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忍冬花/慈溪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德根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忍冬花/慈溪文丛》编著者陈德根。

翻看《慈溪文丛》,又一次引发我对慈溪文学的审视。十四本精选出来的文集基本代表了现阶段慈溪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作者队伍涵括老中青,由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组成。内容涉及广泛,有温暖的乡村情结,有后工业时代苦涩而激扬的旋律,有书写慈溪地域文化的篇章,也有记录寻常家庭的点滴,有面对内心的写作,有文史追述,有读书笔记……不同文体的自由以及言说的庞杂和开阔,包容了人性、诗性、知性、理性、神性、个性,不可谓不丰富。十四部文集,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当下的生活,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

内容推荐

《忍冬花/慈溪文丛》编著者陈德根。

《忍冬花/慈溪文丛》内容提要:慈溪的写作者应当对生活本身有更广泛的理解和体验,打破个体的局限,投身于火热的生活现场,把视野投向更朴实更广大的群体,把笔尖转向更宽广、也更深邃的生命意义。做一个宽阔的写作者,努力创作出一批体现慈溪特色的文艺精品,以推动慈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慈溪人、慈溪地、慈溪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目录

做一个宽阔的写作者——《慈溪文丛》总序              

第一辑 月光谣  

五塘村的春天                    

杭州湾跨海大桥                  

祭母书(组诗)                    

在风中                          

被布谷鸟喊醒的人                

低 音                          

春天的马车                      

行走四月天                      

词语的手指                      

白月亮                          

列车穿过隧道                    

月光谣                          

小情书                          

温 暖                          

无题                            

归 途                            

火 车                            

之后的秋天                        

苏醒的雨滴                        

小情人                            

春天到底有没有尽头                

夜宿九龙湖                        

在山中                            

风居住的街道                      

不是每一片落叶都会感到疼痛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原路返回          

我把背影留给了秋天                

如梦令                            

留春令                            

花犯                            

海边的一个下午                    

那些热爱生活的人                  

大海的颜色                        

长恨歌                            

声声慢                            

望江南                            

雨水,打开了江南的耳朵              

江南小令                          

遗 言

……

长江谣(组诗)                          

东海书(组诗)                          

第四辑 像一条河那样活着  

致母亲                                

两枚钉子                              

停不下来了                            

假如                                

农民工                                

以一盏马灯的名义                      

像一条河那样活着                      

阳光背面的事情                        

妹妹去南方打工                        

脚手架上的人                      

我看见那么多的人被风吹走            

流经身体里的河                      

是谁碰痛了铁                        

那些知道你的乳名的人                

矿井                              

像月亮一样照着我                    

像玉米一样活着                      

那些人                              

一粒盐                              

拾荒者                              

洗墙工                              

流水线女工

和一场雪穿越苦难                  

附录评论  

《打工:一个疼痛的词语》赏析      

来自高原的美声                    

家园的眷顾与诗性的指认——散文诗人十家论之陈德根篇    

读陈德根的诗                      

陈德根的高原之恋                  

后 记

试读章节

五塘村的春天

海风吹来春天

五塘村像一匹刚洗过的绸缎

被一群说着拗口的普通话的人

七手八脚地挂在海岸上

往返东海两岸的养蜂人

他们随着油菜花涌到海边,帆影、橹声

和渔歌迎风飘得很远。很远

那些欢乐的音符,如同谁

伸手把铺天盖地的花朵

和被幸福冲昏了头脑的小蜜蜂

拦腰抱住,轻轻地

放倒在船家新织的网上

杭州湾跨海大桥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听到了

从千里之外的对岸,传来的歌声。潮退了

牡蛎、贝壳、海草的滩涂上

拖起一路欢声笑语和波涛

我看到一块钢板,搂紧另一块钢板

我听到一个桥墩,在靠近另一个桥墩

铆钉幸福地尖叫着,身上还留着谁的汗珠和茧花

海水一遍遍清洗和打磨劳动的号子

是谁的智慧撞击了谁的胆识?天堑

变成了通途。朝九在慈溪上班

晚五就回到上海。一座名字美得

像天堂的桥,把南京路璀璨的街灯

投在一辆辆牌号为浙B—B

或者浙B—S……的车上,带回慈溪

三十六公里的跨度,回应了一千年的等待

我站在桥上.看着南来北往的车辆

沿着四通八达的道路,载着那些快乐如同

生活在蜜罐里的人,向远处

和近处的城市,以及乡村奔跑

祭母书(组诗)

夜晚的献诗

母亲走的那天,村庄被阴霾一点一点挪动

打铁人醒来。他的目光

清澈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月亮

他开阔可跑马的额角,将一个人

在时间里锻打成薄薄一小片的命运

带了回来

她潦倒的生平.若枯草

从另一个秋风遍地的大梦里走出来

一个幸存下来的家族

谱系紊乱。那年那月的亲情

疏于一滴水珠的荡漾

打铁人坦言.人死如灯灭

如同大风漫卷着岁月的

衣衫之上,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皱褶

黑暗爬上母亲虚脱的膝盖时  她已找准了离开的借口

她最后一次站立的方向

恰好是满眼的枯枝败叶垂下的角度

像隐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陪打铁人在夜里

打了整整一夜的刀具

风化的废铁有点像灯花

彻照每个渗出汗珠的毛孑L

母亲睡着了

打铁人醒着

空落落的人间

仿佛只剩下我

看起来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月亮

正在被夜色笨拙地挪动 P3-P6

序言

文以载道,书以达义。读文章可以看出写作者的胸襟,读一套地方文丛,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底蕴与气度。慈溪史上文人荟萃,名家辈出,以诗文、书画闻名的本土先贤数以千计。去年出版的耆旧诗集《溪上诗丛》,与今年这套《慈溪文丛》,构成了文脉上的传承,堪称文风兴盛,百花齐放。

