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焕光编写的《总理陵园小志》记述了紫金山地质、气候、动植物、陵墓工程筹备经过、纪念建筑工程建设、道路、给水工程、配套工程、园林建设、森林、农业生产、植物园、陵园名胜、陵园界内学术机关、陵园界内重要建设经费等诸多方面详实内容,是中山陵园建设不可多得的资料性文件汇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总理陵园小志/南京稀见文献丛刊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民国)傅焕光 |
出版社 | 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傅焕光编写的《总理陵园小志》记述了紫金山地质、气候、动植物、陵墓工程筹备经过、纪念建筑工程建设、道路、给水工程、配套工程、园林建设、森林、农业生产、植物园、陵园名胜、陵园界内学术机关、陵园界内重要建设经费等诸多方面详实内容,是中山陵园建设不可多得的资料性文件汇编。 内容推荐 傅焕光编写的《总理陵园小志》对总理陵园的各项事务进行了简要而有重点的记述,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历史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简便而准确的“索引”,《总理陵园小志》对于普通读者了解陵园整体风貌及周边风景名胜也大有裨益。 目录 图像 总理遗像 总理陵墓全图 中央体育场西大门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全景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正门 明孝陵 总理陵园小志 陵园自然历史 陵园范围 地质土壤 气候 动植物 陵墓工程 陵墓建筑筹备经过 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及现状 总理陵墓 附总理奉安纪念馆 奉安纪念花木 谒陵规则 工程建设 纪念建筑 宝鼎 光化亭 仰止亭 流徽榭 桂林石屋 行健亭 音乐台 永丰社 温室 道路工程 给水工程 给水 总报告 凿井经费 陵园新村 其他工程 永慕庐 小红山官邸 革命历史图书室 藏经楼 园林建设 陵园布置大概 四时花木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森林 农业生产 果园 蔬圃 花圃 茶圃 鱼塘 植物园 陵园名胜 明孝陵 灵谷寺 阵亡将士公墓 建筑设计 刻碑 调查营葬 绘画 谭墓 紫霞洞 航空烈士公墓 浙军纪功碑 陵园界内学术机关 中央体育场 全场概况 田径赛场 游泳池 篮球场 国术场 棒球场 网球场 跑马场 全场道路 停车场厕所等 经费 运动场花木布置 附南京郊球俱乐会 天文台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 绪言 设备 组织及编制 教育概况 入学办法 学生出路 中央国术体育传习所 学科 术科 陵园界内重要建设经费一览表 总理陵园支出总报告表 总理陵园纪念工程经费 总理陵园新村工程经费 中央体育场建设经费杂支、经常费不在内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工程经费 天文台重要建设经费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工程经费廿一年度止 谭院长墓工程经费 试读章节 总理陵园在南京中山门外,其范围奄有紫金山全部,平面积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二亩有奇,环园40.6华里,东西长2.3华里。第一峰高一千四百尺,介乎总理墓与明孝陵之间;第二峰高一千零五十尺,一称茅山,在陵墓之东;第三峰高七百五十尺,一称天堡城,在明孝陵之西,天文台即建于斯。全山大部有紫色之页岩,远望作紫红色,故有紫金山之名。又名钟山,一称蒋山。今全山造林苍松郁闭,蒋山青矣。 紫金山地质,据前中央大学教授谢家荣先生之测,属于中生代,全山地层可分五部,其一为东部页岩,南自马群,北迄分岔路口一带,由山麓至顶为紫色页岩。其二为石英质砾岩,凡山之脊岭,西自天堡城,东迄茅山,石骨嶙峋者皆是也。三为紫霞洞石英岩及页岩之互层,本层以薄层状褐色或紫灰色之石英岩为主,可分上下二部。上部为石英岩与白色泥页岩之互层,在陵墓前显露最著,下部表现于紫霞洞一带夹黑色砂质页岩,有时含炭质。五为浅黄色砂岩,灵谷寺页岩之上为浅黄色厚状砂岩。石质甚松。中夹细砾胶结物,多为土质。钟山地势峻削,森林残毁已久,故山之上部多为石砾,中间山洼土层较厚,山麓土质多黏性,且少腐殖质,非经长期种植,不能改良。 气候 查中央气象台报告,南京在亚洲大陆之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冬季风自大陆趋人海洋,夏季则自海洋吹人大陆,四周中无崇山峻岭。紫金山之高,不过一千四百余尺,不足以屏蔽风雨,故气候冬严寒而夏酷暑。冬季寒度有时降至摄氏零点以下十度,夏季热度有时升至摄氏四十二度又十分之二。