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智慧是站在人生之外,用超人的眼光识别人世间的种种假象,揭示出人生悲剧性的根源,把人的灵魂引入一个纤尘不染、像莲花一样洁净的清凉世界——涅槃世界。在佛家的眼中,人们苦苦执著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假象的世界、悲苦的世界,人类用自己的心智为自己建造了痛苦与烦恼的世界,佛经千头万绪,都是为了引导世人从假象世界进入“大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超险世界。达到物我两忘、心与道冥、洗尽尘滓、处处皆春的诗性境界。
本书用“大话”的形式,并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述说佛家的无上智慧,文字通俗易懂,表意准确。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通过蕴涵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明心见性,对为人处世会有所领悟。该书对那些对佛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本。
众里寻他千百度
——佛教的返观自鉴
人们既要有物质生活的目标,也要有精神生活的目标。物质生活的目标与精神生活的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也是不可偏废的。假如一个人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健康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即使富有天下,他的人生也不是幸福文明的人生。同样,假如一个人回避现实,追求所谓“精神清静”,那么他即使抛弃了一切,他的人生也不是清净无染的人生。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这种人生状态,是被所谓的“清净”污染了,就像一个人,他说“不执着”,其实他恰恰是执着了一个“不执着”,这种执着于“不执着”,其实也是一种执着。
佛教文化的本质,本来就是世间的,这是因为,在佛教看来,离开了“世间”,根本就没有一个“出世间”。世间与出世间,并不是宇宙空间的两个地方,而是心灵上的愚迷与觉悟。愚迷就是世间,觉悟就是出世间。佛教里所谓“出世间”,就是觉悟的人生,就是智慧的人生,所以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要想获得觉悟的人生,就必须回过头来,如实地认清自己,儒家文化谓之“反省”,佛家文化叫做返观自鉴,也叫做“回头是岸”。也就是说,回过头来,认清自己,这才是觉悟的彼岸。
仰山禅师开示大众说:
你们一向是向外追求,所以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所以我运用各种方法引导你们,使你们把自己的意识之光回转过来,体认这个真实的自我。我的种种教化,好像一个大杂货铺。在这个大杂货铺里,只要是你们喜欢的,应有尽有。我放置这些杂货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用这些杂货作诱饵,诱导你们发现其中的如意宝珠。这个如意宝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物,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自己”。
仰山禅师的这段话意思是说,佛法不是向外求来的,而是人人本来就有的。佛经上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每个人的“真实自己”,就是仰山禅师所说的“如意宝珠”。人人皆有这样的“如意宝珠”,然而人们却未能识得。人们为什么未能识得这颗“如意宝珠”呢?这是因为,人们一味地向外追寻,不知返观自鉴,所以,释迦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只要人们不再妄想执着,不再弄声捉响,就一定能够返迷归觉,到达觉悟的彼岸。
佛教也是一个大杂货铺,在这个杂货铺中,应有尽有。杂货铺里的杂货,都是用来诱人入门的方便工具,只要是人们肯到佛教里来,依着自己的爱好,选取那些自己喜好的杂货,最后,都能在这所大杂货铺里,发现真正“如意宝珠”。这颗真正的“如意宝珠”,并不是什么别的物,它就是人们的无相心体,它就是人们的“如来智慧德相”。
禅宗不假方便,不给人拐弯子兜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指示这颗“如意宝珠”,因此之故,人们把禅宗称之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一个佛教宗派。由于人们的妄想习气很重,不能与禅宗的直指相应,所以,佛教里的大德祖师们,设立各种方便法门,逐渐地消除人们的妄想习气,逐渐地回归人们的清净自性。等到人们的内心条件成熟了的时候,便会豁然开朗,识得自己本有的那个宝贝,这就叫做“杂货铺里发现真金”——领悟了真实的自己。领悟了“真实的自己”,立于“真实的自己”,此时,再看法界万相,则更是一番精彩:“三界火宅即真如,贪嗔痴性亦佛性。烦恼菩提本不二,百千沤相无二样。”
仰山说自己的禅法是杂货铺。什么是杂货铺呢?就是以杂货作诱饵,以发现“如意宝珠”为目的。仰山所说的杂货铺,这是一个比喻,比喻种种法门,皆为诱饵,究竟意旨,唯在明心——识得自家宝藏。《大涅槃经》里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佛陀对弟子们说:弟子们,有一个贫女人,他们家里有真金宝藏。可是,他们家里的人人小孩,无人知晓。这时,有一位大富长者,告诉贫女人说:“我现在雇佣你,为我芸除草秽,可以吗?”贫女人即刻回答道:“只要你能给我指出真金宝藏的所在之处,我就为你耘除草秽。”大富长者说:“你家里本来就有真金宝藏。”贫女人答道:“我们家里如果有真金宝藏,难道我们家里的人还不知道吗?你又不是我们家里的人,你怎么能知道我们家里有真金宝藏呢?”大富长者说:“我不但能知道你们家里有真金宝藏,我还能指出你们家里的真金宝藏的所在之处。”贫女人答道:“我实在是想知道我们家里的真金宝藏,你可以给我指出来吗?”这时,大富长者从这个贫女人的家中,掘出了真金宝藏,呈现给贫女人。贫女人见到自己家的真金宝藏,心中无比欢喜,更加仰慕这位大富长者。
佛陀又告诉弟子们: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可是由于众生颠倒妄想,所以无人知道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像贫女人家里的真金宝藏,由于被杂草所覆盖,所以,贫女家人,大大小小,无人知晓自己家里的真金宝藏。弟子们啊,我现在为你们指出,你们个个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与佛是没有丝毫差异的,由于你们颠倒妄想,所以,不能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你们应该熄灭颠倒妄想,反过来自鉴。如果你们真正地领悟到了自己,就等于贫女人在自己的家中发现了真金宝藏。
仰山禅师所说的“如意宝珠”,等于《大涅槃经》中所说的“真金宝藏”,都是比喻大地众生皆具的“如来智慧德相”。学人不识自家的“如意宝珠”,不识自家的“真金宝藏”,向外追求如意宝珠,向外追求真金宝藏,这就是舍真取妄,这就是骑牛觅牛。若人返观一鉴,便会发现,所找之牛,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当下。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P10-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