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达芬奇密码》之后,您想了解这位大画家的“性情密码”吗?多情大才子歌德,他的生命中到底有多少个女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两次 “黄昏恋”,您听说过吗?一代枭雄萨达姆有多名妻子与情妇的说法,真的只是谣传?好莱坞两大影后凯瑟琳·赫本与奥黛丽·赫本,究竟谁征服了您?……
本书对世界历代100余位名人隐秘、经典、曲折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经历历程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的展示和解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子迟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看过电影《达芬奇密码》之后,您想了解这位大画家的“性情密码”吗?多情大才子歌德,他的生命中到底有多少个女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两次 “黄昏恋”,您听说过吗?一代枭雄萨达姆有多名妻子与情妇的说法,真的只是谣传?好莱坞两大影后凯瑟琳·赫本与奥黛丽·赫本,究竟谁征服了您?…… 本书对世界历代100余位名人隐秘、经典、曲折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经历历程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的展示和解读。 内容推荐 本书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 本书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目录 第一章 文艺家科学家 1 “人类第一全才”达芬奇:他本人的“性情密码”又该如何破译 2 永远说不完的莎士比亚:电影《莎翁情史》里的艳遇和同性恋的新发现 3 多情大才子歌德: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 4 女性解放先驱乔治桑:缪塞、肖邦……谁是她的最爱 5 “匈奴人后裔”裴多菲:爱情和革命不能两全,他的死成了一桩悬案 6 被性欲煎熬的文豪托尔斯泰:曾出入妓院,勾引农妇,一生婚姻很糟糕 7 终生”钻石王老五”诺贝尔:诺贝尔奖不设数学项与女人有关吗 8 悲怆的“音乐王子”柴可夫斯基:一个同性恋者,一次失败的婚姻,N种未知的死法 9 “向日葵大师”梵·高:燃烧的生命和爱情,因为猛烈,熄灭得也快 10 印度“诗圣”泰戈尔:刻骨铭心的初恋和平淡如水的婚姻 11 真实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两次婚姻和两次鲜为人知的“黄昏恋” 12 “画霸”毕加索:一生专注于女人的身体,他爱她们,画她们 13 萨特与波伏娃:两年的“契约伴侣”一再延长到五十一年 第二章 君王领导人 1 美丽而迷狂的古希腊王后海伦:特洛伊之战并非因她而引发 2 “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尼罗河的“妖妇”、“花蛇”,既美貌又睿智 3 “国际版武则天”叶卡特琳娜二世:要有多少男人才能满足她 4 “比Alps还高”的拿破仑大帝:他的爱情和死亡一样奇异莫测 5 三个“天使”茜茜公主:真实的、影片中的、主角施奈德 6 “战争狂人”希特勒:恋母情结是他穷兵黩武和性变态的主要根源吗 7 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他的中国妻子到底是谁 8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退位竟不是为美人,而与纳粹有关 9 “风流总统”肯尼迪情史:美丽第一夫人、尤物梦露、“莱温斯基” 10 “红色罗宾汉”格瓦拉:传奇人物的革命生涯和情感世界 11 一代枭雄萨达姆:四名妻子与众多情妇的流言据说只是谣传 12 谜一样的戴安娜王妃:现代“灰姑娘”灿烂笑容背后的悲苦 第三章 影视歌舞明星 1 “现代舞之母”邓肯:我们怎能把她当风尘女郎看待 2 “最伟大的草根”卓别林:竟被人指控为“恋童癖”患者 3 凯瑟琳·赫本与奥黛丽·赫本:谁征服了你,你又爱上了谁 4 “薄命红颜”费雯丽:与奥立弗离婚是因为精神病还是房事过度 5 “好莱坞第一夫人”英格丽·褒曼:浪漫爱情注定是昙花一现 6 “全球第一男高音”帕瓦罗蒂:食色性也,只是离婚的代价太高 试读章节 初恋时分 真正称得上泰戈尔爱与美的女神的人,恐怕只有他的五嫂卡丹巴丽·黛薇了。