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伯克、罗恩·赫伦、布丽奇特·巴恩斯编著的《大忙人这样陪孩子半小时胜过一整天(6-12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你提供一些最基本、最有效的技巧,比如设置合理的期望值、给予有效的后果、讲道理等。第二章为你提供三种方法,以鼓励孩子的好行为、预防孩子的不当行为。第三章则集中讨论了让父母头疼的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做错事、发脾气或固执。这一章教你如何快速、有效地制止和改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以及怎样教孩子控制情绪。另外,该章还为你专门准备了一些小技巧,让你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情绪波动很大时保持平静。第四章教你如何主持家庭会议、制定家庭惯例、延续家庭传统以及如何形成你独特而有效的育儿风格。最后一章则讲解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学业问题、同辈压力以及媒介(电视、网络等)的消极影响等。
本书在章节设置上也注重“易读性”。每小节末尾都有小结、要点回顾以及育儿常见问题解答等,方便忙碌的你依据实际情况来运用育儿技巧。此外,多数小节的末尾还为你提供了建设性的“半小时行动方案”,可以让你边学边操作,更能巩固所学技巧。
雷·伯克、罗恩·赫伦、布丽奇特·巴恩斯编著的《大忙人这样陪孩子半小时胜过一整天(6-12岁)》是大忙人专用育儿宝典,迅速拉近您和孩子的心灵距离,巧妙激发孩子的自觉性!
工作越来越忙,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跟您越来越疏远……其实,只要掌握陪伴技巧,大忙人也能事半功倍,轻松教出乐观、自信的孩子。
《大忙人这样陪孩子半小时胜过一整天(6-12岁)》专为大忙人设计,书中的方法科学、简单、易操作。用这样的方法陪孩子,大忙人的陪伴质量立刻提升:
1.每次只讲一件事,千万别跟孩子的气话较真:孩子说气话时,您一定要始终围绕主题进行教育。如果孩子真想和你谈点别的,那你可以让他在主要问题(即他的不当行为)谈完后再提出来。
2.全家在一起时,多加点有趣、好玩的元素:当着家人的面表扬孩子,能轻松让孩子明白家人很看重他,这样,孩子会更乐意保持自己的好行为,即使没人“监控”,也能表现好。
……
每天只需半小时,您就能让孩子更乐观、更自信!快快翻开本书,让美国资深育儿专家手把手教您掌握高效育儿技巧吧!
前言:忙得没时间?掌握陪伴技巧,对孩子不再愧疚!
第一章:把陪孩子的每一分钟都用到位
1.测测你正在用哪种教育方式:放纵式,严厉式,还是积极式?
2.期望值要合理,孩子处处都让你满意
3.跟孩子说话要具体,他才明白该怎么做
4.巧用“后果”改进孩子的行为,大忙人也能很轻松
5.变着花样讲道理,孩子才能听进去
第二章:掌握表扬的技巧,花的时间更少,孩子进步更大
1.边讲道理边表扬,几分钟就能让孩子更懂事
2.学会“预防式教育”,孩子遇到困难时你不操心
3.想让孩子自己管好自己,不如和孩子“签个约”
第三章:别跟孩子斗气,冷静几分钟就能让孩子不发脾气
1.孩子的气话别在意,你冷静之后,小家伙会更爱你
2.发现错误不要急,巧妙“纠正”很省力
3.孩子跟你发脾气?6步就让他“没脾气”
第四章:用好每天的零碎时间,教孩子一辈子用得上的本领
1.每天花一点时间,就可以教孩子最好用的社交技巧
2.教孩子作出“最佳决定”,再不担心孩子会学坏
3.每周不到半小时,就能开个高质量的家庭会议
4.加点家庭特色,家庭更有吸引力
第五章:让孩子在学校如鱼得水?每天跟他聊一会儿就可以
1.不必做“监工”,每天交流一小会儿,孩子学习更来劲
2.“好”朋友、“坏”朋友?分清之后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
警惕“后果”的几个常见误区
家长们可能会问:“不论怎样努力,我使用的后果对孩子一点用都没有。”有时,孩子的问题可能太复杂了,所以父母处理起来会感到很棘手。这时,家长们可以去求助专业咨询师,不过,通常情况下,后果不起作用是由几个基本原因造成的:五因素(重要性、即时性、重复率、程度轻重和关联性)中,有一个或多个因素不恰当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然而,后果不起作用还有其他原因。首先,父母有时会过多使用消极后果,过少使用积极后果。这样一来,消极后果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因为孩子渐渐会觉得父母是在惩罚自己,从而失去表现好的动力。所以,家长需要在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孩子就会觉得和父母在一起一点都不开心,就会努力在其他地方寻找积极后果。
其次,时间不充足也会造成后果失效。有些家长希望用了一两次后果之后,孩子能立马改善行为。但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毕竟孩子的不当行为可能有一段时间了,要他养成一种新习惯会需要同样多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立马得到改善,甚至变得更加糟糕时,请不要放弃。一定要有耐心,并继续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才能使后果发挥作用。