翻看《慈溪文丛》,又一次引发我对慈溪文学的审视。十四本精选出来的文集基本代表了现阶段慈溪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作者队伍涵括老中青,由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组成。内容涉及广泛,有温暖的乡村情结,有后工业时代苦涩而激扬的旋律,有书写慈溪地域文化的篇章,也有记录寻常家庭的点滴,有面对内心的写作,有文史追述,有读书笔记……不同文体的自由以及言说的庞杂和开阔,包容了人性、诗性、知性、理性、神性、个性,不可谓不丰富。十四部文集,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当下的生活,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

出版《文丛》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慈溪文学创作的成果,繁荣文化鼓舞人心,更在于通过出版与研讨,进一步明确我们所担负的文化责任。文学要有益于天下与后人,既要传承文明、发展文明,更需要从思想和感情的层面来体现人生的大境界、大情怀。一个宽阔的写作者必须拥有视野、思想与精神上的辽阔,更大,更朴素。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于今七十年。七十年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但《讲话》提出的一些问题,依然是作家们面临的基本问题。《讲话》在这些问题上的论断,也是解决文艺创作“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为了人民,是文艺的基本出发点。

植根人民、深入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无论过去多少年,文学创作依然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作为作家,应自觉以《讲话》精神指导自己:我们是不是植根于这个城市的当下?是不是与读者、与公众的阅读生活密切呼应?是不是与文化发展的新因素保持着强有力的对话?我们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的心声并形成健康的主导力量?

慈溪的写作者应当对生活本身有更广泛的理解和体验,打破个体的局限,投身于火热的生活现场,把视野投向更朴实更广大的群体,把笔尖转向更宽广、也更深邃的生命意义。做一个宽阔的写作者,努力创作出一批体现慈溪特色的文艺精品,以推动慈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慈溪人、慈溪地、慈溪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常听人说,这个时代缺乏大家,缺乏荡气回肠的作品。其实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非因辞藻之美,恰因其博大的情怀。如果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大家。我们有理由相信,慈溪的写作者们,能有更加磅礴的大视野、大手笔、大作为,写出具有人民共性,引发人民共鸣的大作品。立足慈溪,走出慈溪,文艺工作者可谓任重而道远。

心中装着一座城市,才能写出一座城市的气派;心里放着这个时代,才能走在这个时代的前沿;心怀天下,方能成为大家。

愿与作家朋友们共勉。是为序。

后记

自2006年冬天写下第一首诗算起,我的诗龄已达6年之久。这个6年,可以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固执地写了6年,是因为年轻。因为梦想尚未破灭。

06年深秋,我踏上慈溪这方热土,从一线员工做起,微薄的收入里面,要挤出很大一部分用于房租、水电费、生活费等,日子相当窘迫。无休无止地加班,企业管理者粗暴、野蛮的管理方式、歧视、地域的偏见……使我一度颓废、绝望。

我原先是写散文、小说的,高强度的工作及奢侈的休息时间使我不得不放弃了它们。但是,我心里有太多的话要说,我要让文字站起来,走动。而且,写诗无需很多时间,而且随时随地可写,这是我选择诗歌的主要原因。于是,我在等待车间发放零部件的间隙信笔写下在慈溪的第一首诗《伤口》,不久发表在《慈溪日报》副刊。

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源于中学时代在邻县一个小镇上的旧书摊淘到的一本《散文诗世界》,而真正承认自己的分行文字算得上诗歌,则要追溯至07年夏天我的返乡之后所创作的作品。

家人住院治病,我陪了半月有余。从县医院返家后,我应邀到平塘县白龙乡下的蒋明杰兄家作客,那天,天阴沉沉的,像一个不怀好意的人拿着脏兮兮的抹布挡在窗口。坐在宋祖全兄的摩托车后面,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颠得让人难受。说来也怪,次日便晴空万里,我们深入农家,现实的无奈让我们为之揪心;最常去的地方是蒋兄命名的少女河边。每日午后,阳光从田埂上慢慢地移到河面上,像一个很有耐心的人的或因兴奋或痛苦而扭曲的脸,天则很蓝,是那种令人疼惜的蓝,真担心一眨眼便不复存在。蒋妈妈喊我们回家的声音飘过绿油油的田野,像她用旧了的岁月,落叶似的一片一片落在河面上,一瞬间,我觉得我的心被击碎了……

回慈溪后,我的作品有意无意间更加贴近生我养我的母土,更加贴近那些和我心意相通命运相似的人们。我找到了写诗的感觉。

我无疑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我和慈溪都选择了彼此,我和诗歌都选择了彼此。时间之窗开启之间,岁月之门闭合之间,无论我,或者别人承认与否,我真正的文学之路源于慈溪,我文学之根扎于慈溪。虽然,多年之后,离去的我只留下几行淡淡的诗行。浅浅的,我的脚印。但是,慈溪这个温暖的名字,早已融入我的热血中,我的骨髓里。

《忍冬花》能够入选“慈溪文丛”并出版,离不开慈溪市文联、作协对一个新慈溪人一如既往的关爱。

忍冬花绽放了!诚挚感谢所有一直在注视着我行走,并适时拉上一把的人;感谢苦难、生命、生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