除了父亲之外,对他影响最大的家人就是五哥和五嫂。五哥是他思想智慧的开启者,而五嫂则是他心灵情愫的开启者。 泰戈尔的五哥乔蒂是一位富有激情的音乐家、诗人、剧作家和艺术家,那个时代最有天才的人,对他的影响和支持很大。他的妻子卡丹巴丽是一位丰姿绰约、优雅宽厚的女性。她在泰戈尔身上倾注了深深的爱,给他布置出了一个精美优雅的环境。她几乎成了泰戈尔理想中的人物,两人之间有一种罗曼蒂克的眷恋。她是泰戈尔的母亲、姐姐、情人、女神的“四合一”。 卡丹巴丽嫁给乔蒂的时候只有10岁,比泰戈尔只大2岁。印度当时盛行童婚,女孩子在成熟之前不结婚,那将是父母的耻辱,且出嫁还要赔上价值不菲的嫁妆,所以女孩子不受欢迎,被认为是赔本的事。卡丹巴丽比乔蒂小十多岁,她自然能够与泰戈尔玩得来,他们常在屋顶的凉台上做游戏。 泰戈尔母亲去世时他还不满14岁,卡丹巴丽成了他十足的照顾者。没有了母爱,五嫂成了情感的寄托。卡丹巴丽也喜爱文学,往往有着深刻见解,他们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著名小说家班吉姆·钱德拉·查特吉的长篇小说在《孟加拉观察》杂志上连载时,杂志一到,泰戈尔就会为卡丹巴丽朗读。这一时期泰戈尔写了很多诗,模仿痕迹很浓,后来他在编选作品集时大多没有收进,却收进了《帕努辛赫诗抄》,诗中的女神无疑就是指卡丹巴丽。卡丹巴丽在泰家这16年,正是他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期。她不仅给了他母亲般的慈爱,而且是他心目中的女神。 1884年4月,一件不幸的事降临在泰戈尔头上:26岁正当韶华的卡丹巴丽,不知为什么突然自缢而亡。五嫂的死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无异于一场心灵的12级地震。以往他心情难过时总能从她那儿找到慰藉,此时她却永远逝去了。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在24岁那年,我和死神的相识历久难忘。” 他在诗中写道:“呵,你这生命最后的完成,死亡,我的死亡,来对我低语吧!天天地在守望着你;为你,我忍受着生命中的苦乐。我的一切存在,一切所有,一切希望,和一切的爱,总在深深的秘密中向你奔流。你的眼睛向我最后一盼,我的生命就永远是你的。” 然而,这也促成了泰戈尔对人生看法的成熟。他晚年在回忆录里有这样的表述:“自然之美在我的泪眼前呈现出更加深刻的意义。卡丹巴丽的逝去将我推到必要的距离,从整体上来看诗、人生和世界。” 1937年9月,76岁高龄的泰戈尔昏迷了一次,他把这次昏迷看做自己已接近死亡的边沿,成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因为他开始像一般老年人一样在怀旧中打发日子。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他除了像一般老年人那样沉思、做梦和唠叨以外,怀旧之情还成了其文学创作的源泉。这就是那位“诗人心中的诗人”——五嫂卡丹巴丽对他的影响。他曾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嫂子,就缺乏了生命中最主要的礼物之一。 这种怀旧贯穿了泰戈尔最后10年的创作,且越到后来越鲜明和强烈。他1939年出版的诗集《无灯集》,几乎就是一部怀旧之作。他在诗作中,叙述了诗人与女主人公最初相见时的倾心,共同游戏时的快乐和不能超越界限、心心相印的苦恼,以及永别在他心中留下的挥之不去的阴影:“哀乐交汇的时日,伴残阳在西山坠逝。暮春天空清澈的蔚蓝胶凝,秋日的晴朗,在金黄的稻穗上吹响安息的唢呐,载货的人生之舟在虚无的梦河缓慢进发。” 正是由于对五嫂的怀念,泰戈尔写下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回忆录《我的童年》,儿时生活的孤寂和五嫂出现之后的游戏欢乐,深情地表达在字里行间。 泰戈尔的爱情理想是半人半神之爱,这与毗湿奴派诗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不但能够将世俗的爱上升为对神的爱,而且能够体现于具有非凡魅力的异性身上。这成了泰戈尔诗歌的风格,并在他的宗教抒情诗中体现得最充分。 泰戈尔最初的世俗恋情是在1878年准备留学英国的时候,那时他17岁。因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为此他离开故乡加尔各答来到孟买,经二哥介绍住进一位医生家里,而医生的女儿安娜,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姑娘,便成了他的英语老师。