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一声声鸡吗,唤醒睡梦! 顿了顿,方悟身在异地:哦,贵州台江,我将生活、工作一年半的地方。摸索着,床头的手机告诉我,4:20。 昨夜的酒意未消,继续睡吧。然而,无法再次人眠。干脆起床,吃了点飞机上带下的剩余餐点。洗漱之后,开电脑,开始在台江的支教记事。 这时,才发现自己住的是“和天大酒店”,位处台江县秀眉大道28号。昨晚,该是民族中学的李副校长送我到房间的,递给我两瓶水,让我早点休息。其他的事,都在酒醉中模糊。 幸亏,有手机,发给同事兼朋友的任翼、吴江林两位的短信写道: 我们到州府凯里了,晚饭后去台江。我们四人都在台江民族中学,唯一 的普高,同教这里两个重点班。一路顺利,请放心! 短信发出时间是昨晚的19:57分,刚进凯里“亮欢寨”(一家富有民族特色的饭店,据说曾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因着江林“到目的地后告诉我”的要求而发的。有关任教的信息,除在萧山机场与爱人说起,还是第一回给朋友说。 慢慢地,记起昨天午后的行程。两个多小时的飞行,ZH9166航班降落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等待出舱的那刻,打开手机,给爱人发了“到贵阳机场了”的短信,那是17:06。 出口处,迎候我们的人让我有些惊讶,咋那么多人。想象中,司机、校长和一位局领导就够了。在凯里晚饭的餐桌上,才知道其中有教育局的龙峰局长、杨副局长,民族中学的刘校长、李副校长、教科室粟副主任。 是两辆车来接的,一是普通轿车,一是商务车。我们六人坐的是商务车,坐在副驾位上的是龙峰局长,一路别转半个身子,热情为我们介绍台江的教育,言语中透着深深的教育情怀,让我敬佩。 凯里饭后,上车、进酒店等的情形不太记得了。过了知天命之年,实在禁不住龙局长等四位,每位三杯(酒盅)的“苗乡家酒”,余杭来的几位,一个个不胜酒力,我自然也.不例外。 鸡鸣声声,此起彼伏,兼着几声狗吠,这该是农村。然而,这确乎在台江的县城。天未明,窗外路灯迷蒙。(记此台江县和天大酒店5810房,8月25日6:05) 到达第二天,中饭是在离台江县城不远的一家水寨吃的。 同席作陪的,有教育局的刘书记、王副局长。这两人,与昨天去贵阳龙洞堡机场接我们的龙局长,都是六三年出生的。连同行的魏老师,我们五个六三兔,排起生日来,居然是我最长。 上午9点,两车送我们一行六人去红阳万亩草场看风力发电。盘山公路,车在林海中穿行,就如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的浙江泰顺县。上上下下,用了两个多小时。遗憾的是,山顶浓浓云雾,只看见一架风车的大圆柱,我的尼康D50却无法捕捉其影像,没有拍成。你可以想见雾气之浓了。 下得山来,便是中饭。在一个亭子里,拼起两张高不过50厘米的小方桌,10来人围着坐在小板凳上。一桌子的农家菜,每人一小碗的辣子。辣子我还真不敢碰,其他的菜微辣,还能对付,但毕竟嘴里辣呵呵的,就舀了勺稀饭。顺口说了句:“太辣,喝点稀饭。” 听我这么一说,魏老师接口:“是,这稀饭很好喝。” 坐魏老师边上的刘龙书记接过话头:“是啊,是啊,这稀饭叫鸡稀饭,苗家招待最尊贵客人必备的。”刘书记,这位曾任民族中学教务主任、县委办公室主任、民政局长的教育局书记,以其儒雅悠远的口吻,给我们讲述了鸡稀饭的制作过程:鸡是散养的,宰杀后,将鸡和大米焖煮成稀饭,然后将鸡从稀饭中捞出,制成冷盘的“白切鸡”,这样,招待客人的桌上就有两个作品:白切鸡、鸡稀饭。 “其实,营养全在鸡稀饭里了。”书记说。 “老魏啊,这稀饭好吃,咋不早说呢,”我假作嗔怪,“下回吃到好吃的,给大伙说一声。”魏老师笑了,一桌子的人都笑了。P4-5 后记 贵州如何?或日:山高路险。 山高路险,用来描绘贵州是恰当的。奈何没有去过贵州的朋友,总要追问:怎么个“山高路险”?于是,少不得一番絮絮叨叨的解说,只是听者越发迷糊。被问者窘迫,乃急中生智:“车在山上走,云在下面飘。”听者豁然怡然!——这,是听台江民族中学同事说的。 某天,随台江民中高三生物、化学老师,去同属黔东南州的天柱县教研活动,车在高山淡雾中穿行。向熠琴老师冷不丁对我说:“这首歌写得真好!”我讶异,她道:“《云上贵州》,写的就是这窗外的景色。”车上正播着,听不太亲切,即刻登录网络。 传说的一片云哟/飘进我家乡哟/云在山上哦/家在云上哦 美丽的一朵云哟/飘进我心房咯/心在云上哦/家在心上…… 看着歌词,享受着美妙的旋律。未及欣赏完整,我找到了台江支教记事的标题——“云上的日子”! 