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人名医与中医(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陆翔主编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神农——尝百草发现药物的农神

关于医药的起源,有一个“神农尝百草”的神奇传说。“神农”因发明农耕技术而得名,是我国历史上伏羲之后、黄帝之前对华夏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被列入“三皇”。传说中,神农氏牛头人身,魁梧伟岸,力大无穷,是天上的土神(另有说是太阳神,即炎帝),投胎降临人间,“三岁知稼穑”,发明制作耒耜,教民开垦耕作,始种五谷以为民食。

太古时代,风雨雷电、洪水猛兽、疾病瘟疫时刻威胁着人类,人们的生活也十分艰苦,大家以共同采食野果草根、集体出猎打鱼为生,饥不择食,难免受毒害而得病,因病痛折磨而过早离世。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神农氏为此心中不安,他托着一只引路的“花蕊鸟”,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四处寻找各种可以充饥的植物,尝试各种可以治病救人的花、实、根、叶。这些草木有酸的,有甜的,有苦的,有辣的,有的使人寒冷,有的令人燥热,有的清凉爽口,有的温润滋养,有的能止痛消肿,有的能让人精力倍增,也有的使人呕吐、腹泻甚至有强烈的毒性,服食后痛苦难当。神农氏怀着一颗为民求生之心,到山野之间采集草木,细心观察,仔细品尝,体会服食后的感受,并记录下来。他踏遍千山万水,遍尝天下百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尝出了稻谷、小麦、高粱可以充饥,带回种子让百姓种植;传说他还分辨出了365种草木的毒性有无、寒热甘苦、主治功用等药性,写成《神农本草经》,为天下百姓治病。

也有传说他使用了一种神奇的工具“赭鞭”,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有毒无毒、寒热酸甜等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又有传说他在山中采药时获得一只奇兽“獐狮”,周身像水晶般透明,能吃百草百虫,各种药性可通过观察其脏腑、经络而一目了然,后因试服剧毒“千脚虫”而死,至今还有中药店供奉“獐狮”,民间也有“药不过獐狮不灵”的说法;还有说神农本身就是玲珑玉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能够看到,百草在身体内各行哪一经、有何药性、治何疾病一清二楚,天长日久就制定出人体十二经脉和写成《神农本草经》,而且他能化解从口进入体内的毒素,但终因尝试了有剧毒的断肠草而中毒身亡。

神话传说毕竟带有传奇和演义色彩,但“神农尝百草”是有确切的文献记载的,西汉《淮南子·修务训》(公元前140年左右)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能大家对此也会有所怀疑,一个人怎么可能“一日而遇七十毒”还能活下来呢?其实这里说的“一日”,指的是一“天干”(约36天),36、72是古代“天干地支”历法和时令中的常数,一般情况下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具有文字修饰性质的习惯用语,“一日”与“七十”对比使用,不能按字面意思机械地理解,而是说在较短时间内很多次中毒,这是中国语言在修辞上的独特和神秘。

考古研究发现,距今70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有稻谷、小米和石斧、石镰、石铲、木铲、骨铲、骨锄、木耒、木杵、石磨盘、石磨棒、陶器等,反映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由渔猎到农耕的过渡和转变,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就是神农时代。在神农时代这个由游猎向农耕过渡的时期,生产力还是比较低下,人们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挖取植物根茎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自然会误食某些有毒植物而发生呕吐、腹泻,甚至会引起昏迷和死亡,也会因食用某些植物而使原来的中毒症状得以缓解。通过无数次口尝身受、实际体验,逐步认识到哪些植物对身体有益、有治疗作用,哪些有害、有毒副作用,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这就是早期植物药的发现。由此可见,“神农尝百草”是有社会基础的,“神农”无非是从蛮荒走向农耕文明时期时我国劳动人民的化身,“尝百草”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药物并逐步积累经验的历史过程,“一日而遇七十毒”则说明人类在发现药物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神农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定药性,被后世尊奉为农耕之祖、医药之神,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至今仍广为传颂。其尝百草的传说,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医药的真实写照。P1-3

