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全译版)》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另外还收录海伦·凯勒《书信精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全译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海伦·凯勒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全译版)》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另外还收录海伦·凯勒《书信精选》。 内容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全译版)》收录了海伦·凯勒一生中重要的三部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海伦·凯勒书信精选》。三部作品完整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由1933年海伦·凯勒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编译而成。《我的生活故事》译自美国1903年版《The Story of My Life》,忠实还原,无删减,给你真实的海伦·凯勒。《书信精选》由海伦·凯勒恩师莎莉文老师的丈夫梅西教授精心编选的海伦·凯勒的一百多封书信,记录了海伦·凯勒的幼年的成长历程,记录了她是如何从盲聋哑三重不幸的深渊走向光明,籍此可以看到海伦·凯勒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奋斗历程。 时隔一百多年,海伦·凯勒传递的乐观、自强的海伦精神依然得以流传,不论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苦的残障人士,还是身体健全的正常人,都能从中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 目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故事 书信精选 海伦·凯勒年谱 试读章节 我们都读过这样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生命垂危,濒临死亡,有的长达一年,有的却只有一天。然而,我们最想知道的是,这些注定要死亡的人是如何想办法度过他们生命里最艰难的最后的几天或几小时。当然,我这里说的是那些有所选择的人,而不是被套上枷锁、行动受限的被判刑的罪犯。 这些故事让人揪心,也让人不禁想象如果我们遇到了同样的境况该怎么办。人生自古谁无死,但剩下的这最后几小时,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遭遇、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联想呢?我们回顾往事,又会找到哪些幸福,又有哪些遗憾呢? 有时,我突然想,如果我们能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活着,该多好。只有用这样一种态度,我们才能对宝贵的生命给予最大的尊重。我们应该每天都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但是,当时间在我们面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流逝,这些品质往往就会消失殆尽。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当作座右铭,然而多数人却会为死神的降临而饱受折磨。 故事中,命运已定的主人公通常会在最后的一分钟,因为好运而得到拯救,然而他的价值观念还是改变了。他更加清楚地领悟到生命永恒的精神价值和意义。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活在或者曾经活在死亡阴影中的人们,会为他们所做的每件事情赋予一种美好的意义。 然而,我们都觉得人生是注定的。虽然知道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我们处于精神活跃、身体强壮的健康状态,死亡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我们难得想到它。日子延伸到无穷无尽的边境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做着无价值的工作,根本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的懒散态度。 我担心,我们全部的天赋和感官都同样的懒惰。只有耳聋的人才珍惜听觉,只有眼盲的人才能体会到重见光明的种种幸福。这种看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成年后失去视觉和听觉的人。但是,那些在视觉或听觉上完好无损的人,却很少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贵的感官。他们的眼睛和耳朵盲目地吸收一切景色和声音,却也很少珍惜它们。我们并不感激我们所拥有的,直到我们失去了它;我们不关心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我经常会想,如果每个人在他年少的时候经历过几天盲聋症,这将会是一种幸福。黑暗和孤独会使人珍惜光明;沉默和寂静会教人领悟声音的美妙。 我时常会问那些有视觉的朋友,他们究竟看见了什么。 前几天,一位好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树林里散步而来。于是,我就问她有一些什么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她回答道。