那时,我的台江支教记事已经记了26万字,其格局是到达台江次日定了的,有2014年8月25日晨5:12,在台江县城和天大酒店的记录为证: 在赴贵州之前,就打定主意,用朴实的文笔,记录支教的事儿,取名为“支教一年半”。然而,踏进“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顿时感觉这样的标题,是不足表达苗乡的。但是用一个怎样的标题呢?一时无得,但我相信,台江会给我灵感的。姑且择事而记,每则用小标题记其事件主题,每则之后用括号注明写作的地点、日期、时间。且行且歌,且歌且记吧。 天柱回台江后,“云上的日子”便拂之不去。支教结束归来,先是跨年忙碌“苗岭民间助学”的档案与账目,继而便是32万余字的择选、编辑。其间对220则记事的去留或将犹豫再四,但书名“云上的日子”是毅然决然了的。“云上的日子”,不独是环境上的,更是心境上的——我爱定了的。 2016年2月15日(正月初八)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话儿近年很流行。请允许我袭用,以此感谢以不同方式、或长或短“陪伴”我走过一年半的所有人。 在忙碌的支教工作之余,勉力用拙笔记录行事,旨在素朴而真实地呈现那许许多多的“陪伴”,感恩之念念念不绝。这次为出版的择选与编辑,又是一番诚挚的重温。六个专题的135则记事,其中浸润着无限的爱恋——对台江那一方的热土、热土上生活着的人们,对同在黔东南奉献着的浙籍朋友(特别是同在台江支教的同事),对浙江方面一直牵挂着我们支教人的亲友、同学、同事和领导,对因着“苗岭民间助学”而“认识”的所有爱心人士……这一刻,让我不由得对上苍赐予我的这一切,深致无限的谢意! 老实说,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一切的“陪伴”,我将如何踏实走过这一年半。人在旅途,回顾这一段行程,满心是温暖与幸福。所以执着于出版《云上的日子》,最大的出发点便是以此感谢所有的“陪伴”。 自然,亦有些许的奢望,即借《云上的日子》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我们的行动,了解中国中西部的教育、经济、文化基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此书的出版,若有助于热血者加入我国中西部建设、国家均衡发展的行列,乃国家之幸、中西部百姓之幸! 最后,要感谢离开台江前不久认识的张奎先生。他是台江电视台的台长,敬业专业,古道热肠,乃性情中人,彼此皆以为相识恨晚,得其慷慨应允,本书用了他的照片和文字。还要感谢为拙著作序的两位局长——余杭教育局沈洪相局长、台江教育和科技局龙峰局长,两位均是颇有宏愿、又有建树的教育领航人。我冒昧索序,不免惶恐;得两位墨宝,欣喜莫名。 人在旅途,我永是怀揣感恩前行。此行台江,尤当感念一生。 是为编辑后的补记。 林荣凑 2016年5月8日,浙江余杭临平山麓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学期(2014.8.24-2015.1.21) 01 飞赴贵州 02 久违的鸡鸣 03 苗家鸡稀饭 04 台江民中的座谈会 05 名城镇远 06 西江千户苗寨 07 台江初印象与苗族历史 08 反清英雄张秀眉 09 说说我的不适应 10 语文教学构想 11 初识学生 12 正式亮相 13 第一堂课 14 我们的新居 15 台江民族中学 16 “原生态”的学生 17 蚩尤的后代 18 我们四人 19 办公室的同事 20 最早的“中秋快乐” 21 台江县教育局 22 课程纲要 23 州府凯里 24 台江表彰教师 25 在台江,我的第30个教师节 26 学生的作业 27 首次下乡,我们去了南宫 28 第一次讲座 29 第一次参加教研组长会议 30 台江民中语文组 31 国旗班 32 流泪了 33 黔东南州教科所来调研 34 县领导来看我们 35 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36 一月语文教学回顾 37 四箱子书到了 38 孤独、快乐又担忧 39 白基山河谷 40 赠书 41 保护江源 42 贵州农村高中教育的困境 43 感谢您,阿凑 44 给学校的建议 45 爱提问的学生 46 家访 47 台江的教育文化 48 苗族遗产的危机 49 给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建议 50 给年轻教师的忠告 51 扎实前行,总会有收获的 52 指导高一(8)班拟班训 53 