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她从小在英国长大,曾跟随父亲周游列国,不仅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熟知英国的风土人情。她与泰戈尔一见如故,把他当做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辅导泰戈尔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安娜发现他聪慧敏捷,学习提高很快。 可是,在学习快结束时,泰戈尔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而且心事重重,眼里经常流露出忧郁的目光。原来他得到从加尔各答传来的消息,说他大姐已身患重病。泰戈尔是父母的第14个孩子,因为孩子多,父母无暇管他,他是吸吮大姐的奶汁长大的。他由于惦念大姐,进而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们。现在,眼看即将远离祖国,一想到这些,他内心又怎能不感到忧伤呢? 安娜理解泰戈尔的心情,为减少他的思乡之情,使他安下心来学完英语,她动了不少脑筋。每逢她看见他独自躲在房里想心事,就千方百计拉他出去散步,或者给他讲一些各国的风俗和趣闻轶事。有一次,泰戈尔对安娜说起他两岁时大姐给他洗澡,曾预言他是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安娜听了,趁机开导他说:“你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应当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这对你的诗歌写作是大有帮助的。你应当努力去实现大姐的愿望。”泰戈尔听了很受启发,渐渐地安下心来了。 泰戈尔在安娜的精心帮助和辅导之下,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在学习中两人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同时爱情的种子也在他俩心头萌发。 后来泰戈尔在80高龄缅怀这段生活时写道:“我的收获是平淡无奇的,如果她轻视我,是不能责怪她的,然而她没有这样做。由于我没有任何书本知识的宝库可以赠给她,所以第一次见面时我就告诉她,我会写诗。我唯有这点资本可以招徕别人。当我告诉她自己有诗歌创作天才时,她没有表示丝毫怀疑和讥讽,而是轻易地相信了。她要求我给她起个独特的名字,我为她选择了一个,她十分喜欢。我想把这名字编织在自己诗歌的音乐里,所以我为她写了一首诗,把她的名字写进诗里。当我用激昂的语调吟诵那首诗给她听时,她说:‘诗人,我想,假如我躺在临终的床榻上,你的歌声也能使我起死回生。’女人知道用什么样的夸张手法来歌功颂德,博得别人的欢心,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为了使我高兴才这样做的。我依稀记得,我最早是从她那儿听到对我长相的赞扬,她用十分温存的方式表达了那种赞美。比如有一次,她严肃地叮咛我,叫我决不要留胡须,说不要让别的东西遮蔽住脸庞。众所周知,我没有听从这个劝告,不过她没有能活到亲眼目睹我脸庞违背了她指令的日子。” 他为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孟加拉名字——“纳莉妮”,它也成了他的长篇叙事诗《诗人的故事》里虚构的女主角的名字。他经常朗读这首长诗给她听,还为她译成了英语。后来这首长诗以单行本出版。泰戈尔最小的哥哥按照居住在英国的小兄弟的意思,从加尔各答寄给她一本。她收到了这本小册子,写信给他表示谢意,说:“这首诗你为我朗读了多少遍,翻译了多少次,以致我能够背熟它。”她对泰戈尔创作的不少诗歌都给予了鼓励,而她最喜欢的就是纳莉妮这个人物。 这段短暂的爱情插曲,虽然没有超出纯朴的朋友关系,然而它在泰戈尔的心灵上镂刻了永恒的印记,一种如此温柔和真挚的亲密感获得了发展。他在笔记本里愉快地写诗,描述了自己当时那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状态。安娜也很快被这位英俊少年与天才诗人所吸引,产生了爱慕之情。她总是主动接近泰戈尔,惹他生气和激动。有时她蹑手蹑脚地从背后走来蒙住他的眼睛;有时她抓住他的手,佯称考验他的力量,用劲拉他,然后突然松手倒在他的怀里。 有一天,她在教英国生活举止的奥秘时告诉泰戈尔,能偷到正在熟睡的女人的手套的人有权吻她。“她躺在安乐椅上,我突然看到她酣睡着。一睁开眼,她就向自己手套飞快瞟了一眼,却发现手套原封不动地搁着,任何人也没有动过偷它们的念头。”