惟此非常有。验年平均温度计算,一月最低,为摄氏三度。七月最高,为摄氏二十七度三。雨量全年之平均为一千一百密力米(mm),均四十四寸。夏季降雨较多,冬季较少,并无大雪。风向夏日多东南风,冬日多东北风。紫金山树姿多西倾者以此也。陵园绿荫四匝人烟稀少,平常气候与首都城中常低数度,山上高处尤阴凉。将来树林长大,陵园境内将为一避暑所矣。又山之西北部受紫金山高峰之屏蔽,每日受日光略少。 动植物 紫金山之动植物尚未有详细之统计。植物大约有百余科。就吾人平民常见者,可分为五大类。兹略举其重要有观赏或实用之价值者,列后以资参考。 (一)乔木之主要者,则有麻栎、栓皮栎、白栎、槲树、白杨、山槐、合欢、化香、榉、榆、黄檀、三角枫、枫香、榔榆、朴苦木、苦楝、乌桕、刺楸、桑构树、梧桐、瑞木、无患子、金银木、冬青等天生树种。 (二)灌木之主要者,则有山胡椒、小叶山胡椒、卫矛丝棉木、白檀紫薇花、六月雪、八角枫、紫珠、珍珠梅、芫花、山樱花、胡颓子、云实锦、鸡儿黄、杜鹃、野茉莉、老虎刺等。 (三)木质藤本植物,有木通、野葡萄、葛藤、薜荔、爬山虎、络石等。 (四)草本植物之美丽者,有山慈姑、蒲公英、白头翁、紫堇、堇菜、花贝母、白花百合、柳叶红花百合、卷丹射干、蝴蝶花、石蒜、马兰、野菊花、桔梗、书带草、沿阶草等。 (五)隐花植物中之有观赏价值者,有蕨草、多裂叶蕨、贯众金星草、卷柏等。 至于动物则以鸟与兽为最重要: (一)鸟之种类颇多,其最普通者为山鸡鹑、斑鸠、翠鸟、啄木鸟、百灵鸟、画眉、白头翁、喜鹊、八哥、蜡嘴等。 (二)兽之种类因森林新造,只有鹿、狼、伶鼠、狗獾、猪獾、豪猪、野兔、刺猬、蝙蝠等种。P9-11 序言 总理陵园即中山陵园。1925年3月12日,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遵其遗嘱,安葬在南京紫金山。1929年中山陵主体建筑完工,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此后,中国国民党决议不再设立“总理”这一职务,以此来纪念孙中山先生,并尊称其为“永远的总理”。 1929年6月30日,国民政府明令组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委派胡汉民、蒋介石、张静江、谭延闽、李石曾、蔡元培、于右任、林森、宋子文、孔祥熙、林业明、叶楚伧、杨杏佛、戴季陶、陈果夫、孙科、古应芬、刘纪文、吴铁城等19人为委员会委员,指定林森、林业明、叶楚伧、孙科、刘纪文为常务委员。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护卫陵墓,管理陵园,办理陵墓工程及陵园建设,办理陵园农林事业,指导陵园内新村之建设等,下设立总务处和警卫处两个具体职务机构。 总理陵园作为民国时期孙中山精神的象征,寄托着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在民众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作为直属于国民政府的管理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陵园建设和管理方面聘请了众多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其中曾经担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江苏省第一造林场场长等职务的园林专家傅焕光,被聘任为中山陵园主任技师、园林组长、陵园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陵园的绿化和园林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傅焕光,字志章,1892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6岁时开始进入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启蒙,学习四书五经。先后在浏河小学、太仓县高等小学、上海南洋公学中院、上海南洋公学专科(现为交通大学)等学校就读。1915年,傅焕光考入菲律宾大学森林技术管理科,由政府公费派送外出学习,1917年毕业。1918年,继续在菲律宾大学农科选读,在农学院研习植物一年,原本可以赴美国深造,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回国参加工作。 傅焕光在陵园工作的10年时间里,对于陵园的各项建设大都参与规划,建成后细心维护,精心布置周围的园林景观。热爱陵园工作、对陵园充满感情的傅焕光对于记录陵园历史的文献甚为重视,曾经参与纂辑《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总报告》一书。该书40多万字,图片百余幅,焕然巨观,主要记录了自1926年4月孙中山先生葬事之经始,到1931年6月间中山陵的相关历史资料。