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南创作的《楚汉》讲述中国历史中最具史诗感的一段历史。
这是历史人物中最具戏剧性的两个人物。
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战争中是盟友,在其后争夺天下的战争中 却成了对手。一个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一个是秦国基层政权的小吏;一个是叱咤风云、百战百胜的将军,一个是见机行事、屡败屡战的首领;一个是胸胆开张的性情中人,一个是老谋深算的谋利之徒;一个是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胸有城府的实用主义者;一个因其英雄气概被人怀念,一个因其当了皇帝被人尊崇。两个人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最终命运,也决定了中国历史以后的走向。
项羽不幸失败,楚国灭亡。刘邦最终得胜,建立大汉王朝。中国人从此被称为汉人,实用主义从此大行其道。但是司马迁充满激情地为项羽立传,李清照深怀敬惜为项羽吟诗,楚人的浪漫精神和英雄气质,依然延续在许多汉人的血脉之中。
邓海南创作的《楚汉》是一部长篇小说。
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战争中是盟友,在其后争夺天下的战中却成了对手。一个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一个是秦国基层政权的小吏;一个是叱咤风云、百战百胜的将军,一个是见机行事、屡败屡战的首领;一个是胸胆开张的性情中人,一个是老谋深算的谋利之徒;一个是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胸有城府的实用主义者;一个是凭着战功已经拥有天下的君王,却放着皇帝不当,要将天下恢复成秦以前的天下;一个是已经被封为一方诸侯,却为了当上像秦始皇一样的皇帝奋斗不息。一个因其英雄气概被人怀念,一个因其当了皇帝被人尊崇。这两个人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最终命运,也决定了中国历史以后的走向。项羽不幸失败,楚国灭亡。刘邦最终得胜,建立大汉王朝。中国人从此被称为汉人,实用主义从此大行其道。但是司马迁充满激情地为项羽立传,李清照怀着深深的敬惜之情为项羽吟诗,楚人的浪漫精神和英雄气质,依然延续在某些汉人的血脉之中。这是中国历史中最具史诗感的一段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人物中最具戏剧性的两个人物。值得书写。
这五个人排成一列,成为步兵最基本的作战单位——伍。
匡和紫陌是淮河边的农民,这从他们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匡这个名字很可能就是由农村孩子从小割草所背的筐而得;而从紫陌这个名字,你可以想象到他家乡的田埂边开满紫红色苜蓿花的情景。鲁直是织工,里角是陶工,在秦的暴政压迫之下,工匠们也和农民一样被卷入了反抗的滚滚洪流。而子张则是在吴中水泽里打了鱼到街市上去卖的渔夫兼鱼贩。项羽在城外散步时曾看见过他很准确地投掷鱼叉,也曾在城里市场上买过他的鱼吃。他也加入了项梁的军队跟着打过了长江,项羽在人丛中看见这张熟悉的面孔,心想正好让他来给那四个刚刚挑出来做示范的士兵当伍长。
此刻,大校场上数万道目光都集中在这五个人身上。大家都在看着这位年轻的项将军究竟要怎样讲授和演练他的兵法。自从响应陈胜王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家像做了一个无比激动人心却又十分不稳定也不确切的梦一样,先是一下子就被一股汹涌的浪潮推上了胜利的高峰,紧接着就像撞在一堵坚硬无比的巨大礁石上一样,又一下子跌到了失败的谷底。幸好有项梁将军所领的江东劲旅八千子弟挺进中原,并一路收编扩大到了六七万人,才算稳住了各路起义军不断溃败的颓势。和打着楚将项燕的旗号起兵的农民领袖陈胜王不同,项梁是项燕的儿子,是真正的军人世家出身,从他在江东一带的作为和这次进军中原的声势来看,在军事上肯定要比农民出身的陈胜王强得多。虽然陈胜王在揭竿起义时讲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不相信王侯将相是生来就如此的,但他还是得借助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声,可见王侯将相们还是拥有一般的草芥之民所无法具有的东西的。就像眼前的项羽,他那超过常人半到一个头的身高;他那可以单臂举鼎的膂力;他那威猛逼人而又不失文雅敦厚的相貌;他那行动起来像卷着一股劲风,而一旦站定下来不用说话就可以立即把周围的事物全都镇住的非凡气势;他那向敌军冲击时的呐喊,他那冲溃敌阵后的朗笑,他那只要开口就可以像撞钟一样把声音送到围着校场观看的每一个人耳朵里的音量,无不给人一种强烈的振奋感和号召力。他那句在观看秦始皇出巡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他在项梁举事时入帐内斩落会稽郡守首级时的果敢;已在义军中传为佳话。虽然他只要持剑在手就足已击败天下任何敢和他持剑相向的勇士,甚至二三十个普通战士也不是他的对手,可他仍轻蔑地认为剑术只不过是单个人决斗的末技,不足以学;要学就学可以敌万人的兵法。难道敌万人的兵法,就是从五个人站队开始的吗?
