剧“既不美,也不真。”该剧的 再版直到1874年才售罄;九年后才在挪威首都克里 斯蒂安尼遏剧院首演。埃德华·格里格为首演谱曲 。 易卜生在给他的德文翻译路德维格·帕萨格的 信中写道:“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认为《培尔· 金特》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同家以外的人来说,是最 难懂的。”然而,《培尔·金特》却是易卜生所有 作品中上演最频繁的剧本之一,在世界各地久演不 衰。但是在国内,《培尔·金特》的演出频率很低 ,这和它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时间较晚有关。与《玩 偶之家》介绍早、译本多的特点不同,目前国内的 《培尔·金特》译本只有萧乾先生在1981年发表的 一个版本。萧老前辈在他的译者前言的最后写道: “希望将来有诗人——特别是懂挪威文的诗人,用 韵文来译它。”我们此次翻译该作正是为了实现老 前辈的愿望,两位翻译中一位是精通古典和现代诗 词的诗人,另一位是懂挪威文的易卜生学者。您手 中的这个译本是直接从挪威文翻译成中文韵文的诗 剧《培尔·金特》。译文一韵到底,多处还译成了 绝句和现代抑扬体诗歌。 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易卜生的作品多年来 一直是从英语转译汉语的。这其中发生的错误不胜 枚举。就连国内公认的某些翻译大家和老前辈,也 难免因转译而无法将易卜生剧作的原意准确传递给 读者。这种由转译而造成误译的情况并非中国独有 。所以,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易卜生中心于2009年成 立了一个叫作Ibsen in Translation的项目组,聘 请了通晓挪威文等八个语种的翻译者,一同将易卜 生后期的十二部戏剧进行重译。我们有幸参与到这 个项目中。目前问世的这本《玩偶之家》《培尔· 金特》正是我们在参与这个项目时所翻译的,我们 使用的原版都是挪威语的初版。翻译期间,翻译成 员汇聚一堂,与易卜生戏剧专家共同商讨生僻晦涩 的字句,切磋翻译难点。几经修改,这部首次直接 从挪威文译成汉语的《玩偶之家》《培尔·金特》 终于问世。在此,我们要感谢项目组的全部成员, 特别是挪威奥斯陆大学易卜生中心主任弗洛德·赫 兰德(Frode Helland)教授、奥斯陆大学汉学家 艾皓德(Halvor Eifring)教授、复旦大学北欧文 学研究中心孙建教授和南京大学北欧中心何成洲教 授对我的帮助。翻译中难免有失误与不妥之处。希 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导语 《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作于1879年。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此外,《玩偶之家培尔·金特》还收录了作者的另一部中庸、利己主义者的讽刺戏剧《培尔·金特》。该剧反映的虽然是严肃的人生主题,但具有鲜明的讽刺喜剧特点及舞台闹剧因素,是国际戏剧舞台常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书评(媒体评论) 易卜生戏剧敢于面对真实的人生,他的戏剧具 有很大的启蒙社会的思想意义。易卜生主义代表我 的人生观,代表我的宗教。 ——胡适 瑰才卓识。 ——鲁迅 受易卜生甚大影响的我们,在写剧的诸方面, 从目的内容到技术,都曾向易卜生学习。 ——洪深 易卜生这个名儿,萦绕于青年的胸中,传述于 青年的口头,不亚于今日之下的马克思和列宁。 ——茅盾 要做一个“中国未来的易卜生”。 ——田汉 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 生。我为他的剧作谨严的结构,朴素而精练的语言 ,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所发出的锐利的疑问 所吸引。 ——曹禺 立志要做娜拉那样的人。 ——周璇 《玩偶之家》用活生生的娜拉的形象,向社会 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人不是玩偶。 ——鲁萌 最能打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之心的,是易卜 生的《玩偶之家》。 ——石琴娥