但他认为从普及知识和宣传陵园的角度考虑,“读者苦于篇幅繁多,非仓促览观所能毕事,而坊间所行记载陵园诸图书,其根据报告成书者,又往往采撷未当,详略互乖,陵园真相每不能昭朗于世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陵园规模之崇高宏远,与夫总理精神之伟大悠久者”,他作为陵园的重要创建者,在暑日余暇检总报告及同人新集材料,博观而约取,芟繁而择要,重事编纂,又增加了“近二年来陵园所有新建设”,于1933年10月写成《总理陵园小志》一书,近4万字,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 《总理陵园小志》辑录了八幅历史图片,分别是总理遗像、总理陵园全图、总理陵墓全景、中央体育场西大门、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全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大门、明孝陵、谭延阄墓。其中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专门收容和培养教育北伐阵亡将士的子女和辛亥革命烈士后代,宋美龄女士担任校长(建校初期曾推举宋庆龄为校长)。校址在今四方城一带,占地400多亩,现已无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学校的规模,校舍建筑以朴实实用为原则,采用中国式样。 此书的正文内容分为陵园自然历史、陵墓工程、工程建设、园林建设、陵园名胜、陵园界内学术机关、陵园界内各项重要建设经费表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陵园自然历史”仅1300多字,就将陵园的历史、地理范围、地质土壤、气候、动植物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描述,昔日的紫金山“森林残毁已久,故山之上部多为石砾,中间山洼土层较厚,山麓土质多黏性,且少腐殖质,非经长期种植,不能改良”。也正是由于傅焕光等园林专家的科学规划和不辞艰辛的努力,其“将来树林长大,陵园境内将为一避暑所矣”的愿望和设想,终于得以实现。今日的中山陵园已成为南京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 “陵墓工程”部分对于中山陵墓的建筑筹备经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及现状,陵墓的各部工程建筑、总理奉安纪念馆和奉安纪念花木等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其中记录的奉安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题纪念馆,每周开放6天,周二闭馆。馆址在四方城东北,位于谒陵必经的路上,馆内陈列各方敬献的银、铜、瓷器、雕刻、绣件、土产、花圈等纪念品240多件,其中有孙中山亲自绘制的国旗一方,最为珍贵。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纪念品历经战乱,如今下落不明。书中对于当时的谒陵规则和道路工程、给水工程以及各项纪念建筑也都有详细的资料记录,民国时期谒陵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入祭堂须脱帽致敬,入墓门须静默致敬;不得携带手杖、雨伞及照相机等件入内……”由此可见民众对孙中山的敬仰和怀念。 此外,书中对于陵园的园林建设,特别是森林绿化、农业生产和植物园的建设着墨颇多,这些都是傅焕光亲自主持的重要项目,书中都有详实准确的记载。民国时期的陵园从经费角度考虑,还规划建设了200多亩的果园,栽植桃、石榴、梨、苹果、李等经济作物。在石象路南部种植了50多亩的蔬圃,主要种植西瓜、百合、草莓等作物。在石象路北边种植了70多亩的花圃,分为露地花木、球根花卉、宿根花卉、草花、温室花卉及观叶植物等品种。陵园还种植了50多亩的茶圃,以及百余亩的两处鱼塘,这些记载让人不由地赞叹民国时期陵园的自然物产可谓丰富多样。 傅焕光先生用了1万多字的篇幅介绍了陵园名胜和陵园界内的学术机关,对于明孝陵、灵谷寺、阵亡将士公墓、谭延阄墓、紫霞洞、航空烈士公墓、浙军纪功碑、中央体育场、紫金山天文台、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中央国术体育传习所等著名的景点和文体场馆,从当时人的角度都有所记述,给我们留下了可资参考的文献资料。最后是对于陵园界内重要建设项目的经费做了详细的记录,使人们对陵园的经费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全书对陵园的各项事务进行了简要而有重点的记述,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简便而准确的“索引”;而对于普通读者,也能通过简单的浏览,对陵园整体风貌、中山陵各部建筑、园林建设、周边风景名胜等,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 任青 2014年1月 图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