少年泰戈尔在这种游戏中获得快乐,感到春心荡漾。然而他是那么纯朴,自我陶醉,以致没有明白这种暗示的含义。 一天黄昏,他俩在郊外散步,泰戈尔随口作了一首咏景诗。安娜称赞道:“写得漂亮极了,跟你的人一样。唉,要是你能经常在我身边写诗,那该有多好啊!”这几句话明确地表达了姑娘爱慕的心情。泰戈尔听了,内心一阵激动,他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姑娘的双手,很想对她倾吐自己的爱意。 然而,他一想到自己即将远离祖国,一去就得好几年,便怕因此耽误姑娘的青春。同时他还听二哥说起过,那几天安娜的父亲正为她准备订婚而忙碌着。他迟疑了,终于失去了向姑娘求爱的勇气,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苦涩的果子。 这天夜里泰戈尔失眠了,他听到隔壁安娜的房间里翻身的声音。他披衣坐起,看着窗外银河的光辉,内心起伏不已,浮想联翩,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我梦见她坐在我头的旁边,手指温柔地撩动我的头发,奏着她的接触的和谐。我望着她的脸,晶莹的眼泪颤动着,直到不能说话的痛苦,烧得我的睡眼,如同一个水泡……我不知道她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和我做着同样韵律的梦。” 几个月飞逝过去,泰戈尔踏上了赴英的旅程。临行前安娜为他送行。在轮船码头上,诗人向姑娘深深地鞠了一躬,深情地说:“纳莉妮,再见了,望你珍重!”这时,他突然看见姑娘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他真想回转身奔向安娜,向她尽情倾吐心中无限的眷恋。然而他终于还是没有这样做。 泰戈尔与安娜的这次分手竟成了永别。不久安娜被迫出嫁,对方是一个比她大20多岁的男人。他对安娜根本没有爱情,只把她当做一个生孩子的工具。在这种没有爱情的生活中,安娜终日忧郁伤感,还常常躲着哭泣,不到1年就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1880年泰戈尔回到祖国,他听到安娜的死讯后,内心极度悲伤。他痛恨自己当初没有一点儿男子汉的勇气,不敢向安娜吐露纯真挚爱的心迹。但这一切都晚了。现在他想说,他一直怀念她,一直对她的爱表示感激,他永远没有忘怀她那令人心醉的形象。 他来到安娜墓前,将他深深的忏悔告慰所爱者的灵魂:“当世界的万物消失不见了,你却完全重生在我的忧愁里。我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男人与女人对于我永远成了一体。” 迷人的安娜给泰戈尔带来过青春的快乐。无论是在个人交谈或私人书札里,还是在暮年生活时期,诗人一直以深情和十分尊敬的心情提到她: “有些年头,在加尔各答,一些奇异的鸟儿飞来,在我们那棵榕树上筑巢,我还没有很好地学会它们展翅的舞姿,它们就飞回去了,但它们是带着遥远森林里的异常奇特和迷人的音乐飞来的。同样,在我们的生活旅程中,不知从什么陌生的方向飘然而至的女神,向我们倾诉自己心灵的语言,开拓我们心灵力量的界域。她不经召唤而来,最后当我们开始召唤她时,她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是,她走时已在我枯燥的经纬线上绣上了瑰丽的花边,使我们日夜充满幸福。” 泰戈尔到英国后,与房东司各特博士的几个女儿有着良好的友谊。而他的小妥儿与泰戈尔年龄差不多,是个能弹会唱的青春美少女。她教他英格兰和爱尔兰歌曲;他则教她孟加拉语。正是这次,泰戈尔开始研究孟加拉语,后来还出版了孟加拉语著作——《词汇学》。或许,他对英国妇女看法的改变,与其在司各特家的情感经历有密切关系。 当然,泰戈尔的这次感情经历,随着他被父亲强制回国而失去了发展的契机。虽然他在回忆录中没有谈及,但他在回国后发表在《婆罗蒂》杂志上的诗可以证明: “那如花似玉的脸容,那蓬松如烟的金发,夜夜潜入我的梦乡;那充满智慧和希望的眼睛,窥视着我的心,一个哽咽的声音在喃喃发问:‘难道你一定要走?一定要走?”’ 多情自古伤离别。很显然这不是一般朋友的分别。所以,泰戈尔在英国的那些日子,他的感情空间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也不像徐志摩在其名诗《再别康桥》中所说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样的恋情,的确是泰戈尔情感生活中的一片云彩,虽然美丽,但容易消逝在茫茫太空,只在心间留下运行的轨迹。 P75-8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