确实如此。让这五个士兵站成一列之后,项羽开始说话了。
“凡立军者,一人日独,二人日比,三人日参,比参日伍,五人为列。比参不能成列,所以军法必须从五这个数开始。”
为什么一定要是五呢?人群中有人在轻声议论。被选出来的这五个士兵没有出声,但他们的眼神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项羽笑了,他走到匡面前,拍拍他的肩很亲切地说:“小兄弟,举起你的手来。”
匡憨乎乎地照着做了。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匡嘿嘿地笑着不说话。
项羽一只手托着他的屁股一下子就把他举了起来。人群中顿时发出了一片惊叹。匡一开始有点惊,但被托到了空中以后,就像稳稳地坐在了一棵大树的树权上一样,他为全校场上几万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而感到有些羞怯同时也感到十分骄傲。
项羽举着他在校场上走动,大声地问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五个!”几万士兵大声喊了起来,同时还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
项羽走回原地,把匡轻轻地放了下来,就像放下一片树叶,他连一点喘息也看不出来;匡却兴奋得满脸通红,喘息不止。
项羽问匡:“用一个指头能不能把一个人捅倒?”P8-9
楚将项燕临死的那个黄昏可以说是延续了六百多年的楚国的最后一个黄昏。随着他的身首分离,楚国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在另一个正在横行天下的巨兽的致命一击下,终于彻底地倒下了,只把一腔不甘失败的热血向空中喷去。西天的晚霞和这血是同一种颜色。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二二三年,秦楚两国各倾全国兵力决战于蕲。
这时候韩、赵、魏已经被秦攻灭,派荆轲行刺秦王的燕太子丹也已事败,缩在东隅的齐国眼看已成覆巢下的薄卵,随时可以被秦军踏破。可以最后和秦国拼一拼的,只有楚国了。楚人有的是刚勇的性格和强悍的血气,刚刚在寝丘和鄢、郢被秦将蒙恬和李信打得大败,却像受伤的猎犬咬住猛虎不放,死命与之纠缠,紧紧厮咬了三天三夜,竞又在城父大破秦军,冲决两座壁垒,杀了七个都尉,把二十万秦军除了战死的都赶了回去。但这次,秦王亲自上门去恭请老将王翦出马,按他的要求发出六十万大军,完全是势在必得的气势。项燕知道,楚国也只能竭尽全力拼死一战了。作为楚国最后可以倚重的将军,死不足畏,但使项燕悲哀的是,堂堂楚国的元气在一代不如一代的君王手中已被丧尽,一个将军如果不能挽危楼于即倒,那就只有殉身于一片瓦砾之中了。
项燕是准备拼个鱼死网破的。他把所有的军力都集中布置在一面平缓的山坡上,打算倚山势冲决敌阵,即使楚军在拼杀中全军覆没,也要让大部分秦军横尸于面前的这片平原之上。
秦军是傍晚抵达的,王翦派人送来战书,约定翌日凌晨决战。
楚军枕戈待旦,等到东天发亮列好战阵准备冲杀时,却发现秦军一夜之间以战车为墙垣筑起壁垒,连绵数十里。进攻者做出坚守的势态,让楚军大为诧异。已经下定必死的决心要和秦军拼命一搏的将士们却在敌军防卫森严的壁垒面前失去了冲杀的可能,这使楚军陷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六十万秦军虎视眈眈地踞伏在那里,可是并不急于跃起扑过来;而同仇敌忾急于拼杀的楚军既暴露在敌人的壁垒面前又找不到可以交战的锋面。项燕后悔自己判断失误,轻信了王翦的战书。虽然夜战难以指挥,对双方都不利,但在黑暗中混战一气总比现在的这个局面要强些。现在他只能一面派人挑战,一面也筑起壁垒来和秦军做静态的抗衡。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秦军只是据垒坚守,任楚军挑逗叫骂,王翦严格地约束着军队决不外出接战,只是用弓弩把靠近的楚军射退了事。他甚至派使者邀项燕到他大营中去饮酒,当然被项燕严词拒绝。项燕在山坡上居高俯望可以把秦营中的情况大致看个清楚。每天,秦军的给养车队都源源不断地从平原上来到秦军大营中,补充大军所需的物资粮草。而楚军的军需运送比秦军困难得多。因为必须翻越背后的山地,而且正在衰弱中的楚国国力也无法和越来越壮大的秦国相比。长期这样对峙下去,形势只能对楚军更加不利。项燕想撤出军队另辟战场,却又怕秦军乘机出击。国家最后的希望压在他肩上,局面却令他进退维谷。