最后,有些父母区分不了特权和权利,这也会造成后果失效。孩子享有一些权利,比如爱、食物、衣服、住房、安全等等,这些绝对不能作为孩子不当行为的后果。但是,许多孩子会努力让父母觉得有些事情(如看电视、外出玩耍,或者拥有一部手机)也是自己应得的权利,而事实上,它们都是父母对孩子可给可不给的“特权”。如果父母将特权当做孩子的权利,那么父母就缩小了后果的范围,从而局限了自己的影响力。在下一节,我们会详细介绍一些可以作为后果的特权。
先花5分钟想好积极后果与消极后果,育儿更高效
有些家长说,真到要告诉孩子后果的时候,自己往往很难想出一个有效的后果,或者当时的情况很难让孩子完成这个后果。这时,你只用告诉孩子他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得到一个后果(积极后果或消极后果)就行了。然后,等你平静的时候再想出合适的后果,并尽快告诉孩子。比如:妈妈正在打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而8岁的儿子博比却打断了她好几次,问可不可以吃饼干。于是,妈妈让对方等一会儿,不要挂电话,然后对博比说:“宝贝,我正在打电话,你却打断了我,你要为此得到相应的后果。我打完电话后,咱们再讨论要给你什么消极后果。”当你对孩子感到生气的时候,这样做也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平静下来,避免给予孩子的后果过于严重,比如:“你又打扰我。回房间去,今天别想踏出房间一步!”
除了这种方法外,你还可以提前想好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甚至可以在纸上列出孩子可以得到或失去的特权、家务等,以此作为对孩子行为的奖励或惩罚。如果你能在平静的时候提前想出后果,那它们会更有效,这也可以让你避免一气之下使用过重的后果。
另外,你也要尽可能让孩子提前知道什么行为对应什么后果,特别是那些你关注的行为,包括经常发生的行为(比如和你顶嘴)和偶尔发生但性质严重的行为(比如打其他小朋友)。和孩子一起聊聊,看看他希望自己表现好时得到什么奖励,表现不好时又能承受住什么处罚。然后将讨论出的“后果列表”贴在冰箱上或孩子房间内,用来时时刻刻提醒孩子。不过,孩子不用知道可能出现的每一种后果,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他做出某些行为之后总会得到一定的后果。
告知积极后果要热情,给予消极后果要平静
怎样告诉孩子后果,这与给孩子什么后果一样重要。不论孩子得到的是积极后果还是消极后果,只要方法用得对,就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告诉孩子积极后果时,你要充满热情,并带有自豪感。要让孩子深刻感受到你对他的欣赏,这是激励孩子的一个有效方法。如果孩子能从开心、热情和真诚的父母那里得到积极的后果,那么他也会积极地做出回应。
给予消极后果时,家长的语气应该平静、坚定,让孩子知道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要在生气时告诉孩子消极后果,否则,孩子不好的行为往往还会继续。因此,在给出消极后果时,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叫,语速不要过快,不要指着孩子,也不要骂孩子。总而言之,就是不要让你自己的行为使本来就不好的后果变得更让人觉得恐怖。此外,给出消极后果之后,你还要再回顾一下自己的行为,想想自己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实践证明,孩子面对会鼓励人的、冷静的、有同理心的大人时,即使被给予了消极后果,孩子也会平静地接受。本书第3章第1节(P101)专门给了家长一些建议,指导家长怎样在与孩子发生不愉快时保持冷静。
7个小要点,让大忙人给孩子的后果合理又有效
下面这些要点,可以让你知道在给予孩子后果时,如何让后果更有效:
1.清楚。确保孩子非常清楚他做了什么事才会得到这种后果。
2.一致。不要在这种行为第一次出现时,给孩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而在它第二次出现时又完全忽略这种行为。
3.简明。不要长篇大论,特别是面对年幼的孩子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情况中,冷静地告诉孩子他做了什么,以及会有什么后果。
4.坚持。如果你为孩子制订了一个奖励计划,并确保他在做了该做的事后能得到一个积极后果,那么同样,如果你告诉了孩子处罚方式,一定不要因为心软而免除处罚。如果你觉得给的后果太重了,或是因为太生气了才这样做,那你就要向孩子道歉,并适当地调整处罚。而如果给予孩子的后果是合理的,就不要做任何更改。
5.同理心。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生气或伤心,特别是当你给孩子很严重的处罚时。这样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后果。