精彩页 琳德太太:我说你贸然行事是因为你不经他同意就—— 娜拉:可是他不能知道这事!天啊,你就不明白吗?他连自己病得有多重都不可以知道。医生们来找的是我,说他病入膏肓了;他们说除了去南方休养,没别的法子能救他。你以为我没试过别的方法来劝诱他吗?我跟他说,我是多么地向往和别的少妇一样去外国旅行;我哭过,也求过;我请他想想我当时的处境,请他务必成全我;我还暗示他可以借钱让我们旅行。可是他却差点和我发火,克里斯蒂纳!他说我轻浮,还说他作为丈夫有责任不纵容我轻率和任性的行为——他好像就是这么说的。好,好,我想,反正你的命我是必定要救的;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 琳德太太:你的丈夫没从你父亲那里得知,钱不是他给的? 娜拉:没有,从来没有。爸爸就是那时候去世的。我本来想告诉他这件事,求他保守秘密。可他那时病得很重——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告诉他了。 琳德太太:那你也没向你丈夫坦白过这事? 娜拉:没有,我的天,这话亏你问得出!他在这种事情上极其严格!而且,托尔瓦是个自尊心很强的男人,——要是他知道欠了我什么,该感到多大的尴尬和羞辱啊!那样我们的关系就会受到影响,我们的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美满幸福了。 琳德太太:你准备永远都不告诉他吗? 娜拉:(想了想,半笑不笑地)也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会告诉他,——那时我不再像现在这么漂亮了。你不要笑我!我当然是说,当托尔瓦不再像现在这样喜欢我,当他不再爱看我为他跳舞和化装演戏了。我得为那时候留一手——(中止话语)胡说,胡说,胡说!那时候永远都不会到来。——好了,克里斯蒂纳,你觉得我这个大秘密怎么样?我是不是也能做出点事情来?——我还告诉你啊,这件事没让我少操心。按时按量完成我的任务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告诉你啊,在商业圈里有个叫作季度利率的东西,还有个叫做本金的东西;——这些个东西要偿还总是费力得不得了。所以我不得不这里克点儿、那里扣点儿,哪里能省就省点儿。持家的费用,我是省不下来的,——因为托尔瓦的生活不能打折扣。孩子们么,我也不能让他们穿不好的;所以在他们身上用的钱我一分也扣不得。他们真是可爱的好孩子啊! 琳德太太:那么可怜的娜拉,只有从你自己的生活费里扣了? 娜拉:当然了。这件事情毕竟是我的主意。托尔瓦每次给我钱买新裙子之类的东西,我都最多用一半;我一直都买那些样式最简单、价格最便宜的东西。幸好我穿什么都好看,所以也没引起托尔瓦的注意。可是,克里斯蒂纳,有好多次我都感觉挺郁闷的;能穿得漂漂亮亮的该有多好,你说是不是? 琳德太太:噢,那是当然。 娜拉:噢,我也有过别的收人。去年冬天,我运气好,接到了一大堆抄写的活儿。我每天晚上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坐在那儿抄呀抄呀,一直抄到半夜。唉,我常常感觉好累、好累。可是坐在那里工作挣钱,倒也十分有趣。我几乎就像个男人一样。 琳德太太:那你这样下来偿还了多少呢? 娜拉:嗯,这我说不准。你瞧,这种商业上的事情,很难算得清楚。我只知道,我能攒下来的钱都拿去还了。很多时候我感觉真迷茫。(微笑着)那时我就在这儿坐下来,想像有一个仰慕我的有钱的老先生—— 琳德太太:什么?那个老先生是谁呀? 娜拉:哎呀,没有谁!——他去世的时候,人们打开他的遗嘱,里面有一行大字写着:“马上把我所有的钱都转给那位亲爱的娜拉海尔茂太太。” 琳德太太:亲爱的娜拉,——你说的是哪位先生啊? 娜拉:天啊,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根本没有什么老先生;这只不过是我走投无路、弄不到钱的时候,坐在这里一遍又一遍想象着的事情。反正现在有没有这样的人都无所谓了,我才不管那个没趣的老头儿呢;我既不在乎他,也不在乎他的遗嘱,因为现在我是无忧无虑了。(跳起来)啊,克里斯蒂纳,想起来就高兴啊,——无忧无虑!能够无忧无虑、十分地无忧无虑;能够和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嬉闹;能够按照托尔瓦的意思把家里布置得漂亮精致!春天马上就要来临,蓝天万里无云。或许我们会去旅行一下。或许我又能看到大海。噢,是的,是的,快快乐乐地活着真是一件美妙的大好事!(门厅铃响。) 琳德太太:(起身)门铃响了;我还是走吧。 娜拉:不,你别走;肯定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准是来找托尔瓦的—— P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