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秦军依然坚守不出。非但不肯交战。反而在营中过起了太平日子。从山上看下去,军官们每日饮酒作乐,甚至不顾渐凉的秋风,用大锅烧热了水倒在木桶里洗澡;而闲来无事的士兵们只能用投掷重石和跳远比赛的游戏来消磨时光,一个个憨态可掬如在放牧中嬉戏的牛羊,完全不像是一群赶来扑食的虎狼。在这段时间里探子们不断传来王翦一次又一次派人去向秦王请求加封田宅池园的消息。连秦王都说他:将军已经出兵,难道还为日后贫穷担忧吗?王翦求封的理由却是:当大王的部将,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要乘大王亲近臣的时候,及时多求一些田园房地作为子孙的产业。
王翦的行为使项燕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前面已有蒙恬和李信败于楚军的例子,王翦此举只是拥兵自重以多求自己的利益,并不想和誓死一战的楚军立即拼个输赢。天已转冷,楚军的给养运送日益困难起来,而由他拥立的楚王负刍却也连连派使者来责备他不能退秦兵。项燕不得不下了拔营转移的命令。秦楚两军在束这个地方互相对峙了一个半月,而胜负就在楚军转移的当口立时决定了。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楚军已经被天天努力叫阵准备浴血恶战一场却得不到回应的情况弄得很疲惫了,而当他们刚刚走出壁垒离开他们原先选定的战场时,一直在养精蓄锐的秦军突然异常凶猛地向楚军攻杀过来,锋不可避,势不可当。项燕再想调整力量已来不及了,楚军虽然天天想着决战,但决战却在他们猝不及防时来I艋,慌乱中被秦军一举击溃,便再也聚集不起来了。
项燕仰天长叹。他无法再指挥溃散的军队,也不想跟着溃军向后方奔跑,最后的屏障已被突破,在如狼似虎般扑来的秦军面前,楚国已经没有后方了,有的只是在等待秦军的战车去碾压的土地。他像一块石头一样拄剑凝在那里一动不动,任溃散的兵卒像潮水一样从他身边退去,直到秦兵把他团团围住,战车载着一位须发斑白的老将军来到他的面前。他知道,这就是王翦。
王翦的笑容是平和的,傲慢中透出的平和比傲慢本身更让人不堪。
王翦道:“事到如今,项将军肯屈尊陪老夫痛饮一爵吗?”
项燕笑道:“恨不能痛饮你秦人的血,事到如今,也只有把自己的血让你秦人痛饮了!”
王翦抚髯大笑:“说得好,生而为将,不能饮敌之血,便将己血使敌饮之。如此,王翦却之不恭了。将军既败,楚国已亡,不知项将军在断头之前,还有什么话要说?”
项燕收住冷笑,豹眼圆瞪,一字一字重重吐出,声音震得周围的兵刃发出低低的呜响:“楚虽三户,亡秦必——”
王翦脸上顿时变色,在他身边的一名副将早已抡圆了利剑朝项燕颈间挥去,项燕一语未了,头已落地。那副将上前拎起头发把项燕的首级举到王翦面前,项燕的表情已经凝固,眼睛依然圆瞪着,目光仿佛是两根硬物穿过他的双眼撞得他颅底发痛。他揉了一下眼睛,看见项燕的嘴唇突出着,一个没有来得及吐出的字还在嘴里含着。他知道那个没有说出的字是:“楚!”
他忽然感到一阵寒意袭来,举头望去,天上已飘起了雪片。就在项燕兵败的那一天,深秋里一场大雪降临了,山川原野一片缟素,只是在战场上,楚兵血流成河的地方,才显出一道又一道白色覆盖不住的紫褐色。大概是楚人的血还没有冷却,染透鲜血的泥土积不住雪。
楚亡了。齐灭了。曾经叱咤风云数百年的战国七雄只剩下了一个秦。整个华夏的版图全都被覆盖在了始皇帝宽大的衣袍之下。在他兼并六国一统海内的雄风扫荡之下,任何颠覆秦国的举动都是螳臂当车,任何灭亡秦国的想法都是痴人说梦。始皇帝坚信他创下的是铁桶江山,万年基业。
可是仅仅过了十几年,这个不可一世的帝国却仿佛是在突然间就锈蚀碎裂、土崩瓦解了。而且堂堂大秦帝国的灭亡是从一个极不起眼的人物——陈胜的发难开始的。值得重视的事实是:这个被逼到绝路上的农民造反时打的是秦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而他称王时所用的国号是:“张楚”,意即:恢复楚国。项燕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应验。
但陈胜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楚人,他只能动摇一下秦国,缺乏彻底倾覆秦国的远见和力量。他的起义,只是为真正能够向秦国复仇的楚人拔开了宝剑的封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