6.让你的行为与所给予的后果相符。告诉孩子积极后果时,家长要心情愉悦、充满热情,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对了事,特别是当孩子做了以前不会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时,家长更要热情,因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都值得表扬。告诉孩子消极后果时,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吼叫,要用坚定、实事求是的语气说话。大喊大叫是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在你歇斯底里地吼叫时,孩子听不出你要说什么,只知道你在生气。所以,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哦!
7.不要给予“集体后果”。“集体后果”非常没有效果。一群孩子的行为表现一模一样,或者他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同样后果的刺激,这种事情的发生概率几乎为零。所以,你最好找出不同的方法,从而可以分别激励每个孩子。
P33-37
忙得没时间?掌握陪伴技巧,对孩子不再愧疚!
也许你还在羡慕那些全职妈妈,羡慕她们有大把的时间陪孩子——别再无谓地羡慕了!其实,陪得多不如陪得巧,教育孩子,拼的是巧功夫!不掌握技巧,只是盲目地追求“陪久一点”而非“陪好一点”,只会让你浪费掉大把大把的时间,而且,陪孩子太长时间反而会让孩子过度依赖你,从而丧失独立性,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力、解决力也会大大削弱。然而,你在本书里学到的技巧却能给你正确的指导,让你少走弯路,并在将来做得更好。这些技巧都经过了多次的实践检验和科学论证,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你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没有人会比你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这就意味着,作为家长,你需要付出尽量多的关爱、耐心和精力。即使这样,你还是会发现教育孩子是你一生中最大却最有趣的挑战。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吧!
要想让本书提到的所有技巧奏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孩子在一起,每天陪孩子至少30分钟!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教育孩子。你很快会成为称职的好妈妈,就是这么简单。
你正在成为一个好家长,这过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惊险而又刺激。你对孩子的关心和你在本书中学到的技巧会对你的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即使小家伙快把你气疯了,你首先要做的事也是——关心他、爱护他,其次才是教育他。好好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吧,因为这是你教育的最佳时机!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你提供一些最基本、最有效的技巧,比如设置合理的期望值、给予有效的后果、讲道理等。第二章为你提供三种方法,以鼓励孩子的好行为、预防孩子的不当行为。第三章则集中讨论了让父母头疼的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做错事、发脾气或固执。这一章教你如何快速、有效地制止和改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以及怎样教孩子控制情绪。另外,该章还为你专门准备了一些小技巧,让你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情绪波动很大时保持平静。第四章教你如何主持家庭会议、制定家庭惯例、延续家庭传统以及如何形成你独特而有效的育儿风格。最后一章则讲解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学业问题、同辈压力以及媒介(电视、网络等)的消极影响等。
本书在章节设置上也注重“易读性”。每小节末尾都有小结、要点回顾以及育儿常见问题解答等,方便忙碌的你依据实际情况来运用育儿技巧。此外,多数小节的末尾还为你提供了建设性的“半小时行动方案”,可以让你边学边操作,更能巩固所学技巧。
任何育儿问题都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情景、每位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为你提供的指导和建议都是紧密结合实际生活的,从而更便于你掌握。书中的育儿技巧适用于6—16岁的孩子。希望你能坚持使用这些育儿技巧,直到将其变成一种习惯。如果你始终坚持使用,你将会看到孩子可喜的进步!
现在,大忙人妈妈,好好利用每天的半小时,开始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