学生也能拟制评分规则 54 在台江讲“课堂观察” 55 写出微型调查报告 56 纯朴的苗族 57 台江民中的狂欢 58 “还记得吗?” 59 给四门辅科教师的鼓励 60 欣然于我们的存在 61 第二次家访 62 第三次家访 63 给余高四名学生回了信 64 序幕已开,剧情难晓 65 有关校本培训的小调查 66 纯朴黔东南 67 关于资助贫困生 68 为学生进步而高兴 69 边走边聊的乐趣 70 匆忙的离开 第二学期(2015.2.13.2015.8.21) 71 援疆、援贵教师座谈会 72 寒假结束,返回台江 73 “我嫁人了,求祝福!” 74 台江舞龙嘘花 75 穿越梵净山 76 受重视的感觉 77 东山寺 78 让我介绍余高的复习做法 79 第一次听高三教师的课 80 小小的告另0 81 红阳寨的敬桥节 82 杜威的深邃 83 初读“苗岭”申请表 84 方召挂亲 85 高三听课 86 感动不已的助学热 87 “河湾水寨”的主人 88 不亦乐乎的教学尝试 89 台江县城有了公交车 90 凯里香炉山 91 “苗岭”爱心人士给受助人的信 92 姊妹节印象 93 啼笑皆非的默写 94 余杭教育考察团来访 95 提前交付PsA申请材料 96 有一个苗寨叫“乌羊麻” 97 下司古镇 98 贵州西部掠影 99 五十年一遇的雨 100 树林理发店 101 有无限的希望给台江 102 台江的期盼 103 2015的这个暑假 第三学期(2015.8.23-2016.1.14) 104 再回台江,听到好消息 105 深感自己的弱小 106 幸福的教师节 107 帮助安顿第二批支教者 108 遵义之行备忘 109 参加贵州省校长会议 110 他,闯劲无限 1ll 韭菜坪之行 112 温州商会的林先生 113 顶代课的日子 114 幸福的“苗岭” 115 课题研究跟踪两年 116 三门塘 117 斯人已去 118 “苗岭”QQ群拥有100名成员 119 要了五分钟发言 120 张教授离开后的忙碌 121 荔波之行纪略 122 会议上的哽咽 123 未来学校台江示范区 124 幸福的黔东南相遇 125 编辑了《心随笔动》(第九辑) 126 完成第四批结对,感动着 127 “苗疆大舞台” 128 又一次去南刀小学 129 给射阳回来的学生补课 130 给“爱链杭黔”第四个报道 131 “苗岭”的跨年行动 132 神秘马家寨 133 资助款发放仪式 134 我们留下了好口碑 135 归途的送迎 【附录】 贫苦三娃早当家 ——记者蹲守跟拍三孤儿震撼画面 “苗岭民间助学”首届秘书处工作汇报 黔东南州有个“苗岭民间助学会”,是余杭支教老师发起成立的 情系苗疆满是爱:这个初冬,黔东南州频刮“张秀云风” 砥砺切磋共课堂:“苗岭民间助学”第三次智力送教助学活动圆满结束 踏歌一路行:余杭首批支教台江的老师,将结束为期一年半的工作,他们的 感受如何呢? 寒冬送暖活动侧记:这个冬天,他们身暖心暖吗? 周日家访:这个世界有太多让我们感动的东西! 【索引】 后记 序言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区域面积1228.23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14个街道,户籍人口95.09万。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35.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7.6亿元。-余杭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在发展基础教育、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提升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同时,余杭也同高度重视教育对口支援、教育帮扶脱困工作,先后与四川红原县、新疆阿克苏市等建立结对援助关系。特别是2014年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建立教育对口帮扶关系后,余杭针对两地实际情况,开展精准教育帮扶:落实“示范班”支教,先后选派三批共11名秀教师担任台江民族q-学两个“余杭班”教学任务,不断提升台江整体教育质量;开展校际深度交流合作,两地共有32所学校、8所幼儿园建立互助结对关系,不断提升台江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援助台江职业高中修建集教学、营销、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文化实训车间,不断提高台江职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落实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台江县尽快建成县第三幼儿园,整体提升台江学前教育水平。