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戏在书外(戏剧文化随笔)/写意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傅谨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感受草根阶层的精神脉动

浙江台州市的路桥市场远近闻名,不过本地人最喜欢去的是这座古镇的路北街。这是一条狭窄的老街,沿街满是密密麻麻的店铺,除了日常品以外,还有7家出售戏剧服装道具的专门商店。2000年5月6日,我要求台州市文化局丁琦娅副局长和路桥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卢向东主任陪我去看看。和店主们交谈的结果颇出乎我们的意料,台州市一共有80家左右戏班,戏班的老板和演员们都经常到这里来采购戏剧用品,但是这些店铺的主营对象却不是戏班,而是寺庙。每家店铺都摆满了演戏用的行头和乐器,服饰主要是供新建寺庙的神祇一一或者用当地人习惯的称呼叫“老爷”一一穿戴的,购置乐器的也多数是各个村庄的老年协会,买去在寺庙开张、开光或者为“老爷”做寿吋使用。这里规模最大的商店老板郑菊兰坦诚地说,她的生意80%都是庙里的,如果靠在戏班身上,生意早就垮台了。

店主们说得不错,台州这里并没有专门为日益发达的寺庙供应必需品的商店,戏剧用品商店恰好补了这个缺漏。戏剧用品商店能够成为寺庙的供应中心,原因是寺庙所需的那些物品,比如神祇身上的服装和头饰,包括他们手中的道具,与传统戏剧演出中舞台人物的穿戴及道具基本上是同一的,戏里用的东西庙里也能用,至于丝竹乐器更是没有丝毫区别。

路北街的戏剧用品商店构成一个有趣的隐喻,它暗示了台州民间戏剧与当地民众的信仰之间存在某种同构关系。确实,台州戏剧的繁荣景象以及当地民众对戏剧的热爱,并不能仅仅从艺术的层面予以理解,它与普通民众精神信仰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比它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少。正因为此,对台州戏班经过长期的田野作业与研究所撰写的拙著《草根的力量》于今年5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博览群书》杂志专门约请北京多位从事文化批评和社会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希望以拙著的出版为契机,对长期以来受到忽视的草根阶层的精神生活展开讨论,他们的关注面当然会远远超出戏剧的范畴。

我本人从事的是美学和戏剧学研究,本该止于为专门从事文化批评和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们提供台州戏班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文本,我相信他们能对这个文本作出更精彩更合理的解读。不过我也非常愿意借此机会,将我从事民间戏班田野考察过程中的那些真切感受,尤其是尚未在《草根的力量》书中充分表达出来的感受写在这里,供同行及读者分享。

戏剧在中国起源的时间并不早,按照目前我们所能够掌握的可信资料,中国广阔范围内成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独立的戏剧活动是在两宋年间出现的,在此之前,各地与巫傩相关、与歌舞相伴的前戏剧活动虽然存在,但它们都还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戏剧在两宋年间一出现,很快就成为中国民众精神与文化娱乐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因而它能迅速勃发;同时,在中国戏剧第一次呈现出它的成熟形态的两宋年间,它就是以高度商业化的自然状态存在着的,这样的状态保证了它与普通民众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非常之密切的互动关系。好,现在我才说到了正题,我绕那么一个大圈子从宋代讲起,只是为了说明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之重要的现象一一中国戏剧一直是以其自然形态存在的,正缘于它在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与文化娱乐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才会非常之纯粹地在民间存在并一代又一代地接续着这一传统。

P2-5

后记

1993年底,我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奉命去浙江温岭观摩台州地区首届民间职业剧团调演,由此开始直接接触这个地区大量存在的民间戏剧演出、民间戏班和在这些戏班里谋生的演员们。多年走出书斋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对我的研究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完全改变了我基于经院式的学术背景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兴趣。我对台州民间戏班8年研究的最终成果,就是2001年出版的专著《草根的力量一一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因为这部书的出版,促使我继续为不同的杂志撰写多篇相关的文章,为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做过相关的学术讲座;若干年后还重新回到台州,写了《草根的力量》的姊妹篇《温岭戏班》。

我是在《草根的力量》出版并且产生持久的影响后,才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历程与理路中发生的变化的。这样的变化自有其渊源可寻。对民间戏班的研究,同时为我对当代戏剧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对20世纪50年代的“戏改”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当然,除了我对民间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还有多年来翻阅大量的档案和其他非书文献之所得。再加上在剧场里欣赏实际演出的感悟,让我看到了各地方剧种面临的困境,深深意识到传统的断裂,对传统艺术整体上的存在与传承的深刻危机感同身受。

在这个意义上,我的戏剧研究并不完全是从书本出发的,而令我和前辈同行们从思想方法到研究视野均表现出明显差异的,或许恰恰就是我这些从民间、从剧场得到的知识与体会;我对戏剧历史的认知和对现状的把握,我的观念与价值,都与这些来自书斋之外的经验和书本之外的材料密不可分。

所以我把这本小书命名为“戏在书外”。本书收集了我近年来陆续写的戏剧评论和文化随笔,大约有20篇文章。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谭燕编辑从我近20年发表的数以百计的论文与评论里,选了这些她喜欢的文章,并且把它们分为四部分,奉献给读者。恰好这些文章都与我这些书斋和书本之外的经验和知识相关。有些文章还是很多年前写的,我大致都附上了当时发表的报刊,可惜有个别文章,未能找到出处。

我希望这些文章让读者朋友们亲近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戏剧现状有更多的认知,如果能够因此对于戏剧的当代演出产生兴趣,更是我所愿。

戏在书外。戏剧需要直接面对,用心灵感受与触摸。

傅谨

2013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 草根的力量

 感受草根阶层的精神脉动

 “路头戏”的感性阅读

 生活在别处

 让“映山红”重归民间

第二部分 传统的命运

 文人与艺人:谁有权改革京剧

 戏剧命运与传统面面观

 我们如何失去了瓯剧一一跨国传媒时代的传统艺术

 夕阳回望一一稀有剧种的命运与前景

 站在文明与野蛮边缘一一从浙江昆剧团访台说起

第三部分 文明的传承

 向“创新”泼一瓢冷水一一一个保守主义者的自言自语

 拒绝“原创”的N个理由

 “音乐”和“民乐”

 我们何以走向世界却迷失自我一一中国艺术三个成功传播

 个案的解读

第四部分 舞台的觉悟

 男旦之惑

 刚与柔:京剧中的中国女性

 身体对文学的反抗一一解读李玉声的16条短信

 “变脸”迷思的终结

 易卜生的灵魂飘在中国上空

 全本《长生殿》与上昆的意义

后记

内容推荐

《戏在书外(戏剧文化随笔)》收录了作者傅谨近年来的戏剧评论文章和文化随笔,分为草根的力量、传统的命运、文明的传承、舞台的觉悟四个部分,既有对史的评析和当下现状的反省,也有对民间创作和经典作品的品评。文笔有时犀利,有时幽默,有时鞭辟入里,有时晓畅轻松,从中既可以一窥古典戏曲的发展文脉,也可以晓知当代戏剧艺术的发展景象。

编辑推荐

《戏在书外(戏剧文化随笔)》收集了傅谨近年来写的20篇戏剧评论和文化随笔,并且分为四部分奉献给读者。这些文章都与书斋和书本之外的经验和知识相关,可以让读者朋友们亲近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戏剧现状有更多的认知,还能够因此对于戏剧的当代演出产生兴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