要不是我听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早就知道眼明的人能看到的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 在树林中穿行一个小时,却没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即使我这个双目失明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收获到无数的感动。我用双手温柔地抚摸树叶细腻的脉络,亲切地触碰一株桦树光滑的外皮,慢慢地拂过一株松树粗糙不平的树干。 P2-4 序言 我一直因为没有鞋子而哭泣,直到有一天我遇到连脚都没有的人。 ——海伦·凯勒 一场重病带来了灾难 一八八〇年六月二十七日,海伦·凯勒诞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父亲阿瑟在南北战争时期担任过南军上尉,母亲凯特比丈夫小二十岁,是一个贤惠、心胸开阔的妇人。这个女孩降生在这个富裕而和乐的家庭,六个月已能说出片言只语,满一岁时开始学走路。 出生后十九个月,一场重病使这个幼小的女孩陷入盲、聋、哑这等同宣判死刑的绝境。她在六岁时接受一位名医的诊断,得知没有任何治愈的希望。虽然家里经济上没有顾虑,但是这个手无寸铁、注定一生都要困守黑牢的小女孩,在人生的起跑点上,就被剥夺了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她从此看不到东西,听不到声音,也无法说话。意识到自己陷入漫漫黑夜的小女孩,当然免不了愤怒、恐惧、哭闹,想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双亲,但是一切管道似乎都被切断了,这是何等恐怖、致命的重击。 所幸,双亲尝试一切方法要为海伦·凯勒寻找生命的出口。一个不到两岁就遭遇这般可怕厄运的幼小女孩,即使在各种帮助之下,挣脱困境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徼。没有成功的先例,也从来没有人从三重不幸的困境里浴火重生。 共同扭转命运的一对师生 六岁那一年,父母带她见到了一生中重要的恩人——电话的发明人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博士,这个一生致力于特殊教育的恩人。通过贝尔博士的介绍,他们写信向柏金斯学院请求派遣家庭教师。 第二年,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柏金斯学院派来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年轻教师与七岁的海伦的这场不平凡的师生交会,共同缔造了近代教育史上最动人的一章。两个人合为一体,并肩作战,向一重一重的关卡跨越。四月五日,海伦一生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了。这对师生走到抽水机房,老师把一个茶杯放在海伦手上,让她摆在抽水机的龙头下,开始按动抽水机的柄。冰凉的水涌了出来,流进茶杯里,老师在海伦另一只空着的手上拼出“水”(Water)这个字。感受到水的清凉,海伦兴奋得连续拼了好几次“水”这个字,她知道了原来一切的事物都有名字。 如果没有海伦自身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一个遭遇三重不幸、手无寸铁的小女生根本无法找到路的出口;但是如果没有一生用爱和真诚陪伴、启发她的莎莉文老师,海伦往后不断创造奇迹的人生随时都可能画下句点,日后的成就也必然全盘改观。我们说莎莉文老师是为海伦而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也不为过。 不管海伦走到哪里,莎莉文一定寸步不离地跟着她。海伦快乐的时候,莎莉文陪她一起欢笑;海伦伤心的时候,莎莉文陪她承担痛苦。 …… “你真的幸福吗?” 海伦回答说: “是的,我真的很幸福。如果我不幸福,那就表示我的人生是失败的。我就应该马上服毒,或是用刀子刺进胸口自杀。” 梅特林克夫人听了,深受感动,紧紧拥抱住海伦说: “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那样问你的。你是个真正找到青鸟的幸运儿。” 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一个人同时背负盲、聋、哑三重不幸的例子并不多见,而这个人又能肯定地说“我是幸福的”,那就更稀罕了。所以海伦·凯勒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传奇人物”,实至名归。 海伦·凯勒担任美国盲人事业财团理事后,其活动足迹不再只限于美国国内,而是远达世界数十国,意在恳切地说明提高福利和教育的重要性。她的访问,使这些国家中不幸的人获得了更多的救助,也受到了无比的鼓舞。 海伦·凯勒总是走在这些运动的最前端。 一九六八年六月一日,海伦·凯勒离开了这个她奉献出一生心力的世界,享年八十八岁。 本书就是这位传奇人物海伦·凯勒的充满祈祷与感动的自传。这当中记录着海伦·凯勒那幼小、可怜的灵魂怎样从黑暗与沉默的深处获得解放,最后终于“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建立起罕见、美丽、尊贵的人性。 海伦·凯勒二十三岁完成了这本共计二十三章的自传,全书以无比真挚、动人的文字,讲述海伦·凯勒从出生一直到进入哈佛大学女学部拉德克利夫学院苦读的奋斗历程。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师生之情、人类之爱,特别是她面对各种挑战的大无畏精神,让沙场上出生入死的勇士也黯然失色! 《书信精选》由恩师莎莉文的丈夫约翰·艾伯特·梅西精心编选,收录海伦·凯勒七岁至二十一岁的信函。从这些书信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她生命历程的轨迹、心智不断奋进成长的脉络。这位克服盲、聋、哑三重痛苦,创造奇迹的意志英雄,用行动昭告世人:“除非自我投降,人生永远充满希望。” 书评(媒体评论)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