今后几年,余杭还将按照教育扶贫脱困规划,继续加大帮扶力度,为台江孩子更好地就学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作者林荣凑老师,就是首批派赴台江优秀教师的领队。他与魏则然、李亮、温雅三位老师,在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中,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参与教研组建设、学校管理,开设面向教师、学生的各类讲座,积极探索和丰富支教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支教工作成效。他们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村寨家访学生,发起成立了“苗岭民间助学会”,组织了“点对点”的定期资助、物资捐赠和智力送教助学等。他们的行动,充分展现出了余杭教师热爱台江、扎根苗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我曾两次赶赴台江学习慰问,深切感受到了他们支教工作的繁重、辛苦。他们四人从不抱怨,以奉献台江为乐,以教育援助为傲。这种积极、乐观、热情、无私,在记录台江支教故事的《云上的日子》中有很好的呈现,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 如今,第一批支教台江的教师已J11页利归来,他们出色的工作得到台江县各级领导和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相信在台江支教的一批又一批余杭教师,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不辜负余杭、台江两地人民的重托,为台江教育发展、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上的日子》将要出版,作者让我作序。借此机会,向林老师表示祝贺,谨向所有支教教师表示感谢。 浙江省余杭区教育局局长 沈洪相 2016年5月8日 内容推荐 《云上的日子》为作者林荣凑支教贵州省台江县——“天下苗族第一县”之手记,记录了为期一年半(2014.8-2016.1)支教生活、工作中最切近的感受。朴实的文笔背后,是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全书135则记事,按时间顺序呈现,内含6个主题: 一、台江印象:曲径通幽 久违的鸡鸣 苗家鸡稀饭 反清英雄张秀眉 蚩尤的后代 红阳寨的敬桥节 方召挂亲 姊妹节印象…… 二、语文教学:不亦乐乎 语文教学构想 初识学生 原生态的学生 爱提问的学生 学生也能拟制评分规则 为学生进步而高兴…… 三、学校管理:满是期望 台江民族中学 国旗班 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在台江讲“课堂观察” 有关校本培训的小调查 高三听课…… 四、苗岭助学:喜出望外 四箱子书到了 家访 感动不已的助学热 幸福的“苗岭” 苗岭QQ群拥有100名成员 又一次去南刀小学…… 五、屐痕处处:此行无憾 名城镇远 州府凯里 白基山河谷 台江舞龙嘘花 穿越梵净山 有一个苗寨叫“乌羊麻” 韭菜坪之行…… 六、人在旅途:温暖幸福 飞赴贵州 我们四人 办公室的同事 在台江,我的第30个教师节 还记得吗? 幸福的黔东南相遇…… 编辑推荐 林荣凑著的《云上的日子》分为三部分,收录了《他,闯劲无限》、《韭菜坪之行》、《温州商会的林先生》、《顶代课的日子》、《幸福的“苗岭”》、《课题研究跟踪两年》、《三门塘》、《斯人已去》、《要了五分钟发言》、《张教授离开后的忙碌》、《荔波之行纪略》、《会议上的哽咽》、《未来学校台江示范区》、《幸福的黔东南相遇》、《完成第四批结对,感动着》等散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