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其实你不懂日本:你不知道的日本风情》中,作者郁乃以日籍华人的视角,凭借旅日生活二十多年耳闻目睹的亲身感受,为读者讲述了从衣食住行到政治、社会、文化、宗教、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简约明了风趣的笔路,书写日本社会独特的种种现象,呈献给读者一个能纵览日本社会的万花筒。历史上的日本是怎样的,中国人眼中的日本是什么,中日间的恩恩怨怨是怎样的,现在的日本是怎样的,长期旅居日本的华人眼中的日本社会是怎样的,当读者在读完这些五颜六色的日本社会百景人事后,也许能笑而有思、感而有悟地惊叹:原来,一衣带水的日本是这样的!
关于日本,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浪人、超短裙、吃肉的花和尚还是北海道一望无垠的田野,成片的一日花?
是艺妓的风尘还是国人内心纠结着,却依然要远渡重洋、跋山涉水地前往东瀛?
然而,貌似拘谨的日本人有我们想不到的另一面……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其实你不懂日本:你不知道的日本风情》一书,跟随作者一起去真正了解日本。
《其实你不懂日本:你不知道的日本风情》由旅日华人郁乃编著。
日本的尼姑
现代日本社会中,有多少尼姑存在,是一个难查的数据。寻遍网上,只知日本最早的尼姑,是公元6世纪前后的司马达等(中国南朝梁时人,于日本继体天皇十六年至日本弘传佛法)的女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美国强势文明的影响,日本已是个随处可见街中寺庙而无静心修行的经济发达国家。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自由的宗教信仰,早已颠覆了唯一的神道国教。现代日本人,出生时拜神社,婚嫁时去教堂,往生时和尚送。宗教,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实用,一种流行。
日本女人的社会地位,也因其受到的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大大改善。女人,虽然不是半边天,但也不再仅仅是生子机器和男人的性用品。虽然很难成就事业,但日本女人却可以选择不婚的人生。当人生的选择多样化了,女人也就不必有苦有难时往寺庙里逃了(距今100多年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各地,就有专供女人躲避家庭暴力的寺庙)。所以,在现代日本的大小城市或乡野小镇,很难看到尼姑的身影。即使在寺庙遍地的京都,若不是去刻意寻找,也很难看到尼姑庵和尼姑。
我在日本客居多年,耳闻目睹过的尼姑,也不过数次而已。有一年的深秋,我一人一包,独游红叶时节的京都,在一个山野小寺庙中,遇到了一个身着蓝色粗衣的老尼。时隔多年,我早已忘记了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庙,却仍记得那虚掩的木门,竹篱中简陋的木板房。若不是看到那院中的石碑刻字,我根本不会相信那是个尼姑庵。京都的许多小庙小庵,真可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没有任何招牌,形若普通人家。正当我以为误入民家,转身离去时,看到了那块年深月久、周身沧桑黑褐的石碑。碑上的刻字清楚地记载着几百年前,有对姐妹,委身强豪后被抛弃,而这对姐妹仍痴情不改,在此结茅修行,自生自灭。
情缘情痴,情恨情愁,不关岁月,不关男女,总是幽幽悠悠,断肠红尘。记得当时读完碑文,我呆然空寂,不能自已。是悲是喜,是愁是怅。为隔代又陌生的痴女,我曾满袖山风秋独立。下山时,看到了山坡上一个布衣麻鞋的老妇,在菜地里忙碌着。寻问后得知,她就是山腰上尼姑庵的主人,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独居老尼。
没有去问她的身世和经历,也不知她的姓名法号,只是和她相视一笑一礼后,我站在田埂上,静静地看着她和那一片黄绿的京菜,然后默默地转身离去,刹那间,一切空无。红尘凡世之旅,注定是一个人来,又一个人去。匆匆聚散,既是必然,又何必去多问多知!