目录

神农——尝百草发现药物的农神

“岐黄”——奠定中医学基石的圣帝贤臣

伊尹——从烹调走向汤液的“亚圣”

孔子——逆境中高寿的圣人

扁鹊——全科宗师式的神医

华佗——全科兼备的中医“外科鼻祖”

张仲景——特定时代造就的“医圣”

董奉——谱写“杏林春暖”佳话的贤医

竹林七贤——研究养生之道的魏晋学者群

皇甫谧——首部针灸专著的撰写者

葛洪夫妇——中医口袋书的创始者

陶弘景——与医药结缘的“山中宰相”

萧纲——拟就《劝医论》的皇帝

隋文帝、隋炀帝——重视医学的父子皇帝

孙思邈——百科全书式的“药王”

陆贽——撰就《陆氏集验方》的一代名相

范仲淹——立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名臣

王惟一——首创研究与教学兼备之针灸铜人的御医

苏东坡——关注养生与医药的文学家

钱乙——儿科经方传千古的“儿科鼻祖”

刘完素——以天地人一体观治疗热病的大家

张从正——治疗情志病的高手

李东垣——医学继承与创新的楷模

朱震亨——善于思辨的杂病学家

朱橚——不爱皇位爱医学的皇子

李时珍——世界公认的医药学家

杨继洲——弘扬针灸的集大成者

王肯堂——援儒从医的典范

康熙——曾给曹雪芹祖父诊病的长寿皇帝

乾隆——善养生得长寿的皇帝

叶天士——勤学善行的“天医星”

陈念祖——古代医学科谱的实践者

慈禧——驻颜有方的皇太后

施今墨——立志革新弘医术的良医

蒲辅周——勤恒严用求真知的医学探求者

岳美中——自学成才的名医

承淡安——近现代针灸学的先驱

序言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独有的中华文明,中医药就是吮吸着中华文明的乳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文明中的农耕文化、天文历算、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无不对中医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积极的作用。中医学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将中医药的巨宏史篇展现给读者,仅想叙述一些我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与中医药的故事,使读者从这些故事中能够了解中医药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其在历史中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社会发展是怎样一种关系。

本书精选了自上古时代至民国之间具有代表性的45位历史名人和名医,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叙述。这其中,有神农、黄帝、岐伯、伊尹等传说人物,有儒学之创立者孔子,有萧纲、隋文帝、隋炀帝、康熙、乾隆等帝王,有竹林七贤、陆贽、范仲淹、苏东坡等文人雅士,有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孙思邈、钱乙、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王肯堂、施今墨、蒲辅周、承淡安等名医代表。在中医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中,他们或是将中医学从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初创者,或是在其一生中与中医药结下不解之缘的帝王、圣贤和文人雅士,大多数还是直接从事中医药学实践的医家。从阅读这些与中医药学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入手,对于初学中医者而言,确是了解中医的一个绝佳途径。

本书编委会

2016年3月

内容推荐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华夏文明,中医学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贡献。陆翔主编的《名人名医与中医(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精选了上古时代至民国之间具有代表性的四十余历史名人和名医。在中医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中,他们或是中医理论的初创者,或是与中医药结下不解之缘的帝王、圣贤和文人雅士,大多数还是直接从事中医实践的医家。希望这些与中医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能为初学中医者打开一扇通往中医的门。

编辑推荐

也许我们已对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们的事迹耳熟能详,却不了解他们与中医的不解之缘;也许我们知道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却不知道还有许多医家对中医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之一,陆翔主编的《名人名医与中医(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让我们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了解中医,也通过描述与中医的缘分,使得他们的形象更为丰满。让初学中医者和中医爱好者在走近一个个鲜活历史人物的同时感受中医的魅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