说到日本的尼姑,便想起了日本古今的两位名尼。一位是18世纪末的了然,一位是现在的寂听。法号了然的尼姑,生于1797年,她是日本著名武士信原的孙女。由于诗才和美貌,她17岁时,被选入皇宫,成了皇后的伺女。几年后,皇后暴病而逝,让了然彻悟生命的无常,立意出家为尼修行,但遭到家族强烈反对。家人给她开出一个条件,如果她结婚并生下三个孩子,就可以出家为尼。了然迫于无奈,只好结婚生子,25岁时,完成了这个家族的苛求,削发为尼,法号了然。她前往江户(现在的东京),拜访著名禅师铁牛,请求收她为徒。遭到拒绝,理由是她长得太美。了然再去求见白翁禅师,白翁说她的美貌影响同门修行人,只会添麻烦,再次遭拒佛门。了然悲苦至极,用一块烧红的铁条,烫烧自己的面容,顷刻间,美貌化为清烟逝去。白翁被她的修行执念所震惊,收她为徒。了然离世时,写下如此禅言:六十六年秋已久,飘然月色向人明。莫言哪里功夫事,耳熟松衫风外声。
现代日本的有名尼姑,要数寂听为首。寂听,俗名濑户内晴美,1922年出生于日本德岛县一个经营佛具店的商人家中。大学时代结婚并随夫前往中国北京生活。1946年回到日本后,因和先生的学生陷入了不伦之恋而离家出走。随后,投入到自由奔放的个人情感生活中。在情与爱的热烈交织追求中,不断写作,并获得各种文学奖,成为日本女作家中,独特地书写女人与性与情的尘缘俗爱的代表作家,以其敢爱敢为的个性和大胆的文风,惊艳日本。1973年,剃度为尼,皈依佛门,法名寂听。随后到处讲经说法,并在京都的寂庵,写就《寂庵般若心经》,畅销一时,成为很多日本女人追崇的女尼大师。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而自由奔放的女人回头,更是金不换的。
说到日本的尼姑人事,不论今古,都令人把笔长思,文就怅叹。古之了然,今之寂听,一个求佛刚烈,一个爱恨过后平静入佛,两世尼姑,一样的静寂。或许,生命来去,皆为空寂!据说,日本现在有据可查的在籍和尚,是22万人左右,而尼姑之数,却无处可查,无处可知。现代女人,或许,有比去尼姑庵更好的人生选择吧。
P14-17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让我们这么敏感,这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百年隐痛,这个国家就是日本。在爱恨交加中,这个既熟悉又陌生、既羡慕又愤怒、既隔膜又向往的国度,总让我们怀着一种深深的特殊情结,也许你不想正面看它一眼,因为你恨它,也许你又想偷偷瞥上一眼,因为你嫉妒它,我们就是这么矛盾地面对着一个“友邦”。
本书意在谈日本,客观地谈日本。京都舞女、日本婆婆的年糕汤、日本的援助交际等一些日本的文化,你是不是正想要了解呢?
也许你只是耳闻日本的花和尚,但在本书中您便可一目了然地见到他的真实面目,因为可能你也会在佛寺内借宿,去体会那份清雅、宁静。
你可以去世界上的那个最大的生鱼片市场——筑地市场里逛逛,你闻到的可能不是鱼腥味,而是那美食的诱惑,还有那香喷喷诱人的蒲烧,你是不是也想尝尝呢?
或许你也听说过日本的“清敬和寂”,但你是否又能真正地体会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呢?
还有中国人最隐痛的一个话题——日本人怕谁?日本人到底怕谁呢?这“怕”又是从何说起呢?一系列的问号是不是开始在你的脑中闪过,而后越积越多呢?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因为它正解了你这些年对了解日本的“饥渴”。
作者以日籍华人的视角,凭借旅日生活二十多年耳闻目睹的亲身感受,为读者讲述了从衣食住行到政治、社会、文化、宗教、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简约明了风趣的笔路,书写日本社会独特的种种现象,呈献给读者一个能纵览日本社会的万花筒。历史上的日本是怎样的,中国人眼中的日本是什么,中日间的恩恩怨怨是怎样的,现在的日本是怎样的,长期旅居日本的华人眼中的日本社会是怎样的,当读者在读完这些五颜六色的日本社会百景人事后,也许能笑而有思、感而有悟地惊叹:原来,一衣带水的日本是这样的!
作者更是历经数百日进行实地调查,附带百余张图片,为日本的温泉、樱花、茶道等文化提供了影像资料,供读者享用,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一份简单快乐的享受。